第36節
想了想,覺得這是將軍和這獵戶二人之事,便將信放下,這也算完成了任務——畢竟,這信放下了,獵戶不能現下就讓小東家知曉,可不就要自己收著了? 奈何柳掌柜之猜到了一半。 獵戶的確是拿起了信,可是卻沒有打開看,也沒有收起來,而是走到一旁的水盆旁,直接將信丟了進去。 不過片刻,信中的墨色化開,再不能看。 柳掌柜:“……” 林安很快回來了。 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將兩張賣身契交給柳掌柜二人,又問二人何時啟程離開,是否在走之前,先把書坊的事情交代給他的人。 柳掌柜道:“應分之事。白大人說,殿下已經安排了十人來接我們兄弟,且看路程,至少十日后才能到。小東家盡管安排人過來,交接書坊一事?!?/br> 林安聞言放下心來,與柳掌柜二人又說了些話,家仆傳話,飯菜備好,便請兩人去用膳。 待請二人吃了飯,送走了人,張燦又來——自然還是為了林大丫的事情,言道家中長輩俱同意這件親事,還特特寫了貼字,請林安過兩日去家中一聚。 林安其實并不覺得張家不好,也不覺得張燦不好,。只是他心中有一擔心,偏偏對著張燦還說不出來。張家幾代單傳,萬一,萬一他妹子生不出來孩子?或是只生了女兒呢? 林安心中對此千愁萬愁,只恨不能抓著張燦的肩膀,對著張燦普及一番生男生女其實是取決于男方而不是女方這件事。 奈何時機不對,時候不對,林安縱使是再憂愁此事,也不好表現出來,只能嚴肅著臉,和張燦說了半個下午的話,然后忽略張燦想要留飯的俊臉,愣是把人給趕走了。 獵戶也是這時才能和小秀才單獨相處,開始過節。 獵戶本不是會花言巧語之人,亦不知該如何討好心上人。因此聽說小秀才要跟他過“節”,便將他之前親自打磨的玉簪子拿了出來。 是一只白玉狐貍簪子。 林安很是驚喜。 只是在看到這是只狐貍簪子的時候,微微一愣:“為何是狐貍簪子?”偏偏這狐貍還刻得惟妙惟肖,十分熟悉。 獵戶心說,可不是熟悉么?這正想著你瞇著眼睛笑得神態刻得,不熟悉,那還使得? 好在他這話只在心中說了,面上卻一字不顯,只親手為小秀才重新梳頭插上發簪,看小秀才玉樹臨風的模樣,心中歡喜又擔憂。 歡喜著他的小秀才如此俊秀,擔憂著還不能把小秀才娶回家,唯恐遲則生變。 林安不知獵戶想法,接了簪子后,就想自己也應對獵戶再好上幾分,便問:“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我現下正該學樂,三哥覺得,我該學哪門樂器方好?” 君子彈琴也好,學笛也罷,一為怡情,二為通樂理。林安苦讀之余,難免乏味,是以也想學門樂器,權作怡情。 只是林安沒甚么特別想學的,因此就問獵戶,打算學一門獵戶喜歡的。 孰料獵戶喉結一動,果斷道:“簫?!?/br> 吹簫之技,豈可不學? 林安:“……”吹簫啊,好像很不錯的樣子…… 等等! 他們說的,真的是一回事兒么? 不過,無論二人說的是否是一回事,因著林安前日的話,林安和獵戶,別扭中帶著一絲歡喜的,一起度過了一整夜。 和衣而眠。 ☆、第43章 沒法子的小秀才 七月初七,七夕。 林安一不小心著了道,不得不答應獵戶,打算學吹簫之技。 雖然他覺得他學得吹簫,大約不是獵戶想的那個“簫”,但是,誰讓他“小”呢?誰讓他整日苦讀詩書,根本聽不懂呢? 因此林安權作不知那件事,只和師父劉夫子報備一聲,說了要學簫一事。 劉夫子是真正的正派人士,聞言縷須想了一會,便給林安推薦了顧夫子,讓林安去跟顧夫子學簫,還道顧夫子夫妻二人,在音律方面都頗為精通,若是林安有法子讓顧太太出山,請她教一教婉姐兒和姝姐兒音律和學問,那自是更好不過。 劉夫子為林安兩個妹子取得名字,正是林婉和林姝。只是這兩個名字除了劉夫子夫妻會叫,尋常連林安都習慣了喚大丫二丫…… 林安眼睛亮了亮,便應了下來。 且不提二丫,大丫如果真的嫁到了張家,能多學一點,當然還是好的。 劉夫子照舊檢查了林安的功課,見林安這段時間很是用功,這才放心。 可是林安卻沒那么早放心。 “師父,單單是華陽縣附近,自從前一年的冬雪停下,數月以來,只下了一場小雨?!绷职裁嬗袘n色,“又有烈陽高照,每日悶熱,卻又不下雨。井里的水位似有下降,穿過林家村的河水水流也越發小,前幾日,小河中游的村子還把河流給堵了。我也令人去看過周遭村子里的情形,周遭村子里,有河流穿過的還好些,地里的糧食總算能勉強成活??墒悄切┲豢烤^活的村子,已經為了爭水,打過好幾場,聽說還有人在爭水時死在當場?!?/br> 林安還有一句話沒說。如果老天爺再這樣干旱下去,始終不肯下雨,那么今年定是要大旱。 而大旱的后果…… 劉夫子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 本朝邸報管得相對寬松,但凡有功名之人,都可以憑“讀書人”的身份去購買。 劉夫子和林安都不缺錢,兩人都是定期去買,因此對全國的情形知道的倒是不少。 劉夫子教過不少學生。那些學生里十個里總有那么一個記掛著劉夫子,每一兩個月寫一次信,因此劉夫子知道的比林安還要多一些。 “北旱南澇,卻不知老天爺為何不肯公平一些?!眲⒎蜃诱f罷,眉心擰得更緊,“咱們這邊旱,敕拉一族那邊更旱,敕拉一族最近接連犯境,朝廷那邊,本就對敕拉一族不滿。又有主站一派,言道敕拉一族缺糧,人和畜生都吃不飽,人馬皆瘦,當是進攻草原,一舉拿下敕拉一族的好機會。全然不顧窮寇莫追之道,還慫恿陛下令太子殿下代駕親征,以定軍心?!?/br> 林安抿唇不語。 “出征打仗,一要兵士,二要將才,三要錢糧,”劉夫子甚至不忍再說下去,“今年秋收,怕是還要加稅?!?/br> 只有加稅還是最好的結果。因為打仗還缺人,如果到時候打仗打急了,臨時征兵,也不足為奇。 到時候百姓家里好不容種出來的糧食被拉走大半,家里的頂梁柱再被拉走了……劉夫子也好,林安也好,竟都無法想象那時的悲劇。 且,二人若無功名,與普通百姓,又有何異? “若到時真的如此,”林安慢慢道,“那學生便再多置些田地?!?/br> 大不了他自己不收稅,只交朝廷的那部分稅,剩下來的糧食,好歹讓人活著撐到大旱結束。 劉夫子拍了拍林安的瘦弱的肩膀,沒有說話。 即便有了秀才功名,他們所能做的,依然很少。 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做。一旦他們學著有些人家開始施粥救濟百姓,那么接下來,他們就會被縣衙和州府盯上,請他們去“捐銀”,幫朝廷渡過難關;如果僅僅如此,那還是好的,若是被一些地方跑來的大批流民盯上,那些流民見他們只是小小秀才,又無甚根基,真的舍了命,來搶他們的東西,取他們的性命,也未可知。 人心,從來難測。 林安家里有三個弟妹,他還有自己的抱負,有自己的想法,還想著要和獵戶做一輩子的狗男男,因此就算將來要出手幫人,也定會謹慎再謹慎,唯恐為自家招了禍事。 劉夫子見林安謹慎,便也不再說什么。其實在劉夫子看來,一旦百姓亂了,縣城比鄉間更為安全。林安兄妹幾個若能來縣城最好。 可是林安孝期未過,常常撇下鄉下的母親棺木,反而住在縣城……將來卻有可能成為旁人攻殲他的把柄。因此劉夫子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讓林安謹慎,幫人可以,但萬萬注意,不可太過招人眼睛。 林安頷首稱是。 回到林家村,林安就去找了顧夫子和顧太太,將想要兩個meimei跟著顧太太讀書學音律的想法說了。 顧太太和顧夫子對視一眼,道:“這卻是好事,我愿意去林府教導你兩個妹子?!?/br> 林安一怔,忙道:“天地君親師,師恩貴重,我兩個妹子要跟你學習,自然是要上門來,如何能讓您過去?這卻是不好?!?/br> 顧太太眉眼慈愛,道:“這件事原本也不該瞞著安哥兒的。安哥兒或許不知,大旱之下,學堂里來讀書的學生都少了三分之一。剩下肯來的學生里,還有一半是吃不飽飯的。我和外子雖然也想幫著學堂的學生,可到底錢財有限,現下安哥兒既來請我去教導兩個妹子,我又閑來無事,能去討一份束脩,教你妹子一些大家子的規矩儀態、讀書彈琴明理、掌家之事,回來補貼學堂的學生,讓他們每日早上能喝上一碗粥,墊墊肚子,那也是好的?!?/br> 顧太太未曾嫁給顧夫子前,也曾是官家小姐,只不過可惜是原配之女,后被繼母算計,才不得已嫁給顧夫子。但是尋常官家小姐都會的事情,她也都能來教給林大丫林二丫二人。 林安原本就是想給顧太太束脩的,現下顧太太主動說除了音律之外,還愿意教兩個妹子更多的東西——而那些東西還不是尋常人能請到人來學的,當下大喜。 “如此,多謝女夫子了?!绷职财鹕?,深揖一禮,被顧太太扶起來后,又道,“顧太太想要補貼村子里的孩童,林安也愿為此出一份力,所以……” 林安想了想,道:“林安便給顧太太每月十只活雞,十只活兔,三十個雞蛋,還有四兩銀子的束脩,顧太太以為如何?” 現下的情形,糧食和rou禽都貴,林安開的價錢,已算是很好。 顧太太看了顧夫子一眼,顧夫子道:“四兩銀子太多,二兩足矣?!?/br> 林安道:“若太太只教我妹子讀書學音律,二兩銀子或許足矣??商€要教我妹子旁的東西,這些哪里足夠?還請二位切莫推脫?!?/br> 如此推讓一番,顧夫子夫婦才同意了林安說的束脩。 林安說完兩個妹子的事情,又道想將林平和秦茂也送到顧夫子這里來。 雖然他也能繼續教導兩人,但在這古代生存越久,林安越發覺得沒有功名,沒有權利,在這古代就是沒有人權??v使是活著,卻也要提心吊膽,因此他越發的想要在科舉路上越走越遠。 下一次的大考,他一定要參加。進士或許還考不上,但是舉人身份,他是一定要得到的。 有了舉人身份,再給林大丫陪送大筆的嫁妝,到時就算真的要把林大丫嫁給幾代單傳的張家,林安也能放心不少。 因此把兩個小的每天送到顧夫子的學堂,林大丫兩個則交給顧太太,林安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 不等獵戶高興,就見林安已然把多出來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獵戶:“……” 好在獵戶家裝了玻璃,林安想讀書,更喜歡明亮的地方,因此大半時間,都扎根在了獵戶家。 扎根到了獵戶眼前。 這才讓獵戶心中高興了幾分。 七月十五鬼節,秦茂生辰,當夜開始下雨。 大雨接連下到了七月十七晌午。 田地喝飽了水,莊稼終于精神了起來。 河水水流也變大了一些,井水水位開始上升。 村子里的人都高興地不得了。 轉眼就過了中秋,秋收開始。 雖然今年的收成比往年是差了不少,但是,倒也足夠交了稅,飽飽的吃上一年了。 當然,前提是,朝廷沒有再加稅。 八月底,地里的糧食都收了上來,縣衙開始挨個村子跑,拿著一張告示,把村子里人都召集過來,開始念。 “……敕拉一族,辱我國境,當除之……然但凡興兵,皆要錢糧……大好男兒保家衛國,百姓稅賦自然當加,以令將士無憂,鏟除敕拉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