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邊關還有不少認識文樂的,一聽他說自己是文樂,立馬往回跑,都搶著跟鎮國將軍說。    接了令牌的人,下了馬,將令牌還給文樂,說道:“在下魏盛,見過少將軍?!?/br>    文樂在金林聽少將軍的名號聽了不少,那會兒倒覺得沒什么。這一下到了邊關,個個身上都有著功名,被這么一喊,讓文樂咂摸出了諷刺的意味。    未等他開腔,馬蹄聲就由遠及近,灰塵濺了一地。    那人兩鬢斑白,胡子也白了,從馬上下來,借著火把將文樂瞧了好一陣子。    文樂許久不見人,有點害羞,這才喊上一聲:“祖君?!?/br>    鎮國將軍猛地拍了拍文樂的肩膀,說:“好小子,咱們進城再說?!?/br>    回了鎮國將軍的帳篷,一路上文樂都在認人。    當初與他一起在戰場廝殺的人,如今已經好些都有了自己的功名,顧忌著文樂少將軍的名號,不好直接跟他打招呼,等文樂進帳篷。    簾子一拉上,外頭守著的思竹就被一群大漢搓圓捏扁,乖乖回答有關少將軍的問題。    思竹就像是文樂的發言人,一手一個饃饃,碗里還有熱乎的羊rou湯,一邊說一邊呼嚕嚕喝湯,他可是惦記這味惦記許久了。    鎮國將軍的舊部都是看著文樂長大的,想知道點文樂近況,眼瞧著思竹那驕傲的小模樣氣人得緊,又不好發火,紛紛拿出了什么小糖糕炒栗子之類的,就想著哄了思竹說說文樂在金林有沒有被人欺負,文帝待他如何。    “挺好的,有吃有穿?!?/br>    “金林的娘子自然是比邊關的俊些?!?/br>    “練?肯定得練啊,少爺書都沒背完顧著練槍呢,第二天背不出書還得被那些老學究打手心?!?/br>    “嚯——感情生活都敢問?去去去,等少爺出來你自個兒問去,我可不敢多說這些?!?/br>    外頭熱鬧,里頭也十分溫情。    魏盛也緊跟著二人進來,看著那戰場上廝殺的鎮國將軍,親手為自己孫兒脫下盔甲。    連日連夜趕路,文樂脖頸處,都被那盔甲領口磨出了血痕。    鎮國將軍手指往那一抹,弄得文樂直聳肩。    鎮國將軍瞪他一眼,文樂討好地笑笑,說:“回了金林一趟,竟是把自己養金貴了,祖君莫氣?!?/br>    厚實的盔甲里,還有一副白玉甲。    那玩意兒可是金貴,一片甲都是蠶絲和暖玉做的,據說還有一副白玉甲在武帝手中,讓他穿著入了墳墓,沒想到第二幅竟是在文樂身上。    魏盛看著文樂,這才發現使著精明計謀的所謂少將軍,才十六。個頭不高,長得粉雕玉琢的,那盔甲一去,整個人都單薄了一圈。    士兵送來了吃的,文樂也不客氣,就坐在地上大剌剌地吃了起來。圣旨還和大部隊遠在不夜城呢,他可不管那念圣旨的人怎么想,先一步把事兒給自家人說了。    “你說蔣玉也跟著的?”    文樂點頭,拿著小勺把碗里的羊rou吃了個干凈,打了飽嗝兒說道:“蔣玉在文帝身邊多年,由他前來看鎮國府的忠心,再合適不過?!?/br>    鎮國將軍點點頭,瞅見文樂停了筷子,皺著眉頭說:“湯還沒喝干凈呢?!?/br>    文樂眨眨眼,摸著鼓起來的肚子,低聲說:“祖君,吃不完了?!?/br>    鎮國將軍輕哼一聲,擰了下文樂的臉,直接端著他的碗,將那羊rou湯喝了個干凈。    邊關物資稀少,這羊rou湯還是為了文樂,特意做的。    魏盛知道兩人要說一些私底下的話了,便起身告辭。    等人走后,文樂才直起身子,問道:“祖君,哥哥呢?”    他進城到現在,滿腦子都想著這事兒。    鎮國將軍的表情一頓,沉默著搖了搖頭。    文樂手一松,擰緊了身上的白玉甲。    作者有話說:    樂樂:人小但心思大大的壞    第64章    那次大戰,文鉞帶領的是急行軍。    匈奴這次長了腦子,不再像往常那般橫沖直闖。故意從兩側襲擊,將文鉞的兩千人急行軍斷了后路。    若是往后匯合,可能死傷慘重。    文鉞選擇了往前走,直攻對方敵營,卻沒想到包抄他的匈奴沒有與后方的士兵戀戰,而是攻了回去,直接將文鉞兩千名士兵包圍了個嚴實。    戰爭十分殘酷。    所謂兩國之戰,卻是要用無數個人鮮血去堆砌。    文樂從小就知道何謂分離,他剛出生就與父母分離。    認識的第一個邊關的好朋友就是洛桑的哥哥,那人高大、豪爽,帶著牛羊出去放,撞上了一支匈奴小隊。那幾人不要他的命,卻要那牛羊充饑。    小少年,只學會了牛羊是草原兒女的命,沒學會韜光養晦。    文樂找了他好久,最后在籬笆墻找到了。    只找到他的頭。    牛羊也沒了。    文樂不知道什么是傷心,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提著槍走到了草原邊界。    風聲呼嘯著吹過,格?;ㄩ_了一地。    文鉞找到他的時候,他抱著槍,手一直顫抖,跪在地上哭。    他很害怕,怕自己也被匈奴割掉腦袋,大搖大擺地放在籬笆墻上,等著人來發現。    文鉞頭一回見他哭沒揍他,把他抱得緊緊的。    受了風寒,文樂拖著病懨懨的身體,在城中躺了三日,他用過飯,騎了馬去往軍營,竟然瞧見城墻上掛著五個人,都是匈奴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