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三人的守望
書迷正在閱讀:和仙女小jiejie的網戀、斗破蒼穹神之炎帝、一不小心成了團寵meimei[穿書]、奪婚(作者:無影有蹤)、佳人如玉、世子風流、軟肋、重生八零?;ㄜ娚?/a>、美人鏡、被死對頭強娶以后/佞寵
離開“天梯哨所”后,夜松和豆苗開始向邊防團團部挺進,準備搭車前往下一個邊防哨所在的縣城。 在離開哨所前肖磊為他們標記好團部所在地,并多次詢問是否需要陪同。夜松和豆苗認為他們曾接受過沈泠非特種訓練,在山林里尋找那么大的營區完全沒問題,于是便婉言謝絕了。 自信滿滿的兩人翻過一座又一座山,渡過一條又一條河,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最終……迷路了。 夜松坐在河邊的一塊大石頭上,低著頭分析著地圖。豆苗則負著手在周圍繞來繞去,并時不時抬頭看一看周圍。 “夜松分析出什么結果沒有?咱們究竟該從哪走???你說咱們會不會被永遠困在這里?我還這么年輕,有那么多新鮮事物還沒有去嘗試,那么多動漫沒有看,那么多游戲沒有玩……大好年華就樣荒廢在這深山老林里了?夜松你快想辦法呀!” 夜松翻著白眼道“你能不能安靜一點,有空在這里碎碎念到不如去前方探路。還有你是不是忘了咱倆身上帶有定位器,咱們在一個地方停留時間超過三天,自然會有人來搜救?!?/br> 豆苗尷尬的笑了笑道“我這不是太過緊張了嘛……對了,你地圖分析的怎么樣?找到出去前往邊防團的路線了嗎?” 夜松站起來道“這里的雪山比較多,所以給咱們一種連續循環的錯覺,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該走最左邊的那座雪山?!?/br> “那要是你猜錯了呢?”豆苗幽幽的問道。 夜松黑著臉“那這樣得了,老子先去探路你在這里等著,如果我沒回來三天后你也會被搜救人員找到,如何?” 豆苗訕笑道“嘿嘿,我這不是見氣氛太沉悶想調節一下嘛!你的判斷我豈能不信?你這個人就是太認真了……走,咱們現在就出發?!?/br> 翻過前方的那座雪山后,雖然又有一座雪山矗立在遠方,但他們知道這個方向是沒錯的,因為遠處的雪山上插著一面國旗。 朝著國旗的方向前進,他們很快便發現一個小鎮……村?不,應該說是幾間房子。 “夜松,這里真有人居住嗎?該不會是個棄村吧?” 夜松掏出望遠鏡看了看道“不是棄村,煙囪里還冒著煙,說明還有人?!?/br> 當兩人走近這個村子時,剛好有兩名藏民從屋內走出,看到他們后一人立刻回到房間,另一人則邊跑邊大聲呼喊。 “夜松,他在說什么?該不會是以為咱倆是入侵者而召集村民迎敵?”豆苗呆呆的問道。 夜松沒好氣的說道“我要是聽得懂藏語我早就過去和他交談了,還有你是不是最近有些神經質???邊境的人有誰不認識咱們身上穿的這身軍裝?” “但你看他們來了將近三十多人,咱們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夜松淡然的抬起手朝著豆苗的后腦勺拍了一巴掌道“你眼瘸是嗎?沒見人家手里捧著哈達嗎?你什么時候聽說過與人干架時還要為對方獻上祝福?” 豆苗一愣,向遠處仔細看去,在他們手中確實捧有兩條雪白的哈達。 當人群走過來后,兩位藏民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彎腰獻與夜松和豆苗眼前。 “扎西德勒!” 豆苗點著頭干笑著,正打算伸脖子時,卻見夜松伸出雙手迎了過來。 豆苗詫異的問道“這……你也懂?這玩意兒不是要套在脖子上嗎?” 夜松笑道“不是告訴過你,我曾經為來藏區旅游而查過很多資料嗎?書上說獻致哈達也有一定的規矩和形式。按約定俗成的規矩,對上敬獻,對下賜給,平級之間互贈。對上呈獻哈達要雙手捧上,哈達折口對方,將哈達捧送給對方手中。而這些藏民尊重咱們軍人所以對上呈現,還有難道你不覺得這個高度很不適合往脖子上套嗎?更何況只有對下賜給才能套脖子?!?/br> 一位中年藏族阿姨笑著點了點頭用普通話說道“年輕的軍人們,歡迎來到這里,我是鄉長卓嘎?!?/br> 夜松和豆苗愕然相視,異口同聲道“這里是個鄉?” 房間內,桌子上擺著風干的牛rou、青稞等制作的糌粑以及香噴噴的酥油茶。 夜松喝了一碗酥油茶頓時感覺身體暖洋洋的,于是問道“卓嘎阿內,您說這里是個鄉,但人也太少了吧?” 卓嘎笑道“這還不是我們鄉人最少的時候,這個鄉人最少時只有3人?!?/br> 豆苗樂道“三人怎么能叫鄉??!” 夜松不動聲色的踩了他一腳,笑著看向卓嘎擺出一副期待后續故事的表情。 卓嘎微微一笑回憶道“我們這個鄉環境險惡、交通不便又缺米少糧。每一粒糧食都需要步行一個多星期,穿越五座大山并趕在雪季前運進來儲存好?!?/br> “上世紀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這里曾有著三百多名鄉民,但由于環境艱苦、生活不便以及這里地處不安的邊境,所以縣里安排允許鄉民出去住。于是這1987平方公里的鄉僅剩下作為鄉長的我父親一家?!?/br> 豆苗好奇的問道“既然大家都出去了,您們為何還要守在這兒???” 卓嘎看向他道“這個問題我和meimei都問過,但我父親說這個鄉是才是我們的家,大家都不要它那家就不是家了。他堅信只要守在這里就一定會有人往來,人越來越多,家則越來越好?!?/br> 夜松抿了抿嘴道“那后來呢?” “上世紀八十年代,寒冬臘月大雪封山,我父親帶著病重的母親翻越雪山看病,但最終由于沒得到及時救治永遠的離開了。而我小妹則是在與父親翻山運糧的途中被暴風雪永遠的淹沒了……于是這個鄉只剩下我們一家三人,由我們守護這片土地?!?/br> “三個人怎么守???” “以牧代巡,我們把牦牛趕至各個牧場,外地人一看有這么多牦牛便知道這里有人住便不敢亂來?!?/br> 卓嘎自豪的說道“這里天氣變幻無常路況危險惡劣,每次出門巡山前父親都要留下遺囑,說他第五天還沒回來就別找他了。就是這樣艱險的環境,但我父親的所堅守的信念從未動搖,咱中國的國土一寸都不能少!” …… 下午,夜松和豆苗沿著21世紀初才通的公路離開了這個鄉,而卓嘎的父親是從公路走出這個邊陲之地的第一個人。 夜松再次望向山頂那面由卓嘎父親親手縫制的國旗。 鮮亮的紅色在這條人跡罕至的邊境線上高高飄揚,半世紀以來它和三人共同守望著這片土地,有國旗的地方就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