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兵站待命
日記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一日(晴到多云) “今天我們在上海的大達兵站里休整,這個兵站很大,好像以前是個大倉庫,大大的房間里擺滿了雙人的上下鋪床,整個房間估計能住下上千人,整整一天,這里忙個不停的接兵、送兵,一批又一批的陸、海、空三軍新兵在這里停留、休整,再從這里出發,奔赴祖國各地保家衛國,實現自己的軍人夢想。 昨天離家的時候,農場為我們十一名應征入伍的新兵舉行了歡送儀式。對了,還有一位叫張暉女兵的也是我們一起入伍的,她是去北海艦隊,我們十人是去東海艦隊。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大紅花,身穿深藍色的棉軍裝,在一片鑼鼓和爆竹聲中出發了。mama一直慢慢地跟著我們出發的大客車走啊走,還不停的向我招手,盡管我很難過,但好在爸爸還在車上,他是我們農場的領導,代表農場領導班子到堡鎮碼頭為我們送行的。 堡鎮的新碼頭今天是第一天開放,我們就坐在新建的碼頭廣場上正裝待命,我們這一批兵都是去東海艦隊的,估計有百來號人,好像有崇明堡鎮、漁業公社、馬橋公社、長江農場等地的,以后我們都是戰友了。下午四點輪船離開了崇明島,駛向吳淞碼頭。臨行前,爸爸第一次像同志般地和我緊緊握手,盡管他一句話都沒有說,但我能從他那目光里看到了父親的慈祥和首長的嚴厲,我更感到了一種殷切的期待和沉甸甸的責任,這就是我的爸爸,一個偉大的爸爸! 到了碼頭后,天已黑了,我們分坐四輛公交汽車被拉到了黃浦的大達碼頭,這里有一個兵站,我們將在這里修整幾天,再把我們運到部隊?!?/br> 我們乘坐四輛雙節的公交汽車,緩緩駛離吳淞碼頭,沿途的夜景是那么美麗。 我忽然想起了在船上那位沒有到過上海的戰友,便從人堆里一把拉過了他,把他推到窗前,讓他多看看這夜上海的迷人景色。 他眼睛有些濕潤的回頭看了看我,對我感激的點了點頭。 這一瞬間,我真正體會到了離家后戰友之情是多么的寶貴,仿佛讓我一下子長大了。 我們貪婪的望著這迷人的夜色,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位于黃浦區大達新老兵中轉兵站,早已在那里等候的兵站領導和工作人員迎接我們的到來。 幾名穿著海軍冬裝的戰士把我們領到一間很大的屋前,“咣”的一聲拉開了兩扇大鐵門,示意我們進去。 一進門,我們呆了。 碩大的房間里燈火通明,里面密密麻麻擺滿了上下鋪的軍用床,許多床上都有身穿陸??杖娷娧b的新兵的靜靜的睡覺,也有的坐著床上看著我們,甚至還有的借著燈光在埋頭寫日記,我估摸一下,起碼有上千人,整個房間很安靜,沒有人講話,更沒有人大聲喧嘩和走動。 累了一天了,我們在指定區域合衣睡下,很快就進入了夢香。 然而,這一夜我們根本無法好好入眠。 整整一個晚上,一會就會有部隊起床出發,緊接著,又會有新兵在鬧哄哄的入住,就這樣往返著,直到天亮都沒有停止。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因為我們都沒有睡上鋪的習慣,半夜里經常有人從上鋪翻身掉下床,然而,他們掉下后的命運也各不相同。有的裹著被子照樣睡,直到被巡查的干部發現后爬上床照樣睡,有的摔下后自己疼醒了悄悄爬上床,有的卻沒有那么幸運了,其中有一位從上鋪摔下剛好腦袋著地,當場摔昏過去,被送醫院搶救,真有點“壯士出征身先死”的味道。 清晨,黃浦江上空的那一縷陽光照射著兵站,經過一夜的折騰,我們有些累了,但一聲尖厲的哨聲把我們喚醒。唉,誰讓咱們現在是軍人了呢,趕緊起床吧。 吃完早飯我們接到通知,要在這里休整一、兩天,等待出征的命令。 既然休整,那我們就出去轉轉唄。于是,我們農場十名新兵自然是集體行動了??蓜傋叩介T口,就見大鐵門緊鎖著,上前一問,門衛告訴我們接到上級命令,所有新兵一律不得外出,只能在兵站呆著。 這下可急壞了三名上海知青兵,他們不像我們家在崇明農場,上海沒有什么親人,而他們家在上海,本來這幾天正好是他們和家人團聚、告別的好機會,現在不讓走,家里還都等著那,這可如何是好,著急呀。 于是,我們找到接兵首長請求能否通融一下,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軍隊畢竟不是作買賣,根本沒有任何商量余地。 我們只能像囚犯似的無奈的隔著鐵門向外張望。 門外,聚集了許多圍觀的市民,幾位三十多歲的市民用并不標準的普通話問我們道“嗨,新兵,你們是哪里人?到什么地方去當兵呀?” 知青兵楊啟林資格比較老,他用上海話對他們說道“朋友,儂當阿拉是外地人?阿拉阿是上海人?!?/br> 一聽我們也是上海兵,幾人感到很意外,其中一位不解的問道“那你們為什么會被關在這里?” 我們向他們解釋了從崇明農場出來當兵的,現在這里集結待命,到哪里去也不知道。 交談中,楊啟林靈機一動,他將家里地址和附近公用電話號碼悄悄寫在小紙條上,請他們幫忙給家里打個電話,讓他們到這里來見見面。 看門的師傅也曾當過兵,他和我們聊起了當兵的往事,因為大家都是上海人,彼此沒有語言障礙,于是,一幕很獨特的景象出現了。一群新兵和兵站的門衛加鐵門外圍觀的市民隔著鐵門兩邊用上海話十分投機的聊著,不一會,大家似乎像老朋友一樣的無話不談。幾位市民幫我們說情,讓門衛師傅開開恩,放我們出去回趟家,跟家里告告別。門衛師傅情面難卻,悄悄對我們說“等會要往里面送貨,到時候我開門時你們趁機溜出去,但人要少,不能太多,還有時間要抓緊,快去快回?!?/br> 我們趕緊商量,最后把決定權交給班長秦中發。他表示自己是班長走了不好,讓另兩名知青兵楊啟林、葉萌回家告別,順便給他家里打個電話,讓家里人到這里來見見面,告告別。 往門口聚集的新兵越來越多,大家都希望能再出去看看上海一眼,然而,只有我們才知道馬上就要發生的事情。送貨的車準點來了,門衛師傅打開鐵鎖,拉開大門大聲喊道“來來來,新兵都往里退,讓車進去”,邊說邊向我們努嘴,班長秦中發趕忙對楊啟林、葉萌說“快走,記住,早點回來?!?/br> 楊啟林、葉萌趁混亂溜出了兵站大門,門衛師傅立即關上了大門,瞧瞧,我們配合的多好啊。 下午,秦中發家人如約來到兵站,在門衛師傅的幫助下,進到了里面和班長見面,我們仿佛見到自己親人一般高興,然而,我卻從班長的臉上看到了一絲不安,因為還有兩個戰友還未歸隊,他心里能不急嗎? 總算楊啟林、葉萌沒有讓班長和門衛師傅背黑鍋,他們都按時趕了回來,我們大伙都長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