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好,江時遇2、我想和你互相浪費(網配)、白月光走后,我和情敵he了、娛樂圈之我是傳奇、豪門重生之長媳難為、虛有其表(校園H)、我家貓女郎分化成了omega、【快穿】快穿女主:不要男主要忠犬(GB)(有h)、禁色(1V1)、假結婚后離不掉了
老婦頭發蓬亂,皺紋叢生,微微下垂的頭顱眉目如蘊含了無限的悲苦與滄桑。隨著頭像的顯現,旁邊一條下垂的樹枝成了婦人干枯的手臂,手臂旁邊,還有一只缺了口的破碗...... 少年輕聲道:“這是在下一路過來時看到的饑民的樣子......“ 現場突然安靜下來,有一種難以描述的凝重氣氛在緩緩蔓延,無論少年的畫風如何,畫技如何,單這份直指現實的沉重主旨,便讓在場的人有一種不敢直視的羞慚感。 過了一會兒,評委大師方回過神來,嘆道:“我等以詩人為題作畫比賽,卻不知詩人之詩的精髓,便是憂民生之苦...... 這位夏朋友畫作的立意,到底是上乘了,那這次比賽的榜眼之名......” 話未說完,江珣突然道:“這位夏兄臺的畫作,當推為首佳,我等皆自嘆弗如?!?/br> 此言一出,四下皆驚,眾人紛紛向他看去。少年的畫作雖然構思巧妙,畫技也不錯,可比起詩書畫皆精的江珣深厚精湛的畫技畢竟遜了一籌,這一番讓步...... 江珣認真道:“誠如大師所言,香山居士詩作的精髓,乃是憂民生之苦,而畫中能體現出這番精髓的,唯有夏兄,夏兄的胸懷,江珣甘拜下風?!?/br> 旁邊的潘岱亦矜持道:“在下亦然?!?/br> 周圍又是一片議論聲,有感嘆的,有勸阻的,有贊揚的,當然,都是對著江珣,兩位大師亦受感染,低頭小聲商討起來。 夏頤咳了一聲,臉紅紅的,似乎沒想到自己參加這么一場比賽竟鬧出了這么大動靜,因此很有些不好意思,可面上雖這么不好意思,而說出的話卻一點不顯得不好意思:“江兄臺過謙了,其實江兄臺深厚的畫作功底,大家有目共睹,在下不過以雕蟲小技,比兄臺多畫了一幅畫而已。不過,既然是江兄臺有意想讓,那不如這么著,兄臺仍取第一之名,而在下取第一的獎金,如何?” 眾人:“......” 這充滿銅臭的小算盤...... 兩位評委停下了商討,突然覺得改評什么的,沒必要了。 江珣驀然有一種自己看錯了人的感覺。 夏頤愈發不好意思,白皙的面容如暈染了一層桃花:“其實,情況是這樣的,在下從南方來,本想一睹九朝古都的風采,誰曾想一路上看到了許多災民。在下身無長物,囊中羞澀,深以自己不能略盡綿薄之力為恨,所以便想把這筆獎金捐了災民,聊表一點心意.......“臉紅得要滴出血來,深深一躬,”謝各位成全......“ 一石激起千層浪,如果那幅畫中畫已讓人感到些許羞愧的話,那這番話簡直就是讓人感覺自己在被打臉了。 他們也算飽讀詩書,他們也是整日里滿口仁義道德憂國憂民,但大難來時,他們卻從未想過自己能做些什么,只是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又不是頂富,救災那是官府的事,與我何干呢? 當然,如果官府舉措失當,他們還是免不了要指責議論一番的。 可眼下,一個十六七歲少年的舉動...... 或許幼稚,或許并不恰當,在他們眼中,或許還有些可笑,可是他們卻誰也不能說出什么話來..... 是的,哪怕你有一千條一萬條的理由反駁嘲笑,可面對那一顆純粹的沒有一絲污垢的善心,你卻無法不心存敬畏...... 現場沉默著,既沒有反對,也沒有支持,只是一種敬而遠之的沉默。 兩位評委又開始交頭接耳,其實這樣的比賽本就是一件風雅的樂子,以圖名為主,哪有什么獎金,但兩位評委還是一本正經地問了江珣一句:“江公子以為如何?“ 江珣堅持:“夏兄弟當取首佳,至于獎金,“他轉向夏頤,”既是捐贈災民,不如就在此地換成糧食比較好,因為洛陽的糧價比周邊要低,換成糧食,直接送到災民手中,不經過官府,還少一層盤剝,夏兄弟以為如何?“ 夏頤頓時傻眼,其實他壓根就沒想那么細,按他的想法,直接把銀子送到救助災民的地方就得了,哪會想到還有這么多繁瑣? 于是道:“哎,江兄臺說得是,是在下魯莽了,其實江兄臺是首佳更好,正好獎金由江兄臺安排?!霸较朐接X得是個好主意,笑瞇瞇地一拱手,”那就有勞江兄臺了?!?/br> 說完,又向周圍致了一圈兒意,神態輕松地招過不遠處的小廝,道:“好不容易來一趟洛陽,可不能辜負了,白園自然要游完,既然事情已了,那在下就告辭了?!?/br> 說完,扶著一個小廝的手,轉身離開。 眾人:“......“ 什么叫事情已了? 結果都還沒公布,事情到底哪里了了? 這人真不是來搗亂的嗎? 眾人面面相覷,匪夷所思的同時,又覺得這個少年實在天真有趣,有幾個已經忍不住搖頭笑起來。 江珣也笑:“這位夏兄弟如此瀟灑,到真是當得起首佳之名,如何安排,且聽評委評判吧?!?/br> 最后商定結果,夏頤第一,江珣第二,潘岱第三,至于其他,不說也罷。 不過前兩位當事人都沒有聽到結果,江珣追著夏頤一起游山玩水去了,至于獎金...... 化作了才子們游賞洛河時畫舫之上美麗歌女的一曲清歌...... 所以夏頤永遠想不到,她要捐助災民的獎金,不過是由江珣的自家提供出來的糧食而已。 ☆、第120章 畫中君(11) 第120章 其時的江珣,很有點古人君子的性情做派,曠達雅遠,敬賢禮士,雖不至于如孟嘗君信陵君那般,但遇到令自己心儀的才士義舉,哪怕只是聽聞,也少不得要幫一把拜會一番的,何況就在眼前? 眼前的少年雖然年紀不大,但才學秉性很符合自己的口味,這樣的人,豈可不結交? 是以,夏頤離開比賽現場后,江珣也緊跟著離開了,正好同路而行。 夏頤看到他,臉色微紅,清湛的眼眸燦若星辰,說道:“江兄臺也要繼續游園嗎?” 江珣笑道:“正是,不過在下是本地人士,夏兄弟要不要在下做向導?” 夏頤臉更紅了,微笑道:“如此,就有勞了?!?/br> 由聽伊亭而上,在危巖翠柏間有一座古樸典雅的閣廬,題名“樂天堂”,堂內有漢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鳩杖,栩栩如生,飄然若仙。 閣廬依山傍水,面朝青谷,是詩人作詩會友之處,夏頤環顧四周,笑道:“此等景色,倒真像詩人所寫的‘門前長流水,墻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縈回余百步’了?!?/br> 江珣笑道:“正是?!?/br> 兩人邊說邊走向不遠處的詩廊,詩廊立石如林,上面刻有當代名家書寫的白居易詩作,兩人一路走,一路賞,品評書法,賞析詩歌,傾談之下甚是投機,竟大有得遇知音之感。 交談之中,江珣也漸漸了解了,少年乃浙江嘉興人士,家中世代書香,少年素喜游賞,時不時地會央求兄長帶他出門,今隨兄長來洛,兄長因有事外出,不能陪他,他便自己帶著小廝出來了。 “游玩尚不忘憂心世事積德行善,這份心胸甚是難得?!苯懙?。 夏頤的臉一下子紅成了一塊紅布,羞得眼都睜不開了:“江兄快別說了,小弟除了不知深淺地說了兩句話,哪里做什么了,都是江兄在做,江兄是才真正讓人佩服的人?!?/br> 江珣聞言失笑,看著少年羞紅的臉蛋,不知怎的就想起自己看到的一些農人家養的那些毛茸茸的小雞仔,因為怕丟,那些絨絨的小雞仔便被染成了紅色,就如眼前這紅彤彤的臉蛋一般,可愛得恨不能讓人摸上一把。 他暗暗搖頭,不禁為自己突然冒出的奇怪念頭感到荒唐。 出了樂天堂拾階而上,不多時便到了琵琶峰頂,清風徐來,滿目萋萋,在翠柏叢中,在芳草之下,有磚砌矮墻圍城的圓形墓丘,即是大詩人的長眠之地。 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地正為琵琶的琴箱之處,夏頤睜大眼睛望著,一時竟然難以置信:“天哪,想不到有生之年,我還能用自己的腳爬上一座山,這難道是白老的詩魂在召喚我,不行,我得好好拜上一拜?!?/br> 說完,竟真的到白墓前拜了三拜。 江珣聞言失笑:“召喚......弟說話怎么也不忌諱?你剛才不是還說自己素喜游賞嗎,這琵琶山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高山,難道你之前游山從沒爬上去過?” 夏頤頓時萎靡,咕噥了一聲,怏怏道:“經常爬不到一半就累得兩眼迷糊,不要說賞景了,沒睡到地上就是好的,所以每次不是被人抬著拖著上去,就是被兄長勒令打道回府,很少能這樣自己走完的?!?/br> 江珣:“......” 當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此時,跟在他們身后的夏頤的一個小廝走過來,扶住夏頤道:“小......公子,你走了這么久,也該好好休息休息了,來,喝點水,吃點東西,要不然回去又該躺在床上起不來了?!?/br> 夏頤飛快地瞟了江珣一眼,因走路而紅潤的面頰,愈發暈紅如霞,輕斥:“什么起不來,沒聽江公子說嗎,這山又不是了不得的高山,哪會走兩步路就起不來?” 說完,看向江珣,端出誠懇的笑容:“喜歡美景的人,哪會怕勞累呢,其實,小弟一點都沒她說的那么嬌氣?!?/br> 江珣不禁再次失笑,他看了看夏頤小廝帶的的干糧,說道:“先等一等?!比缓?,伸手向遠處招了招,不一會兒,便走來一個挑食盒的人。 夏頤頓時目瞪口呆:“江......江兄,你參加比賽還帶美食?” 先前見到那位扁擔兄還以為是沿途賣小吃的,哪里想到竟是大神自帶的空間...... 江珣笑:“比賽只是順便,主要還是賞景。其實,其他人也是,大家聚到一起,不過是找個由頭相互切磋交流一番,如果我不作畫,那便是評委,只是我年紀輕,便避讓過了。如今畫已做過,自然該輪到賞景,要賞景,怎可不事先準備齊全?” 夏頤再次目瞪口呆:“江兄是說,先時我是在和一個評委比賽?” 江珣不禁又笑,忍了忍,終究沒忍住,輕輕拍了拍他的頭,挪揄:“你不是勝了嘛?!?/br> 而后,也沒有注意到少年愈發通紅的臉蛋,徑自去那邊看食盒了。 飯菜已涼,江珣微微凝眉,即使這位夏小弟竭力表明自己“一點都不嬌氣”,可他的身體素質卻完全不配合他的豪言壯語,一路走下來,明明是游山玩水、閑庭信步的節奏,他卻氣息急促,汗出如漿,兩鬢的黑發全濕了,腳步也有虛浮打顫的跡象,唯兩只眼睛亮亮的,不合常理地透出一股子興致勃勃,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又不由自主地心生憐惜。 這樣孱弱的人兒,怎能再用冷食? 江珣環顧四周,看到不遠處的寺院,說道:“那邊有個寺院,據說是香山居士晚年捐助的寺院,我們先去那里將飯菜熱一熱,然后再找間屋子休息一下?!?/br> 夏頤欣然應允。 來到寺院,有僧人迎上來,江珣一番囑咐過后,便有人帶扁擔兄去廚下,然后把他們帶到后面的禪房。 寺院依山傍水而建,站在院中,可以聽到不遠處的溪流淙淙,院中的石板地上有一口古井,井邊是一棵高大的香樟樹,稠密的樹冠有一部分耷拉在院墻上,樹下苔痕處處,鳥糞點點,十分幽靜。 江珣笑道:“此處甚好,就是今天不回去,在這里住一夜也使得,正好我們可以抵足而談,小樓以為如何?” 這還是他第一次叫他的字,小樓。 夏頤登時臉如煙霞,不知道是因為他說的“抵足而談”還是因為他的稱呼,眼皮都紅了,低聲道:“小弟來時,沒有向家兄稟明,如一夜不回,恐他擔憂,所以,今天必須得趕歸去?!?/br> 江珣微笑:“原來如此,幸而天色尚早,用過了飯,歇息片時再回去不遲?!?/br> 一時飯菜端上來,還有寺里僧人送的米粥,兩人相對而坐,開始用飯。窗外的樹影覆上窗子,濃綠如蔭,屋內光影澹澹,飯食香暖,寧靜溫馨的氣氛悄然蔓延。 飯罷,江珣道:“你小睡一會兒,等會兒我叫你,我們一起下山?!?/br> 夏頤“嗯”了一聲,屋內只有一榻,江珣走出門外,悠閑地負著雙手看樹上的鳥兒。 他身材頎長,雙袖下垂,凝神望樹的姿態,有一種說不出的風流雅致,夏頤隔窗望著他的背影,不自覺地有些發呆,心底慢慢地滋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情懷。 江珣看了一會兒鳥,然后信步踱出院子。 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夏頤才驚覺自己看了這么久,一時臉上發熱,躺倒床上,卻怎么也睡不下,腦中不停地翻滾著這一日來的種種,他舉薦他為第一,他陪他暢玩游賞,他如長兄般耐心細致的照料...... 想到不多時就要分別,心中竟生出一種難以述說的惆悵...... 他坐起身,呆坐了一會兒,然后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特殊小筆,抽出袖中一柄紙扇,在扇面上細細地描畫起來...... 不知道是因為休息飽了,還是想到離別在即,竟覺得回程的路分外短暫,就這樣,也沒有走到底,到平緩地帶,便看到一架肩輿停在那里,江珣道:“賢弟坐肩輿回去,也少些勞累,改日我去客棧拜訪你們?!?/br> 夏頤怔忪,喃道:“肩輿......這是江兄來時的坐的肩輿么,我怎好奪了兄長的坐乘?” 江珣咳了一聲,道:“不是,我見賢弟易累,就讓仆人先回來雇了一頂,賢弟安心坐便罷了,我們就此別過?!?/br> 夏頤走向轎子,一步三回頭,水潤潤的眼睛如含了一層淚水,莫名地透出些可憐巴巴的意味,無緣無故地讓他覺得自己拋棄了一條可愛的小狗,心中莫名其妙地泛起一絲罪惡感。 在夏頤再次回頭的時候,江珣不知不覺地就說了一句:“我改日去看你,你們不會馬上離開這里吧?” 夏頤點了點頭,然后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連忙從袖中抽出一把扇子跑過來遞給他,這才乘上肩輿吩咐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