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何生早有準備,他無論如何也要帶了弟弟回家鄉,因此早準備了壇子,將骨頭一根根裝起來。 如此,也不辜負了爹娘的期待。 之后,何生付給那礦工不少銀子,本來想立時趕回家鄉,誰知道路上又遭了變化。 原本通往太平州城里的路,因為洪水的原因,已經無法通行。何生只得輾轉往其他的路。 路途中,遇見過幾次事故,何生輕描淡寫的帶過,只把自己如何靠著剩下的盤纏,在哪兒搗騰了一些貨物,賺了多少錢說了。 行商途中,經歷幾次生死考驗,差點就回不來了。何生是一個字也不敢跟家里人說的。 待說完,何大栓猛抽了一口旱煙,長嘆道:“罷了,這是聰兒的命。都別哭了。人沒了,咱們活著,有我們記得他就好。都提起精神來?;钪驮撏翱??!?/br> “大哥說的對!”何二叔也吸口煙,推推何二嬸,道:“你去勸勸嫂子,別跟著哭了,聰兒回了家,該高興才是?!?/br> 何曾氏默默流著淚水,抱著那個壇子不撒手。知道她心里難過,誰也不好受,因此就沒人勸她放下壇子。 之后幾天,何生、何大栓連同何二叔一家,就開始忙著安排何聰的身后事。 因何聰是在外面過世的,棺木便停在外面。 將何聰葬在何家的祖墳后,何大栓與何曾氏的模樣瞬間老了不止十歲。 何元慧夫妻、何元元夫妻,都回了娘家幫著勸說老人家。過得半個月,兩位老人的精神狀態才慢慢轉好。 有兒子媳婦在身邊陪伴,又有孫子孫女,另外還有好幾個外孫子外孫女每天圍繞在旁邊,何大栓與何曾氏兩個老人家,十分懂得知足常樂,慢慢的,家里的氣氛越來越好。 剩下一段時間,何生抓緊處理自己手頭的事物。他在外面賺了一點銀錢,又帶回了一批貨物到大良鎮。 將貨物全部清完時,已經入了寒冬。 雖然何生帶了很大一筆錢財歸家,可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煎熬,別說何大栓與何曾氏,便是張惜花心里也不樂意何生再繼續往外面跑。 幸而何生也很明白家里人的憂慮,并沒有打算繼續外出行商。本朝商人地位低下,何生外出這兩年學做生意時,也并不沒有大張旗鼓的往外宣告。 在大良鎮的這批貨物,也是依托了許淮叔父的關系,幫著將貨物出手。 且,經歷一段時間的歷練后,何生的見識又往上增長不少。雖然太平州因為洪災頻繁,老百姓生活水平暫時很困難,但整個朝廷其他的地方,因為新皇登基后推行的利國利民政策,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蒸蒸日上。 與之同來的,是新皇將要大舉推行的科舉考試,自從朝廷發生動蕩后已經有六年沒有舉行過科舉,何生有幸提早得到了具體消息,他有心參加,自然要提前準備。 何生與許淮兩個人已經商討過,他們兩人都打算靜下心來溫習書本,來年就請人保舉應試。 新的一年,知曉何生打算考科舉,何大栓與何曾氏兩個人全力支持,哪怕考不上童生、秀才,單單只把何生留在家里,對老兩口來說就是很劃算的。 可憐的老夫妻倆,因為何生的出門被嚇怕了,整天擔心兒子見識了外面的多姿多彩,家里的事物栓不住他,就怕兒子哪天興起,又決定外出。 張惜花有心開解公公婆婆,然而并沒有什么用處。她也就順其自然了。 何家的日子一直很溫馨,每個人都平安喜樂,很有一種歲月靜好的味道。 當然,何生也有很糟心的時刻。 入了夜,何生從書房走出來,推開房門后,一眼就看見媳婦褪去衣裳,露出窈窕的身段,何生的眼一沉,快步走上前,正要攬了媳婦入懷,他的腳跟前突然冒出個小家伙。 榆哥抬起頭,笑瞇瞇說道:“爹爹,娘親說今天要陪我和meimei睡覺呢。大人說話要算數的?!?/br> 何生不由滿臉黑線。 他黑著臉,在心里默默地仔細數了一下,大前天、前天、昨天……已經連續六天,他都沒能順利摟著媳婦睡覺了。 何生求助一般的望向媳婦,惹來張惜花一個嬌笑。 榆哥推推桐姐,桐姐立時哇哇大叫道:“娘……娘……要娘親□□覺覺……不要爹爹?!?/br> 何生無奈道:“你也不管管他們?!?/br> 張惜花將孩子們趕到床上,便笑道:“他們還小呢,你跟他們爭什么爭?!?/br> 何生:“……” 爹娘還說讓他與媳婦趕緊再生一個孩子,何生覺得這個計劃可以無限期延后了。 **** 十五年后 下西村景色依舊,不同的是每個村民臉上的表情,今天是個大日子,據說今年的科舉榜單發放了,這個小小的村子出了一個舉人老爺呢,衙門里的官差已經派人到村子里敲鑼打鼓賀喜了。 這消息當真做不得假。 不過,對于那位能中舉,下西村的村民卻并不奇怪,他們一直覺得理所當然,說起來村子里有三個大姓。 羅姓。 江姓。 何姓。 早年羅姓最得意,羅姓人口眾多村子里有啥好處基本是羅姓先得了,江姓、何姓的勢力就很一般,現在嘛,最有出息的便是何姓了。村子里但凡與何家沾親帶故的,哪怕兩者之間根本沒關系,也要三拉四扯的攀點關系。 何姓里最出名的,便是何秀才家,何秀才全名叫何生,字敏之,何秀才早年考舉,考了兩次沒有中后,他就歇了心思安生的在縣里領了個差事,他的妻子張氏,那可是比何秀才更有名的人事。方圓十里八鄉,沒有人沒聽說了張大夫的。 張大夫的醫術精湛,十幾年來為數不清的人治愈過身體,且她醫德高尚,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貧民百姓,全部一視同仁。很多人受了她的恩惠,沒有不念她的好。 何生夫妻十數年來恩愛如初,育有三子一女。閨女已經出嫁,三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大兒已經考中舉人,二兒也已是秀才身,三兒過得兩年也要下場了。出息先不說,最重要的是,三個兒子全部尚未娶親吶。何家老太爺性子好,何生夫妻性情也十分容易相處,顯而易見的,何家的門檻已經被媒婆踏破了幾塊。 多少懷春的少女眼巴巴盯著何家那三個香餑餑啊。特別是老大何榆。何榆長得清雋文雅,加之少有才名。當年何生第二次考舉時,何榆那年才十二歲,他原本只是跟著爹爹入場打個醬油而已,沒想就掙了個秀才身回來??贾行悴藕?,何生為了讓兒子戒驕戒躁,壓壓他的性子,何生沒有允許何榆繼續考試,而是送他入了府學讀書,過得幾年后何榆再次下場,果不其然就中了舉人。 接下來,殿試在即,下西村乃至大良鎮的人們,全都盼著這位何小舉人能高中榜首,要知道大良鎮這窮鄉僻壤,幾百年也沒聽說出過一位狀元郎呢。 縣里有個狀元郎,說出去都與有榮焉。 過得一段時間,何小舉人尚未歸家,下西村又有官差過來敲鑼打鼓,村民們仰頭瞻望,紛紛翹首以盼,本以為這何小舉人一定是考中了狀元郎。 沒想,這位從不掉鏈子,從未讓人失望的何榆,今次只考中了探花罷。據說陛下當時見了何榆的文章,拍案叫好當即就要欽點其為狀元郎,誰知待見了何榆的相貌后,陛下臨時又更改了主意,下旨點何榆為探花郎。 百姓們紛紛笑稱,原來長得太俊秀也是一種錯啊。 (全文完) =================================== 本書由新鮮中文網txt論壇為您整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