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姜萱吃得肚皮溜圓,和徐玲玲在飯店門口道別,連忙抓緊時間回了大雜院。 楊嬸一家正圍著飯桌開始吃飯。 “下班回來了?怎么樣?工作順利嗎?”楊嬸關切。 姜萱回道:“順利著呢?!?/br> 說完急忙走進房間,只見鄭西洲已經躺在了床上,長腿伸直,目光悠悠。 姜萱摸著吃撐的肚皮,心虛地咳咳兩聲:“吃飯了沒?要不要我給你蒸兩個玉米餅?” 鄭西洲沒說話,揪著她的衣領嗅聞,鼻子微動,果然聞到了一絲熟悉的rou香味兒。 “你又去買rou包子吃了?”他拍拍姜萱的臉頰。 姜萱干笑,給他解釋了緣由。 鄭西洲枕著胳膊,斜眼道:“也不說給我買兩個?只顧著自己吃飽了?” “我也想買??!但是柜臺的那個胖丫頭已經認熟我了,我真不敢在她面前冒頭了?!?/br> 姜萱蹲在床前,討好地說:“櫥柜里有玉米面,給你蒸玉米餅,吃不吃?” 鄭西洲能不吃嗎?甚至得寸進尺,他道:“今天誰洗碗?” 姜萱:…… 姜萱咬牙:“我洗?!?/br> 這只狗男人真的不能慣,晚上就讓他洗衣服去! 第25章 她靈機一動 短短一天, 姜萱已經熟悉了在郵局拍電報的簡單工作。 這年頭拍電報的人不算多,畢竟一個字要三分錢,稍微多說幾句, 就得花費將近一塊錢,還不如郵寄書信來得便宜呢。 只有碰到急事的時候,才會慌里慌張地跑來發電報,“父病?!?、“母住院”或者“母子平安”,這些簡短詞匯才是最常見的電報內容。 然而這次不一樣, 姜萱接到了一張寫了很多字的電報單! “老人家, 你這個地址……什么駐也車區?這幾個字是不是寫錯了?”姜萱擰眉。 老太太有些拘謹:“俺只上過半年的掃盲班, 不會寫那些字嘛?!?/br> 姜萱見狀,索性拿著鋼筆, 在電報單上劃掉了一大行錯別字,然后涂涂改改,看到發件人的地址時, 姜萱愣了一下。 王家村生產大隊? 二妮兒不就是這個生產隊的嗎? 顧不上發愣, 姜萱繼續修改電報單上的內容, 同時抬頭問:“收報人是誰?往哪個地方發?” “王建國, 往西南駐地軍區發, 俺兒子是當兵的呢?!?/br> 說到這里,老太太腰桿子停直,滿臉自豪。 姜萱聞言, 又瞅了眼電報內容。 密密麻麻的三行話,大概意思就是家里給他娶了一個隔壁公社的媳婦, 手腳麻利干活勤快,屁股大好生養,酒席都已經擺完了, 只等著新郎回來圓房生娃…… 姜萱真沒想到結婚還能這么搞??? 搞先斬后奏呢? 默默地給老太太發完電報,姜萱忍不住,好奇地問了一句:“老人家,你兒子認識他娶……的這個媳婦嗎?” “當然不認識了,連照片都沒見過?!?/br> 老太太顯擺道:“這個媳婦兒是俺專門幫他挑的,力氣大,下地干活也勤快,一天能掙十個工分呢!” “十、十個工分?”姜萱詫異。 如果她沒記錯,農村是靠天吃飯,家家戶戶都要下地賺工分,一般只有成年男性才能掙到十個工分! 婦女通常都是掙七八個工分,壓根比不上成年男性的勞動力。 十個工分就是一塊錢。 日積月累的,一年也能攢到三百多塊錢,別看這個錢數目多,等到年底生產隊分糧分錢,換完一大家子的糧食,能剩下十塊錢就不錯了! 老太太挑中了這個女娃兒當媳婦,到底是看上了人不錯,還是看上了人家會掙錢??? 還有那位當兵的同志,遠在軍營,家里給他娶了一個媳婦兒,估計這會還被蒙在鼓里呢。 姜萱一時都不知道該同情哪個了? 她真該慶幸自己是穿越到了大城市,而不是更加窮苦的鄉下農村,否則到時候讓她扛著鋤頭下地賺工分,姜萱寧愿找個地兒把自己埋了。 不活了。 望著老太太離開,姜萱感慨萬千,又忙著拍了兩份電報,開始無聊地沒事干,趴在桌上東張西望。 郵電局有八個辦事窗口,三個負責收發電報,兩個負責郵寄書信,還有一個負責售賣報紙,剩下的就是負責派送寄到江東市的書信和包裹。 最辛苦的還是郵遞員,頂著大熱天炎炎烈日,騎著自行車,載著一沓書信和沉甸甸的包裹,東西南北到處跑。 姜萱覺得這個年代的人民群眾都太不容易了。 不過,她也管不了別人,還不如想辦法努力改善改善自己的生活呢。 姜萱偷瞄了一眼遠處的報紙架,探身問:“葉萍姐,那些報紙我能拿來看看嗎?” “能看,但是不能帶出郵局?!比~萍說。 姜萱表示明白,連忙站起身來到報紙架前,一口氣挑了十幾份報紙,回到座位上認真翻看。 良久,隔壁的徐玲玲敲桌子:“喂,報紙有什么好看的?你跟我一塊織毛衣唄?” “……”姜萱慌得搖頭:“我不會織毛衣,真的不會?!?/br> “你不會?那正好,我也是剛學會織毛衣的,我給你教??!” 徐玲玲繼續慫恿:“你不是有對象了嗎?給你對象織一件毛衣,他收到毛衣肯定開心死了?!?/br> “……”可不是開心死了? 鄭西洲還想讓她學著縫補衣裳呢。 姜萱自小家境優渥,十指不沾陽春水,能主動下廚做飯就已經不錯了,還給他縫補衣裳織毛衣? 美死他了。 姜萱拒絕三連,死活不肯碰毛衣針,一心一意看報紙。 見姜萱態度堅決,徐玲玲只能作罷,嘴里嚼著果脯,美滋滋地給自己織冬天穿的厚毛衣。 姜萱不留痕跡地松口氣,把看過的報紙扔到一邊,又開始翻閱最新一期的青年報刊。 先是粗略掃描各個版塊的題目,國家領導開會的大事和政策報道,還有各地的糧食豐收喜報,糧管所的最新供應通知,還有大篇短文故事,詩歌。 視線下移,姜萱注意到了報紙邊沿的一則通知——征文啟事。 【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青年報刊熱烈歡迎廣大有志之士寄信投稿,不拘題材形式,稿件一經刊用,即會按照規定支付稿酬?!?/br> 原來寫文投稿也能賺錢! 姜萱眼睛一亮,立馬從抽屜里拿出紙張,把這則征文啟事抄錄了下來。 說干就干。 趁著現在空閑,姜萱翻閱了幾篇常見文章,心里頓時有了想法。 1958年風氣緊張,大鳴大放的運動風波才剛剛過去不久,說錯話的知識分子都被送到偏遠農場接受勞動教育了。 在這種環境下,姜萱絕對不敢亂寫其他內容,敏感題材也不能碰,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要仔細斟酌推敲。 但是描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比如一家之主在工廠上班,勤勤懇懇艱苦奮斗,由此歌頌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歌頌工人精神,一顆紅心向太陽……這樣的題材一定不會觸碰敏感底線。 有了思路,姜萱開始試著動筆寫稿,絞盡腦汁,甚至拿出了高中寫議論文的800字廢話技巧,努力憋出一個流暢感人的故事。 開篇就是平凡的工人生活瑣事,后面大量堆積華麗詞藻,變著花樣兒歌頌,號召學習工人精神,全心全意愛國愛家。 臨近下班時,姜萱終于寫完了這篇稿子,累得甩甩手腕,又低頭反復檢查了三遍,確定沒有任何問題,歡天喜地去找隔壁的同事。 把稿件裝進信封,貼上郵票,認真填好收信地址和收件人,姜萱抬頭問:“大姐,往上海寄信要花多少錢?” “上海?那都出省了,遠著呢,起碼三毛錢?!?/br> “哦?!?/br> 姜萱沒想到這么貴,一個大rou包子才一角錢,投稿寄信居然要三角錢! 不過,萬一她的稿件被報刊成功錄用,分分鐘就能賺回來十塊錢呢。 姜萱狠狠心,掏了錢,把這封投稿信封寄了出去。 回到座位上,徐玲玲湊過來打聽:“往上海寄信,你居然有認識的朋友在上海嗎?” 姜萱笑了笑,沒說實話,只道:“沒看見我剛剛趴在桌上寫了半天信嗎?那是別人拜托我幫忙寄的信件,因為他不識字,只能找我幫忙了?!?/br> “哦,原來是這樣?!毙炝崃嵋矝]再繼續追問。 姜萱心道,如果沒有收到稿件刊登的消息,她決定把這件事捂得死死的,不然傳出去太丟人了。 下班回家的路上,遠處炊煙升起,輕煙裊裊,青磚民居籠罩在一片朦朧煙霧當中。 姜萱腳步歡快,心情雀躍到極點。 不管怎么說,投出去的稿件就是一個希望,也算是初步賺錢的開始。 下一步就該去黑市賺錢了。 擇日不如撞日,要不今天去試試?姜萱心血來潮,趕著百貨大樓關門前十分鐘,麻利地掏出錢票,買了一個暗紅色的羊毛圍巾。 花了足足八塊錢。 幸好羊毛圍巾是高價商品,不需要額外掏布票。 姜萱有些心疼花出去的錢,但也沒辦法,去黑市總要遮掩樣貌,圍著圍巾起碼能把臉擋得嚴嚴實實。 這次姜萱直接去了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