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節
太子雖廢。 但她仍可做“長山夫人”,“長山”乃是她的封號。 如此盡顯皇家仁慈。 而此信號一出,也叫眾人明白,陛下這是不打算再追究旁人了,也實在叫他們松了口氣。 要知歷來出了這樣的叛亂,都是要連坐數人,一時間血流成河不止的。 陛下著實仁德??! 京中貴女聽聞后,一時也吃驚極了。 這一回,她們沒有再悄悄議論,而是將那種種念頭都壓在了心中……陛下此舉,不就等同于明明白白地告訴大家,但凡你能入得了未來皇后的眼,便是此等困境,你也能全身而退嗎? 簡而言之就是―― 你只要聰明點,那就應該懂得討好皇后了。 這令旨是在高家宣的,因為太子府暫且還封著呢。 高淑兒大搖大擺地當著娘家人的面,跪地叩謝,接過令旨,激動得幾乎要流下淚來。 高家人緩緩起身,面面相覷。 這是他們全然沒想到的結果。 不等高家人出聲再問她,高淑兒便又大搖大擺地領著丫鬟跨出門去了。 她覺得自己不大像話了。 身上沒了以前在家里學的規矩了,倒沾染上了一絲鐘念月的那股勁兒,得意時不知收斂。 可這樣又有什么不好呢? 若是能的話。 人人都愿做鐘念月。 “淑兒!” “快,快去留住姑娘,還有話要同她說……” 高淑兒在身后傳來的嘈雜的聲音里,走遠了。 此時太后的娘家羅家看似依舊風平浪靜。 只是在之后的一個多月里。 羅家的年輕一輩,今個兒喝花酒喝死一個,明個兒搶女人打架掉河里淹死一個,后天又上山拜佛摔死一個…… 等大典來到跟前時。 眾人才驚覺,羅家年輕一輩子,竟然只余下了一位羅姑娘。 要說這是陛下的手筆,又不應當啊。 陛下連高淑兒的命都留了。 眾人搖搖頭,便也不再關注這樁事了。 只有羅家連著舉了幾回喪事,先是悲憤不甘,再是害怕痛苦。到今日,已經連門都不敢出了。 此舉狠狠抽了太后一耳光。 偏太后此時想死,還不敢死了,她是真怕那不著調的鐘家姑娘到她靈前胡作非為…… 太后又一次咯血時。 次年的二月十二。 乃是禮部悉心擇的日期。 帝后大典。 尚在半夜時分,宮里頭便來了人。 鐘府一時間燈火通明,好不熱鬧。 鐘念月吃了元宵,才懶怠地倚著桌案,等宮人給她梳頭。 萬氏也早早起了身,迎上幾個嬤嬤,道:“按例宮里不是早早該派嬤嬤來教規矩了么?怎么今個兒才……” 幾個嬤嬤一笑道:“姑娘的規矩哪里還須教呢?” 她們心中暗暗一嘀咕。 這位主兒自己不就是規矩嗎? “那幾位……” “我們是來伺候姑娘梳頭?!?/br> “穿衣?!?/br> “洗漱的?!?/br> 萬氏聽完先是一愣,但隨即就松了口氣。她慌什么呢? 如晉朔帝這般的人,定是早早就為念念一步步規劃好了,只管去走就是了。 這一更衣、上妝,便折騰了足足兩個多時辰。 鐘念月今日多吃了兩塊點心,還多吃了幾口果子,到后頭實在等得無聊了,便坐在那里嗑瓜子了。 看得萬氏哭笑不得,又舍不得苛責她。 幸而宮里的嬤嬤也權當沒看見,什么也沒說。 這便叫萬氏也更放心了一分。 想來將來念念是不會吃苦的。 鐘念月不知萬氏心中所想,她還暈乎著呢,倚著桌角,懶洋洋地想,幸而早早成過一回親了。 如今日這般折騰,確實是覺不出個什么快樂滋味兒來。 沒準等進了皇宮,都累得快后悔了。 鐘念月懶懶打了個呵欠。 那廂便又有嬤嬤端著吃的來了。 萬氏看得哭笑不得。 心道這是陛下特地備下的哄她女兒的手段么?還怕念念今日撂挑子不成? 午時。 晉朔帝遣告天地宗廟,百官于殿外朝拜。 而后儀仗大樂起,出大明門,款款行至鐘府門前。 鐘隨安特地趕了回來。 他身著藍色衣衫,挺拔的身形在鐘念月躬了下去。 鐘念月扒拉住了他的背,輕輕說:“我走啦?!?/br> 鐘隨安低低應了聲:“嗯?!?/br> 鐘念月手背一涼。 她低頭去看,才發覺鐘隨安默不作聲地掉了兩滴淚。 怎么還給說哭啦? 鐘念月忙又道:“我還會回來的!” 鐘隨安啞聲道:“說的什么胡話?” 耳邊是全福人在唱祝詞。 一時吵吵嚷嚷的。 鐘念月道:“回門呀。我難道不回門了嗎?” 鐘隨安沒好氣地笑了:“那也沒有的。你當是嫁到尋常人家去么?” 鐘念月:“那我不管?!?/br> 鐘隨安背著她顛了顛,一下跨過了門檻。 鐘念月牽著他的耳朵道:“其實母親也是極愛你的,只是母親素來吃撒嬌那一套。你若學學我,定然能趁我走后,與母親更親近些……” 鐘隨安心中一軟,狼狽地低下頭,應聲:“嗯?!?/br> 怎么還要meimei來教他呢? 在眾目睽睽之下,鐘隨安將鐘念月放入了那門外等候的軟轎之中。 鐘大人的私房與萬氏的嫁妝,再加上萬家幾個舅舅給的,還有晉朔帝給的,湊足了一百八十八抬嫁妝,由小廝們高高抬起,而后跟在了后面。 這一百八十八抬是鐘念月自己要的數字。 她覺得吉利。 一聽就很發財。 普通人家最常見的是一副嫁妝六十四抬,若是權貴之家,若是寵女兒的,那便有十里紅妝之說了。 這一百八十八抬,自然也足夠駭人,只是數字說出去,怎么聽怎么覺得怪。 民間還有百姓笑道:“難道新娘娘也同咱們一樣講究這個發財嗎?” “誰曉得呢?” 一時倒是還覺得與這位新后拉近了不少的距離。 昔日落在鐘念月身上的紈绔嬌蠻之名,是越來越遠了。 鐘念月坐的車輿,上面有鳥蟲魚紋、龍鳳走獸。 寶蓋四角還垂下了大顆東珠。 她便坐著這駕車,先繞京城主街而行,以昭告百姓,今日新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