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書迷正在閱讀:奪愛帝少請放手、優等丈夫、康橋、我的jiejie是扶弟魔、異世之全能領主、被頂流碰瓷后我紅了(娛樂圈)、攻略表哥后我被太子叼走了、嫡女鋒芒之一品佞妃、季縈的古代生活、我爸重生在了高冷學神身上
這亞腰葫蘆純粹是襄荷種著玩兒的,只種了一棵,占據著籬笆墻邊的一個小小角落,長得倒是茂盛,沿著架子爬了一滿架,架上掛著許多碧綠玲瓏的小葫蘆,迎風晃動,十分可愛。這些小葫蘆大多太小,但也有形狀已基本定型,可以用來印字兒的,不多不少,剛好四個。 襄荷便回屋,拿出為了印字專程買的油紙。 大量生產自然不能再用黑布那樣的法子,那樣又費事兒又費布,襄荷便在離開襄城前讓車夫拐了個路,去買了一大堆油紙。 襄荷前世見過那種專門在蘋果上印字兒的字帖,不知道是什么制成,很容易就粘上去,還不怕日曬雨淋。在蘋果定型卻未變紅前貼上去,變紅后再撕下來,這樣撕下來的地方就會有很明顯的白痕,白痕形成各種圖案,與她之前用黑布罩著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卻比黑布方便多了。 這兒當然找不到地方買字帖,襄荷只得用油紙,油紙防水,倒是勉強可以用作字帖。 襄荷在油紙上寫了字,寫了四張,正是最常見的“福祿壽喜”,然后沿著墨痕,用剪子小心地剪出字樣兒來。待剪好后,便用漿糊將字樣兒糊到葫蘆向陽的一面上。 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等待,在這期間襄荷只能期望不要下雨,不然那漿糊糊的紙貼一準兒給淋掉,或者起碼不要半夜突然下雨,留給她時間給葫蘆擋雨。 修養了將近一個月,蘭郎中感覺自己已經完全康復,再不愿聽襄荷的話什么活都不干了,尤其看著女兒為了掙錢養家辛辛苦苦,自己卻像個廢人一樣,不但不掙錢,還整天喝藥花錢,蘭郎中身為人父的愧疚感和責任感一時爆棚,說什么也要出去掙點錢。 蘭郎中掙錢的法子無非是行醫,但想在秀水村靠行醫掙錢根本就是妄想,不說蘭郎中跟很多村人關系極好,根本不會收診費,就是收,整個秀水村,就算加上鄰近村子,又有幾戶人家舍得在看病上花費,大都是用點土方子熬過去。蘭郎中在家這一個月,倒也有幾個上門求醫的,診費加上藥費,蘭郎中一共得了一小筐雞蛋,一簍子苞谷,半斗小米……至于錢,別說銀子,連一枚銅板都沒有。 這也是他四處游醫的原因。但以他現在的身體狀況,襄荷肯定不會同意他出去。 于是蘭郎中便只剩一個法子,那就是去襄城擺攤。 這活兒他以前經常做,也有固定的擺攤地點和相熟的客戶。襄城那些去不起大醫館,但又不算太窮的中底層市民,都比較歡迎他這樣的擺攤郎中,有些病人的病若不是太嚴重,甚至會暫時拖著,等到蘭郎中來了再治療。以往蘭郎中若在家,便每隔一段時間去一次,雖賺不了大錢,到底多個進項。 自從開春出去行醫,回到秀水村后又意外受傷,蘭郎中已經數月未去襄城擺攤,如今為了不做廢人,便強烈要求再次進城。襄荷有心不讓他去,但見他態度堅決,傷勢也的確沒什么大礙的樣子,被他磨了幾次便也就應了。 只是終究不放心,因此還是要陪著他一起去。 守家的任務交給劉寄奴,襄荷借了趙家的小驢車,與蘭郎中一起,自上次出事后,第一次進了城。 進城后,兩人直奔蘭郎中以往擺攤的地點,即襄城兩個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帽兒街。 帽兒街是襄城最大的市場,雖然名為街,但范圍卻遠遠不僅限于一街之內,而是包括帽兒街周邊好幾條街道,連成了一個封閉的市場,市場有專人管理,日中開市,日落閉市,市內各方物品集聚,衣食住行所需百貨各色俱全。而最熱鬧的帽兒街上,布莊、糧店、衣肆、藥行、酒肆、茶樓、柜坊、成衣鋪、首飾鋪……各色店鋪一字排開,街上另有如蘭郎中這樣的流動擺攤者,每到開市便人流攢動,熱鬧非凡。 蘭郎中固定擺攤的地點便是在一家賣胡餅的食攤前,蘭郎中與攤子老板相熟,來到之后寒暄一番后就支起自己的攤子,仗著自己是熟面孔,也懶得讓襄荷吆喝,擺出一副愿者上鉤的架勢,靜待顧客上門。 可攤子擺了半天,接到的病人零零星星,不過小貓兩三只,與往日擺攤時的情形大不相同。 蘭郎中心里納悶,嘀咕著是不是太久沒來,老顧客都把自己給忘了。 胡餅老板聽見他嘀咕,當即咧嘴笑道:“郎中,可不是大家伙兒把你忘了,是最近咱這兒新來個神醫,醫術好,人品好,最最頂要的,人家啊——長得好!” ☆、第25章 百花開 帽兒街很長,從街頭到街尾約摸有五百米,而各種隨風招搖的布幌招牌、街邊小食攤泛起的繚繞白煙,以及摩肩繼踵的行人,將頭尾之間的視線完全遮擋住。 蘭郎中擺攤的地點就在帽兒街街頭,而據胡餅攤老板說,那個新來的“神醫”一般是在街尾的一家綢緞莊前擺攤。 蘭郎中和襄荷使勁踮高了腳,也望不見那“神醫”的一絲芳蹤。 街上人流來往頻頻,但在蘭郎中攤前駐足的人依舊寥寥。 對于立志要掙錢養家養閨女的蘭郎中來說,這可真不是個好消息。如果是在平時,聽說來了個神醫,蘭郎中說不定會顛顛兒地跑上去跟人家請教醫術,可那胡餅攤老板說話忒損,醫術好就醫術好,什么叫“關鍵人家長得好”???!這不明擺著說自己長得丑么! 蘭郎中簡直想糊老板一臉胡餅。 再說那些老客戶也忒薄情,以前交情多好啊,他還經常給人減免診費呢,如今不過是個來了幾天的勞什子“神醫”,就因為“長得好”,居然就把他這舊人給忘了! 蘭郎中心酸地不行。 他氣哼哼地沉臉坐著,有心要去打探一下敵情,但又有點拉不下臉,尤其旁邊胡餅攤老板說完話一臉賊笑地瞅著他,似乎很期待他去踢館他好看熱鬧似的,這讓他不由更郁卒了。 正郁卒呢,攤前終于又來了個客人,還是個熟客。 來人是帽兒街上一賣蔑器的老漢,因做得一手好蔑器,人稱蔑器張。蔑器張年輕時干活拼命,也不注意身體,老了落了一身小毛病,尤其是老寒腿,每每犯病時腿部便劇痛難忍。但這病不好治根兒,蘭郎中對此病也不擅長,給蔑器張瞧了幾年也沒瞧好。蘭郎中心里愧疚,就勸蔑器張花點錢去醫館找高明大夫看看,可蔑器張為人節儉到近乎吝嗇,哪里舍得去醫館花錢,每次仍舊只找蘭郎中,不求根治,只是拿幾副膏藥貼貼,發病時能稍稍緩緩疼痛就好。 平日里蘭郎中見了蔑器張都不怎么高興。作為一個頗有追求的郎中,總看到一個自己治不好的病人在自己眼前晃蕩,心情自然美麗不起來。 可今日,蔑器張那搖搖晃晃的佝僂身影一出現在小攤前,蘭郎中當即差點沒熱淚盈眶抱著蔑器張,大喊一聲:“大哥,好人啊”!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在眾多熟客都喜新厭舊奔向那勞什子“神醫”的時候,蔑器張居然不離不棄他這糟糠之妻,實在是忠心可嘉忠貞可表不離不棄當為世人典范!蘭郎中一邊心里亂七八糟地歌頌著蔑器張,一邊熱情洋溢地將對癥的膏藥在攤子上一字排開,正準備豪氣萬千地來句“今兒的膏藥不要錢,白送!”,忽聽蔑器張唉聲嘆氣道: “唉,這老寒腿就是擠不過年輕人,本準備讓謝小神醫給瞅瞅的,誰知還是擠不過!”惋惜哀嘆之情溢于言表。 說完這句,他又沖蘭郎中道:“郎中,來兩貼往日用的膏藥,我暫且貼著止止疼?!?/br> 蘭郎中整個臉都黑了。 胡餅攤老板嘴巴快要咧到耳后根了。 襄荷扶額,手腳麻利地包起兩貼膏藥,一邊遞給篾器張,一邊笑著道:“張爺爺,您的膏藥?!?/br> 篾器張便從袖子里摳摳摸摸,半天才終于抖索出十幾枚銅板來,從中挑出十枚,割rou似的遞給襄荷。 “等等,”蘭郎中卻突然出聲,他瞅著篾器張,頗有些惡狠狠地道:“膏藥漲價了,一貼十文,兩貼二十文!” 篾器張拿錢的手一哆嗦,一個銅板沒捏緊,滾落在地,他忙蹲身撿起來,一站起來就朝蘭郎中瞪著牛眼:“你搶錢??!” 襄荷拍了蘭郎中一下,忙對篾器張道:“張爺爺別生氣,我爹跟您開玩笑呢。膏藥還是一貼五文,不漲價?!?/br> 篾器張狐疑地看了襄荷一眼,似乎對她說話能不能作準還有些懷疑,見襄荷仍舊笑盈盈看著他,便趕緊把十文錢塞到襄荷手里,拿著膏藥火燒火燎地就要走,像是生怕襄荷反悔又讓他加錢似的。 “張爺爺等等,”襄荷卻叫住了他,“您說的那個謝小神醫是什么人???醫術很好么?以前怎么沒聽說過?” 篾器張一聽這話,腳步頓了頓,扭頭看著襄荷,老臉仿佛一朵盛放的菊花:“那是,謝小神醫醫術好著呢,跟你爹這江湖郎中可不一樣,人家是有真本事!香燭鋪子孫家媳婦兒產后驚了風,人都抽抽了,榮生堂的大夫眼瞅著沒轍,結果你猜怎么著?人謝小神醫一劑藥就把人救回來了!” 說完這話,似乎沒看到蘭郎中愈發黑如鍋底的臉,篾器張又道:“人謝小神醫不僅醫術好,人品更是好??!不收診費,只收藥錢,若是碰上讓謝小神醫有興趣的疑難雜癥,連藥錢也給免了!”說著這話,他還拿眼瞥了一眼蘭郎中,顯然還在為方才蘭郎中加價的話耿耿于懷。 襄荷也算了解他這死摳門的性子,心里雖沒怎么生氣,但倒底還是有些為自己老爹鳴不平。蘭郎中雖說醫術平平,但為人卻沒話說,診費藥費已經是最低,平日熟客都贊他厚道,但如今冒出一個更“厚道”的,厚道到連診費都不收的“神醫”來,這些人便都一股腦兒地跑去那邊了,雖說是人之常情,但也著實讓人氣悶。 而且聽篾器張那話,這個“謝小神醫”不像是個缺錢的,倒像是專門來磨練醫術的,不然怎么會大方到如此地步,加上神醫前面還加了個“小”字,想必這人年紀不大,莫不是杏林世家的子弟來體驗生活的? 那人要磨練醫術免費給人看病,襄荷自然管不著,可他要一直這么下去的話,蘭郎中這生意也別想做了。 看著自家老爹郁悶的樣子,襄荷只得自告奮勇,朝蘭郎中道:“爹,我去街尾看看??!”說著便鉆進人流,仗著人小身短,一晃眼就不見了人影。 街尾處同樣人頭攢動,襄荷好不容易才擠到街尾,來到胡餅攤老板口中“神醫”擺攤的綢緞莊前,卻發現自己根本看不到傳說中的神醫,別說神醫了,連神醫攤子上的布幌子都看不到。 原因無他:人太多了! 帽兒街人雖多,但多到像這樣水泄不通的地步,襄荷以往還從未見過。只見一大群人烏壓壓地圍成一個圓,將綢緞莊門口全給堵死,有想進綢緞莊挑選布料的客人都進不去。 襄荷看到綢緞莊掌柜被擠在人群里,一臉欲哭無淚,想恨又不敢恨的模樣。 襄荷仔細打量人群,發現這些人中許多的確是面有病色,這些人中男女老幼都有,但更多的卻是面色紅潤,起碼從面色上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的年輕女子。 襄荷想起胡餅攤老板的那句“人家長得好”,也就對這現象不足為奇。醉翁之意不在酒,花癡古已有之,且大周風氣開放,這些年輕女子的目的自然心照不宣。 只是這人這么多,她連那神醫衣角都看不到,還怎么打探“敵情”??? 無奈,襄荷袖子一擼,仗著人小身短,泥鰍一樣在人群中硬擠起來。 擠得發髻也亂了,衣服也皺了,方方擠到攤子跟前的時候,不知是誰推搡了一下,襄荷整個兒被推了出去,小身子骨碌碌轉了兩圈,正正好轉到攤子跟前。 襄荷抬頭,就看到攤子后端坐的,一身墨色衣衫的人影。 青絲如瀑,眉如畫嫵,唇齒似呷春風,微微一吐,便到了百花深處。 襄荷只覺眼前花都開了。 ☆、第26章 平生恨 襄荷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貌比花嬌。 恍惚間好像前世第一次去牡丹園,終于親眼得見那傳說中的天香國色,才體會到那是怎樣一種驚心動魄,從此才知道何謂絕色傾城。 再不是別人口中的絕色,而是眼見的真實。 “萬安,攤前可是有人?” 耳邊忽聽到一道略帶沙啞的聲音,像是粗糲的磨砂紙互相摩挲,雖然聲音低沉,但卻不免有些刺耳。 襄荷瞪大了眼。 這聲音分明就是從眼前那少年口中發出。他身姿筆直,并沒有望向她所在的位置,只是眉頭微蹙,輕聲問著身旁的老者,但即便刻意放低了聲音,卻仍舊掩飾不住殘破的嗓子。 襄荷這才看到,他眼上竟還蒙著一束白綾。腦海中突然想起張愛玲,張愛玲曾說,她平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有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海棠重瓣疊萼,花色姝麗,惜其無香;桂花香飄十里,芬芳馥郁,型色卻無殊處。這世間,即便是草木,也不能將全部的好處都占了,更遑論人。 萬安是個看上去約六七十歲的老者,他守在少年身旁,背微微佝僂著,正用油紙捆扎藥包,聽到少年的話望向攤前,一眼便看到那倒在地上,發髻衣衫散亂,一臉呆愣地望著少年的小女孩。 如果此刻倒地的是個妙齡女子,他定然會蹙起眉頭,說不得還要言語譏諷一般,非得將人譏諷地面紅耳赤掩面而逃才罷休。這倒不是因為他天性刻薄,而是自從來到這鬧市擺攤,同樣的戲碼已經重演了無數次,還有許多明明身體康健,卻佯作生病來求醫的,白白浪費他家主人的時間不說,遇上歪纏不清的,還得費上好一番功夫糾纏。 如此一來,任他脾氣再好也無法再忍,再說他的脾氣向來算不上好,再加上主人的默許,他也就自然而然地扮起了黑臉。 但此刻倒地的不過是個看上去六七歲的娃娃,看樣子是被人群擠出來的。 他瞅了瞅她的臉,覺著有些面熟,但也并未多想,只是應了少年一聲,走到攤前便要扶那女孩兒起來。 萬安瘦骨嶙峋的手伸過來時,襄荷才猛地發覺自己竟看著那少年發了許久的呆,小臉登時爆紅,自個兒一骨碌爬起來,一邊拍著衣服上的沾的泥土努力讓自己儀容整齊一些,一邊朝萬安道:“謝謝爺爺,我沒事!” 她生得出色,又是六七歲正可愛的年紀,圍觀眾人見她年紀小小,卻如二八少女一般滿面緋紅,又一副小大人的樣子整理儀容,不由發出善意的訕笑,有人便不住地說謝小神醫魅力無邊,連六七歲的女娃娃都被迷倒了。 萬安見狀,風干橘子皮一樣的老臉上也扯出一抹笑來。他摸摸襄荷頭頂,聲音并不如何溫柔,但話里卻很是關切:“你是誰家的孩子?快去找你爹娘去罷,這處人多,小心踩踏到你?!?/br> 那聲音落在耳中稍顯尖利,仿佛掐著嗓子說話一般,與少年低沉微啞的嗓音倒是兩個極端,不過,都不怎么好聽就是了。 襄荷看了一眼那端坐著的少年。 他似乎沒有聽到四周的嘈雜,仍舊安安穩穩地坐在攤子后,腰部以下被鋪著白布的攤子遮擋住,連眼睛也被白綾遮住,只看得到挺得筆直的上身,和一張清冷無波的面龐。 即便端坐不動,即便沒有一絲笑容,也讓人看著歡喜。就像遠處觀花,即便不能觸碰,不能據為己有,只是看看也覺得賞心悅目。 聽到萬安的話,她拍拍腦袋,這才想起自己還有“打探敵情”的任務。 四周一瞅,只見攤子邊上除了目盲少年和萬安,還有兩個穿著捕快衣服的男子,其余盡是來看診或是湊熱鬧的人。 傳說中的“謝小神醫”呢?根據聽來的描述,這謝小神醫年紀不大,長相出色,在人群中應該很好找才是,但襄荷卻沒瞅見符合條件的。唯一比較符合的,卻是那眼蒙白綾的少年,但襄荷卻首先便把他給排除了。 只聽說過算命的瞎子,卻沒聽說過治病的瞎子,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一個瞎子又怎么“望”? 正疑惑呢,便見攤子前一年約四十的中年男子苦著臉道:“謝小神醫快給我看看,我這腰和膝蓋可都疼了許久了,榮生堂的大夫說我這是腎臟虛弱,開了許多補腎的藥,我可我吃了許多天,卻半點沒見好??!” 男子一手揉著腰,一手撐在攤子上,而他那番話,赫然便是朝著那蒙著白綾的黑衣少年。 這下,襄荷徹底目瞪口呆。 好半晌,她才有些結巴地朝身邊的萬安道:“爺、爺爺……我能站這兒看一會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