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獻俘儀式
不過,李二原本倒不打算,如此的迅速,就廢除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原因很簡單。 大唐帝國的皇室,可不能有這么一個不顧百姓民生死活的儲君啊。 他不能以這個名義。 只能夠在將來,再尋其他的由頭,來廢除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而眼下,李辰竟然攻破突厥,滅掉了這個大唐的頭號敵人。 滅掉了這個在當下的世界上,唯一可能會對大唐帝王造成威脅的突厥。 可以說,其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太大了啊。 這樣的功勞,李辰本身又貴為秦王,而且,屢次為大唐建功立業,可以說,李二如果不把太子之位作為封賞,賞賜給李辰。 他李二自已都感覺說不過去。 當初,他不就是因為,自已東征西討,打下了大片的江山,然后,卻沒被封為太子,最后憤怒之下,直接的來了個玄武門之變,把老爹李淵給趕下了皇位的嗎? 所以,當下李二。 大抵是了然李辰的心情的。 何況,對于這些才能卓越,而且,本事極大的兒子。 李二也很滿意。 在他看來。 只有優秀的李辰,才能夠擔當起來大唐帝國的江山。 才是大唐帝國最好的選擇。 不過,雖然已經下定了決心,但是,尋找一個怎么樣的理由,廢除掉太子李承乾嘛。 那還真是個讓人頭疼的事情。 李二陛下,陷入了深思。 入夜。 大明宮里,東宮太子李承乾居所。 李承乾枯坐在椅子上,面色慘白。 他已經接到了李辰戰勝突厥,歸來的消息了。 如果原本,他對自已的太子之位,大唐帝國的繼承人身份,還抱有一線的希望的話,那么,眼下的李承乾,已經是徹底的絕望了。 李辰實在是太過于厲害。 這個比他還小兩歲的小孩,比本身就要早熟許多的李承乾還要早熟。 竟然,竟然厲害到,滅掉了突厥的地步。 這讓李承乾如何對付??? 想到這,李承乾不禁的長嘆一口氣。 而這個時候。 李二陛下,走了進來。 “父皇,父皇,您過來了?!?/br> 看到走進來的李二,李承乾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這些日子,他一直被軟禁在東宮,雖然吃用不缺。 但是,卻一直沒有見到過他的父皇,李二陛下。 而此刻,李二已經走到了李承乾面前。 他面露出來不快之色。 “承乾,給朕起來?!?/br> “是,父皇?!?/br> 李承乾站起身來,看著面前,一臉的陰郁的李二,心里知道不好,他低著頭,腿肚子都在哆嗦,卻不知道當下的情況,他該如何去作才好。 “朕思前想后,你實在是不適合當這個大唐的儲君,你自已也該清楚,你干出的這些事情,實在也不配被當成儲君!” “父皇……” 李承乾想要反駁。 可話到嘴邊。 卻無言以對。 是啊。 哪有這樣的太子。 還沒登基,就開始禍害老百姓了? 而這個時候,李二又搖了搖頭。 “你干的這些事情啊,朕還處罰你都不好處罰,朕只能夠將你從這件事里面摘出來,把你身上的臟水給抹掉?!?/br> “父皇……” 李承乾聞言,只以為李二是想包庇他呢,他頓時面露喜色,可是,隨之,他便看到了李二那張,布滿寒意的臉。 “你以為朕是為你才如何做的?” “可笑之至!” “朕,不過是不想讓大唐皇室,蒙上此羞罷了!” “至于這個太子嘛,你也甭當了,讓給辰兒吧,朕過來,就是給你說一下,廢除掉你太子之位的理由!” “理由?” 李承乾一屁股,癱坐在了地面上。 而李二,則沒搭理他,是繼續的自顧自的說著事先準備好,思索妥當的理由。 “明日長安城里,會舉行獻俘儀式,屆時,你會以太子之身份,與朕同時出現在朱雀門上,屆時,在秦王上前敘功時,你則會在暗自里,出言中傷之,而朕,則會勃然大怒,然后,以嫉賢妒能為理由,廢除掉你的太子之位,你可明白?” “兒臣,兒臣明白?!?/br> 李承乾無法反駁李二,當下的他,還不過只是個小孩而已。 手上可沒有什么實力。 他除了被動的接受,還能怎么著? 而李二,卻是無奈的看了他一眼,隨后喃喃道。 “到時候,由辰兒接替你的太子之位,至于你嘛……” 李二思索了片刻,然后開口道。 “眼下突厥已經被打下來了,朕回頭會在突厥給你劃一塊地方,封你為燕王,就老老實實的呆在突厥好了!” 說罷,李二也不搭理李承乾了。 直接的,轉身離開。 而李承乾,眼底里,則是寫滿了恨意。 對李辰的恨! 次日。 這是一個大好的天氣啊。 李辰當然會挑選一個好的天氣,舉行獻俘儀式了。 畢竟,天氣不好的話。 那儀式舉行起來,也不好了,萬一中途再刮風下雨,那就更特喵的尷尬了呀。 艷陽高照,明媚的日光下,長安城里,縱橫南北的朱雀大街上,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站滿了長安城天子六軍精銳士兵,他們身上,明光鎧甲在陽光上反射著耀眼的光芒,士兵們站的筆直。 而他們的身后。 則是長安城百萬的百姓們。 這些百姓們將整條大街給擠的滿滿的,全都興高采烈的望著遠著不遠處的大街,而街邊的樓閣上,則早就讓有錢給包下來了,此時,里面坐滿了人,靠著窗戶來看這百年難遇的一大盛事! 一時間,是人擠人啊。 有些個人,甚至已經爬到了附近的房頂上,然后,朝遠處眺望著。 就在這百萬長安百姓們注目之際。 自城外,城門處,一字排開的五百名身著鐵甲,馬上,又著馬甲,騎著從突厥那邊繳獲的高頭大馬,然后排成一個方陣入城的玄甲騎兵,開始緩緩的朝城里前近。 而最前排的一百名騎兵的手上。 則不同于后面幾排的騎兵,手持著馬槊與旗幟,而是皆手里,皆拿著一面殘破的,臟兮兮的,還沾上了一些血污的旗幟,這些旗幟,也不是大唐的,有些明白人,已經看出來了,這些旗幟,皆是突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