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有幸生在長安
楊玉環的尸身被安放在一架攆車上,此時已經擺在了驛館的院子里。 這時候,天地無聲,四周寂靜的嚇人,就連鳴蟬也是不見了。 做為禁軍統帥,陳玄禮負責查看楊玉環的尸身。而此時的陳玄禮心里卻是萬分驚慌,他看向那具衣著光鮮,面部卻是栩栩如生的尸身…… 可也只是看了那么一眼,陳玄禮就“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俯首呼道:“陛下萬歲萬萬歲!” 身后的那些士卒見狀,也紛紛跪倒山呼萬歲。陳玄禮起身后,不敢直視玄宗,低頭行禮后,轉身下令士卒歸營。 士卒散去,一天的喧鬧就此結束。 高力士帶著兩名內侍將攆車拉走了。而玄宗晃了兩晃,終于癱倒在驛館的院子里…… 驛館的一處廂房里,太子李享和壽王李瑁相對而立,兩人都是默不作聲,都像是在等著對方先開口說話似的。 這么一來,屋子里漸漸暗了下來后,兩人還是這般模樣。太子的那名內侍進來后,看到兩人這個樣子,也不敢多問多說,只是將一只燈籠放在桌上,就躬身退了出去。 又過了一會兒,太子終于忍不住了,嘆了一口氣后,轉身走到桌邊坐了下來。 李瑁暗自笑了笑,也走過去坐了下來。 “十八郎,楊國忠雖死,可阿耶去往蜀地的決心是不會變的。讓他回返長安,我做不到?!?/br> “做不到也要做。他不回長安,長安軍民如何肯拼死保衛長安?!?/br> 李享嘆了一口氣,道:“你莫要逼我,這件事我是做不到的?!?/br> 李享不傻,他知道玄宗回長安,他就要跟著回去??伤呀浻辛藙e的打算,而且,他手下的人正在按照他的吩咐cao作此事,他怎么會聽李瑁的,此時去勸說玄宗回長安。 再說,玄宗敢回長安嗎?昨天派往長安探聽消息的探子,今日已經回來了。 探子說,“安祿山的兵馬還沒有進攻長安,但長安城里已經是混亂不堪。不過,那個李泌倒是十分給力,正在讓城中男丁去城外挖壕溝,說是要打一場保衛長安的戰役?!?/br> 玄宗聽了探子的話后,只是面無表情的說了聲“知道了”。他還沉浸在失去楊玉環的悲痛里不能自拔,所以,聽了李泌的那個長安保衛戰竟然是絲毫也沒有反應。 李享聽了探子的話后,心里倒是挺感動的。不過,只是感動而已,若是讓他回去,他也是不肯的。 潼關二十萬守軍,出關沒兩天就被安祿山幾乎全殲。這件事情已經成了玄宗、李享等人的心理陰影。 長安沒有守軍,就是禁軍也多數被帶到了這里。沒有守軍,只憑幾道壕溝,還有李泌收羅的那點人馬,不過是抵擋一時半會而已。 最終,長安必然和洛陽一樣,落入賊手。李享只希望,長安落入賊手之前,城里的人能悉數逃走,而李泌最好把皇宮也燒了,讓那個偷羊賊只得到一座空城。 大唐精兵都在邊關戍邊,只要遠離這里,到了某處地方,自己振臂一揮,邊關守軍就會云集在自己的麾下。 到時,自己帶人殺回長安,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坐上皇位。小先生說的那個讓老皇帝退休的事情很好,只是,此時讓他退休已經晚了。 安祿山已經起兵,這時候讓他退休,不過是亡羊補牢而已。 想到這里,李享突然擔心起李泌來了。他只希望李泌能在長安失陷前全身而退,自己一定會派人來接他。 到時候,自己一定會拜李泌為宰相,讓他輔佐自己再造盛唐。 李享的這個計劃,都是今日禁軍士卒殺死楊國忠等人以后,他左思右想想出來的。但是,他沒有想到李瑁會讓他去勸說皇帝回長安。 李享已經確定,李瑁出現在逃難的隊伍里,和書院李泌一定有關。這個以前一直性格懦弱的十八郎,自打去書院做了去送錢的先生后,做事說話都不像是以前那樣了,很多時候讓人琢磨不透。 但李享知道,李瑁說的這些,一定是李泌的主意??涩F在楊國忠已死,楊家人死的死逃的逃,自己正好可以搞點事情。 回長安,回長安以后,自己不是又要裝死魚嗎? 李享可以確定,一旦長安百姓得知楊國忠和楊家族人被殺了,自己的阿耶一定會受到萬民擁戴。 到時,別說讓他退休了,估計自己這個太子也不保險。 大唐開國以來,最為危險的職業就是做太子。自李建成開始,還沒有一位太子是平安上位的。 太子李享和陳玄禮一起帶著天武軍去河北打過仗。那時候,太子對這位老將軍謙恭有加,事事都與他商量后才下決定。 陳玄禮對這位太子深有好感,也想著自己的后人可以依靠太子這顆大樹。所以,陳玄禮敢讓士卒殺楊國忠,就是給太子送的投名狀。 只不過,他是為自己的后人送的。至于他自己,早已是置生死于度外。明皇生,他則生,明皇死,他則死。 李享很明白這一點。所以,李享只想逃出皇帝的控制,絕不會再跟著皇帝回長安,或者是跟著他去任何一個地方。 李享毅然決然的說做不到,李瑁也不好再逼他,就只好說道:“既然殿下不肯勸阿耶回駕長安,阿耶若是一心去往蜀地,殿下何為?” 李享說道:“我先前聽小先生說過,蜀地濕潤,像我等這些在關中住慣了的,去了那里一時半會的不會習慣。所以,我想去靈寶那里,我先前在朔方軍中呆過一段日子,對那里熟悉一些?!?/br> 李瑁想了想說道:“那就這樣好了,阿耶去往蜀地,你去靈寶,我嘛,就不跟著你們跑了,我回長安!” 李享一聽就急忙說道:“十八郎何必如此?不如我這就派人去接小先生,然后你我二人,連同小先生一起去靈寶,再做打算如何?” 李瑁搖搖頭說道:“小先生不會離開長安的。他說過,生在長安,有幸衣食無憂,還可以讀書游戲,嬉笑人間,夫復何求?所以啊,他不會離開長安,死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