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荊州城外
李泌等人離開安祿山的防區后,然后就去了荊州。 荊州刺史現在是慶王李琮,他同時也是荊州青上書院的院長。 現在的荊州青上書院,里面學風很正,從青上學宮來的那些學子們,現在是這里的綬學先生。 不過,這處書院從來不收普通學子,來這里讀書學習的人,都是官。也就是說,這里是一處大唐官員的再培訓基地。 這處書院已經辦了十年多了,因為慶王李琮的緣故,來這里讀書的官員絡繹不絕。 玄宗對李琮做的這件事情很滿意,書院教的都是廉潔自律,勤政為民,好好做官的道理,符合玄宗的心思。 所以,玄宗沒有理會當初李林甫等人的讒言,對這座書院多有支持。不過,換做別的兒子做這事,玄宗就不會這么淡定了。 李琮這樣做,畢竟有拉攏大臣結黨的嫌疑。李琮一個靠著面具遮臉的人,根本就沒有做皇帝的資本。 臉都沒有,還做什么皇帝。 所以,玄宗對李琮是最為放心的。 李泌當初讓李琮做院長,就是看中了他這個特殊的身份地位。書院辦的很好,十幾年間,已經有上千名各級官吏來這里讀過書。 李泌等人到來后,李琮迎出五十里。李泌見到他,就笑著說道:“李院長,你一邊在書院里教育那些官員不搞迎來送往這一套,自己卻迎出五十里,這事怎么說?!?/br> 李琮嘿嘿一笑,道:“小先生,你看我沒帶侍衛,也無車駕,只我一人帶著一名仆從,來此迎接小先生,他們知道了,必然以我為榜樣?!?/br> 李琮說完后,眾人都笑了。 李琮得知李泌等人是從營州那邊來此的,就對李泌說道:“自打安祿山做了節度使,營州、幽州等地就再無官員來此讀書。 我曾問過他,為何不輪流派遣官員來此進修,他竟然說戰事頻繁,官員們都脫不開身?!?/br> 李泌告訴他,安祿山剛做上節度使的時候,看到只要在荊州青上書院這里培訓過的官員,回去后做事情都甚是用心,倒也沒有阻止繼續派人來這里。 可是,他不久就發現只要是在這里讀過書的官員,好像這私心都不大,有時候安祿山想讓他們做些不合時宜的事情,他們都是不肯。 安祿山便拿出他的殺手锏,也就是收買他們,可他們依然不為金錢所動。這就讓安祿山有些害怕了,不喜歡錢,且做事正直的人,他覺得除了找個理由殺了他們之外,便沒有別的辦法駕馭這些官員。 所以,只要一有戰事,那些官員就要隨軍出戰,結果就是死的不明不白的。 李泌有些不忍心地說道:“慶王,先前在你這里培訓過的營州等地的官員,有一些已經死了?!?/br> 李琮一聽這話,頓時就是一副怒不可遏的樣子。他指著東北方向大吼一聲,“安祿山,你這個偷羊賊,我必然饒不過你?!?/br> “慶王、慶王,大伙都看著你吶,不要失了氣度?!?/br> 李珽小聲提醒他。 “我一個沒臉面的人,要什么氣度,我就要罵他,罵這個雜胡。我在這里幸幸苦苦為大唐培訓官員,他找個借口就把他們害了,看我如何奏報朝廷,將這個偷羊賊一頓亂棍打死……” 李琮越說越氣,恨不得現在就去他老子面前告狀。 李泌極有耐心的等他罵夠了,才輕聲說道:“慶王,我們可以走了吧?” 李琮這時才回過神來,帶著歉意說道:“呀,我把這事忘了,都是那偷羊賊害的。小先生,趕緊動身吧,荊州百姓得知你要來,都等著看你一眼呢!” “看我做什么?” 李泌一抖韁繩,馬兒輕快地走了起來。 “小先生你忘了,當初張公張九齡在這里做刺史的時候,你出主意說,讓他減租擴田,不能種田的山坡地遍種桑樹。 現在,荊州所產絲帛綢緞,逆江而上直達廣州,已是大唐域外之人最為喜歡的物品。此時荊州一地民豐物阜,百姓都感念張公和小先生?!?/br> 李泌笑了,問道:“荊州府庫積盈可豐?” 李琮道:“那是自然,都說揚一益二,我荊州怕是第三也有些委屈了?!?/br> 大唐最為富足的地方,也是給朝廷錢糧最多的地方,揚州第一,益州第二?,F在,荊州已是第三。 比起那兩處平原,荊州能做到第三,更是不易。 好在李琮當年聽了李泌的話,被李泌忽悠著出去窮游了一趟。結果,李琮知道了真實的大唐是什么樣子,也知道大唐產的一些東西,比如三彩瓷器,還有絲絹等物,只要能運出去,錢就會像長江水一樣流過來。 荊州很富。既然很富,李泌就要讓李琮出點血了。在去荊州城的路上,李泌把自己的計劃說了一遍。 李琮聽完后震驚了,他知道安祿山不是個東西,卻沒想到安祿山此時已是備戰反唐。 最后,李泌一臉無奈的說道:“安祿山和楊國忠翻臉后,楊國忠為了打壓安祿山,總在你阿耶面前說安祿山有異心。安祿山本來就是狼子野心,被楊國忠一激,就干脆做好了反唐的準備?!?/br> 李琮有些絕望地問道:“安祿山真的會造反?” 李泌望著那座建在江邊的城池,慢慢說道:“他正處在矛盾之中。我細細觀察過,安祿山的身體已經一天不如一天。說句不好聽的,我等從這里看荊州城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的,他看了,估計就是灰蒙蒙的一片?!?/br> 李琮恨恨地說道:“這賊與瞎眼有何不同?!?/br> “所以,他會在瞎眼之前做出決斷,是趁著眼睛沒瞎之前搞一次大的,還是就在營州那里安安穩穩地做土皇帝。他到底是想賭一把,還是聽天由命,現在不好說?!?/br> “所以,小先生讓我多備甲胄兵器,特別是陌刀,就是防備安祿山賭一把大的?” 李泌笑了笑,馬鞭隨意揮了一下,說道:“未雨綢繆,總要早做準備才好?!?/br> 李琮知道事關重要,便點了點頭說道:“小先生說的是。只可惜小先生一介書生,不拿大唐的一文錢,卻要為大唐cao心這些事情?!?/br> 李泌呵呵一樂,道:“你不是說了嘛,我是為大唐cao心,大唐是我們大家的,都該cao心才是?!?/br> 李琮由衷說道:“小先生說的對,回到城里,我就命匠人集結,連夜起灶生火,造甲胄兵器?!?/br> “慶王可同時上奏朝廷,就說荊州造甲胄兵器,是供給隴右軍的。我會讓哥舒翰同時上奏朝廷,就說青海戰事緊張,需要甲胄兵器?!?/br> 慶王知道李泌這樣做,是為了不讓皇帝和朝廷那些人起疑心。畢竟,如此大規模的打造軍器,容易讓人懷疑荊州這里想搞事情。 想罷,李琮頷首道:“小先生一心為大唐做事,竟然也是這樣難??梢?,我阿耶已是糊涂到了……” 李琮說不下去了,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已是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