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誰是傻子
韋堅說的又快又急,卻看到李泌聽著聽著竟然是快睡著的樣子,心里不由得著急起來。 可他又不敢提醒李泌,只好大聲說道:“小先生,這事不急嘛?” 李泌哆嗦了一下,一臉幽怨的看著他說道:“昨日我一回到書院,李適之和張洎兩人就來了。他們兩個都好好的,一副安逸的樣子,說明吉溫也沒把他們怎么樣,我急什么???” 韋堅一聽也是,這兩人都好好的,自己說了這半天,李泌都已經知道了,為何還要著急? 可不對啊,既然昨日那兩人都來過,顯然把吉溫做的那件事都對李泌說了,他為何還要再聽自己講一遍? 問李泌,李泌打著哈欠說道:“吉溫做的這件事很有意思,所以再聽一次也無妨?!?/br> 韋堅一聽這話,頓時拉下臉來,有些不悅地說道:“小先生,你這樣就很無趣了。我這里著急忙慌的,你卻只當笑話來聽?!?/br> 李泌心說你深更半夜的來這里,說了這半天只說那件過去的事情,我看你還是不著急。 李泌伸手摸向桌上的茶壺,韋堅眼疾手快,趕緊搶了過來給李泌倒了一杯茶。李泌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還是像先前那樣看著他。 韋堅說道:“我要說的那件急事,和這件事有關。若是我直接說那件急事,想必小先生聽了后,就不知道這事端是從哪里起的?!?/br> 李泌沒好氣的說道:“那你簡短些,挑重要的說?!?/br> 韋堅這人吧,因為身份極為特殊,性子又急些。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急乎乎的樣子,好像天就要塌下來似的。 李泌十歲的時候就認識他,知道他的稟性。所以,看他今夜急乎乎的來書院,李泌又以為他在虛張聲勢。 韋堅繼續說道:“兵部官員集體受賄一案,到了吉溫這個酷吏手里后,他一大早便去了兵部辦差的地方------” 吉溫受李林甫差遣,去兵部辦案。結果,兵部這幫大佬根本就沒把他看在眼里。他們都在心里想著,御史臺那幫人都沒有拿下我們,你一個小小的京兆府法曹會有什么辦法? 事實上,吉溫有的是辦法。他先是當眾宣讀了皇帝下的查辦兵部受賄大臣的詔令,然后就把兵部這幫人都趕到了院子里。 兵部的官員可以不給吉溫面子,但不能不遵從皇帝的詔令。于是,六十多位大臣老老實實的在院子里站成了三排。 吉溫繞著他們走了兩圈,不由得在心里說道:不愧是帶兵打過仗的人,這排隊都排的比別人整齊。 當然,吉溫不是來罰他們站的。就在那幫大臣在院子里站的有些無聊的時候,他們突然聽到偏院里傳出來一聲聲的慘叫聲。 那叫聲極為凄慘,說是撕心裂肺都是輕了。這幫在沙場上殺人不眨眼的武將們聽了,也是個個心驚膽戰的。 太瘆人了。就在眾大臣冷汗直流,戰戰兢兢,面無血色,不知該怎么辦好的時候,就聽偏院里有說話的聲音傳出來。 那聲音極為虛弱,但這幫大臣卻是聽得清清楚楚的,“只要留我一條命,我什么都招?!?/br> 現在,這幫大臣知道了,這個吉溫打人是照死里打。于是,他們紛紛表態,說只要不挨打,一切好說。 吉溫笑了。兵部的六十多位大臣按照他的意思,紛紛招供畫押。 兵部官員集體受賄一案,算是審查結束了。接下來,這些官員的供狀就呈到了玄宗面前。 玄宗看到這六十多份供狀,先是心里一驚,接著便匆匆翻閱起來??伤娇疵碱^就皺的越緊,最后竟然是擰成了一個疙瘩。 “李愛卿,這些供狀你都看過嗎?” 玄宗放下那些供狀,抬頭看著李林甫問道。 “回稟陛下,臣俱以看過,臣認為------” 李林甫心說還用看嗎,都是按照我的意思招供的。 玄宗有些無奈,心說這些供狀上說的幾乎都是一樣的話,最為離奇的是,兵部六十多名大臣,竟然都受賄。 難道朕的兵部里都是一群貪污犯嗎?難道朕的萬里長城就執掌在這群見錢眼開的黑子手里嗎? 黑子一說,源于當年李泌和他說的白子、黑子、還有灰子的說法。 兵部這些人里面,黑子肯定有,灰子也定然不少,但玄宗相信最多的還是白子。 “你既然俱以看過,就沒看出點什么來嘛?”玄宗看著李林甫,若有所思的說道。 李林甫知道這些供狀過于雷同,也猜著玄宗不會相信。所以,他就對玄宗說道:“陛下,兵部六十位大臣皆都受賄,臣也不相信??蛇@是他們自己供認的,又都在這上面畫押。故而,臣便想著是不是辦差的官員動用酷刑,逼他們這樣招供的?!?/br> 玄宗哼了一聲,沒有說話,那意思是這還用說嗎?傻子也知道一定是這樣。 可李林甫接著說道:“于是,臣便親自去了兵部,挨個查看過那些大臣,臣卻發現,他們身上丁點傷也沒有。不僅僅是如此,他們還一個個都是懊悔不已的樣子?!?/br> 玄宗聽了這話后有點發懵。此時,他有點相信兵部所有大臣皆以受賄。 供狀上說,他們都是收了邊將的賄賂。玄宗知道,兵部官員向來吃邊將,一個是因為兵部和他們的來往比較多,邊軍很多事情都要經過兵部官員的手。再一個就是,邊將有錢,很有錢,行賄時很方便。 可供狀上只說了收邊將的錢,可沒說是哪位邊將,還說記不清是哪位邊將了。 捉jian拿雙,捉賊拿贓。只有受賄人,卻無行賄者的名字,這案子里面自然有名堂。 玄宗對著桌案上那厚厚一疊供狀,發了好一會呆。他心中所想,此事不可深究,若是深究下去,兵部官員盡皆處罰,此事在朝野上下必然會引起震動。 他看了一眼李林甫,突然想起主管兵部的宰相是李適之,而兵部侍郎是張垍,玄宗好像明白這些供狀背后的名堂了。 宰相不和! 這種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事情,玄宗見的太多太多了。 所以,玄宗只說了一句“此事到此為止”,然后就沒了下文。 就這樣,主管兵部的李適之,還有兵部侍郎張垍,還有兵部所有的大臣,就此躲過一劫。 但是李林甫會善感罷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