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得萬卷書,強過十萬金
當然,裴耀卿沒有死在那處山腳下,被圍的五十多名唐軍騎兵除了一些受了箭傷的,大多也都安然無恙。倒是那一百多匹做了盾牌的奚馬,大多數都被突厥人的羽箭射死了。 當初裴耀卿帶兵出發時,信安王李祎同時派出了兩支騎兵,分赴突厥人和室韋人可能出現的地方。 既然胡人垂涎那些資財,李祎就想著不如趁此機會教訓他們一頓。順便也告訴他們一聲,大唐有句老話,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平時找他們都很費勁,想不到這些資財運來后,竟把他們引了出來。既然他們送上門來,不好好招呼招呼他們都對不起他們。 就在裴耀卿一刀將那名突厥騎兵劈下馬后,那兩支唐軍出現了…… 一番鏖戰,突厥人不敵,丟下上百戰死的騎兵后,呼嘯而去。 要說裴耀卿無論做文官,還是做行軍總管,救人那次恐怕是他最為糾結的一次。自打那件事以后,他明白有時候人必須要硬著心腸做出選擇的。 可他是一名讀書人,還做不到視人命為草芥。所以,他心里明白那個道理,卻不愿意去做出選擇。只是這樣,他就更是糾結了。 現在李泌告訴他,天下總有一些鐵了心才能做的事情。他不但深有感觸,還十分認同。 可下決心救被圍的唐軍騎兵是一回事,讓人下到水流湍急的黃河水中疏通河道是一回事。這兩件事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就在裴耀卿更為糾結的時候,李泌突然說道:“都是舍小我而救大家,有什么不同的……” 裴耀卿愣住了。李泌輕飄飄的這句話,讓裴耀卿頓時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想通了。 這不就是舍小我成大我嗎?自己下決心回去救被圍的士卒,雖然救得是他們,可真正成全的是自己。再想想疏浚河道一事,雖說九死一生,可只要對那些人說,疏浚河道便是救人,想必他們也會自愿做此事。 “救人者,功德無量,當善待之?!?/br> 裴耀卿這么說,就算是同意派人疏浚河道了。 李泌心說說服你可真費事。但聽到他說的救人這些話,李泌便腹誹著,說起救人這件事來,你有我明白嗎? 畢竟,不是為了救人,我也來不到這里。 其實,李泌對自己救人這件事一直耿耿于懷。他想著救人就會有風險,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可為什么還會有人去救?想來想去,李泌覺得這里面的道理就復雜了。 正如剛才說的,舍小我,成大我。也就是人類除了安全感,社會屬性,尊重,自我實現之外,還有第五個需求——自我超越。 對裴耀卿來說,自我超越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而李泌認為,人類沒有自我超越的精神,恐怕這時候還在穿獸皮住山洞呢! 書不是讀過就算了,遇到事情就要聯系書上講的道理想一想。這樣一想,裴耀卿就想通了。 那些下到黃河水里的人肯定“不達”,可他們做的事情卻是“兼濟天下”。這好辦,善待他們,對有功者上書朝廷,請求加封。功勞不顯者,多給些錢。 既然讓人豁出命去做的事情,裴耀卿已經想通了,那么,下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裴耀卿主動又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叉巴說道:“三門險阻,常有覆舟之患?!?/br> 說這話的時候,裴耀卿一改先前勸阻的口吻,口氣里已是商量的意思。 李泌看了看那處,微微一笑,心說那里就是你要創造奇跡的地方。 “水中不可行糧船,那就走旱路好了?!?/br> “旱路?小先生是沒去過那里吧?這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猿猴走得,人卻無路可行?!?/br> 李泌從筆架上拿起一支小號狼毫,在盛了朱砂的墨盒里蘸了蘸,然后在那處黃河北岸邊上畫了重重的一筆。 “將這里鑿穿十八里?!?/br> 裴耀卿愣了。那地方他以前去過,當初站在黃河邊上,耳邊是呼呼的風聲和驚心動魄的激流水聲。眼里是陡峭的懸崖和石壁。 鑿穿那里?裴耀卿看看李泌,心說你當是在這圖上畫一筆嗎?就這么畫了一筆,好像那里的懸崖峭壁間就被你劃開了十八里山路。 裴耀卿想想就覺得好笑,正待與李泌理論,就見李泌用筆尖指著地圖說道:“這里,這里,建兩處糧倉用做轉運從水路運來的谷米。然后,從這里將谷米裝船,順黃河逆流而上,直至這里上岸,最后,谷米就會出現在長安的集市上。 至于鑿穿十八里旱路,只要假以時日,我大唐的匠人定能做成?!?/br> 說到這里,李泌突然俏皮的笑了笑,說道:“不知二位聽說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嗎?” 兩人一臉愕然,互看了一眼后,都搖了搖頭。隨后,兩人繼續看著那張地圖。 裴耀卿和張忠亮的眼睛先前隨著李泌手里的狼毫在地圖上看來看去,最后都落在了長安城那處。 現在,張忠亮點點頭,那意思好像是這城里急需的谷米,已經隨著那支狼毫進城了。而裴耀卿則逆著李泌剛才指點的那條路線,又回到了東都河陰那里。 看了許久,裴耀卿抬頭看著李泌,一臉佩服的說道:“如此,需建造三處糧倉,河陰、盟津、集津,然后,再得先前建造的柏崖倉之利,谷米可達長安矣?!?/br> “明白了?” 兩人都點點頭。 “既然明白了,那就做事吧!” 裴耀卿一聽,知道自己這趟差事免不了了。 進宮面圣,曉以大計。這就是李泌的計劃。 不過,這計劃只是那個大計劃里的小計劃。至于那個大計劃,要等裴耀卿從宮里回來后再說。 事不密則失,李泌可不想讓自己那個醞釀了許久的計劃出門便死。 裴耀卿連夜寫了奏表,又重新畫了一幅地圖。在地圖上,裴耀卿把李泌畫的那些符號標記又照著樣子畫了一遍。 畫好后,裴耀卿得意的在燈火下看著那張地圖,覺得自己比李泌畫的好看多了。 可他看著看著便皺起了眉頭,心說這小先生并不曾去過那里,如何會知道那里的山形地貌? 而且,他最后畫出來的那一筆,恰好就連接在柏崖倉。 想了一會,裴耀卿隨后便釋然了。 魏將侯景依山筑柏崖城,本朝咸亨年間于此置柏崖倉,儲糧二十萬斛。這些都寫在書上,那小先生如何會不知道? 想到這里,裴耀卿笑了,自言自語道:“還是要多讀書??!不然,自家會不如書院小先生??!” 想到書院里李承休那間藏書屋,裴耀卿又有些嫉妒的說道:“李承休,還是你有眼光??!得萬卷書,強過十萬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