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李元自然是要讓保姆繼續跟著,就說:“媽,實在不行你就說那是你親戚。兩個弟弟都是早產,本來就得精心照顧著……” 第172章 像靠山村這樣的地方,一般按照老傳統,只要是家里添新丁,無論男女,那都是天大的喜事,而像是鄭叔鄭嬸這樣,期待著盼望著這么多年,好容易才終于懷孕生了孩子,而且還是雙胞胎,那在大家眼中,再怎么慶祝都不為過。 而鄭叔鄭嬸這還要復雜一些,因為還有李元、齊長青這兩個干兒子。 很多人都覺得鄭嬸之所以能懷上雙胞胎,那很大可能的原因都應該是跟有兩個干兒子有關系。 “就有那種,夫妻兩口子去醫院也查不出毛病,也沒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可就是懷不上。就有老人家說,這是上輩子做了孽,這輩子償還的還不夠,就得收養個孩子……” 這種捕風捉影,甚至是完全沒有道理,只是心理安慰的事情,偏偏就有人信,一旦真的懷上了,就會說這是養子、養女的功勞。 也是因為這個事兒,說的人比較多,平時總是被大家忽略,只覺得跟李元形影不離,大概只是同事的齊長青,頓時就變得顯眼起來。 湊到一起的人說幾句閑話,說到鄭嬸的兩個孩子,這才恍然。 “經常跟著元元的那個阿青,原來也認了干爹干娘?!?/br> “他是城里人吧?怎么會。平時看著老鄭家,也沒什么特別的啊……” 就鄭叔鄭嬸那樣的,跟村里人沒什么區別,平時不也是種地,攢那一星半點的錢,甚至是還因為他們總是沒孩子,不知道被多少人或者善意,或者惡意的逼問,甚至是還有心眼特別不好的人暗示讓他們離婚,說不定離婚之后各自再找,那就能生出孩子了呢。 反正就是無論從哪方面看上去都特別普通的夫妻,怎么就能讓城里來的認了干爹干娘了呢? 疑惑的人多,想法也多,天馬行空的。 就有人說:“興許是喜歡咱們村這樣的環境,不是說城里沒有田地,住在鴿子籠一樣的房子里,出門就是水泥,跟咱們這不一樣嗎?” “那倒是。在城里生活,吃喝拉撒都得要錢,而且鄰居都不認識,可能一年到頭都見不了面?!?/br> “從小在城里長大的,是沒見過咱們靠山村這樣的生活的?!?/br> “興許人家就是好奇?!?/br> 鄭叔鄭嬸這樣的,也不過是運氣好,正好齊長青是李元的同學,這才陰差陽錯的認識了,這才認了干爹干娘。這樣的解釋很符合大家的想象,大家也愿意接受這樣的解釋。 至于真正的事實,其實沒幾個人愿意真的去打聽。 大家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僅此而已。 等到鄭叔鄭嬸回來,進了村,大家也就不再討論李元和齊長青咋樣咋樣了,都來關心孩子。 牛車上都是人,而且外面風吹日曬的,孩子臉上蒙著透氣的紗布,也不好掀開看,不過還是有不少人圍上來說話,都覺得這是喜事,想過來沾沾喜氣。 等眼瞅著牛車直奔大房子,不少人都愣了一下。 有說,“要去大房子?那邊確實是好。不過孩子頭一回回家,這得先去老宅子住幾天吧?” “那畢竟是元元的房子……” “雖然也是兒子,可到底不是親生的?!?/br> 一堆人七嘴八舌地說著,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都說鄭叔鄭嬸應該帶著孩子回自家老房子。 李元氣得手都抖了。 他有時候都分不清楚這些人究竟是真的善良,還是純粹的惡意,明明老房子各方面都不如大房子,去老房子照顧孩子,肯定不如大房子這邊方便,可偏偏就是有人能對此視而不見,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說出如此荒謬的提議。 這些人有的是年紀很大的長輩,有的是跟鄭叔鄭嬸差不多的,也有一些剛結婚的,嘴上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跑來說著特別不中聽的話。 還有人自以為別人聽不到,私底下跟鄭嬸說:“有了孩子,想著的念著的都是孩子,別的什么都比不上?!?/br> 暗示不用再對李元好,只對孩子好就行了。 也不能說人家就不是好心,人家是自以為來幫忙的,不過做的卻是挑撥離間的事兒。 不過說歸說,牛車還是到了大房子這邊。 等著鄭叔鄭嬸都進了大房子,李元就特地把大門敞開,叫大家都進去看看,又解釋道:“我一下子多了兩個弟弟,實在是照顧不過來,我媽請了親戚來幫忙。親戚那邊覺得孩子稀罕,過來三個人,老房子那邊也根本住不開?!?/br> “回頭等擺酒的時候再去老房子那邊,平時就住在這邊?!?/br>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那三個生面孔原來是專門過來照顧孩子,不僅僅只是來看熱鬧的親戚。 大家一邊進了大房子,一邊跟李元說:“三個人照料,用不著那么多吧?” 李元就覺得好笑,只要有錢,請十來個人伺候的都有。 不過話卻不能這么說,李元就說:“我爸媽盼了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有孩子,都稀罕的不行。親戚那邊也跟著著急,本來說是要有八個人過來,后來商量了,這才叫了三個親戚過來?!?/br> 都稀罕這孩子,也都愿意照顧,這誰也說不出什么來。 一群人跟著進了房間看了一圈,都圍著大床七嘴八舌地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