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顧淮的目光也落在那相伴而走的二人身上,直到二人身影消失在密布的營帳后。 有人前來,“顧世子,您的住處在這邊,請隨我來?!?/br> 他方收回了自己的目光,道了一聲謝,隨人前往住處。 軍營不是女人待的地方,分給玉將軍之女的營帳也也不過小小一處,又因為昭昭要來,玉將軍還花了心思讓人重新收拾了一番,不過也簡陋,只有一張床榻。 昭昭清洗了一番,忽而想起了什么,走到帳前撩了簾子探頭看去,今夜外頭當值的是賀嵐。 “主子,怎么了?” 昭昭抿了抿唇,“你去顧世子那兒瞧瞧,看他那兒可要再添籠火,然后你也去休息吧,不必守著?!彼娭窳?,一高興便將所有的事情都拋在了腦后。 “是,屬下這就去?!辟R嵐應了聲,拔腿就走。 玉琳解著頭繩,好奇走過來,“顧世子是誰,你怎么這么關心他?” 昭昭坐在床榻邊,拿著梳子篦著一頭長發,她不知道玉琳心中所想,只同玉琳解釋道:“他是我在長安認識的一個朋友?!?/br> “他身體不好,夜里涼,多添籠火能好受些?!?/br> 玉琳說不上來哪兒不對,只倦意來襲,便同昭昭并頭睡去。 * 軍營的天色亮的格外早,因為軍營的一天不是太陽從東邊升起,而是將士cao練的聲音響起開始。 顧淮素來淺眠,雖住的地方離練武場隔得很遠,還是能聽見齊整劃一的口號聲。 他睜開了雙眼,眼中一片清明。 似是知道他醒了,營帳外就響起了說話聲。 “小兄弟,我是來給世子送水的?!?/br> 飛廉忙準備接過對方手中的銅盆,“不勞煩你,給我就成?!?/br> 對方卻不肯:“沒事兒,我送進去吧,你們是從長安來的貴客,哪有讓客人動手的道理?!?/br> 他實在太熱情,直接繞過飛廉,走到帳前,“顧世子,我是來給您送水的?!?/br> 顧淮已經起身披上了外袍,他已經將帳外的對話聽了個一清二楚,此刻便道:“請進?!?/br> 來人端了水盆進營帳,先是探究的將顧淮給打量了一番,而后才放下了水盆,朝著顧淮行了一禮,,方才退出營帳外。 沒過多時,又有人端著早點走來,用著與方才那人同樣的理由,入了顧淮住的營帳。 再過一會兒,竟又有人打著送茶水的由頭進來。 …… 接二連三的人用著不同的借口在顧淮面前露過一回臉。 飛廉毛骨悚然,“主子,這并州的將士是不是有問題?!彼髯釉陂L安自是美名遠揚,每回出門,多少姑娘家爭相探頭觀望??蛇@軍營里都是一群大老爺們兒,怎么也如此熱情。 顧淮端著熱茶喝上一口,仿佛被圍觀的不是他本人,心平氣和道:“他們不是并州的兵?!?/br> 飛廉沒反應過來,顧淮又道:“他們是涼州兵?!?/br> 顧淮心中知道,這些人定也不是受了昭昭的命令,前來送各種各樣的東西。 這些人只是尋了借口,進帳中來觀察他。 至于為何要來觀察他,顧淮一時也沒明白。 他喝過了藥,外頭竟又有人問話,“顧世子可有空?我們將軍請您一見?!?/br> 他微微皺了眉頭,卻還是起身走了出去。 * 昭昭難得的醒遲了一回,睜開眼時,帳中已是大亮。 她洗漱了一番,想著該先去給長輩請個安才對,便同玉琳一起走去玉將軍的營帳。 不想還未走近,便見玉將軍帳外圍著一群人。 阿羅部軍營軍規森嚴,哪有將士敢這般不守規矩,在主將營帳外窺視。 而且也沒被玉將軍責罰。 這可真是奇了。 這些人邊探頭,還邊討論。 “不會吧,怎么是個小白臉?!?/br> “還真是,那臉可真白,比咱們涼州的涼糕都白?!?/br> “長得好看啊,都說長安世家貴公子,樣貌出眾,面若好女,果不其然?!?/br> “看上去不會武功啊?!?/br> “連把佩刀都沒有,以后怎么帶兵打仗啊?!?/br> 這些人討論的激烈,連身后有人走來都不知道。 昭昭聽見他們議論,疑惑著走上前,朗聲問道:“你們瞧什么呢?” 剛剛還吊兒郎當,圍成一團的一群人,瞬間就站成了齊整的兩排,齊聲同她行禮,“屬下見過郡主!” 昭昭抬手讓他們都起來,“玉叔正在見客?” “是,郡主?!?/br> “將軍正在見您帶來的郡馬?!?/br> 回答問題的人,說著一口流利的涼州話,昭昭卻覺著一個字都聽不懂。 她臉上笑意一僵,“你再說一遍,玉叔在見誰?” 第32章 相看女婿 “我們都盼著你能早日找到心…… 顧淮茫然又疑惑, 眼前這位玉將軍同他所了解的好像太過不同。 眼前這位玉將軍,身上留下的歲月痕跡,清晰可見, 他的臉上,有一道沒過了右眼的傷疤,許是某次打仗時,敵軍所留下。讓他整張臉都帶上了駭人之勢。 多年前, 十八歲的阿羅怙接過父命,帶領阿羅部眾抵抗西戎來犯,其麾下少年將士, 皆在那一戰中成名天下。 其中子桑瀚、玉宇成、衛青等人皆是阿羅怙的左臂右膀,阿羅部的頂梁柱,自也有英雄故事流傳于民間。 其中記載,玉宇成面若黑煞閻羅、沉默寡言、從不輕易在人前開口。 民間話本甚至還寫的更為離奇古怪,說這位阿羅王麾下的黑面閻羅,無需動手,開口就能要人命,是以他平日里從不開口說話。 顧淮雖知道傳聞并不可輕信, 此刻卻還是片刻失神, 懷疑起了眼前這位話說個不停,讓他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的玉將軍,真的是傳聞中的黑面閻羅嗎? 玉宇成已經快將顧家的祖宗十八代都給刨問了出來。 只是越看, 就越不滿意。昭昭千里奔赴長安,找到的心上人,怎么能是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書生呢? 生的倒是一副細皮嫩rou的好樣貌,可要做阿羅部的女婿,光有一副好皮囊能頂什么用呢?那日后都得上戰場保家衛國的。 瞧著身子骨單薄的像片紙似的, 阿羅部那些小子們隨便一個巴掌都能將他給拍碎了。 自古以來,文武不對付。 文人看不上武夫舞刀弄\槍,頭腦單純四肢發達。 武夫看不慣文人愛寫點兒酸文酸詩的那股酸勁兒,江山永固靠的可不是筆桿子。 那都是戰場上,將士們用血和rou化作了泥土,鞏固這山河太平。 雙方互看不順眼的歷史,源遠流長。 玉宇成懷揣著要替主上相看未來女婿的態度,不由自主地就帶上了些許老泰山的心態,挑起了各種不滿之處。 顧淮將對方嫌棄的目光盡收眼底。 他心中疑竇愈深。 一開始他以為玉將軍是為探他的底細。 只是玉將軍的問題全都圍繞著,顧家祖籍何處,家中親戚幾許、兄弟姊妹又有多少、平日愛好什么…… 玉宇成忽而想起了什么,又問,“我記著,尊外祖崔指揮使一手崔氏刀法名震天下,不知顧世子可有承其衣缽?” 南北鎮撫司,在四十年前還未分成兩部,其總指揮使名崔延,家學淵源,一手崔氏刀法在救下先帝時,名震天下。 玉宇成懶得理會顧家如今是皇親國戚,皇恩浩蕩,只提起崔延時頗有幾分敬意。 顧淮不曾想到玉宇成會提起崔家。 記憶總是會隨著時間一點點淡化,那位白發蒼蒼的外祖父,身影仿佛也已經淡的看不清。 崔家早就沒人了,只留下一座空宅。 他有時會去看看。 顧淮帶著些許懷念道:“晚輩不才,不曾習得外祖真傳?!?/br> 玉宇成重重的嘆了口氣,他心里頭才浮起的丁點兒希冀也沒了。 顧淮見他掩不住的失望,心中茫然感愈發強烈。 這些同他家世背景、品性有關之事,根本算不得是探聽他的底細。 怎么問,都更像是在…… 顧淮心里隱隱浮起了個答案。 這位玉將軍像是在相看女婿。 思及長安世家子弟,最好那些附庸風雅、紅袖添香的風流韻事。 玉宇成難免就又挑剔了許多。 玉宇成便又問,“顧世子房中有幾位美婢姬妾……” 這問題實在太過露骨,也太過失禮。 顧淮嘴角笑意都快維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