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盧相爺穩穩道:“已經招惹了右相,她便不該蠢到繼續來招惹我?!?/br> 戶部尚書道:“老師,要魏氏景王妃,許會如此,可蕭安的脾性,自幼都不是白長的。她哪會在乎得罪不得罪多少人,真把人逼急了,誰讓她不痛快,只怕她就要讓別人更不痛快?!?/br> 蕭安可能知道左相右相一起得罪對自己不好,但若她一開始就沖著太子妃之位去的,對在朝廷沒有半分留戀,可不在乎這朝廷里的誰生誰死,得不得罪誰。 他們不如她的意,她必然就得讓他們好看。 這段日子里在朝廷上的風雨,背后出手的是蕭安,可目的真的是這般簡單? 盧相爺敲打著扶手,倒是是是而非的說了一句,“右相的人下去了,上來的卻不是我們的人?!?/br> 戶部尚書面色動容,猜測道:“老師的意思是,這只是障眼法,殿下并非有令蕭安為太子妃之意,而是想借機培植自己的勢力?” 盧相爺并不說話,蕭安與太子一道長大,情義非常,本朝皇族默認的規矩是武將不入皇家,太子不會不知曉,再說太子就算是為了鞏固勢力,也沒必要把太子妃之位浪費在自幼與自己交好,本已經站在自己身后的蕭安上,而是該在文臣家里挑一位淑女。 如今太子對著戶部尚書發火,故意帶了話出來,這哪是想娶蕭安怕朝廷里不同意,而是想要借此機會提拔不是自己與右相的人。 太子知曉太子妃的人選必然不會是蕭安,所以才借蕭安的手,達到別的目的。 到底蕭安再沒有心機,能拿下三關的人,要說蠢盧相爺第一個不信。 這兩個人聯手起來想做的事情,看樣子太子并沒打算用他與右相的人,難怪不見太子對兩人示好過。 許里面還有帝王的意思? 再想深一些,他與右相互相制衡,皇帝沒有對付他和右相的理由,只有太子想要培養自己的勢力,才會如此。 盧相爺敲著扶手的手指一頓,心中已拿定了注意,蕭安現下拿右相的人開刀,他自然樂見其成,要想知道太子是什么意思,再等下一步就知曉了。 “此事,暫時莫要宣揚出去,再等兩日了。你且歸家去吧?!北R相爺道。 戶部尚書對著盧相爺拱手,“學生告辭?!?/br> 盧相爺親自送戶部尚書走到門外,一路上意味深長的說了這么一句,“咱們的太子殿下,可不得了?!?/br> 戶部尚書此時還不知盧相爺的意思,等著第三日,再有御史出手之時,才知曉自己老師之前的意思。 太子這不是想娶蕭安,而是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 這一點皇帝可知曉?戶部尚書遠遠的看著坐在龍椅上的人,就算看不清楚面容,但也看得出皇帝的氣勢來,那氣勢里沒有生氣的。 皇帝默認太子培植勢力,且不是在左相右相的人里挑選。 散朝之后,盧相爺在自己府邸召見了幾位親信,將太子想娶蕭安之意說了出來。 此話一出,自然是紛紛覺得太子好似在做夢,此事并不可成。 “太子知曉不成,還透了這話出來,諸位以為是為何?”盧相爺慢聲問道。 今日朝廷上損失的兩人是他們的人,而這兩人之前說過什么不該說的話,他們也知曉,有聰明的就立即猜了出來,“蕭安這是故意的?自污以奪勢?” 明面上蕭安對付的是想要她離開朝廷的人,可實際上卻是在替太子奪勢。反正她遲早都要被攆出朝堂的,在此之前自然是要先布置一番,撈足了好處才會愿意走。 太子身邊本就有自己的勢力,想把人安排出來,可不就得要人挪位置。 想著蕭安能拿出來的東西,許多人其實也受過蕭安魏氏等人好處的,但在此時也不得不咬牙罵道:“jian詐!狡猾!” 之前還有人說過蕭安不堪為慮來著,盧相爺微微一笑,摸著胡子道:“說來蕭安雖是武將之后,本身也是武將,可身為女子,哪有不嫁人的道理。這嫁人,身份也不可太低,雖是身有瑕疵,可也是為大慶為皇室盡忠才會如此?!?/br> 戶部尚書心中微動,面上卻是一副勸解之意,立馬道:“老師,此事不妥,只怕陛下會不滿?!?/br> 讓蕭安成了太子妃,不說有多難,就是要為斷太子一條臂膀,好給太子顏色看,這也犧牲太大了。 帝王心意,終究還是為重,哪個當爹的愿意自己兒子娶個缺胳膊少腿的媳婦,這要埋汰在左相頭上,可就不冤了。 在座的其中一人卻是笑著道:“太子心儀蕭安,這不是他自己說的?與我等又何干?莫不是我等還會上書擇蕭安為太子妃?不過是不阻攔,最多是推一把便罷了?!?/br> 盧相爺點了點頭,“如此,要沒別的想法,也就散了吧?!?/br> 隨后朝堂便有些風平浪靜,偶爾有誰說了不該說的話,少不得在朝廷里都得被上折子參一回,同時太子心儀蕭安的傳言也塵囂日上。 再后幾月,皇后先于吳美人誕下足月兒,是為當今第一位公主。 當今大喜,第一個公主,又是嫡出,沒有比這更好的了,當即就下令大赦天下,免賦稅三月。 再然后是吳美人產子,為當今第五子,晉為婕妤。 當然皇帝的兒子不少,又只是一個小小的宮人所出,自然沒有皇宮里唯一一位公主出生熱鬧。 然而皇帝目前喜愛吳婕妤,也不會嫌棄兒子少,因此洗三滿月都辦得不小。 在這等喜事之下,過年就顯得更加熱鬧一些,宮里宮外都帶著比往年更多的喜氣。 等翻了年,蕭安又開始在朝廷里折騰了。 邊關這一年和平得很,朝廷少了許多壓力,蕭安這樣的折騰,自然少不得有人就得反抗。 皇帝依舊不管,隨著朝廷里鬧騰著,一直到終于有人憋不住了,不再暗搓搓的,而是正大光明的站了出來,上奏讓蕭安退出朝廷。 蕭安能當上元帥,不過是因邊關危急,臨時頂上的,如今邊關和平下來,就是再擔心蠻子哪一日毀約,守著邊關的人也都是赫赫有功之人,自然就再用不著蕭安的地方。 如此,蕭安身為女子,也該活出自己想要的日子了。 折子上寫的自然都是好話,但言外之意誰都聽得明白,再夾雜著蕭安這一年里頭的折騰得叫苦聲。 這封折子一上,在朝廷里沒出列的不過區區幾人,平寧侯是其中之一,跳著腳罵道:“上戰場要命的時候你們不嫌棄蕭侯是女人了,到這會兒過河拆橋倒是嫌棄人家是姑娘,京城邊上的城墻都沒你們臉皮厚!” 蕭安卻是看著這些出列的人不鬧話,只是勾著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