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節
新帝登基因當時邊關不好,也還沒拿人開刀立威的,這御史背后的人,自然也得倒霉才行。 不過此事太子為避嫌,并不打算多過問,只管出了京城,到了京郊景王府的別院里來尋蕭安。 結果蕭安每日都跟著景老先生在外面野著,太子到的時候,別院里根本就沒半個主子,只一群下人見來了位貴公子,不知其身份,還把人攔在了門外。 不說王府的別院,就是一般大臣的別院,在沒有主子之時,也不會輕易放人進府,以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故太子就算是一身富貴,也被景王府別院的門房給攔住了。 要說門房不知道自己是太子,太子傻了才信,就他腳底的鞋子,他就不信這些從景王府里出來的看不懂。 想來,必然是景王妃在其中作梗了。 太子被關在了門外,得知蕭安出門許到天黑了才會回來,便在馬車里坐了許久,然后才回了宮里去。 一進宮得知皇帝尋自己,又往皇帝那去了。 皇帝見到太子,就道:“瞧你這模樣,可是沒見著蕭安?” 太子垂著頭道:“是?!?/br> 皇帝就哼了一聲,蕭安今日的蹤跡他多少倒是知曉一點的,“她沒事兒跟著姓景的到處跑,從早到晚的掐著點,可不就是在躲人?!?/br> 躲的是誰,倒是很明顯了。 要皇帝說,人家再是拿著刀槍在邊關里拼出來的元帥,那也還是個大姑娘,從小出身又好,都是被人捧著長大的,在哪都沒敢有人輕視不敬過,結果被太子當著許多人的面給打了一巴掌,就是之前沒在外人面前跟太子擺臉,都是他們有十多年的交情的緣故在里頭。 這會兒蕭安端著,讓太子多上幾回門,給她做臉,讓她好擺個譜回朝,也不為過。到底是姑娘家,愛面的。 皇帝對蕭安,倒是跟先皇一樣,還是有縱容在那。 太子明白皇帝的意思,應聲說是。 皇帝才說到今日朝廷之事,“你與蕭安也算自幼相識,感情深厚。之前縱然有些矛盾,這上牙還有磕到下牙的時候,說來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兒??扇缃裼杏穼ぶ@機會鬧出來,你心里可是有數?” 蕭安跟太子之間的親近,從邊關回京上朝后,兩人公然的在朝堂上應和,誰有看不明白的。 說打那一巴掌是太子不占理,皇帝也知曉許會被禮部或者御史們參一參,但最嚴重一句不夠穩重就是極致。 哪能料得,有人會拿儲位說話,這里面必有名堂。 但這話,太子也不好直說,只得道:“是阿吳之前過于魯莽,如今還是先請蕭安回朝為好?!?/br> 至于那御史后面有什么樣的名堂,那也得先把自己的名正了,后面才好繼續。 皇帝點了點頭,“當年劉皇叔也能三顧茅廬,你有不對在先,她乃是元帥,你多上門幾回也是沒錯的?!?/br> 當然,換別家的被太子這么打了一巴掌,皇帝賞賜一些東西下去就算了,要自己不滾來上朝就是對皇家有不滿,哪還可能讓太子親自上門請人入朝的。 也只有蕭安了,明明就是兩個小鬼之間的破事兒,還鬧到御史出面的地步,皇帝心里也是真心覺得兩個都是不成器的。 三顧茅廬這個典故,蕭安以前倒是跟太子嘀咕過,說是那劉皇叔最多是去裝個樣子,想讓人家覺得他禮賢下士,給自己刷聲望,又看中人家岳父名聲甚的。 也不知道在哪聽的說書人胡扯,太子想到這,倒是笑了,回東宮的一路上都十分輕快。 等回了東宮再想今日御史之事,太子就尋了茹姑來問那御史相關之事。 東宮是太子的地盤,又在皇城里,太子在朝廷上被參的事情,一散朝就傳到東宮上下了。 東宮都知道了,茹姑自然也知曉得更仔細一些,連那御史全家被流放,估摸會帶幾家人口都能算出來。 太子尋茹姑來問,茹姑雖是暗地里也不滿太子對蕭安那一巴掌,但她想得就要多一些。 先帝還在之時,蕭安母女三人沒選景王選的就是當今,如今蕭安又與太子關系親厚,其實是早就做了選擇。 只要太子日后不將事做絕,雙方之間的無形盟約就不會斷,蕭安也真不可能說為了這點小事就跟太子翻臉了。 這要翻臉了,就必須得再選人,又不知是多少年的籌謀,否則太子登高那一日,還不得倒霉在哪去。 所以茹姑也倒不擔心蕭安會跟太子翻臉,太子尋她來問那御史的家事,就說得極為仔細。 到第二日,皇帝突然發難,借故貶了一個官員的官兒,連降了兩級,雖是依舊留京,然而再要爬起來就不知曉還有沒有那一日了。 太子知曉,被貶官的這位,家里跟那御史的夫人有親,雖是隔得遠了,但在京城里,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有往來。 茹姑腦子里,裝的就是這些人譜,昨日替太子將那御史在京城里的師座、同門、親戚,全部擺出來梳理一回。 到今日,太子就知曉,此事皇帝許是查到或者懷疑與這人有關。 因頭一日有御史鬧廢太子之事,皇帝今日還有怒氣,明顯遷怒相干人等,在沒有鬧出人命,也沒說革職查辦,全家流放甚的,朝臣們倒也沒有反對的。 帝王,天下之主,總是有些特權的,何況那家也是自己倒霉,誰讓有那么個糟心的親戚呢。 也少不得有人覺得,那御史簡直就是活該,好好的朝不上,日子不過,非得沒事兒找事兒。就是參人,自己也得把握好分寸,朝著皇帝與太子去的,好歹也得注意點言辭適合與否,哪能張口就亂來。 散朝后,臣子們少不得又交頭接耳,覺得這一位就是與御史有親緣,那也遠了去了,今日竟被陛下尋個由頭就貶了兩級,是否里面還有別的內情。就太子被參那事兒,那御史以往看著也不是糊涂的啊。 太子繼續回東宮換了常服,往京郊的景王府別院去。 今日蕭安依舊不在,太子倒也不急,繼續坐在馬車里等,坐不耐煩了,就下馬車來走一走。 等著天色不早了,怕皇宮大門關了不方面進出,才帶著浩浩蕩蕩的人回宮去。 三顧茅廬,明天也還得再來一回才行。 不過蕭安要還是不搭理自己該怎生是好?太子想到這,都有些愁了。 蕭安還不知道太子來尋過自己的事,她住在景王府的別院,帶來的人都每天跟著她出門長見識去了,守著別院的,都是景王妃的人,自然唯景王妃令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