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節
景王妃卻是道:“親兄弟就是刀槍相對,贏的也還得給輸的一口氣,不是親兄弟的,有這份待遇?” 太子來尋蕭安,不讓門口守著的人出聲,結果一撈開門簾,就聽得景王妃這句話,臉色頓時就變了。 景王妃可比不得蕭安,蕭安性子向來簡單,脾氣來去也快,然而景王妃就屬于那種有人說的會咬人的狗不叫那一類,心狠手黑得很。 就之前那句話,就是實實在在的挑撥離間蕭安與他之間的關系。 這句話,要蕭安聽進耳朵里半點,他跟蕭安之間就得完了。 蕭安看見太子的臉,不自然的咳了一聲。 景王妃卻是頭也沒回,只是不再說話。 太子放下門簾,走了進來,與蕭安坐在了一處,才與景王妃拱手道:“今日是阿吳不好,才委屈了蕭安。孤內心惶恐,不知如何才能補救,還請景王妃指點?!?/br> 景王妃斜眼看著太子,冷哼了一聲,“殿下此話嚴重了。殿下乃是這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我等婦人敢指點殿下何事?!?/br> 蕭安心想何至于此,她都沒生氣了,就是生氣,抓著太子打一頓就是,又何須自己阿姐來替她出氣,她又不是那般軟弱的慫蛋。 太子聽景王妃這話里話外的,只得跟蕭安道:“今日是我失手,不如蕭安就打一巴掌回來?!?/br> 蕭安還沒開口說你失心瘋了,景王妃就再開了口,“殿下這好狠的心,以下犯上,欺凌皇室,不尊太子是什么樣的罪名,竟也要我阿妹來擔?” 太子被景王妃的話一堵,一時間里說不出別的話來。 營帳里有一瞬間的靜默,最后還是景王妃開了口,“我本打算和蕭安一道回別院里去,殿下想來也有事忙著,我們姐妹就不奉陪了?!?/br> 這是明晃晃的送客攆人了,太子去看蕭安,蕭安卻沒看太子。 她素來是有些討嫌,可也沒笨到招景王妃教訓的,只好死道友不死貧道,讓太子倒霉倒霉了。 蕭安被景王妃帶著離開了狩獵場,朝著景王府的別院而去。 太子回到營帳就被皇帝身邊的太監來請了,說是皇帝召見,也只得轉個彎往皇帝那去。 皇帝在這里有行宮,就在不遠處,此時正準備帶著人馬去行宮里。 太子去見皇帝的時候,恰好皇帝起駕,就被皇帝叫到了身邊,倒是并未讓他坐。 御車有些搖晃,太子彎著腰站著,也不吭聲。 皇帝閉著眼,過了一陣睜開眼時,才道:“坐吧?!?/br> 太子這才跪坐了下來,與皇帝倒了一杯茶,“父皇喝茶?!?/br> 皇帝沒接茶杯,而是道:“聽說你今日打了蕭安?” 太子沒說別的,只是承認,“是?!?/br> “為何?”皇帝又問道。 太子不說話,與自己倒了一杯茶,一口喝了。 皇帝見狀,就冷笑道:“打女人,也是本事了!知道的說是太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家粗鄙農夫!” 太子任由皇帝罵著,低著頭一副認打認罵的模樣。 皇帝看著就來氣,伸出手指著太子的頭罵:“蠢!” 別的話還不好此時說,等著進了行宮,把身邊伺候的人攆了出去,皇帝才跟太子道:“就你這樣,也還想娶人家?娶回宮里來就是用來打的?蕭安就是瞎了眼,也不會愿意進宮!” 太子終于忍不住道:“她本也進不了宮了!” 沒了手成不了太子妃,之前皇帝說的話,太子一只是記在心里的。 皇帝點了點頭,“哦,因為娶不著,就上手打了?” 這簡直就是污蔑,太子不得不交代道:“她都沒了一只手,還跟以前那般,瘋起來連命都不要。就為了打野豬,手心的皮都被攪碎了,血淋淋的根本不當回事,還要挑釁阿澤。兒臣當時心里一急,就失了分寸了?!?/br> 皇帝也知道以太子跟蕭安之間的情義,太子不會無緣無故的打蕭安,如今得知其間緣由,還是因擔心蕭安,就嘆氣道:“此事也瞞不住人,就這會兒,來這里的人也都知道了。這事要如何壓下去,你心里也得有個數了。別以為你是太子就可以為所欲為。也正因你是太子,你的一言一行,都在臣子的眼里,半點差錯都出不得!” 然而皇帝也沒等到太子如何處置此事,因為太子一夜之后,又病了。 朝廷里蕭安也告了假,就是許多人知道這里面的事兒,想參一參太子的,逢著太子病了,苦主又不在,也就得把折子收一收,押后等太子或是蕭安好了之后再說。 然后朝廷里繼續撕扯起江南種棉的事情起來,把朝廷里鬧得亂哄哄的,就沒人能想出個萬全的法子來。 而皇帝也抽空,把當初應允給程謹安的十萬余銀子從戶部撥了出來,著人送往了三關。 躲在景王府別院的蕭安得知這個消息,放下了心來,她都以為皇帝忘了,本打算等臉上的傷好了之后去提醒提醒皇帝的。 蕭安摸著自己已經消下去許多的臉,不由得嘆氣。 她自幼皮糙rou厚,恢復起來也極快,不過也要好幾日才能讓人不看出端倪來。也怪太子當時下手的時候人太多,她都不好意思見人。 想到這,本當日沒有氣的蕭安,這會兒又有了氣了,也不想搭理太子了,反正朝廷里的事兒她也聽不明白,不如在這別院里住上十天半月的。 不過這安寧日子也沒許久,朝廷就收到了程謹安的折子,說是關外又有幾個部落打算與大慶交好,愿意永遠互不侵犯。 且來的不再是使者,而是各部落的王親自前來。 里面有不少是之前在九關跟大慶打過仗的,后來被蕭安打退,回到草原上又讓程謹安sao擾了許久,是真不想跟大慶打了。 當然,也因為看見別的有些部落竟然能與大慶正大光明的交易往來,也跟著有些眼紅才有此決定。 皇帝看了折子,自然又得是禮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