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節
張來有些生氣,“我不是擔心自己前程,是擔心將軍你的前程!你一個女子,要出人頭地,手里沒有兵權怎的行?到時候在京城里,一個虛位呆著,讓那些人覺得將軍已經無所倚仗,必然要對將軍出手,那時將軍還能靠什么讓他們閉嘴?只怕不用兩月,被他們抓到個不算事兒的把柄,將軍就得當個閑散侯爺!” 蕭安笑著道:“唉,還沒影兒的事,可見把你給嚇得。只是九關方騅與我外祖父當年之事許有關系,我要不尋著由頭去一趟查一查,心里就不安?!?/br> 事關魏侯,張來就有些不好說了,只得道:“也不用這一時半會兒的?!?/br> 蕭安搖頭,“方騅把九關捂得太緊了,錯過了今日的機會,只怕我們塞再多人進去也沒用?!?/br> 張來就道:“方騅行兵布陣就以謹慎出名,為人也更是如此。我只怕將軍就是去了,也什么都探不到?!?/br> 蕭安也早想過這種可能,“可總得一試吧?” 張來就再說,蕭安都不怕,他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也開始琢磨去九關該怎么破局。 此事也沒讓蕭安等太久,就在蕭安回三關的第十三日,皇帝的圣旨就到了。 之前蕭安就已經知道了九關的局勢,蠻子十萬鐵騎不是鬧著玩的,比當初三關五六萬還要狠,到目前九關已失一城,才讓新帝借機把大元帥之事定下。 蕭安接過半塊兵符與圣旨,便與張來及程謹安帶著一萬兵馬上路。 霍彭生卻是跟了上來,“唉,這般的好事,元帥也不叫上我,也太偏心了點?!?/br> 霍彭生的偏心說的是蕭安一直讓程謹安守在胡馬關累軍功之事,擺明了是要自己若哪一日不行了,就要程謹安頂上的意思。 蕭安也沒否認,跟聰明人否認也沒用,“那你也跟上就是?!?/br> 要說霍彭生這人也奇怪,要真有心功績,上戰場殺敵就是,天天守在胡馬關也沒人會嫌棄,可偏偏還要往蕭安身邊湊。 這帶著的心思,旁人也難有不明白的,只是蕭安是三關主將,才沒有人議論此事而已。 蕭安帶著人往九關匆匆而去,心中卻是想到了京城。 京城里太子自皇帝的圣旨一下,心中就有些不安。 然而太子在京城,邊關之事,除了每日不停從邊關報上來延遲了好幾日的軍情之外也沒別的。 九關里蠻子有十萬,六關抽兵三萬,由六關主將常樂親自帶兵從谷陽城外繞路前往蠻子身后。 蕭安帶三關兵馬一萬,與六關常鳳一萬,一道前往九關與九關方騅匯合。 九關已敗退一城,也幸好城中百姓退走得當,當時方騅更是下令毀城才未能讓蠻子就是進城也不曾占到半分便宜。 反正朝著京城而來的消息,不管好壞,都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 當京城聽到得勝消息,是蕭安與方騅長子領兵五萬,與毀了蠻子糧草的常樂前后夾擊,將蠻子主力擊潰,被斬殺三萬人首后,剩余七萬蠻子退去,潰逃遠遁草原深處,而三關副將程謹安與六關常鳳共帶兵五萬直入草原。 同時捷報里還有蕭安生擒了圖海王,斬殺圖海王數子,還有生擒其余幾個部落首領與王子的消息。 總的來說,捷報的到來讓朝廷松了口氣,至少打贏了,且因時日也不長,就是戶部尚書都忍不住出列說了蕭安幾句好話。實在是大家都不容易,扯皮的事情都可以延一延了。 只是誰都不知皇帝的憋氣,萬沒想到方騅竟是讓蕭安在九關里為所欲為,這也是把蕭安拱在前面替九關賣命去了,畢竟蕭安頭上還頂著大元帥的頭銜,就是親自上場也是應當。 蕭安本就是個武瘋子,有仗打哪還顧及得到別的,能查到九關什么? 可也幸好是贏了,皇帝想起九關陣亡的副將,就尋太子道:“之前你在六關,與常鳳相熟,認為此女可能當九關副將之位?” 太子思慮了片刻,才道:“父親,常鳳畢竟是常將軍的女兒,其父在六關為主將,若是將其調往九關,只怕十分不妥,兵部也不會同意?!?/br> 皇帝吐了口氣,埋怨蕭安,“把程謹安帶去了,可怎的沒把霍東岳帶去?若是如此,九關副將倒也好安置了,總不能調個于此仗無功之人?!?/br> 太孫卻是道:“霍將軍沒去,可霍家小將軍卻是去了的,且功勞也不低,調任其父也并不是不行?!?/br> 主將副將,本就要由皇帝親自任命,是不是有功其實也沒那么定論的說法,換上有些朝,太平幾十年,一朝出事,皇帝也不是沒有任命過之前毫無功績的武將后人。 京城里也不是沒有更好的人選,太子又道:“還有當初三關蕭安請封的副將是烏將軍,如今烏將軍調往九關許是可行?兒臣聽聞,蕭安帶去的那一萬,乃是烏將軍舊部,倒也不怕烏將軍在九關被架空?!?/br> 烏將軍自是好的人選,可皇帝還是比較喜歡這個人的,還想留在京城里用,不然也不會說出讓常鳳入九關副將的話來。 但常鳳除了身份不妥,到底還是功績不夠,比不上當初蕭安奪三關兵權的驚艷?;实垡獔桃饬⑺秊楦睂?,還得看此回常鳳與程謹安能打到哪一步去不說,也還得聽朝廷里的意見,而朝廷的意見必然是不可行了。 如此,竟是只得霍東岳可用了,可霍東岳卻是沒功績只怕壓不下九關的將士。 皇帝一時也難下決定,便將此事拖下,說其了程謹安與常鳳入草原追敵之事。 “若能大勝,使得蠻子來朝投降說和,也不是壞事。只恐糧草不足,此愿難圓?!被实蹏@道。 相比起先帝的雄心壯志,新帝還是希望能養精蓄銳幾十年的,也好將大慶各處的事情好生理一理,讓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庫能夠豐盈。 戶部是拿不出更多的糧草了的,尚書與皇帝直言:“陛下若執意,便此得加賦一條了?!?/br> 皇帝才登基,如何舍得加賦于百姓,壞了自己名聲。 國庫里有多少東西,皇帝也比誰都清楚,然而真打仗到那個時候,說是加賦也只得如此了。 想著若是能一朝得勝免邊關幾十年災禍,皇帝就與戶部尚書道:“加賦之事,愛卿只先拿個章程出來?!?/br> 戶部尚書見皇帝真有此意,也只得先應下了,畢竟是只拿個章程出來,此事成還是不成,也還是未知數。 也就這兩日里,三關也報了軍情來,蕭安調動了三關的兩萬兵馬,由霍東岳與蕭家一道前往草原接應程謹安與常鳳,想要趁此機會徹底將草原上的大部落們打服,而糧草便由邊關商賈提供。 魏氏親手寫了密折與皇帝,朝皇帝要幾個虛銜,好以獎勵那幾家商賈義舉。 只要能換到糧草,其實就是幾個實職,皇帝也都不怎的在乎的。 皇帝一邊召人來商議,一邊與太子感慨,“不曾商賈們竟有如此富裕?!?/br> 當初三關的商會里的那幾家,其實都還不算大慶最富足的,如今商會被除,又讓人看到了與蠻夷通商的好處,由此機會自然就有人尋著空往三關里奔前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