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節
當初一個十五歲的姑娘,如何壓住邊關的一群大老爺們,如何讓他們服氣,只怕都是靠她這雙粗糙的手打下來的。 蕭安耳朵根里有些微紅,卻又舍不得把手收回來,就道:“也還好,都是講道理的。邊關比朝廷好,不是很分男女,只要能打仗,自己厲害就有人愿意跟著?!?/br> 不像是朝廷里,要哪個姑娘說是要跟男人一道科舉入仕,只怕那姑娘只是說說都得被那些讀書人一口一個唾沫淹死,或是被關在豬籠子里丟進河里去,就算他們的學識還不如那姑娘。 在邊關里,要想服人,基本靠自己的本事,也不分男女那么多,她確實如魚得水。 蕭安與太孫說了許久的話,等到景王妃要出宮,便拜別了太孫。 皇后如今也已經是皇太后了,雖然還沒有正式的昭告天下,卻也住進了太后所居的宮殿。 先皇才去,太后難免心中郁郁,作為兒媳,為了孝道,便也該時常往宮中里來。 當然也還有一個緣故,先皇過世,皇后升太后,淑妃也升淑太妃了,景王過繼的孩子立馬就要被封郡王,淑太妃是可以請出宮跟孫子一道住的。 這對景王妃而言,著實是個難題。 若是淑太妃執意要出宮由景王府供養,景王妃不可能攔得住,要有半分不愿,只怕都要被文官彈劾一場,名聲盡毀。 偏偏淑太妃這人,景王妃從來都不想一道過日子。 想自己在景王府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結果頭上頂了個太妃,別說妨礙自己做事,就是太妃她娘家人,也都夠景王妃頭疼的。 可景王妃也不能跟皇后說,說她不想接淑太妃出宮。不然淑太妃不出宮,在宮里除了當個佛道兩家的俗家弟子還能做甚? 如今先帝已去,淑太妃有子孫在,是不合適住在宮里的,而宮里有了新的皇后妃嬪們,也不如往昔的自在。 回了景王府,蕭安才道:“陛下是什么意思?” 先帝今年寵的那些妃嬪,都是上好花一樣的年紀,然而都沒有子嗣留下,如今都送往了皇家道觀里當姑子。 而在今年之前的那些妃嬪,都還沒有處置。 蕭安見景王妃沒說話,就追問道:“不說跟這些比,就各位公主的生母呢,陛下和太后娘娘是個什么樣的章程?” 要蕭安說,看幾位公主的生母怎么被處置的,淑太妃也跟著一樣就好,她還沒聽說公主府里可奉養生母的,皇家到底還要點顏面,公主身份再是貴重,也沒道理把先帝的妃嬪弄到女兒家里養的。 景王妃這才笑著道:“這哪是能相比的?就你腦子里想得多?!?/br> 蕭安暗想,淑太妃怎么就不能學她爹,到如今就安分一點?就那么個麻煩精出了宮,她以后連景王府的大門都不想進了。 不過,不管如何,此事倒也沒有忙在一時,至少在一年內,淑太妃是出不了宮的。 景王妃雖是愁這個問題,倒也不急迫,反而是九關之事有些耐人尋味兒,“九關還沒有人來,只怕陛下要有所動作了?!?/br> 即便是主將不得來,少說也得有封請罪書不是,這般連請罪書都沒的,就是離造反也不遠了。 蕭安就道:“只要不對三關六關,誰管呢?!?/br> 六關里主將常樂每日一哭,哭得傷心欲死,在京城里賺夠了名聲。三關主將蕭安,老老實實的跪到先帝入皇陵,也算是全了這份君臣之意了。 蕭安自覺沒有冒犯到皇家的尊嚴,還十分的敬重,因此對于新帝會拿誰開刀立威都不太關心。 拿誰開刀都不可能拿他們叔侄倆,何況新帝登基,焉能妄動邊關將領? 不過九關么,在蕭安看來,其實該這個機會收回兵權的??上Э礃幼泳抨P也明白新帝的想法,所以才一直不曾回京。 只可惜蕭安的猜測好似并未成真,因第二日,九關的軍情到了京城。 蠻子圖海族聯絡各大部落,屯兵十萬,已經跟九關打起來許久了。 九關的軍報里,說主將被蠻子所害已經昏迷不醒,九關軍中由大將長子暫代主將之位領兵與蠻子在交手,因此才沒能回京奔喪。 同時九關還找朝廷開了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九關糧草唯恐不夠,所以請戶部籌集糧草等輜重前往九關,第二個條件是請太醫院能組建一支郎中前往九關。 朝廷里自然是因此事而有些慌亂,畢竟新帝才登基,與朝臣們還不怎的磨合過,只怕有些說不攏。 蕭安回頭就跟景王妃道:“這事兒六關能不知道?三關也不知道?有二十多日了罷?莫不是在九關里的探子都是死的?” 這是懷疑九關軍情為假,不過是不想回京被解甲歸田的伎倆,景王妃瞇著眼睛道:“九關里的事,從來都那樣。雖是以往尋六關借過糧食,可跟三關也好,六關也罷,都沒半點交情。也不管它真假,也要先與母親寫信提防了?!?/br> 蕭安動手給三關的魏氏寫了信,著人快馬加鞭趕回去。 又去見了常樂,常家夫人此回也跟著進京了,是打算留在京城兩年,把長子的婚事辦了的。 蕭安上門與常家夫人打了招呼,就去見了常樂,“常叔對九關之事有何看法?” 常樂跟蕭安的想法一樣,拍著桌子道:“狼子野心!每回該回京之時蠻子就到了,那也太湊巧了些!就是湊巧那樣,難道九關除了主將都是蠢貨,就沒一個頂得住的?” 一想到此消息一出,皇帝就有了賞賜到九關主將在京城的宅子,常樂都覺得氣憤,再沒見過給皇帝添事兒還得皇帝哄著的了,想他跟蕭安這種只會老老實實打仗,不跟人耍心眼的,就可憐了。 作者有話要說: 唉,狼子野心,狼子野心??! 常樂:本將軍心里苦!本將軍的侄女心里也苦! 爭取下午還能繼續一章~~~嗯,感覺后面開始會是本文的最□□~~~ 第166章 1.28 再次日,新帝召常樂、蕭安進宮。 要說為的是什么,蕭安心里倒是清楚,無非是蠻子之事。 “常將軍對九關外十萬蠻子有何看法?”新帝問道,眉間多是愁苦,旁邊站立的太孫也面色微難。 常樂道:“請問陛下,九關大將有多少年不曾回京述職?” 新帝一嘆,明白常樂的意思,道:“也不過最近一回,前些年縱是主將無空,也有派遣副將及其長子入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