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節
牛鐵一跟程錦安說得也不多,其余的都是他自己從對方的言語間猜測出來的。 一席酒后,兩方散場,程錦安便回了住處。 能與他說這些的人在此處也沒有半個,就是想見景王妃,卻又要避嫌,也只得等了。 也因有這個空閑,程錦安又往三關去了信。 太孫今日的舉動有些不合規矩,朝臣有爭議正常,就是對三關軍權有企圖,那也乃是權勢之因。 然而太孫說的那些話,朝中誰都能出口,就是太孫不得說。 皇帝是一國之君,太子是儲君,太孫日后也將是儲君,更將是帝王。 帝王是統治百官之人,百官則為之所用,面對百官自然不可有明顯太過的偏重。若是有朝臣荒唐,帝王呵斥并不為過,但若是朝臣所言有理有節,帝王卻偏心太過,就難免得失臣心。 日后是要當帝王之人,不論是皇帝太子還是朝臣,對他的期待盼望與對別的朝臣的要求自然不同。 太孫今日那番話一出,臣子們都得懷疑太孫的素養是否可擔皇太孫之位,進而懷疑他如此意氣用事,過分偏袒親近之人,日后可擔起儲君,甚至帝王之位來。 如此得不償失,著實是一敗筆。 程錦安嘆了口氣,也還好太孫還年紀小,太子都還沒即位,日后不再犯這樣的錯,過幾年許就被人給忘記了。 皇帝的確沒想到今日太孫吳能有此威風,雖是在朝上只裝著一副讓人捉摸不透的神態,然而心里卻是氣壞了。 一下朝,也顧不得天冷,就讓太孫跪在了勤政殿外,只對著跟著進殿的太子一聲冷哼,就著人去叫了溫行閔來。 太孫交予他手十多年,卻教出如今這個模樣,皇帝自然是要好好問罪的。 溫行閔得知皇帝召見,就知道自己得倒霉了。 太孫今日在朝中所言,他聽得雖是痛快,可心里也知道這樣是不妥,然而太孫是天子血脈,他雖是太孫老師,也不可能在朝上就出列呵斥太孫閉嘴。 就是想要插話,給太孫遮掩一二臉面,那也得太孫給他機會,那嘴就跟風車揚稻谷似地,幾番對沒能讓他開到口。 朝臣們對帝王是有敬畏的,然而敬畏歸敬畏,那也有自身的傲氣,入仕為官也得興一個不為功名利祿,只為天下百姓之說。 帝王一時決定他們許不能為之如何,然而一個才上朝的太孫,朝臣們卻能讓他知曉什么是讀書人的氣節,什么是為臣之道。 也虧得今日那幾位大人物沒有一個開口,否則今日太孫那些話,足以讓有御史敢血濺金鑾殿,到那一步,只太孫逼死御史一事就得毀了太孫在邊關的一切作為。 也不怪皇帝會生氣,就是在朝上,溫行閔也知曉自己這回也得被牽連了。 溫行閔急匆匆往勤政殿而來,見著跪在青色石板上的太孫,雖是心疼自己這個弟子,卻也不敢與他說話,只長長嘆了口氣,著了守門的公公求見帝王。 再得召見,一進去就匍匐在地,痛哭流涕道:“微臣有罪,還請陛下懲罰?!?/br> 皇帝心里憋著氣,想要撒氣,但溫行閔一進門就給跪了,還哭得跟死了爹一樣,那口氣還不好出的。 旁邊太子是早跪下了的,子不教父之過,太孫失禮,他自也有責任,已經被皇帝罵了許久了。 皇帝看著下面跪著的兩個人,一個是太孫的親爹,一個是太孫的老師,各個都不是一般人,今日卻讓太孫出了丑。 如何讓自己不怒?皇帝連茶杯都想砸了,然而到底也是有些自制的人,只是瞥了一眼才一進門就認罪的溫行閔,不輕不淡的來了一句,“哦?卿家何罪之有?” 溫行閔跪在地上,心里也叫苦,他已經千囑咐萬叮囑太孫不可多言,只用多看了,然而太孫這個鍋還得自己背,“回陛下,臣奉旨教導太孫十余年,卻令太孫今日有失君子分寸,是臣之過?!?/br> 不認錯能怎樣?總不能說是您老那孫子實在是不聽教,老夫不干了吧? 皇帝的意圖明顯,溫行閔也領會了的,也跟太孫強調了再強調,可太孫忍不了,那也是他的錯,沒能教導好太孫。 但太孫失態,也并不是沒有理由,溫行閔繼續道:“只是太孫今日雖有失態,卻也是因了本心,還望陛下莫要過于責罰?!?/br> 當初太孫在邊關的時候,溫行閔就想過,若是胡馬關破了,太孫會怎樣,然而胡馬關沒有破,被守下來了,太孫榮耀歸京。 太孫的榮耀來于三關,來于蕭安等人的舍命守城,然而如今蕭安還生死未知,就有人想要動三關,這是在動太孫腳下的土地,在動他的基石,是個人也忍不了。 不過是太孫年輕,還沒有朝廷里的老油條們忍得住而已。 皇帝自然明白,他還比溫行閔更知道的一點是,因太孫心儀蕭安,所以反應才會如此激烈。 大慶的官員,多有夫妻恩愛的,可日后的皇帝要感情用事,卻就得糟了,更不要說受制于妻子,而妻子也不是多有大局觀的人,更得是雪上加霜。 唯一令皇帝放心的是,太孫娶不了蕭安,他也不會讓太孫娶到蕭安。 太孫是該娶妻了,皇帝想。 太孫出錯,挨罵的是別人,罰跪了一個時辰后,皇帝自己還得心疼,先是召太醫來看,然后才免不了一番告誡。 當時站出來之前太孫心里都明白不是自己該站出來的時候,還有程謹安在那,就是程謹安也會開口。 然而他忍不了,并非溫行閔所想的有人在挖自己的基石,而是不忍有人對蕭安的輕視,對蕭安拿命拼出來的功績無視。 太孫回到東宮之時,溫行閔還未出宮。 “阿吳,你今日失態啦?!睖匦虚h也只有在太孫犯錯又對他無可奈何之時才會這樣叫他。 太孫垂著眼,并不打算認錯,“老師可去過邊關?” 溫行閔知曉太孫會說什么,“老師沒有去過邊關,但也知道邊關苦寒,將士不易,堅守城池的辛苦??墒前?,你不是三關的將領,也不是一般的朝臣。你未來的路還很長,還要走很久,道路也會崎嶇不平。你的腳下,會不只一個三關,在走到最后的這個歷程里,總是要學會隱忍與取舍。你的目光也不只在三關,而是有更寬廣的地方。你的視野不只是在朝廷,而是在朝廷之上,才能看到下面的鬼蜮伎倆?!?/br> 太孫卻是抬起了頭來,“老師,站得高才望得遠,可若要站得高,也得需要走到高處。這世上高山,又有哪一處不是由巨石堆積而成?” 溫行閔聽得笑了,“我已經說不過阿吳了?!?/br> “可是阿吳,這朝廷也與打仗一樣,刀光劍影,處處陷阱。想要護住的東西,在沒有能力護住之前,都是不能抱在懷里的。赤子懷金,如何下場?”溫行閔到底還是忍不住道。 太孫回道:“可我若是退這一步,日后想要再進一步可還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