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節
所以當年蘇維年過二十上京赴考,也是來與國公府相看,議論親事的。 當年國公府得見蘇維,才華與外貌并重,自然是十分滿意,便有意定下了國公府大房的庶三女,想等著蘇維金榜題名之后就洞房之喜。 只是哪曾料到國公府對這門親事十分滿意,然而國公府的姑娘卻對此樁親事不滿。 國公府嫡出一脈的,且父親還是國公爺,就算是庶出,也要比一般官宦人家嫡出的還要金貴。 這樣一個金貴的姑娘,又哪看得上一個只是丁家干兒子,又無家世的窮書生蘇維,所以后來才有了如今的承恩侯夫人。 國公府重文,雖然被女兒拆臺,但是真看中蘇維的才學,最后又拿出了一個女兒來,乃是二房的嫡幼女。 二房女當時不過十二,還是等蘇維高中探花后,在京城里呆了三年,正好在要外放之時,二房女年滿十五,兩家才完婚。 隨后這些年,蘇維在仕途上有自己的能力,也有干爹岳家的提拔,才以十分快的速度,從外放又回了京城,到如今為禮部侍郎。 要只是因當初自己被拒婚,就對承恩侯府落井下石,蘇維也當不了禮部侍郎了。但兩家也的確是有私仇。 當年國公府的庶三女嫁了承恩侯,二房的嫡幼女嫁了蘇維,明面上是長房的庶三女嫁得好,在京城里也算是風光得緊。 可等著兩家的孩子都大了,承恩侯夫人就做了件十分不地道的事情。 她自己的兒子不出息,又因承恩侯只得一代,必然還得給自己兒子尋個得力的岳家。 可承恩侯府不過外戚,還是沒有什么實權的外戚,承恩侯府的兒子又不出息,一個曬一個的紈绔,誰有權勢的人家需要賣女兒去這樣的人家? 回自己娘家里選,有了當初那么一件事兒,國公府里的各個嫂子兄長都對之厭煩,百年下來的國公府用得著怕一個沒有實力的外戚?就是皇帝也不能逼著他們家嫁女,否則撕破臉鬧上朝,丟臉的還不知道是誰。 但承恩侯夫人的眼光又高,還非得往好人家里選,這一選就一直沒選到滿意的,一直到蘇維一家調回京城。 蘇維一調回京城就是禮部侍郎,如今的禮部尚書年事已高,用不了幾年,他就是禮部的尚書了。 禮部雖然不比吏部、戶部等要職,看著清貴沒有油水,可能管的也多去了,其中權利也不小。 蘇維與國公府二房的嫡幼女成婚后第一子是個姑娘,如今也才十三,性子顏色都極好,正是可以開始相看人家的時候。 一家子人歡歡喜喜的進京,卻不知道這一進京就被承恩侯夫人給盯住了。 在承恩侯夫人眼里,二房是掛在大房下面要飯的,當初二房的嫡幼女能嫁給年輕有為的蘇維,那也是撿了她的漏。 因此在國公府求親被拒絕后,又看上了蘇家大姑娘,還十分滿意,自信滿滿的就上了蘇府,一口一個meimei的好日子是靠jiejie來的,要感恩云云,又拿承恩侯多得皇帝看重說事兒。 先不說承恩侯夫人當年雖是被家中打算訂給蘇維,但實際上雙方見面并不多,感情也算不上多好,就是國公府二房的這姑娘嫁給蘇維,兩人多年琴瑟和鳴,感情正好,蘇維自己的前程岳家還出力不少,岳家厭煩的姑奶奶他是傻了才會跟之有牽扯,更不用說讀書人都有些避嫌的外戚之家。 打自己女兒主意,自己兒子還是個沒出息的東西,也算是戳到了蘇維的逆鱗了,兩家仇怨就此結下。 皇帝想著這兩家的仇怨,自然就想起了程謹安,娶妻娶賢,他當年就怎么一時心軟,順著自己那個小舅舅的心意了。 蘇維一封彈劾承恩侯府的折子念完,皇帝還未開口,平寧侯夫人娘家哥哥就出了列,自然又是彈劾承恩侯府的。 平寧侯的眼睛經御醫查看,還沒完全瞎,不過目力受損是必然的了,只是暫時還不知道受損到何種程度。 雖說平寧侯是沒出息,也是個紈绔,可人家不納小妾,不搞出庶子庶女,家里也一應是夫人當家,十足給平寧侯娘家面子,人家當初嫁女也是因看平寧侯沒用,好欺負??杀蛔约胰似圬?,跟被外人欺負,這是兩回事兒。 自己妹婿好心上前去勸導,承恩侯府的兒子卻仗著外戚之勢把自己妹婿眼睛打瞎了,當大舅子的哪有不給自己妹婿出口氣的道理。 這一封彈劾折子,也上得理所當然。 皇帝去看承恩侯,承恩侯還低著頭跟木頭似地,也不鬧話,以前好歹還吭那么一聲。 今日這表現,皇帝心里也明白,又恨自己當初心軟,害人如今又禍害到自己了。 “承恩侯可有話說?!被实鄄坏貌粏栕约盒【司?,這架勢好歹也得喊個冤吧。 哪知道承恩侯一出列,張口就是,“是臣之過,沒教養好兒子,還請陛下降罪?!?/br> 皇帝能給他降罪什么,承恩侯本就是個一代爵位,又沒個正經兒的實權官職,每天上朝就混日子,他再罰總不能讓自己小舅舅連上朝的資格都罰了,更不可能說是連爵位都不給了,那當年他要死要活給自己母親爭太后的待遇圖的是個什么? 皇帝不求外家出息,可也沒想過自己當皇帝,讓外家吃糠咽菜不是。 承恩侯這模樣,著實讓皇帝火了,可這火還不知道找誰發,只盯著下面眾臣道:“繼續!” 可這么繼續怎么繼續下去? 承恩侯乖乖認錯也有認錯的好處,就是接下來的官員想彈劾承恩侯府的不太好動作了。 人家都認罪了,也不是什么顛覆朝綱造反之類的事情,繼續追究下去就是他們當臣子的太無趣。 這會兒就是手里有彈劾折子的,也悄悄收進了袖子里,也一聲不吭了。 可這事兒還不好收尾,承恩侯年年都那么個樣兒,除了兒子紈绔一點,也沒做多大的惡事,皇帝要繼續,可不是要別人繼續彈劾承恩侯府,而是他不想罰人,得有人給他圓這個場,要拿出個主意來看怎么處置才讓他覺得好。 承恩侯實在是沒什么值得罰的,再罰連爵位都沒了,可皇帝的外家,又無大惡,怎么可能沒有爵位在那。 皇帝一句繼續,知曉圣心的啞巴了,倒是給要彈劾程謹安的給了機會。 年少輕狂,以武犯禁,不敬天子,這最后一條可比彈劾承恩侯府的都要狠,可見恨程謹安的還是比恨承恩侯府的要毒辣。 程謹安也在那當啞巴不吭聲,只是瞥了那出列彈劾的人一眼,然后勾唇一笑,繼續垂頭當聾子。 程謹安以武犯禁,難道跟程謹安打的承恩侯長子不是?程謹安打架要是不敬天子,難不成承恩侯府也得算? 彈劾都彈劾不到點上,程謹安是真信了魏氏所言,這朝廷里有人見不得蕭安掌三關,已經開始有所動作了。 隨后有幾人附議,文臣有,武官也有。 太孫站在太子身后,明顯看得出皇帝臉色不好,知道這是彈劾程謹安的沒彈劾到讓皇帝滿意。 程謹安是皇帝要用的,彈劾他的罪名太過,就自然失了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