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異鄉見老鄉
陳平安一行順利進入青鸞國京城。 繼老龍城之后,一行人再次有了人間熙攘的繁華感覺。 陳平安到底還是給了朱斂一些金銀等黃白物,由著他去購買那些讓石柔深惡痛絕的書畫。 陳平安自己則找了家百年老字號鋪子,買了好些一文錢一分貨的精美宣紙。 入城之前,陳平安就已在僻靜處將竹箱騰空,物件都被他放入咫尺物中去了。 崔東山之前在百花苑客棧提及過這場爭辯的內幕,其中就有那座在青鸞國籍籍無名的白云觀,所以陳平安刻意繞過了白云觀。 陳平安總覺得自己的好運氣在獅子園那邊用得差不多了,遂想著千萬別太招搖,別主動闖入云林姜氏和青鸞國唐氏皇帝的視野。 在鬧市一棟酒樓大快朵頤的時候,京城人氏的食客們,都在聊著臨近尾聲卻未真正結束的那場佛道之辯,個個興高采烈,眉飛色舞。不論是禮佛還是向道,言語之中,難以掩飾身為青鸞國子民的傲氣。其實這就是一國國力和氣數的顯化之一。 這種情形,陳平安在一些地方見過,比如在風雪之中的大驪邊軍斥候身上見過,在大隋京城的老百姓身上見過,在老龍城那輛馬車上的少女身上見過,在倒懸山也見過。 附近幾張桌子的人都在說一樁京城剛剛發生的妙事,事情廣為流傳。 陳平安便聽著,裴錢見陳平安聽得認真,這才稍稍放過剩下的那半只美味真美味的燒雞,豎起耳朵聆聽。 朱斂偷偷伸出筷子,想要將一只雞腿夾入碗中,被眼疾手快的裴錢以筷子擋下,一老一小瞪著眼,出筷如飛,陳平安夾菜時,兩人便鳴金收兵,陳平安低頭扒飯時,裴錢和朱斂則又開始較量高下。 陳平安懶得理睬這對活寶,只是好奇那場看似偶遇的打機鋒。 原來昨天京城下了一場大雨,有個進京書生在屋檐下避雨,有僧人持傘在雨中。 于是有了一場妙不可言的對話,內容不多,但是意味深長,被坐在陳平安附近的幾個酒客琢磨出無數玄機來。 當時書生詢問僧人能否捎他一程,方便避雨。僧人說他在雨中,書生在檐下無雨處,無需度。書生便走出屋檐,站在雨中。僧人便大喝一聲:“自找傘去?!弊詈髸Щ曷淦?,返回屋檐下。 酒客多是驚嘆于這位禪師的佛法高深,說這才是大慈悲,真佛法。因為即便書生也在雨中,可那個僧人之所以不被淋雨,是因為他手中有傘,而那把傘就意味著蒼生普度之佛法,書生真正需要的,不是禪師度他,而是心中缺了自度的佛法,所以最后被一聲喝醒。 見實在是很難從裴錢眼皮子底下夾到雞腿,朱斂便轉而給自己盛了一碗雞湯,喝了一口,撇嘴道:“味兒不咋的?!?/br> 陳平安笑道:“你骨子里還是讀書人,自然覺得味道一般?!?/br> 朱斂點點頭:“可不是,勞心勞力還不討好,換成是少爺或是柳氏兄弟,就得乖乖拿出傘為那書生遮風擋雨,捎他回家,說不定還會因為路上踩到了水坑,或是那人肩頭給雨水打濕了,而不被那人念你們的好。換成是臭牛鼻子的話,估計都沒這些事兒,看也不看屋檐下,直接就走了?!?/br> 陳平安想了想,笑問道:“若是一聲喝后,禪師再借傘給那書生,風雨同程走上一路,這碗雞湯的味道會如何?” 朱斂晃了晃碗里的雞湯,笑道:“可能就會好多了?!?/br> 石柔算是聽明白了。 裴錢聽得迷糊,何況還要忙著啃雞腿。 陳平安對裴錢笑道:“別光吃雞腿,多吃米飯?!?/br> 裴錢使勁點頭,身體微微后仰,挺著圓滾滾的肚子,得意揚揚道:“師父,都沒少吃哩?!?/br> 青鸞國京城這場佛道之辯,其實還出了很多咄咄怪事。 有僧人劈爛了佛像當柴火燒,還有僧人大大咧咧在市井中喝酒吃rou,嚷了一句“酒rou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可謂振聾發聵,難免引人深思。 青鸞國道士反而少有驚世駭俗的言語舉動,溫溫吞吞,而且據說各大著名道觀的神仙真人們,已經在雙方教義爭論中,逐漸落了下風。 尤其是京城南邊那座白水寺的高僧斬貓公案,一開始好像是道家神仙攻訐佛家的突破口,但是高僧大德們似乎早有預料,一通莊嚴說法,將道人們反駁得啞口無言。 對于這些傳聞,陳平安聽過就算了。 吃過午飯,陳平安便開始帶著裴錢他們逛街。 陳平安買了一對青釉圍棋瓷罐,罐子器形相對一般,尺寸碩大,但是偏偏秀雅精熟,殊為不易。店主說此物曾是燒造極少的云霄國宮廷御用,應該不假。陳平安燒瓷出身,這份眼光還是有的。關鍵是棋罐連蓋,并非后世增補,所以貴就貴了,一對罐子,店鋪開價五十兩銀子,陳平安掏得心甘情愿。 再給裴錢買了一只手拈小葫蘆,雅稱“草里金”,個頭極小卻品相極好,當初在獅子園墻頭上,女冠柳伯奇就是用類似模樣的小葫蘆,收了那只蛞蝓妖物的真身。當然,這只黃皮小葫蘆,只是供人把玩的世俗尋常物。 陳平安一眼相中,見裴錢也看得目不轉睛,就買了下來。 因為在裴錢心目中,行走江湖,大概就應是師父陳平安這樣,得有個裝酒喝的物件兒。 這只一看就死貴死貴的小小黃皮葫蘆,裴錢覺得跟她歲數剛好。裴錢當然沒敢開口討要,見陳平安主動買下了,立即笑得合不攏嘴,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嚷嚷著有酒喝嘍,結果陳平安一栗暴打得她當場就蹲下了身。雖然腦袋疼,裴錢還是高興得很。 白水寺,那位白衣僧人坐在封堵多年的井口旁,喃喃道:“輸了,輸了。不是佛法輸了,是我們輸了?!?/br> 年輕僧人滿臉淚水,望向遠處:“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窟。我錯了,我錯了?!?/br> 京城白云觀,一個住在小道觀附近的婦人帶著丟了紙鳶的孩子對著一個小道童大罵不已,中年觀主則躲得遠遠的。之后那個小道童哭著找到了觀主師父,傷心道:“師父,我們不如把那幾棵樹砍了吧,經常討街坊鄰居的罵,香客又被罵跑了,接下來我們真就沒有香火啦,會挨餓的,師父以后也會買不起那些書的?!?/br> 中年觀主當然不會砍去那些古樹,但是小徒弟哭得傷心,他只得好言安慰。他牽著小道童的手去書齋時,小道童還抽著鼻子。但到底是久經風雨的白云觀小道童,傷心過后,立即就恢復了孩子的天真本性。小道童遇到的事還算好的,有的師兄還被一些個埋怨他們晨鐘暮鼓吵人的悍婦撓過臉呢。反正道觀師兄們每次出門,都跟過街老鼠似的。習慣就好,觀主師父說這就是修行。大夏天,所有人都熱得睡不著,師父也一樣睡不著,跑出屋子,跟他們在大樹底下納涼,一起拿扇子扇風,他就問師父為啥咱們修道之人,做了那么多科儀功課,還是熱呢,心靜自然涼才對呀。師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就只是笑。小道童就會氣得從師父手中奪過扇子,好在觀主師父從來不生氣。 這會兒,把雨后天晴的小徒弟安置好,中年道人抽出一本儒家蒙學書籍給孩子看。 中年觀主繼續翻看桌上的那本法家書籍。先前他看到一句“為政猶沐也,雖有棄發,必為之”,便開始提筆做注解。準確說來,是又一次書寫讀書心得,因為書頁上之前就已經被他寫得沒有立針之地,他只好拿出最廉價的紙張,以便寫完之后,夾在其中。 小道童不太愛看書——以前都是觀主師父給他講書上的故事——就放下書籍,走到師父身邊??吹綆煾赶鹿P如飛,寫了些他看也看不懂的內容,小道童踮起腳,看了看那本攤開的書,轉頭望向師父,好奇問道:“師父,寫啥呢?” 中年觀主將手中毛筆放在他自制的木雕筆架上,笑道:“重新讀到了一句法家言語,心有所感,就寫些東西,以便下次翻到,可以自省,好知道自己昨日之想,再來驗證明日之思,一次次切磋琢磨之后,學問才能從存在于諸子百家的圣賢書中,變成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學問?!?/br> 小道童哦了一聲,還是有些不開心,問道:“師父,我們既舍不得砍掉樹,又要被街坊鄰居們嫌棄,這嫌棄那討厭,好像我們做什么都是錯的,這樣的光景,什么時候是個頭呢?我和師兄們好可憐的?!?/br> 中年觀主神色和藹,微笑著歉然道:“別怪街坊鄰居,若是有怨氣,就怪師父好了,因為師父……還不知道?!?/br> 小道童撓撓頭,白云觀道人一律頭戴方巾,不戴芙蓉、魚尾和蓮花三種道冠,小道童眼巴巴道:“那師父到底什么時候知道解決的答案???” 雖然師徒二人說的“知道”,差了十萬八千里,中年觀主仍是嘆了口氣,耐著性子道:“還是不知道啊?!?/br> 小道童突然笑了起來,拍了拍師父的胳膊:“師父,不急,我們不急啊,要不要我幫你揉揉胳膊?” 中年觀主給那句話做完了注解,想了想,拿起桌上一本佛家經典,上邊記載了近百篇佛門公案,只是他沒有著急打開,而是突然笑道:“佛祖應該比我更愁啊,佛祖不愁,我愁什么?!?/br> 小道童突然輕聲道:“對了,師父,師兄說米缸見底啦?!?/br> 中年觀主點點頭,緩緩道:“知道了?!?/br> 小道童翻了個白眼。 師父每次都這樣,到最后咱們白云觀還不是拆東墻補西墻,對付著過。 只是小道童突然看到一件奇怪事,好像有一陣金色的清風,從窗外飄入,翻開了觀主師父桌上的書籍,然后好像整座屋子都被翻了一遍。 小道童使勁眨眨眼,發現是自己眼花了。 只是師父閉上眼睛,在打瞌睡,就像睡著了一般。師父應該是看書太累了吧,小道童躡手躡腳走出屋子,輕輕關上門。 陳平安抬起頭,望向某處。 裴錢問道:“咋了?” 陳平安笑道:“沒什么?!?/br> 眾人都察覺到了陳平安的異樣,朱斂和石柔對視一眼,朱斂笑呵呵道:“你先說說看?!?/br> 這老匹夫老色胚的眼神,估計再過一百年還是這么令人作嘔,石柔強忍心中不適,低聲道:“我是陰物,先天被京城重地克制,公子視野所及處,出現了讓我更加心神不安的東西。你呢?” 朱斂點頭道:“方才少爺心生感應,轉頭望去,石柔姑娘你隨之舉目遠眺的模樣,眼神恍惚,很是動人?!?/br> 石柔惱火道:“連裴錢都知道以誠待人,你這老不羞不懂?” 裴錢有些委屈:“石柔jiejie,什么叫‘連’,我讀書寫字很用心的好不好?!?/br> 石柔只得報以歉意目光。 裴錢大手一揮,又開始胡亂拼湊書上看來的大道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世間無不可恕之人……” 裴錢立刻心知不妙,果然很快便咿咿呀呀踮起腳,被陳平安拽著耳朵前行。 陳平安教訓道:“書上那些來之不易的圣賢道理,你現在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就敢拿來瞎顯擺?” 裴錢立即認錯。耳朵那邊火辣辣地疼。 經過一番風雨洗禮后,現在裴錢已經大致曉得師父生氣的輕重了。敲栗暴,哪怕重些,那都還好,師父其實不算太生氣;若是扯耳朵,那就意味著師父是真生氣了,如果拽得重,那可了不得,生氣不輕。但是吃栗暴、扯耳朵,都比不上陳平安生了氣,卻悶著,什么都不做,不打不罵,裴錢最怕那個。 陳平安找了一間鬧市客棧,在京城最為繁華的昌樂坊,這里多書肆。 只是如今青鸞國京城各地的客棧房間,都太緊俏,只剩下兩間散開的屋子,價格明擺著是宰人,但柜臺那邊的年輕伙計,一臉愛住不住、不住滾蛋的表情,陳平安還是掏錢住下。當然還需要先給伙計看過通關文牒,需要記錄在冊,以備事后京城官府衙門查詢。陳平安拿出了崔東山事先準備好的幾份戶籍關牒,伙計確認無誤后,立即更換了一副嘴臉。抄錄完畢,伙計不僅畢恭畢敬雙手奉還,還殷勤無比地給陳平安賠不是,說如今客棧實在是騰不出多余屋子,但只要有客人離店,他肯定立馬通知陳公子。 陳平安笑著說好,很快就有一名妙齡少女被伙計喊出,帶著陳平安一行人去了住處。 伙計則立即找到客棧掌柜,說店里來了一撥南下游歷的大驪王朝京城人氏。 掌柜是個幾乎瞧不見眼睛的臃腫胖子,身穿富家翁常見的錦衣,正在一棟雅靜偏屋悠哉品茶,聽完店里伙計的言語后,見伙計一副洗耳恭聽的憨傻德行,立即氣不打一處來,一腳踹過去,罵道:“愣這兒干啥,還要老子給你端杯茶解解渴?既然是大驪京城那邊來的大爺,還不趕緊去伺候著!他娘的,人家大驪鐵騎都快打到朱熒王朝了,萬一真是位大驪官宦門戶里的貴公子……算了,還是老子自己去,你小子做事我不放心……” 年輕伙計邀功不成,反而挨了一腳踹,便有些腹誹,結果又挨了掌柜重重一巴掌:“老子用屁股想,都知道你起先那副狗眼看人低的嘴臉,要不是看在你喊我一聲姐夫的分上,早讓你去街上撿狗屎去了?!?/br> 靠攀著一層關系才在客棧當伙計的年輕人,回到柜臺那邊才敢罵罵咧咧,自己那個如花似玉的jiejie,給這么頭肥豬當小妾,真是……挺有福氣的事兒。衣食無憂,穿金戴銀,每次回娘家那條破爛巷子,都跟宮里頭的娘娘似的,很風光,連帶著他這個弟弟都臉面有光。 掌柜親自出馬,硬是給陳平安他們又騰出了一間屋子,于是裴錢跟石柔住一間,石柔本就適合夜間修行,無需睡眠,床鋪便讓裴錢獨占了。陳平安擔心裴錢忌諱石柔的陰物身份和杜懋皮囊,便先問了裴錢,裴錢倒是不介意。石柔當然更不介意,若是與朱斂共處一室,那才是讓她毛骨悚然的龍潭虎xue。 人間細事多如毛,陳平安早早習慣了多上些心。他上心,身邊的人就可以少做許多瑣碎事,多做正經事,從護送李寶瓶他們去大隋求學開始,走的就是這么個路子。 兩間屋子隔得有些遠,裴錢就先待在陳平安這邊抄書。 陳平安練習天地樁,朱斂閑來無事,就站在墻角那邊保持一個猿猴之形。 其實已是遠游境武夫的朱斂也好,尚未躋身六境的陳平安也罷,早早知道,功夫更在日常的點點滴滴,行走時的拳架,登山蹚水各有不同的門道,坐時呼吸,就連睡覺,朱斂和陳平安都有各自溫養拳意的路數。至于裴錢,畢竟年歲尚小,還沒有走到這一層境界,不過陳平安和朱斂不得不承認,世間某些家伙的確有那種出類拔萃的習武天賦,連出了名的講究腳踏實地、沒有捷徑可走的武道一途,都給裴錢走出了作弊的意思,例如陳平安教給裴錢的劍氣十八停,裴錢進展之快,陳平安在老龍城灰塵藥鋪時就已經自慚形穢了。 當陳平安收起天地樁的時候,朱斂躍躍欲試,陳平安心中了然,就讓已經抄完書的裴錢,用行山杖在地上畫了個圈,和朱斂在圈內切磋,出圈則輸。當年在彩衣國大街上,陳平安和馬苦玄的“久別重逢”,就用這個分出了暗藏玄機的所謂勝負,若非陳平安知道馬苦玄的真武山護道人在暗中冷眼旁觀,恐怕泥瓶巷和杏花巷的兩個同齡人,就要直接分出生死了。 對于那個父母很早就坐擁一座龍窯的馬苦玄,陳平安不會客氣,新仇舊怨,總有梳理出脈絡真相、再秋后算賬的一天。 裴錢畫完一個大圓后,有些憂愁,崔東山傳授給她的這門仙家術法,她怎么都學不會。 陳平安和朱斂站在圓圈內,方丈之地,沉悶出拳。 朱斂自然壓低了武道境界,跟鄭大風當初喂拳給他們畫卷四人如出一轍。 一炷香后,陳平安被朱斂一拳打得向后仰去,可是兩腳仍扎根在圈內,緊接著又被朱斂一肘敲在胸口,身體便轟然墜地而去,陳平安雙掌拍向地面,在后背距離地面只有一尺高時,身體旋轉,大袖搖晃,好似陀螺,雙腳剛好沿著圓圈邊界線,繞向朱斂一側,結果又被朱斂一腳踹中胸口,砰然撞向墻壁。 陳平安雙手掌心先于后背貼在墻面,卸去所有勁道,不然以朱斂那一腳的力道,就不只是撞破一堵墻壁的事情了,最終飄然落地,笑道:“輸了?!?/br> 朱斂笑問道:“少爺這么多奇奇怪怪的招式,是從藕花福地那場甲子收官戰中偷學來的?比如當年拿走我那頂道冠的丁嬰?” 陳平安點頭道:“丁嬰武學駁雜,我學到不少?!?/br> 兩人落座后,朱斂給陳平安倒了一杯茶,緩緩道:“丁嬰是我見過天賦最好的習武之人,而且心思縝密,很早就展露出梟雄風采,南苑國那場廝殺,我知道自己是不成事了,積攢了一輩子的拳意,死活就是春雷不炸響。當時我雖然已經身受重傷,丁嬰辛苦隱忍到最后才露頭,可其實那會兒我如果真想殺他,還不是擰斷雞崽兒脖子的事情,便干脆放了他一條命,還將那頂謫仙人的遺物道冠,送給他丁嬰。不承想之后六十年,這個年輕人非但沒有讓我失望,野心甚至比我還大?!?/br> 陳平安笑道:“難怪丁嬰對于這場武道發跡之戰,諱莫如深,從來不對人提起。應該是既不好意思吹牛,也不愿自曝其短?!?/br> 裴錢氣呼呼道:“你是不知道,那個老頭兒害我師父吃了多少苦?!?/br> 朱斂笑瞇瞇道:“早知道這樣,當年我就該一拳打死丁嬰。對吧?” 裴錢吃一塹長一智,先看了看陳平安,再瞅了瞅朱斂一臉挖坑讓她跳進去然后他來填土的欠揍模樣,立即搖頭道:“不對不對?!?/br> 裴錢一見師父沒有賞賜栗暴的跡象,就知道自己答對了。 她先將桌上的筆墨紙小心翼翼放入陳平安的竹箱,給自己倒了一杯茶,之后突然站起身,在陳平安耳邊小聲道:“師父,不知道怎么回事,如今我再翻書看吧,乍一看,好像書上的字,漂亮了許多?!?/br> 陳平安沒有當真,笑問道:“怎么說?” 裴錢小心提防著朱斂偷聽,繼續壓低嗓音道:“以前那些小墨塊兒,像我嘛,黑乎乎的,這會兒瞧著,可不一樣了,像誰呢……” 裴錢開始掰手指頭:“教我劍術刀法的黃庭,狐媚子姚近之,脾氣不太好的范峻茂,桂姨身邊的金粟。師父,事先說好,是老魏說近之jiejie狐媚狐媚的,是那種禍國殃民的大美人兒,可不是我講的哦,我連狐媚是啥意思都不曉得嘞?!?/br> 朱斂大笑著拆臺道:“你可拉倒吧……” 裴錢趕緊跑過去,想要一把捂住朱斂那張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婦人碎嘴,朱斂哪里會讓她得逞,左搖右擺,裴錢張牙舞爪。 陳平安看著一老一小的打鬧,提醒道:“我們在京城買完了感興趣的東西,再逛過一些名勝古跡,最多再待兩天就去青鸞國東邊的那座仙家渡口,直接去大隋山崖書院?!?/br> 朱斂一邊躲避裴錢,一邊笑著點頭:“老奴當然無需少爺擔心,就怕這丫頭無法無天,跟脫韁野馬似的,到時候就像那輛一鼓作氣沖入蘆葦蕩的牛車……” 裴錢怒道:“朱斂,你總這么烏鴉嘴,我真對你不客氣了??!” 朱斂正要逗弄裴錢幾句,不承想陳平安說道:“是別烏鴉嘴?!?/br> 朱斂立即點頭道:“少爺教訓得是?!?/br> 裴錢坐著,一手抱著肚子,一手指著朱斂,總算逮住機會報了一箭之仇,哈哈大笑道:“還好意思說我見風使舵。老廚子,你可拉倒吧?!?/br> 朱斂一本正經道:“你那叫墻頭草,我這叫識時務者為俊杰,英俊的俊,俊俏的俊?!?/br> 裴錢眨了眨眼睛,好奇問道:“師父說你在咱們藕花福地,曾經是一位俊美無雙的公子哥?” 不等朱斂滔滔不絕說一說當年的豐功偉績,裴錢已經雙手捧腹,腦袋撞在桌上:“你可拉倒吧,笑死我了,哎喲喂,肚子疼……” 朱斂看到陳平安也在忍著笑,便有些惆悵。 在佛道之辯即將落下帷幕之時,青鸞國京郊一處避暑別宮,唐氏皇帝悄然親臨。有貴客大駕光臨,唐黎雖是人間君主,仍是不好怠慢。 因為來者是云林姜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既是一位定海神針一般的上五境老神仙,還是負責為整個云林姜氏子弟傳授學問的大先生,名為姜袤。 除此之外,還有嫁入老龍城苻家后、頭回返家省親的姜氏嫡女,以及一個隨她一起離開姜氏的教習嬤嬤,傳聞是個殺力可怕的元嬰境劍修。 唐黎身邊則有兩人跟隨,一個是能夠讓他安心放權的皇室老人唐重,按照輩分,其實唐重算是皇帝唐黎的叔叔,跟老侍郎柳敬亭曾經在私底下書信往來頗多,那些吵架的書信,唐黎其實都看過。再就是一個鷹鉤鼻老者,青鸞國所有譜牒仙師中的頭一號——周靈芝。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這個老仙師的山澤野修出身,他已經輔佐唐氏皇帝三代之久,雖說名聲不太好,但是唐黎生長于帝王家,視野所及是那江山一統、國祚萬年,哪里會計較這些不痛不癢的非議。 見著了那位云林姜氏的老神仙,唐黎這位青鸞國君主,再對自家地盤的山上仙師沒好臉色,也要執晚輩禮恭敬待之。 雙方設席相對而坐,就像刻意不分出主賓,更沒有什么君主。 姜袤沒有印象中的那種架子,言談和煦。 唐黎讓禮部官員為姜袤送上一大摞檔案,和一些以仙家拓碑手法記錄的畫卷。相貌周正、口齒伶俐的年輕禮部官員,在姜袤隨手翻閱檔案和瀏覽畫卷時,向他匯報佛道之辯的過程,詳略得當,只在精彩處、驚心動魄處細說,說得干脆利落,而且面對一位傳說中的上五境修士,不卑不亢,偶有問答,應對得體,很給皇帝陛下長臉,所以唐黎很滿意。 唐黎側過身,望向叔叔唐重。 唐重輕聲介紹道:“禮部儀制清吏司宋山溪,青松郡宋氏子弟,秋魁二年的榜眼?!?/br> 唐黎道:“下次京考,可以提一提?!?/br> 唐重笑著點頭。 唐黎突然問道:“韋都督今天怎么不在場?” 唐重解釋道:“韋都督與一位名為姜韞的姜氏子弟關系好,姜韞與jiejie重逢于此,就拉上了韋都督?!?/br> 名義上的青鸞國仙師第一人、老者周靈芝在一旁聽到皇帝陛下以“韋都督”稱呼韋諒后,眼皮子微微顫抖了一下。 寶瓶洲東南版圖一帶,世人只知青鸞國中部有個世襲的韋家大都督,世代獨苗,偏偏香火傳承得有驚無險,順順利利。 青鸞國唐氏太祖開國以來,雖說皇帝陛下換了無數個,可其實韋大都督始終是同一個人。 這個深藏不露且與唐氏淵源極其深厚的韋諒,就是周靈芝在青鸞國最忌憚之人,沒有之一。 玉璞境修士姜袤看完聽完之后,笑問道:“聽說獅子園柳清山,臨時被加入考驗后,表現得極為出彩,除了文字記載,可有畫卷能夠觀看?” 唐重搖頭道:“回稟姜老,有人提醒我們最好不要擅自進入獅子園,便是我們周供奉,也只能在獅子園外的山巔遠觀。但是通過里邊諜子的見聞,加上周供奉點到即止的掌觀山河,柳敬亭二子柳清山,確實屬于靠自己過關,并無外力幫助?!?/br> 姜袤微笑道:“不就是那個大驪國師崔瀺嘛,你們有什么好避諱的?!?/br> 唐重笑道:“正是崔國師?!?/br> 皇帝唐黎心中卻不太舒服。 青鸞國迫于一洲大勢,不得不與崔瀺和大驪謀劃這些,他這個皇帝陛下心知肚明,面對那頭繡虎,自己已經落了許多下風。當下姜袤如此云淡風輕地直呼崔瀺姓名,可不就是擺明著他姜袤和背后的云林姜氏,沒把大驪和崔瀺放在眼中。那么對于青鸞國,這會兒面子上客客氣氣,姜氏的骨子里又是何等瞧不起他們唐氏? 唐黎雖然心中不悅,臉上卻不動聲色。 說句難聽的,姜袤真要往他臉上吐口濃痰,他這個青鸞國皇帝也得以笑臉受著,說不定還要來一句“老神仙口渴不口渴”。 姜袤沒有繼續讓唐黎難堪,抽出幾幅畫卷,畫卷上邊,就兩處場所兩個人,京城以南,以泉水清冽著稱于世的白水寺,京城之中,名聲不顯的白云觀,一個年紀輕輕的白衣僧人,一個中年觀主道人。姜袤點頭道:“就目前情形來看,佛家勝在臺面上,道門贏在幕后,你們青鸞國儒家門生推出來的獅子園柳清山,表現不俗,說不定還有機會,但是如果沒有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拿出來,至多爭一個第二,夠嗎?無論是道門還是佛家,成為青鸞國的國教,好嗎?” 這話有些咄咄逼人。 云林姜氏作為寶瓶洲最古老的豪閥,在中土神洲曾經都是第一流的大族大姓。 作為儒家“立教”之前就是掌禮之一的存在,在這場出現在寶瓶洲歷史上的首次三教之爭中,云林姜氏會偏向誰,顯而易見。 但若是青鸞國只是礙于姜袤和姜氏的顏面,將本就不在佛道爭辯之列的儒家,硬生生拔高為唐氏國教,到時候明眼人都會知道是姜氏出手,姜氏又怎會容忍這種被人詬病的“白玉微瑕”。所以說,這就是姜袤最難伺候的地方,結果得有,過程還得讓所有旁觀者挑不出毛病,不可以有半句閑言碎語往云林姜氏身上招引。 如今寶瓶洲中部各國士子南徙,衣冠齊聚青鸞國,對于這場沒有讀書人參與其中的佛道之辯,本就十分不滿,那些外鄉豪閥,呼聲很高,還有不少脾氣不太好的倨傲世族,叫囂著不管佛道誰成為國教,他們都要搬出青鸞國。其實青鸞國位居廟堂中樞的那撥人物,以及真正的道門神仙和佛家高僧也清楚,兩教之爭,是在爭第二,爭一個不去墊底。 而慶山國皇帝,之所以愿意帶著那幾個驚世駭俗的愛妃,來青鸞國京城看熱鬧,其實就是想要看看唐氏皇帝到底怎么個不要臉,是如何討好云林姜氏和那撥浩浩蕩蕩的南渡衣冠,到最后又會不會淪為半洲的笑柄,以至于儒釋道三方都不討好。 皇帝唐黎有些笑意,伸出一根手指摩挲著身前茶幾。 唐重開口道:“其實大驪國師崔瀺真正推出之人,是柳敬亭長子柳清風,一個學問近法的儒家弟子?!?/br> 姜袤瞇起眼:“哦?有何異于常人之處?我倒要見識見識?!?/br> 唐重站起身,拿出兩本早就準備好的泛黃書籍,一本儒家圣賢書,一本法家著作。 唐重打算走過去送書,但不見姜袤有任何動作,兩本書就已從唐重手中脫開,出現在了姜袤身前桌上。姜袤將那本儒家典籍隨手放在角落——看一眼都嫌浪費光陰,寶瓶洲有幾人有資格在云林姜氏面前談“禮”?倒不是這位老神仙目中無人,而確是有其家族底蘊和自身學問撐著,如山岳屹立。 姜袤翻開那本柳清風讀書批注的法家書籍,看得極快,有不以為然,有微微點頭,最后視線停在某一頁,在某一句旁邊,看那落筆字跡,應該是先后三次注解批注,著書之人那句原話是“愛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愛惡各以其正,治之至也”。最貼近這句話的書頁處,柳清風第一次寫了“‘至’字不妥,過高,應當修改為‘本’”。 姜袤又看過其余兩次讀書心得,微笑道:“不錯??梢阅萌ピ囋嚳茨莻€白云觀道人的斤兩?!?/br> 這位云林姜氏明面上修為最高的老神仙,隨手將鈐印有柳清風私章藏書印那一頁撕去,兩本書籍重新返回唐重身前桌上。姜袤笑道:“找個機會,讓那白云觀道人在近期湊巧得到這本書,到時候看看這個觀主是怎么個說法?!?/br> 唐重答應下來。 相較于姜袤所在場合的暗流涌動,避暑別宮一座綠竹環繞的幽幽涼亭里,就要和睦喜慶許多。 那個曾經從驪珠洞天得了那條鐵鏈機緣的高大青年、住在蜂尾渡小巷盡頭的姜韞,正在和出嫁到老龍城的jiejie聊著天。 大都督韋諒在一旁坐著,與那個神色萎靡的教習嬤嬤也在閑聊。 姜韞看著眼前jiejie的容貌,哭笑不得。 女子一挑眉頭:“怎么了,以貌取人?我覺得挺美啊?!?/br> 姜韞笑道:“姐,我得說句良心話,你當下這副尊容,真跟美不沾邊?!?/br> 肥胖女子白眼道:“我倒要看看你將來會娶個怎樣的仙子,到時候我幫你掌掌眼,省得你給狐貍精騙了?!?/br> 姜韞雙手合十,求饒道:“別,我怕以姐你這脾氣,一兩句話就把我未來媳婦嚇跑了?!?/br> 女子正要嘮叨幾句,姜韞已經識趣地轉移話題:“姐,苻南華這個人怎么樣?” 女子搖頭道:“就那樣,挺好的,誰也不管誰,相敬如賓,好得很?!?/br> 姜韞大笑道:“那我有機會一定要找這個可憐姐夫喝個酒,相互吐苦水,說上個幾天幾夜,說不定就成了朋友?!?/br> 這個姜氏嫡女無所謂道:“你愛咋咋的?!?/br> 她想起一事,小聲問道:“你師父跟至交好友去尋寶,得手沒?如果得手了,我偷偷摸摸跟你去趟蜂尾渡,飛升境大修士身死道消后的琉璃金身,我還沒親眼見過呢。家里倒是有一塊,可老祖宗藏著掖著,我這么多年都沒能找到?!?/br> 她又悄悄道:“你要是讓我見著了那件東西,jiejie送你一樣很特別的禮物,保證讓你羨煞一洲年輕修士?!?/br> 姜韞擺手道:“免了。我師父的脾氣一樣不好,涉及琉璃金身碎塊這么大的事情,我如果敢擅作主張,他平時再好說話,也不管用,非得扒掉我一層皮不可。真不是開玩笑。師父當年就說,我要么去驪珠洞天,要么去神誥宗的那座福地歷練,必須選一樣。結果等我回來,師父就開始反悔了,說福地歷練也是需要的,反正驪珠洞天都去過了,好事成雙嘛,趁著這兩年運道好,在洞天得了件寶貝,說不定在福地就能拐個水靈媳婦……” 姜韞愁眉苦臉,無奈道:“攤上這么個無賴師父,沒法講理?!?/br> 女子嗤笑道:“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寶瓶洲歷史上,有幾人能以山澤野修的出身,躋身上五境?能夠讓李摶景這么個眼高于頂的家伙,都敬佩有加?能夠跟那個性情古怪的老幫主成為患難之交?你啊,就知足吧。有空趕緊回家族給老祖宗們燒幾炷香,好好感謝祖上積德?!?/br> 姜韞神色淡然,搖頭道:“你就別勸我回去了,我實在是提不起勁兒?!?/br> 女子嘆息一聲,伸手在姜韞腦門上屈指一彈:“從小到大,就這么犟,如今都是山上神仙了,還看不開早年那點事情?” 姜韞不搭話。他看了眼那個教習嬤嬤,女子輕輕搖頭,示意姜韞不要詢問。 兩人沉默期間,剛好大都督韋諒和那個教習嬤嬤閑聊到了竹海洞天和那位青神娘娘。 韋諒環顧四周,滿眼的翠綠修竹,似真似假玩笑道:“賢人君子讀書人,都喜好這青竹,我倒想斬去惡竹千萬竿?!?/br> 姜氏嫡女打趣道:“韋先生,你若是在這兒砍竹子,將我們那位想要找你切磋學問的老祖宗晾在一邊,不好吧?” 韋諒笑道:“我坐在那兒,太搶風頭,有違臣子本分?!?/br> 姜氏嫡女正要刺他兩句,韋諒笑瞇瞇道:“小生姜啊,小時候我可是抱過你的,時間過得真快,眨眼工夫,襁褓里的黑丫頭,就成大姑娘嫁人了?!?/br> 女子怒目相向,掏出一塊自小就喜歡吃的生姜,狠狠啃了一口。 韋諒爽朗大笑。姜韞佩服不已。 京郊獅子園最近走了許多人,作祟妖物一除,外鄉人走了,自家人也離開了。 被困在娘家很久的大女兒柳清雅,火急火燎帶著夫君率先離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那夫君這次算是給結結實實嚇慘了。 之后是那兩個柳氏家塾先生,結伴離去。 然后是二子柳清山和女冠柳伯奇,兩人準備騎馬遠游,一路北上,先去觀湖書院看看。 緊接著是柳敬亭的小女兒柳清青,與婢女趙芽一起前往某座仙家門派,兄長柳清風向朝廷告假,親自護送這個meimei。那座山上府邸,距離青鸞國京城不算近,六百余里,柳老侍郎在任時,跟那個門派的話事人關系不錯,所以除了一份厚重拜師禮,還寫了一封信讓柳清風帶著,大致內容,無非是即便柳清青資質不佳,并非修道之才,也懇請收取他的女兒,當個記名弟子,在山上掛名修行幾年。 事實上,哪怕柳敬亭不是禮部侍郎了,只要他還在世,那么女兒柳清青進入青鸞國任意一座仙門都不難,甚至完全不需要這封信。 一路上,兩輛馬車緩緩而行,柳清青笑容漸多,婢女趙芽自然也跟著高興。 柳清風多是坐在車廂內翻書,到了沿途驛站下車,便打點關系,待人接物,不只是世家子的禮數周到那么簡單,地方芝麻官和胥吏,無論清流濁流,即便官品極低,可哪個不油滑,沒眼力?柳清風這個一縣父母官,是假客氣真清高,還是真對他們以禮相待,一眼便能看穿,所以柳清風根本不像是青鸞國士林領袖柳敬亭的長子,人人對其印象不錯,成為各地驛站一樁趣談。 柳清青本就是女眷,年紀又不大,所以看不出兄長柳清風的種種細節,心思細膩的趙芽卻嘆為觀止,總覺得獅子園內的大少爺,跟走出獅子園的柳縣令,完全是兩個人。 到了那座峰巒疊翠的仙家府邸,柳清青的訪仙拜師一帆風順。 柳清風安頓好柳清青后,卻沒有立即下山,而是被人領著去了一座崖畔觀景高樓,登樓后,看到了一個憑欄賞景的青衫老儒士,一個風流倜儻的公子哥。 柳清風心中嘆息,收斂了復雜情緒,作揖行禮:“柳清風拜見崔國師?!?/br> 大驪國師崔瀺竟是親自來到了青鸞國。 崔瀺笑著伸手虛抬,示意柳清風不用如此客氣,然后指了指身邊人:“李寶箴,龍泉郡人氏,如今是大驪綠波亭在寶瓶洲東南的全權掌舵之人,以后你們會經常打交道?!?/br> 那個俊逸青年對柳清風作揖道:“見過柳先生?!绷屣L只得還禮。 李寶箴以一口純正的青鸞國官話說道:“柳先生,此行南下青鸞國,讓我大開眼界,妙人太多,單說那個白云觀道人,微末道行,就膽敢行合道之舉,竊取天機,還真給他越過了那道元嬰境地仙都極難跨過的天塹。只是太過惹眼,是福是禍,估計得看云林姜氏的意思了?!?/br> 柳清風笑了,只是沒有出聲。 下馬威?真是年輕氣盛,鋒芒畢露。 李寶箴靜待下文,見柳清風軟綿綿不開腔,便也笑了起來。 崔瀺看了眼柳清風,微笑道:“柳清風,以后青鸞、慶山、云霄三國,大事不用你們二人勞心,至于小事,你多教教李寶箴?!?/br> 柳清風點點頭。 李寶箴神色自若,面帶微笑,一揖到底:“有勞柳先生?!?/br> 那座陳平安曾經題字在墻壁上的河伯祠廟,最近來了一伙出手闊綽的大香客,而且就住在祠廟里邊。 兩人一黃牛。 讓廟祝香火錢收得戰戰兢兢。 眉心有痣的白衣翩翩少年,喜歡游覽碑廊。正是不知為何仍滯留青鸞國的崔東山。 這天晚上,圓月當空,崔東山跟河伯祠廟廟祝要了一只竹籃,去打了一籃子河水回來,滴水不漏,已經很神奇,更玄妙之處在于竹籃里邊河水倒映的圓月,隨著籃中水一起搖搖晃晃,哪怕走入了廊道陰影中,水中月依舊光亮可愛。 崔東山走到一處廊道,坐在欄桿上,將竹籃放在一旁,抬頭望月。 唯有竹籃水和水中月,與他做伴。 崔東山思緒飄遠。 佛祖愁那眾生苦,至圣先師擔心儒家學問到最后成為只是那些不餓肚子之人的學問。 道祖呢?據說在觀看那個一。 可能被困井底的王朱是一,楊家藥鋪那個老人也是一?;蛘哂锌赡茉诘婪ǜ叩經]邊的道祖眼中,誰都是那個一? 崔東山揉了揉臉頰,從袖中咫尺物中取出兩只普通棗木材質的卷軸,將兩幅小畫卷攤開,懸停在身前。 第一幅畫卷上,有位衣衫老舊的老秀才,端坐在一條長凳中央,弱冠之齡的崔瀺,坐在一側,少年左右和少年齊靜春,坐在另外一側。一條長凳坐了四個人,略顯擁擠。 有個腦袋闖入本該獨屬于師徒四人的畫卷之中,歪著腦袋,笑容燦爛,還伸出兩根手指。 另外一處,有個蹲著的壯碩身形,在角落,背對著所有人。 第二幅上,那個在第一幅畫卷中探頭探腦的家伙,光明正大站在畫卷中央,攤開雙臂,少年左右和少年齊靜春雙手抱住那個男人的胳膊,屈膝收腿,懸掛空中,兩個少年咧嘴大笑。 年輕書生崔瀺,站在那人身后,笑得含蓄些,只是也笑得很真誠。 崔東山就想著什么時候,他,陳平安,那個黑炭小丫頭,也留下這么一幅畫卷? 接下來兩天,陳平安帶著裴錢和朱斂逛京城鋪子,原本打算將石柔留在客棧那邊看家護院,也省得她提心吊膽,不承想石柔自己要求跟隨。 熱鬧是真熱鬧,就因為這場聲勢浩大的佛道之辯,這座青鸞國首善之地,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求名的求名,求利的求利,當然還有陳平安這樣純粹來賞景的,順帶購買一些青鸞國的特產。 裴錢和朱斂約莫是燈下黑,都沒有看出陳平安喜歡逛書肆有什么古怪,可是心細如發的石柔卻看出些蛛絲馬跡。陳平安逛那些大小書鋪,版刻精良的新書,幾乎從來不碰;諸子百家的典籍,也興趣不大;反而對于稗官野史和各國縣志類雜書,還有些只會被擱放在角落的生僻家譜,見一本翻一半,只不過翻完之后陳平安又不買,惹了不少白眼。好在有一有銀子就喜歡大手大腳的朱斂幫襯,才沒招來鋪子書坊的惡語相向。 裴錢大概是覺得在京城,陳平安先是買了十數刀青鸞國最著名的昂貴宣紙,再給盧白象買了那對青釉御用棋罐,又給她買了只手拈葫蘆,開銷很大,已經遠超平時,哪怕瞧見了真心喜歡的順眼物件,都只是偷偷看幾眼而已,何況當初姚近之贈送的多寶盒,真的已經滿滿當當,塞不下更多物件了,不然再跟師父討要個嶄新的多寶盒?裴錢一番思量之后,還是打消了念頭,覺得雖說這次在獅子園師父是掙了些谷雨錢,可自己也買了個手把件,下次再掙著錢,再跟師父開口。 到底是窮。 裴錢有些傷心,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才能積攢下一只只的多寶盒,全部裝滿,都是寶貝。老廚子朱斂說比多寶盒更好更大的,是那富貴門庭都有的多寶架,擺滿了物件后,那才叫真正的琳瑯滿目,看得人眼珠子掉地上撿不起來。 這兩天逛街,聽到了一些跟陳平安他們勉強沾邊的小道消息。 按照朱斂的說法,慶山國皇帝的口味,極其“鶴立雞群”,令他拜服不已。這位在慶山國一言九鼎的君主,不喜歡婀娜多姿的苗條佳人,唯獨喜好世間富態女子,慶山國宮中幾名最得寵的妃子,有四人都已經不能用豐腴來形容了,個個兩百斤往上,被慶山國皇帝美其名曰媚豬、媚犬、媚羆和媚雀。 而四媚之首的媚豬袁掖,還有一個更出名的身份,是寶瓶洲東南十數國版圖的四大武學宗師之一。 慶山國皇帝何夔如今下榻青鸞國京城驛館,身邊就有四媚隨行。 前天何夔身穿便服,帶著妃子中相對“身姿纖細”的媚雀,一同游覽京城寺廟道觀,結果燒香之時,跟一伙世族子弟起了沖突,媚雀出手凌厲,直接將人打了個半死,鬧出很大的風波,掌管京城治安的衙門、青鸞國禮部都有高品階官員露面,畢竟涉及兩國邦交,好不容易才安撫下去。鬧事者是京城大族子弟和幾個南渡衣冠世交同齡人,得知慶山國皇帝何夔的身份后,也就消停了。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晚鬧事者中,就有多個剛剛在青鸞國新宅邸落腳沒多久的人暴斃,死狀凄慘,據說連衙門仵作都看得反胃。 很快就有言之鑿鑿的消息傳遍京城上下,兇手的殺人手法,正是慶山國大宗師媚豬的慣用手段,拔除四肢,只留頭顱在身軀上,點了啞xue,還會幫忙止血,讓人掙扎而死。 青鸞國朝廷已經火速抽調各方人手探查此事,更有一行由查案經驗豐富的刑部官員、朝廷供奉仙師、江湖名宿組成的隊伍,第一時間進入何夔所在的驛館,可仍是擋不住群情激憤,無數士子書生將皇帝何夔圍堵在下榻的驛館。如果不是京城衙役阻攔,以及大都督韋諒親自派遣兩百精銳甲士,沒有任由局勢糜爛下去,后果真的不堪設想。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當然只能是被四媚之一的何夔愛妃媚豬當場打殺。 媚豬袁掖放出話來,她跟同為四大宗師之一的大澤幫竺奉仙來一場廝殺,若是她輸了,這一大瓢臟水,慶山國便認,可如果她贏了,當初在驛館外邊瞎嚷嚷的青鸞國士子,就得一個個跪在驛館外磕頭道歉。 而傳聞曾經駕駛一輛猩紅色馬車、在數國江湖上掀起腥風血雨的老魔頭竺奉仙,近期確實身在京城,借宿于某座道觀。 然后在昨天,三十年前惡名昭彰的竺奉仙重出江湖,竟是以青鸞國頭一號英雄豪杰的身份,如約而至,步入驛館,與媚豬袁掖來了一場生死戰。 從竺奉仙乘坐馬車離開道觀起,沿途就有無數青鸞國京城百姓和江湖中人,為此人搖旗吶喊。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竺奉仙,竟是力戰不敵那個媚豬,最后身受重傷,輸給了四大宗師中排名第二的袁掖。渾身浴血卻并無大礙的袁掖,隨手拽住竺奉仙的脖子,大搖大擺走到驛館大門口,環顧四周已經啞然的眾人,將已經癱軟昏厥過去的竺奉仙丟到大街上,撂下一句:“明天別忘了磕頭?!?/br> 竺奉仙被大澤幫弟子含淚放入車廂,離開驛館返回那座道觀救治。 驛館外,門可羅雀。道觀外,罵聲不絕。 在書肆湊巧聽過了這樁風波的過程,陳平安繼續找書。 裴錢沒心沒肺,只覺得那個竺奉仙真是慘,本事不高,還喜歡出風頭,就不知道躲在道觀里邊不出去?現在不但被那兩百多斤的媚豬打得生死不知,一世英名也沒了。按照那本演義小說所描述的江湖風貌、武林紛爭,混江湖的人,沒了名聲,可不就等于沒了命?裴錢唯一感到惋惜的是,當初登山去金桂觀,他們還住過竺奉仙為他孫女在半山腰搭建的那座豪門宅邸,竺奉仙是個有錢又闊綽的主,她挺中意的??上КF在看來,就算竺老頭命硬,在道觀那邊沒死,下次雙方碰面,她估計也甭想跟那老頭兒蹭吃蹭喝嘍。 那次兩撥人偶遇,先是一起避雨,然后一起登山,最后老人的孫女竺梓陽,與云霄國胭脂齋少女劉清城,一同成為金桂觀老神仙張果的嫡傳弟子。 裴錢和陳平安旁觀過那場收徒禮,堪稱十分繁縟,耗時將近一個時辰。到最后看得裴錢腦殼疼,可憐她還要當個木頭人一動不動,覺得比抄書還累。 陳平安走出書肆,正是正午時分,他站在臺階上,想著事情。 朱斂輕聲問道:“少爺,怎么說?” 石柔心弦緊繃,心中默念,別摻和,千萬別蹚渾水。 陳平安的答案,讓石柔喜憂參半。 陳平安說道:“去看看竺奉仙,如果傷得重,我身上剛好有些丹藥,送了丹藥見過了人,我們就離開道觀?!?/br> 朱斂贊嘆道:“少爺有情有義,關鍵還穩重?!?/br> 裴錢瞪眼道:“你搶我的話做什么,老廚子你說完了,我咋辦?” 朱斂不客氣道:“咋辦?吃屎去,不用你花錢,到時候沒吃飽的話,跟我打聲招呼,回了客棧,在茅廁外等著我就是,保證熱騰騰的?!?/br> 裴錢白眼道:“真惡心?!?/br> 陳平安沒理睬一老一小的日常斗法,問過了路,往那座一夜之間聲名大噪的京城道觀行去。 大概走了大半個時辰才臨近道觀,圍墻外邊稀稀疏疏有些人,有人丟了石子大罵幾句就跑,更多還是看熱鬧的,在道觀外邊逛蕩一圈就已心滿意足,還有些聞訊趕來的江湖中人,應該多是父輩祖輩在大澤幫手上吃過苦頭的,倒是沒敢破口大罵,更不會傻乎乎去痛打落水狗,畢竟老魔頭竺奉仙生死未卜,況且還有幾名兇名赫赫的弟子待在道觀,哪怕單獨拎出一人,也夠尋常的青鸞國武林高手吃上一大壺罰酒的。 道觀不大,今日閉門謝客,陳平安在一處側門敲門很久,才有道士開門,神色戒備,陳平安說與竺老幫主是舊識,勞煩道觀這邊通報一聲,就說是陳平安來訪。 道士點點頭,要陳平安稍等片刻,關上門,約莫半炷香后,除了那個回去通風報信的道士,還有個當初陪同竺奉仙一起送竺梓陽登山拜師的隨從弟子也來到側門。認出是陳平安后,這個竺奉仙的關門弟子松了口氣,給陳平安帶路去往道觀后院深處。此人一路上沒有多說什么,只是些感謝陳平安記得江湖情誼的客套話。 眾人臨近一座屋舍,藥味極為濃重,竺奉仙的幾個弟子,束手恭立在門外廊道,人人神色凝重,見到了陳平安,只是點頭致意,而且沒有任何松懈。畢竟當初金桂觀之行,不過是一場短暫的萍水相逢,人心隔肚皮,天曉得這個姓陳的外鄉人,是何居心。如果不是躺在病榻上的竺奉仙,親口要求將陳平安一行帶來,沒誰敢答應開這個門。 陳平安讓朱斂三人留在廊道拐角處,都沒讓他們靠近那間屋子。 一名竺奉仙嫡傳弟子開門后,陳平安負劍背箱,獨自走入屋子。 竺奉仙靠在枕頭上,臉色慘白,身上覆有一床被褥,微笑道:“山上一別,異地重逢,我竺奉仙竟是這般可憐光景,讓陳公子見笑了?!?/br> 傷得極重。 屋內除了病榻上的竺奉仙,還有一名神色木訥的老道人,幫忙開門的弟子關上門后,給陳平安搬了條椅子后就站在一旁,沒有離開,以免陳平安暴起殺人。 陳平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