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白猿背劍
一位身穿誥命華服的矮小女子,憑空出現在埋河水岸,緩緩而行。 隨著境界修為的急劇攀升,埋河水神娘娘對于兩岸水運的掌控,越發嫻熟,這就像是武將在開疆拓土,馬蹄所至,即是國土。 埋河本就是一條幾乎東西向橫貫大半個大泉王朝的大河,之前她是憑借一身煉化兵器,勉強維持埋河威勢,面對一頭尚未躋身金丹境的作祟水妖,就已經頗為吃力,若是貿貿然升碧游府為碧游宮,大泉朝廷又不愿拿出一部分國運,讓欽天監修士帶來放入水神廟中,一旦府邸匾額換成了碧游宮,四面八方皆是眼紅和垂涎,說不定宮府兩塊匾額,哪天就給人當柴燒了,這也是這位水神娘娘不愿答應的原因之一。 她天生豪爽、性情暴躁,這不假,可能夠坐鎮埋河數百年,將一樁樁機緣都牢牢抓在手中,自然絕非癡傻之輩。 她蹲下身,從埋河中掬起一捧水,月色下,手心的河水漣漪微微蕩漾,相較以往,靈氣盎然了太多。 趕來驛館之前,先是有許多水神廟承受不住的香火精華,倒退流轉,悉數涌入祠廟,原本銀白色的香火精華,竟然變成了淡金色,絲絲縷縷,飄向主殿內那尊泥塑金身。金身金身,可不是什么造像匠人的鎦金鍍金手藝,而是一位山水神祇的神道根本所在,是一種大道顯化。那些淡金色的濃郁香火緩緩熏染神臺上的金身神像,在神道之中,被譽為“描金”。只有兩種情況,才會出現這等異象:一種是帶著皇帝旨意的欽天監修士,奉旨行事,以一支御制毛筆蘸金描繪某位神祇金身,多是“數次點化”而已;還有一種是儒家圣人,對著金身“指點江山”,而且這些儒圣,至少是七十二書院山主之輩。 除了埋河水神廟莫名其妙獲此大福緣之外,碧游府更是水運升騰,祥云匯聚如一頂華蓋,幾乎能算是一座修行的洞天福地了。 此舉被視為封正!真真正正被浩然天地正統所認可! 河神娘娘心再大,也知道這份令她措手不及的大恩,絲毫不比第一次陳小夫子授業解惑遜色。 在驛館開玩笑說想以身相許,實在是她不知如何報答了。 那枚玉簡,其實就是她碧游府的鎮宅之寶。上古時代,埋河曾經是桐葉洲三條入海大瀆之一的主干,此后滄海桑田,因江河改道、積淤、阻塞種種變故,那條大瀆的規模越來越小,最終只剩下了一截,便是埋河。碧游府的前身,是一座河瀆龍宮的廢墟,而那枚玉簡就是她從破敗龍宮中找到的至寶,萬年不改顏色,是那江河水精凝為實質,更是一方天地水運的具象,再由老龍王煉化為玉簡。想必龍宮猶在的遙遠歲月里,這枚玉簡就是龍王愛不釋手的珍惜之物。 她要陳平安記下仙家道訣后就立即銷毀玉簡,其實是起了一些戲弄之心。 除非陳平安是上五境神仙,才有本事毀去玉簡。 不過既然擁有了那門“一步登仙”的道訣,要將玉簡煉化為本命物,她相信只要陳平安用心,希望不小。 她一步跨入埋河,走在水面上,如志怪小說里的神女。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那頭水妖肯定勾結了附近某位山神,登岸隱匿于某地山運之中,沒了蹤跡。 水神娘娘一個后仰直直倒去,就那么躺在埋河水面上,隨著水流往下游漂蕩而去。河中溺死的水鬼,浩浩蕩蕩在河底跟隨這位水神娘娘,往水神廟那邊漂去。 她突然捂住臉,一副沒臉見人的嬌憨模樣,自語道:“那些羞臊話,哪里是一個黃花大閨女可以說的?!焙迷诤芸炀突謴土硕分?,她坐起身,雀躍道:“趕緊讓人去蜃景城請匠人,重塑神像!人靠衣裝神靠金裝!神像胸脯那邊的曲線,夸張就夸張一些嘛,腿也可以長一些!” 一些開了靈智的河底游蕩水鬼,真是長了見識,世間還有如此……有趣的水神娘娘。 姚家隊伍的北行之路,遇上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一位小有名氣的江湖豪杰,帶了一桿精鐵打造的八寶玲瓏槍,慕名而來,說要領教威震邊關的姚家槍。 此人呼朋喚友,十數騎呼嘯而至,齊齊停在官道上,他高坐馬背之上,抖了一個花俏槍花。倒不能說是三腳貓功夫,身為二三流武夫,十數年水磨功夫還是有的,只是這類武林中人的切磋技擊,比起姚家鐵槍當然不在一個境界上,后者轉瞬之間,可分生死。 姚鎮當時坐在車廂內翻閱兵書,只覺得好笑,沒有跟這幫想出名想瘋了的江湖好漢一般見識。姚近之一聲令下,姚家騎卒默然摘下輕弩,嚇得那撥人立即躥出官道,等到姚家隊伍遠去,才喋喋不休,埋怨這姚家鐵騎是繡花枕頭,徒有虛名,連下場比較槍法高低的底氣都沒有。結果當天這伙人就被州城官府緝拿歸案,難兄難弟們吃了頓結結實實的牢飯。 后來還有一個下五境的野修,年紀不大,二十歲出頭,想成為姚家的隨軍供奉,卻也不敢造次,說清楚大致身世背景以及適當吹捧了一下自己的神仙術法后,就在下榻驛館外邊蹲著,啃著干餅就著劣酒,等候發落。姚鎮讓人送了一百兩銀子給他,野修漲紅了臉,仍是收了銀子才離開。 隨著距離蜃景城越來越近,姚鎮即將赴任兵部尚書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朝野。又有一位落魄不得志的兵家修士,正值壯年,身材魁梧,堵住了去路,揚言姚家只要有人勝得了他,他立即滾蛋。然后邵淵然露了一手,他便滾蛋了。 真正引起姚家隊伍好奇心的,是山神涉水、水神上山這接連兩樁奇事。 只不過這兩位山水神祇,遠遠比不得埋河水神這等品秩,是最末流的地方神靈。那山神管轄方圓百里地界,水神則是負責一條兩百里河水的河伯,雙方山水相鄰,關系并不和睦,時有摩擦,不過以往都是小打小鬧,在山水邊界隔空對罵而已,但近期一位大香客更換了燒香門庭,從山神廟去了水神祠,那可關系著每年小十萬兩白銀進誰口袋的問題,小山神就讓麾下一名土地公,暗地里去勸說香客回心轉意,不料給河伯撞了個正著,打得土地公灰頭土臉。山神一氣之下,直接越界涉水,兩把大板斧,打得十數里河水掀起滔天大浪,百姓驚駭,水神哪里丟得起這個臉,裹挾江水,倒流上山,直撲山神廟。 姚家隊伍當時剛好在岸邊趕路,見此情景兩位供奉和姚家隨軍修士就護著姚鎮和那三姚,去看熱鬧。 陳平安也在一行人當中,只有裴錢和朱斂跟隨左右。 于是就看到了河伯逞兇山神廟的景象。 雙方好一通廝殺,山神占著地利,將河伯打回水中,河伯就再次駕馭渾濁河水直撲山神廟,愈戰愈勇。 雙方你來我往,各展神通,好好一座秀麗山峰,給大水淹得一塌糊涂,參天樹木斷折無數。 戰場之外,山上的土地公和山魈精魅,河邊的蝦兵蟹將和水鬼仆役,搖旗吶喊,一個個聲嘶力竭,看上去比上陣廝殺還要累。而且雙方相互較勁,河里的在河邊架起了紅皮大鼓,為自家河伯老爺擂鼓助威,鼓聲如雷;山上的就趕緊搬出一面高達數丈的旗幟,使勁揮舞,獵獵作響。 邵淵然站在姚近之身邊,為她解釋山水神祇的內幕,言談風趣。一旁少女姚嶺之聽得有滋有味,只是不知道帷帽下的jiejie姚近之,是什么心思。 裴錢忙著在岸邊撿取那些活蹦亂跳的河魚,這可比她自己釣魚輕松太多了。 這場鬧劇,被一位臉色鐵青的州城城隍爺打斷,他御風而來,懸??罩?,把兩位神祇罵得狗血淋頭。 這位城隍爺身穿大泉禮部特制的官服,前后官補子與陽間官服相同,只是城隍爺的官服一律為黑色,意味著為人間君主行走陰間,約束夜間出沒的眾多鬼魅陰魂。相比散落天下各處又屢禁不絕的yin祠,城隍爺更需要朝廷敕封,而且幾乎不存在“名不正”的情況。必須扎根城池之中的城隍爺,自然最容易受到朝廷控制,而且城隍爺對朝廷天然忠心。 陳平安看著這方山水的鬧騰,心境平和。比起自己在龍泉小鎮的經歷和兩次游歷時的所見所聞,眼前這些畫面終究是小打小鬧,談不上可笑,只是很難再有在家鄉披云山第一次見到壯闊江河的感覺了。 朱斂就站在陳平安身邊,四名扈從當中,姚家人對此人印象深刻,因為相比其余三人,這個佝僂老人真的太像一名隨從了。加上都聽說了客棧廝殺中四人的表現,依稀知道背劍的絕色女子是一位劍師,器宇軒昂的盧先生是用刀的宗師,悶聲不吭的魏羨一夫當關,擋住了皇室練氣士的圍攻,而這個神色慈祥的小老頭,出手最兇殘,大戰落幕之際,老人所站位置四周,地上都是殘肢斷骸。 朱斂沒有去看陳平安,許多時候,人心無須用眼看。 朱斂越發好奇那個龍泉郡,以及龍泉郡前身驪珠洞天,到底是如何的藏龍臥虎,才能夠讓如此年輕的陳平安,好似早早見過了人間的大風大浪,再難有心境上的波瀾起伏。 年紀輕輕,古井無波,難免有暮氣、城府之嫌。但是朱斂卻不做如此想,處處與人為善的陳平安帶給他一種模糊的感覺,就像那心境的古井深處,隱約有一條惡蛟在水底游弋,影影綽綽。 只是這條不為人知的蛟龍,大概是被禮儀規矩、善惡之分等給死死束縛在井底,哪怕是想要浮出水面、探出頭顱都做不到。 朱斂不敢揣測其他,只確定一件事情:陳平安內心深處,必有一兩個放不下的極大執念。 這次騰云駕霧數百里趕來勸架,讓城隍爺勞心勞力,心情大惡,他恨不得將那河伯廟、山神廟一腳一個踩平了。 山水神祇擅自越界一事,極其敏感,一旦給人往京城禮部衙門捅上去,他這么個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城隍爺,下場比那兩個不知輕重的蠢貨好不到哪里去。 城隍爺打發了那兩個戰戰兢兢的王八蛋,發現了河邊的姚家一行人。他運用望氣之術,只是一瞧,就覺得這些人有些刺眼,心中震撼,立即想要落下身形,去一探深淺,只是那些人跋扈得無法無天,有兩位修士直接拔刀相向,放話說“不得靠近,不然視為行刺”。城隍爺氣得差點要喊回那兩個轄境下屬神祇,所幸吃了幾百年的香火,養氣功夫到底還是有一些,最終只是牢牢記住了那些陌生面孔,臉色陰沉地返回州城。 返回大隊伍的途中,姚鎮來到姚近之身邊,輕聲問道:“為何如此不近人情?” 姚近之無奈道:“一路上的官場應酬,觥籌交錯,在所難免,可若是涉及城隍和神靈,可就說不清楚了。爺爺總不希望還沒進入蜃景城,就被六科言官以密折彈劾吧?哪怕皇帝陛下不理,可是京城從官場到市井,注定要掀起一陣妖風妖雨,天底下有誰不愛看熱鬧?我們自己這趟不就是來看熱鬧的嗎?會在乎那山神河伯的對錯是非嗎?” 姚鎮讓她一點就透,深以為然。老將軍心中惋惜不已,若是姚近之是男兒身,留在邊關,才叫放心。 裴錢撿了一大堆河魚,結果陳平安不愿意收,她只得拎著魚尾巴,一條條使勁甩回河中,累得她汗流浹背。 到了既是州城又是郡城的騎鶴城,大泉京師近在咫尺了。 這座郡城歷史悠久,相傳有一位修道高人在此騎鶴飛升,令其名聲大噪??扔幸蛔∩?,風景平淡無奇,只因為是那仙人騎鶴飛升之地,每年都有無數文人sao客來此游歷,小山四周,皆是京師權貴購置打造的宅院,寸土寸金。 先前那位城隍爺應該就在這座城中,而姚鎮還不至于忌憚一個州城城隍。 掌握一國城隍升遷、貶謫的禮部尚書,品秩俸祿與他沒差,何況大泉尚武,兵部尚書不是什么虛職,不然也不會成為所有武將養老的第一把交椅。 依舊是下榻驛館,這是朝廷規矩。城內驛館占地極廣,竟是不輸王侯宅院,為了迎接姚鎮,刺史和郡守派人幾乎清空了整個驛館。 事已至此,姚鎮只能領情,假裝什么都不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官場尤為如此。 一般而言,廟堂上容得下忠臣jian臣、能吏昏官和眾多墻頭草,唯獨容不下一位好似道德圣人的存在。那就像朝堂上高懸著一面照妖鏡,一眾國之棟梁們的種種瑕疵,纖毫畢現。 老將軍心中感慨萬分,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是孫女姚近之在十四五歲時候說的話。 有些時候,姚鎮會自嘲,自己這一大把年紀攢下的人生閱歷,難不成都當成馬草給喂了戰馬? 好在隊伍之中還有個陳平安,姚鎮這次北行,就喜歡找這個年輕人閑聊。 陳平安先前按照約定,跟姚仙之切磋過,指點了一二。姚仙之將陳平安的話語奉為圭臬,回去找爺爺談心的時候,很是憂傷,說自己這一輩子練武都練到了狗身上。姚鎮就問他:“你這個所謂的‘一輩子’是幾十年???”姚仙之啞口無言,把一旁煮茶的姚近之給逗樂了。姚近之雖然下棋就沒有贏過盧白象,可這斗茶,她堪稱國手。 風沙粗糲的邊關之地,世代男女皆英武的姚家,怎么就養出這么一個鐘靈毓秀的女子? 姚仙之沒來由冒出一句:“近之姐,我不喜歡那個邵淵然,我喜歡陳平安?!?/br> 姚近之微笑道:“你喜歡和不喜歡,關我什么事?” 姚仙之還要說話,被姚近之瞪了一眼,就嚇得把到了嘴邊的話語咽回了肚子里。 姚鎮笑得很沒有家主風范。 姚近之輕描淡寫地說:“爺爺,如果不出意外,朝廷馬上就有密使來到騎鶴城,到時候爺爺再笑不遲?!?/br> 姚鎮笑不出來了,跟這些在官場染缸里浸泡過幾十年,一個個在公門修行成老狐貍精的家伙,玩那花花腸子,實在是讓老人頭痛。 陳平安在自己屋子里練習六步走樁,以虛握劍式,閉目觀想一位位劍修各具風采的出劍。 桌上擺放著一節竹筒,竹子是普通綠竹,從沿途一座青山上的竹林中隨手劈砍而來。 陳平安想要雕刻出一只筆筒,作為臨別贈禮,送給姚老將軍。 裴錢跑過來說想要去外邊逛逛,陳平安就讓她去問盧白象愿不愿意帶她出門,如果不行,那就老實待在屋子里讀書。 之前陳平安給了她第二本儒家典籍,有一天她一臉雀躍地來到陳平安房間,說自己能夠倒背如流了。陳平安拿起書,讓她試試看,竟然還真一字不差,背誦了千余字,然后就被陳平安扯住了耳朵,讓她回屋子閉門思過,只說了一句:“告訴你讀書要用心,你當作了耳旁風?” 裴錢氣鼓鼓回到自己屋子,站在椅子上,俯瞰著桌上那本破書,捏著下巴,眉頭緊鎖。用心?啥個意思?自己這還不夠用心?為了能夠做到把一本書倒背如流,花了她一炷香工夫呢。她蹲下身,看了看撰寫這本狗屁典籍的圣賢名字,記住了,等到自己練成了劍術和拳法,以后一定要打得這個老王八蛋哭爹喊娘。 她重新站起身,瞎琢磨了半天,就是沒能想出答案,便跳下椅子,拎著那根相依為命已久的行山杖,練習了一通瘋魔棍法。 耍完之后,丟了行山杖,她頓時覺得自己距離天下第一高手又近了些,這才心情好轉,撲倒床上,呼呼大睡去也。 今兒得了陳平安的指令,裴錢便屁顛屁顛地去找那個私底下被她取了個“小白”綽號的盧白象,但是盧白象竟然在跟隋右邊下棋,說等他半個時辰,裴錢便轉頭望向枯坐一旁、看不懂棋,就只為了等待分出勝負的魏羨,剛要說話,正死死盯著棋局的魏羨突然說了個“走”字,就站起身來,裴錢恍然大悟,兩人一起離開驛館去逛街。 裴錢笑問道:“老魏,你身上帶錢了沒?” 四人當中,裴錢對魏羨最不害怕,口口聲聲喊他老魏。魏羨也從不惡臉相向,事實上是他根本不在乎。 魏羨默不作聲。 裴錢埋怨道:“那上個屁的街,瞧見了漂亮玩意兒和好吃的,咱們都買不起?!?/br> 魏羨突然說道:“我有些銀子?!?/br> 裴錢皺眉道:“哪來的?偷的?搶的?你分我一半,我就不告訴陳平安?!?/br> 魏羨說道:“教了客棧小瘸子一套拳法,得了幾錢銀子,最近傳授姚仙之拳樁,又得了十幾兩?!?/br> 裴錢滿臉艷羨道:“老魏你可以啊,走哪兒都能掙著大錢,這一點我服你?!迸徨X雙手負后,挺起胸膛走路,很快又嘖嘖道:“不過老魏你還騙小瘸子的錢,就不厚道了,騙他還不如騙那九娘呢,她兜里才真的有錢??上D,老魏你長得不討喜,遠遠不如我爹年輕俊俏。老魏,生了這副砢磣模樣,怨不怨你爹娘?” 堂堂一位開國帝王,給一個小閨女這么說道,虧得魏羨還能無動于衷。身材矮小的漢子一板一眼道:“當年宮廷畫師給我畫像,都稱贊我相貌英偉,我覺得他們說的是真心話?!?/br> 裴錢震驚道:“老魏,是你豬油蒙了心,還是他們眼珠子長在屁股上頭了?” 魏羨繼續修起了閉口禪。 騎鶴城無夜禁,城內富豪不計其數,很愿意一擲千金。 出了驛館,拐出一條街后,一大一小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裴錢兜里沒有一文錢,但是氣勢上像是個腰纏萬貫的富二代。 這也不奇怪,她都能在人生地不熟的狐兒鎮,騙得一大幫同齡人都以為她真是一位流落民間的公主殿下,最后還能把一伙精明油滑的捕快騙得團團轉,畢恭畢敬地把她護送回客棧。 裴錢突然問道:“老魏,我總覺得那個每天不敢見人的娘們,看我爹的眼神不太對勁?!?/br> 魏羨淡然道:“帝王心術也?!?/br> 裴錢一頭霧水,問:“你說啥?” 魏羨不再言語。 裴錢也沒刨根問底,咽了咽口水,有些嘴饞了,笑瞇瞇道:“老魏,能不能給我買個糖人吃?” 魏羨搖頭。 裴錢氣憤道:“老魏,你怎么如此小氣家家的?” 魏羨破天荒露出笑意,道:“我可沒陳平安那本事和耐心,養不熟你?!?/br> 裴錢懵懵懂懂,可憐兮兮道:“那我跟你借錢買糖人?” 魏羨點頭,道:“按照三分利算?!?/br> 裴錢愁眉苦臉,道:“雖然我知道三分利是個啥規矩,但我覺得還是算了吧,不吃就不吃,餓不死人的?!闭f是這么說,她腳底生風跑到了一個吹糖人的攤子前邊,雙腳生根,死活不愿意挪窩了。 魏羨總不能撇下裴錢一個人,弄丟了裴錢,陳平安這種人,肯定會對他拳腳相向。 攤子那邊,帶架子的長方柜,下邊有個木圓籠,裝著小炭爐,吹糖老翁手法嫻熟,以大勺子澆下黏稠的金黃色糖稀,兜兜轉轉,瞬間就能變出各色糖人。周圍稚童扎堆,一個個瞪大眼睛流著口水,有長輩在身邊的,都如愿拿到了造型各異的糖人。 魏羨掏錢買了兩串,裴錢眼巴巴盯著一手一串的魏羨。 魏羨遞給裴錢一串,慷慨道:“賞你了?!边@口氣,就像是帝王賞賜了一塊多大藩地似的。 裴錢眉開眼笑,道:“回去我在爹面前,天天說你的好話。我如今是半個讀書人了,一口唾沫一顆釘!” 一大一小,啃著糖人,人海之中,并不起眼。 驛館內,棋盤上已經分出了勝負,仍是隋右邊輸。 隋右邊對于手談一事,并無勝負心, 盧白象在屋內獨自復盤,凝視著棋局,雙指拈著一枚棋子,按在桌面上,輕輕滑動。 不遠處那間屋子里,陳平安正在雕刻那只竹筒,他要嘗試著在筆筒外邊篆刻一整篇圣賢文章。 所幸這些年一直在竹簡上刻字,唯手熟耳,又有少年歲月燒瓷拉坯的底子在,字刻得不敢說氣韻飛揚,但字里行間,蘊含著端正之意,即使沒有咄咄逼人、入木三分的雄健氣勢,卻也如溪水綿長,終歸還是有那么點意思在的。 有人說,下五境修士修了個長壽,中五境修士在求長生不朽,上五境修士在更高處更遠處大道獨行,幾乎一刻不得停歇。陳平安覺得這樣沒什么不對,忙碌充實,不辜負光陰,只是偶爾還是需要停下腳步,或者是放緩腳步,靜下心來,欣賞修行路上的風景。 在竹簡上刻下美好的文字,是如此;親手做個不甚值錢、唯有心意的筆筒,也是如此。 一夜無事。 陳平安熬夜刻了大半筆筒,睡了兩個時辰就起床,在繼續走拳樁的同時又虛握練劍。 即將入冬了,不知道有沒有那份運氣,到了蜃景城外那座渡口,就遇上今年第一場大雪?大雪之中的蜃景城,據說宛如仙境。 吃早飯的時候,陳平安得知姚家隊伍要在騎鶴城休整兩天,也未上心。 姚仙之跑來找陳平安,說大伙兒約好了,一起去游覽那座仙人騎鶴飛升的小山,而且刺史府邸那邊早早通知驛館,無論姚老將軍去不去那邊,小山附近今天都會戒嚴,不許任何人登山。 碰頭后,陳平安發現人還不少,有同輩的三姚,身穿青衫的道士邵淵然,竟然還有極少拋頭露面的隋右邊。 魏羨和盧白象選擇留在驛館,一路游山玩水的老將軍此次沒有露面,有些不同尋常。 今天出門,陳平安換上了那件品秩提高一籌的法袍金醴,所以是以白衣現身,若是有心,就會發現他的發髻上還別著一支白玉簪子。 寶瓶洲最北端的大驪王朝,其青壯男子本就身材高大,普遍要比南方老龍城那邊高出至少半個腦袋。而且十五六歲的男子,成家娶妻,在寶瓶洲市井鄉野,是常有的事。唯有豪閥世族和書香門第,才會講究二十及冠。 陳平安在練拳之后,個子一直在往上躥,不知不覺中,已經是正兒八經的年輕人相貌了。 陳平安屁股后頭跟著那個黝黑精瘦的裴錢。只要是在陳平安身邊,裴錢就沒那么害怕朱斂。 一行人去往城中央那座小山,經過州城武廟門外,看到了一個怪人,發生了一件怪事。 那是一個身上帶著血污的高壯少年,闖入了武廟,結果很快被武廟廟祝帶人架著丟出了大門。 州城的文武兩廟,可不是閑雜人等可以鬧事的地方。 那少年被丟出門外后,朝著武廟使勁磕頭,砰砰作響。 廟祝是一位瘦高老者,站在臺階頂上,對少年厲色道:“武廟圣人手持之刀,豈可被凡夫俗子染指?我念你年少無知,闖廟一事,不與你計較,速速離去,莫要癡心妄想!” 原來是一個闖入武廟、想要與圣人借刀的少年郎。 少年磕頭磕得額頭紅腫,已經有了血絲,他抬起頭,滿臉絕望的淚水,沙啞著嗓子道:“師父為了本郡百姓,一心殺妖除害,如今被困山林迷瘴之中,危在旦夕!師父將我送出山霧瘴氣后,說只有跟武廟老爺借了那把長刀,才有機會斬殺那頭禍害一方的兇狠大妖!廟祝老爺,我求你了,這是積德行善之事,武圣老爺不會生氣的……” 廟祝冷笑道:“武圣老爺生不生氣,你說了算?私自動用一位武廟圣人的兵器,按照大泉律法,你知道是什么罪責嗎?縣令就地免職!太守降一品!刺史罰俸三年!” 少年傷心欲絕,喃喃道:“地方上有了害人的妖魔,當官的不管也就罷了,如今連武圣老爺也不愿意管嗎?” 廟??此萍惭詤柹?,眼神冷漠,實則心中嘆息一聲:“你這少年郎,世間事哪有如此簡單啊?!?/br> 朱斂抬了抬眼皮子,瞥了眼站在他身前的陳平安。陳平安剛要抬腳,邵淵然已經大步走出,陳平安便悄然收住了腳步。 邵淵然來到那少年身邊,蹲下身問道:“你師父被困在何處,可知妖魔修為大致高低?” 少年一一稟明。 邵淵然伸手扶起了少年,一把抓住他的肩頭,微笑道:“我去救你師父,助他除妖?!?/br> 邵淵然轉過頭,望向頭戴帷帽的姚近之,致歉道:“姚姑娘,我恐怕去不了小山了?!?/br> 姚嶺之輕輕點頭,看不清面容。 邵淵然抓起少年,一掠而走,躍上遠處屋脊,幾次蜻蜓點水,便不見了蹤跡。 姚仙之心生佩服,對邵淵然這位大泉年輕供奉的印象好了幾分。 裴錢先前一直瞇著眼看那個姓邵的,此時她歪著腦袋,怔怔無言。 有了這場風波,隨后那趟登山之旅,眾人就沒了太多興致,而且小山確實太小,并無任何出彩的地方。 只有背劍的隋右邊站在山頂,仰頭看著天幕,眼神炙熱。 陳平安除了有些遺憾于此處風景的平平無奇,沒有流露出太多情緒。 大泉山神、水神互斗也罷,騎鶴城的少年武廟借刀也好,終究是些不起眼的小水花。 大伏書院山主去與太平山宗主會合,聯手阻截十二境大妖的入海遠遁,才是大事,而君子鐘魁去往太平山山門,也不算小事。 除了大伏書院另外兩位君子、三位賢人和二十多位書院弟子,更南邊一些的那座文淵書院,來到太平山的讀書人數量更多,足足五十多人,可惜只由一位老邁君子領銜,其余書院弟子,修為遠遠不如大伏書院。 這就是文淵書院的尷尬之處,書院名聲不顯,是桐葉洲四大書院中最不出人才的那個,山上經常有傳言,這文淵書院恐怕要被摘掉七十二書院之一的頭銜。因為這座書院已經將近百年沒有出現一位新君子,書院正副三位山主,也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圣賢文章。世人游歷文淵書院,不是沖著圣賢去的,而是沖著那座藏書無數的文淵閣。 鐘魁到了太平山山門,果真依循先生的訓誡,告訴所有大伏書院弟子,聽從太平山道人的安排,不可擅自行動。 雖然四方禍事不斷,可是太平山道士無論何種輩分,都沒有任何手忙腳亂,依然井然有序。一撥撥練氣士按計劃下山去往各地圍剿妖魔,有折損有傷亡,戰死之人,多是太平山道士,這讓兩大書院和許多仙家洞府的練氣士,都心生敬意,越發精誠合作。一場場廝殺間隙,來自各地、同仇敵愾的眾人,所談最多之人,是扶乩宗那個一舉成名的外門雜役少年,據說他已經被扶乩宗宗主收為關門弟子,宗主賜給少年一把曾由宗主的道侶煉化百年的半仙兵。 如果不是這位少年撞破了那頭十二境大妖的陰謀,果斷地提前發難,太平山那口井獄鎮壓的妖魔,恐怕就不是逃逸大半,而是全部重見天日,尤其是最底層的幾頭妖魔,道行高深,最低都是元嬰修為。 最近一旬內,不斷有潛伏各地的妖魔浮出水面,大肆禍亂一方,而且這撥妖魔,多是龍門境和金丹境,極難圍剿。 太平山不敢掉以輕心,無論是本門道士還是馳援太平山的同道中人,幾乎傾巢出動。唯有君子鐘魁,選擇留在了太平山。 所有人對此都沒有異議,因為此次行走四方斬妖除魔,就以鐘魁殺敵最多,而且他并非一味護著自家書院弟子,數次下山廝殺,他都主動進入其他山頭門派的練氣士隊伍,所以太平山原本負責主持大局的元嬰地仙,在親自下山之前,對鐘魁笑言:“山門就暫時托付給鐘先生了?!?/br> 那位元嬰地仙私底下向鐘魁透露,他們太平山的那位祖師爺,很快就可以返回,說不定還會從藕花福地帶回那位女冠黃庭。 鐘魁便大笑說,趕緊回來才好,不用他每天盯著那口井獄了。 在那之后,鐘魁每天都會獨自巡查井獄底層。 這天深夜,他剛剛走出井獄,就看到了一頭聽說過大名卻素未謀面的……大妖。 事實上別說是他鐘魁一個外人,就算是太平山許多輩分很高的道士,都沒見過就在太平山上修行的這頭大妖。 那是一頭境界極高的背劍白猿,身穿黑衣,身材與成人男子等高,只是沒有幻化成人形,始終保持著白猿原貌。 老猿雖是名動桐葉洲的大妖,卻也是太平山的鎮山供奉,不提老猿之前的修行歲月,僅是為太平山看護門戶一事,就已經三千年之久了。 這頭老猿的歲數,比太平山那位下山在外、碩果僅存的祖師爺,還要大。井獄的打造,是太平山開山鼻祖的通天大手筆,可在那之后的漫長歲月里,看守井獄一事,都交給了這位喜好背劍、極少現世的白猿。歷史上寥寥幾次大妖魔頭的逃離,無一例外,都是白猿親手解決,而且處理得干干凈凈,甚至連太平山許多地仙都不曾聽說。 此次大亂之時,正值玉璞境的劍修老猿閉關,試圖打破那仙人境瓶頸。算起來不過才閉關三五年,老猿就出關了,難道是知曉了外邊的動靜,不得不提前現身? 秋風肅殺,山林寂靜,老猿哪怕只是站在那邊,便如一座巍峨山岳。 鐘魁仍是大泉邊陲客棧的那一襲青衫,問道:“是你,對吧?” 背劍白猿沒有說話,只以背后升起的如虹劍氣作答。 人生路上,總會有那么幾場疾風驟雨,就像是老天爺在提醒世人,你們是在寄人籬下,要乖乖低頭,比如陳平安在泥瓶巷自家門口遇上了個蔡金簡,在蛟龍溝遇上法袍金醴的原先主人,誤入藕花深處,就迎來了一場宗師聯手的圍剿。 就看熬不熬得過去了。熬過去,雨后天晴;熬不過去,最多也就只能像武夫那般,嚷著十八年后還是一條好漢。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鐘魁今天就是如此。 今天之前,大伏書院鐘魁的修行,太好太快,太讓人驚艷,在大道上一騎絕塵,讓桐葉洲所有儒生難以望其項背。 可是今天,白猿現世,生死大敵。 這場面比起鐘魁的先生——大伏書院山主去攔截那頭隱匿扶乩宗附近的大妖,其實更加兇險。 這是有違山主初衷的。 鐘魁當下處境,堪稱必死之地。 白猿眼神漠然,看著這個被視為有望成為某座學宮大祭酒的年輕書生。 鐘魁深呼吸一口氣,眼前這頭背著一把古劍的白猿,即便不曾破開仙人境瓶頸,即便不是先天以體魄強韌著稱于世的妖族,也還是一位實打實的玉璞境劍修。 如果說練氣士是天底下最叛逆的竊賊,膽敢叫板那天道循環的生死定數,那么劍修,無疑又是練氣士中最不講理的存在。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白猿出鞘第一劍,就將鐘魁那塊大伏書院贈予每位君子的護身玉佩,給打得化作齏粉。 一君子一大妖之間,蘊含儒家圣賢文章真意的玉佩粉碎后,數以百計的金色文字緩緩消逝于人間,像是落了一場金色的小雨。 鐘魁剎那之間就退至數十丈外的一處井獄邊沿,雙袖鼓蕩,秋風肅殺,小小兩只青衫袖口內,充斥著沙場秋點兵的雄渾氣勢。 太平山的這口井獄,是一口巨大水井模樣的建筑,井壁開鑿有一條不斷向下的棧道,旋轉向下,陰氣森寒,就像一個直達幽冥的無底洞。 下五境修士甚至只要靠近井獄,就會被井獄積攢無數年的煞氣,擾亂氣機,侵蝕體魄。 太平山入門道士專門有一場苦修,就是在井獄附近坐忘吐納,打熬體魄,苦不堪言。女冠黃庭之所以被視為驚才絕艷的修道美玉,就在于她初次跟隨同門師兄師姐靠近井獄,當所有人都在苦苦支撐,不被煞氣倒灌氣府之際,她渾然不覺異樣,偷偷摸摸走到了井獄邊緣的入口處。如果不是當時那位負責盯著晚輩修行的太平山老道士,趕緊過去拎著小女孩的后領,說不定黃庭在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步入井獄里了。 之后,黃庭跟太平山長輩斗智斗勇,總算在十一歲的時候,成功摸進了井獄,結果差點死在井獄深處,下不去,出不來,昏厥過去。最后她是被一位黑衣白猿丟出井獄的。 此時,老猿閑庭信步,緩緩來到了與鐘魁隔著一口井獄的邊沿。 那把出鞘古劍,劍氣太重,已經完全看不清劍身真容。一劍擊碎那塊等同于上品法寶的玉佩后,飛劍甚至此刻已經不在太平山上,依稀可見遠方有白虹飛掠,風馳電掣,就像一條纖細白蛇游弋在一大塊黑幕上。 如此一來,原本即將被牽動的太平山護山大陣,瞬間停止了運轉,而且出現了不同尋常的紊亂。 鐘魁竟是無法成功驅使大陣鎮壓此妖。 祖師爺在去藕花福地接回黃庭的路上,宗主去了扶乩宗堵截那頭十二境大妖,主持太平山事務的元嬰地仙在下山之前,就將護山大陣的控制中樞,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鐘魁這個外人,不為大伏書院君子身份,只是信得過鐘魁而已。其實這種行為,大有僭越嫌疑,而且極有可能泄露太平山的內幕天機,可是太平山上上下下,毫無異議。 曾有圣人言,太平山道士,素有古風俠氣。太平山道士確實當得起這份贊譽。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頭白猿,不愧是當了三千年的太平山鎮山供奉,竟然能夠讓大陣暫時停歇。 鐘魁神色凝重,在心中默念一篇圣賢文章,他雙袖中的秋風,品秩比那求而不得的翻書風,還要高。 當初鐘魁尚未及冠,早早躋身書院賢人之后,由于一年到頭放浪不羈,在大伏書院很是“聲名狼藉”,不被許多性情古板的老夫子所喜歡,如果不是山主近乎寵溺的庇護,早就給摘掉了賢人頭銜。 成為書院的賢人和君子,可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每過幾年都有一場大考,鐘魁當初酩酊大醉,昏睡了三天三夜,竟是直接缺考。大伏書院上了歲數的那撥教書匠,或是看不慣鐘魁的隨心所欲,或是憤怒他的揮霍才華,或是懷有天降大任必苦其心志的初衷,眾人聯名上書,要求山主剝奪鐘魁的賢人身份。 那天正值冬日大雪,鐘魁光腳行走于雪中,朗聲口誦某位圣人的一篇道德文章,并且以仰頭問天之狂徒姿態,向那位圣人詢問文章中的疑惑,之后鐘魁自問自答,神色頗為自得。 在鐘魁停步之時,寒冬時節,竟有一陣秋風,送來了那位圣人親口贊譽的一聲“善”,響徹大伏書院。 秋風攜帶“善”字入袖,鐘魁當天就躋身君子,無人膽敢質疑。 相傳圣人造字,鬼哭神泣。 文字確實是有其力量的,對于書院弟子而言,尤為如此。 最巔峰的顯化,即是那些“斯文正宗”文廟中圣人擁有的本命字。這些大圣人多是高立神臺無數年,受世人頂禮膜拜,文脈不斷,香火永存。 可即便是那座“正宗”文廟的圣人,不提居中的至圣先師與陪祀左右的那五位——當然如今就只剩下四位了——其余圣人,只擁有一個本命字。 天下唯有一人例外——山崖書院齊靜春,春、靜,皆是這位讀書人的本命字,而且兩個字,極大。 然后才是一般儒家書院山主、君子的口含天憲,一肚子浩然正氣,引來天地共鳴。 之后是賢人之流口誦詩篇,引來罡風,能夠讓人形銷骨立,讓那鬼魅陰物魂飛魄散。 只背著一把劍鞘的白猿遙遙站在井口對面,沒有說話,它只是伸出三根手指,大概是說殺你鐘魁,只需三劍而已? 鐘魁不言不語,不做任何口舌之爭。 那枚象征君子身份的玉佩,早已將此地情形傳回書院。 鐘魁的四面八方,像是出現了一條條雪白瀑布,那些白色的水流,由一個個光芒璀璨的蠅頭小字組成,仿佛太平山井獄旁,豎起了一張張巨大的典籍書頁。以至于從井獄散發出來的煞氣,被強行壓往下方,那些被鎮壓其中的妖魔鬼魅,一個個兇性大發,嘶吼起來。井獄底下無數條鐵鏈震蕩的劇烈聲響,如雷鳴般炸開。 太平山其實有兩座護山大陣,分里外、明暗兩種,先前那座是桐葉洲人皆知的護山陣,一旦啟動,會有一把鏡子如明月升空,光線照耀太平山,讓任何妖魅無處遁形。身處那份光明之中,不但境界修為會被壓制,尤其是妖物和鬼物,更是被天生厭勝,道行淺薄一些的,諸如那地仙之下,一照面就會瞬間消亡。 已經足夠震懾半洲之地的明月鏡,它的真正用處,外人打破腦袋都想不出來——它的存在,只是方便太平山找出對手,僅此而已! 桐葉洲誰才是桐葉宗、玉圭宗之后的第三大宗門? 千年以來,桐葉洲修士都說是宗主道侶皆是上五境的扶乩宗??墒顷P于這個爭論,不管外人如何示好吹捧、誠心認可,扶乩宗從不自認如是,扶乩宗宗主只有一次笑言,若是扶乩宗搬到了北邊那個小地方——寶瓶洲,就算是爭第一又有何難? 白猿真正忌諱的,不在這座已經被動了手腳的陣法,而是太平山真正的撒手锏。 此時在太平山外游蕩不定的那抹白虹,再度破開一層無形的山水氣運,激蕩而至,從天而降,直直落向鐘魁的頭頂。一張張瀑布似的書頁,傾斜著倒流而上,在鐘魁四周和頭頂形成一座半圓形雪白大陣。 那長劍劍尖,與瀑布撞擊后,迸發出無數電光火花。長劍下墜速度被阻滯了幾分,而瀑布蘊含的天地正氣不斷急劇消散。 哪怕只是星星點點的火花濺射出去,就讓太平山井獄附近的參天古樹、觀景涼亭和仙師修行洞府,被毀壞得滿目瘡痍,無數飛禽走獸,哀號逃竄。 鐘魁不理會遲早要破開瀑布水流的那把古劍,反而死死盯住那個巋然不動的大妖。 白猿神色自若,嘴角帶著一絲玩味,分明是在拭目以待,想要看一看這位屬于必殺之人的書院君子,還有什么壓箱底的本事。 鐘魁頭頂上方那一劍,只是它的第二劍。 妖族修行,先天不易,想要成為劍修,更是難度極大,所以躋身上五境的劍修大妖,無一例外,都會是蠻荒天下當之無愧的一方雄主。中五境的妖族劍修,在蠻荒天地,擁有種種殊榮待遇,幾乎等同于浩然天下的書院弟子,哪怕是名正言順的復仇或是攻伐,中五境妖族劍修都可以免死一次。不守規矩,肆意斬殺劍修之人,無論身份有多高,一經發現,就會遭到重責。 浩然天下的練氣士,可能還不太清楚一名劍修大妖的可怕,畢竟雖然妖魅精怪數目眾多,但是真正的大妖極為稀少,不過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