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雙澄垂頭喪氣回到了那間柴房,坐在地上解開長長包裹,望著氈毯與拐杖出神。 午間時分,客棧里熱鬧起來。店小二端著水盆走過柴房門前,見她還獨自坐著,便好奇道:“今日是上元節,娘子不出去買些花兒粉兒?我看店里的客人們都換上了新衣裳,就等著夜間去宣德樓前觀燈呢!” 她一個激靈,連忙起身道:“宣德樓觀燈?” “是??!”店小二興致勃勃道,“每年上元節夜晚,宣德樓前都有漫天漫地的花燈,就連宮中的官家和諸位后妃、皇子公主都會登上城樓,與汴梁城的百姓一同觀賞。你也算趕了巧,平時單身娘子出去不大方便,今夜卻是難得機會,保管你看得眼睛都花了!” 雙澄詫異道:“那豈不是人人都能見到官家了?” 店小二高高抬起手來比劃著:“宣德樓那么高,官家在城樓上,咱們百姓最多只能望到個身影。不過也是天恩,這圣顏怎么能讓咱們看個一清二楚呢?” 說話間,前面有客人大聲召喚,小二忙收聲離去。雙澄抱著氈毯,站在窗前好一陣思量。 第十二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 天光剛剛暗淡下來的時候,街面上便喧鬧了起來。朦朧的暮色間,家家戶戶門前彩燈高懸,街市上不論是年輕男女還是孩童老者,手中皆擎著荷花燈、彩蝶燈、飛凰燈等各色花燈,好似群芳斗艷一般。瓦子里更是喧笑雷動,鼓噪得幾乎要將頂棚掀開。另有諸多賣藝者披紅戴綠,踩著高蹺涌到御街兩側廊下,時而噴火時而倒立,引得路人紛紛喝彩。 小客棧里的客人們都已涌去了內城,雙澄猶豫之下,將木杖重又仔細包扎起來,背在了身后。臨出門前,不忘交代老板,說是今夜還會回來,請他不要關門。老板樂呵呵道:“小娘子盡管去玩,說不定還能遇到個意中人,只要小心城中一些登徒子就好?!?/br> 雙澄緋紅了臉:“他們近不得我的身?!闭f罷,便急匆匆出了門朝內城而去。 一路行去,這上元節夜晚果然與白天截然不同。昨日進城后雖也早覺皇城繁華非凡,卻又怎及得今夜十之二三?整座汴梁城已成了人海燈海,待進得朱雀門,雙澄更是為眼前之景所震懾。 連綿不絕的彩燈自御街盡頭一直貫通南北,朱雀門兩側搭建了高臺,上有無數花燈,映照著雜戲藝人身影飄曳,絲竹聲中纏綿悱惻,演得好不生情。年輕男女們圍攏在臺下聽戲,將她擠得幾乎走不了路。好容易沖出重圍,腳上短靴已被踩得不像樣子,耳聽得鑼鼓喧天,自另一條街上又涌來一大群舞龍人,后面還跟著眾多嬉鬧不止的孩童。 雙澄急忙背著物事遠離了這些人,饒是她身負輕功,在這人山人海中卻沒了用處。待等出了內城,已是月上半空。隔著甚遠,就見皇城前一座座龐然山棚如群山聳峙,上面懸著千百盞花燈大放異彩,間有彩緞漫天垂落,端的是金碧相映,錦繡交輝。 宣德樓正中方向橫列三座燈門,上有彩結金書大牌。城樓左右又有成千上萬盞琉璃寶燈聚成的龍鳳,更令人驚奇的是龍鳳口中不斷噴出水來,如飛瀑般紛揚而落。近側又有彩紙制成的觀音羅漢塑像,個個寶相莊嚴,或柳枝拂水,或金剛怒目,竟比古廟中的還要雄偉。 白日里看到的露臺早已完工,臺上樂人正演得熱鬧,臺下百姓擠得密密匝匝,時不時歡聲震天。而巍峨的宣德樓上早已搭建起杏黃簾幔,如祥云般將整座城樓籠在其下。高樓兩側各有純白玉的華燈懸掛成串,直徑有三四尺大,幾乎將天上明月的光華盡懾其中,映照著杏黃簾幔影影綽綽,如同廣寒仙府。 她被推擠著到了御街邊,遙望前方,也不知官家是否已經登上了宣德樓。其實自己也不確定要找的人是否會在此處出現,只是想到這兒是汴梁城中最繁華之處,或許九郎也會來此觀燈……但眼下人群如海潮涌動,即便相熟的人就站在不遠處,只怕也難以見到。 她心底正盤算著,忽聽得空中嘯響,原來是宣德樓上方點燃煙火,數十道赤金虹霓交錯飛掠,剎那間照亮了暗藍天幕。與此同時,正對著城樓的燈門上升起一朵浩大蓮花燈,粉白花瓣徐徐綻開,嬌黃花蕊閃爍銀粉,空氣中暗香浮動,引得眾人不勝贊嘆。 雙澄眼見眾人皆注視那盞懸在高處的蓮花燈,不由得心生一念。此時恰好身邊有了些許空隙,她猛地擰身一躍,便縱上了街邊搭建的山棚頂端。周圍看雜耍的人都是一怔,還未等他們明白發生了什么,雙澄足尖一點燈架,青影如電,倏忽間便掠向了宣德樓前的那朵碩大蓮花。 眾人驚呼,可遠處的人們全未察覺。 銀鉤起落,身影穿梭,雙澄已如流星般掠至那蓮花燈上。 她心中暗道,這樣一來,只要九郎來到此地,便一定能發現自己。 卻在此時,露臺上扮演壽星的戲子大呼“萬歲”,緊接著,鑼鼓高昂,臺下百姓在其引導下亦齊齊高聲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本來還都鼓噪喧鬧的百姓不約而同俯首叩拜,雙手撐地,連頭也不敢再抬一下。 她不知所措地背著木杖站在蓮蕊中央,宣德樓上的杏黃簾幔正朝兩側緩緩輕移,白玉燈折射出盈盈光華,與簾內的五色琉璃燈相互輝映,璀璨如白晝。簾后人影重重,自遠處望去只覺華光流彩,恍如仙家??晌吹人辞?,忽又聽一聲鼓響震動天地,無數身穿銀甲的侍衛從兩側城樓奔至正中,弓弦力挽,寒惻惻箭頭已齊齊對準了雙澄。 半開的簾幔驟然落下,有人大喊:“護駕!抓刺客!” 跪在地上的百姓們耳聽喊聲,不由驚呼著紛紛奔逃。一時間宣德樓前亂了天地,驚愕中的雙澄這才明白城上侍衛竟將自己當做刺客,眼看又有兩列甲胄衛士從城門口飛奔過來,急得她連忙拋出銀鉤,幾個起落間翻過燈門,直掠向遠處的房頂。 ****** 這邊廂簾幔內,身穿絳紗龍紋袍的官家站在御座前,任憑近臣如何勸解,也不愿暫且回避?!半奘且c民同樂才來到宣德樓,怎能因為小小刺客而亂了分寸,沒得叫天下人恥笑!就像剛才,若不是五哥與九哥阻止,你們只顧要將刺客射殺,卻不考慮亂箭之下必然會殃及無辜百姓,到時候豈不是朕害了他們?!” 眾大臣急得連連叩頭,官家卻置之不理,只叫來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敕令迅疾封鎖內城抓捕刺客,并派出十班神衛右軍穩住宣德樓前慌亂的百姓,以免踩踏成災。 九郎與身邊的端王低語幾句。端王頷首,見指揮使正要領命而去,便朝著官家拜道:“圣上,臣愿與陸大人一同前去追捕刺客,確保圣駕及城中百姓安全?!?/br> 官家略感意外,其余皇子見端王在此之時自告奮勇,料定他是想要展現能力,忙不迭一一出列,表示要親手擒拿刺客。唯有九郎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端王身手矯健,又曾任過汴梁府尹,對城中情形最為熟稔。圣上派他與陸大人同去,也好震懾宵小?!庇写蟪紤┣羞M言,可隨即又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官家不愿聽他們啰唣,揮手便讓端王與陸岷一同前去。 雍王申王等皇子面露不悅,端王大步流星走過眾人身邊,臨到令嘉之側,朝他頷首告辭,快速下了城樓。 宣德樓前燈火依舊璀璨。他展臂,兩側近侍為之整頓玉冠,懸配弓箭,亮堂堂甲胄加身,寒凜凜寶劍佩腰。一聲馬嘶,端王率著一眾禁衛穿過燈門,踏著月色疾馳而去。 ****** 玄青屋瓦在腳下紛沓作響,夜色間雙澄飛身掠過數道屋脊,本以為已經擺脫追兵,回首間那一列禁衛卻仍在拼命追趕。雖然宣德門前發生變故,但前方街市依舊熱鬧。燈火輝煌間,她身形一縱悄然躍下,落地之處正是僻靜街角。 借著沿街廊柱的遮掩,雙澄迅速取下背后的烏木杖,背著包裹混進觀燈人群。那一邊花臺上高懸近百盞絹燈,燈上寫有行行墨字,臺下聚集了許多士子學究,時不時思索爭論,原來是在猜燈謎。雙澄側身回望,追兵已至這條橫街,身著甲胄的禁衛首領呼喝一聲,兩旁行人紛紛避讓。 馬隊已離此處越來越近。 雙澄安慰自己:那些人一直在后方追逐,根本未見到她的樣貌,如今她擠在觀燈人群中,他們又怎會認出自己?雖如此,她還是不敢回頭,只心不在焉地盯著臺上燈盞。耳聽得馬蹄聲從后方匆匆而過,她心中一個勁兒祈禱,但愿他們不要在此地逗留,趕緊往前追去。 蹄聲果然漸漸遠去,她屏著呼吸,直至四周重又喧笑起來,緊緊揪著的心才稍稍一落。悄悄回頭,已望不見那列馬隊,而猜謎的人們又開始高談闊論,講得好不熱鬧。她這才閃身偷偷溜出人堆,朝著馬隊離去的相反方向快步奔去。 未料沒走出多遠,猛然間身后一聲厲喝:“站??!”她下意識回頭望去,竟有一列禁衛自后方急追而來,為首之人雙目怒視,手中長戟竟正朝著自己。 雙澄不禁后退一步,周圍眾人面面相覷,而禁衛首領飛身下馬,長戟一沖便刺了過來。她心知不好,當即一震烏木杖,當空橫架。兩相撞擊之下,聲如龍吟,烏木杖竟絲毫未損。眾人驚呼避讓,雙澄足尖一點,身如回旋疾風凌空翻躍,以烏木杖連連招架反擊,將禁衛首領迫退數步。其余禁衛刀劍出鞘,剎那間便將她圍在中間。雙澄袖間銀鏈飛卷而出,禁衛們不得已身形后仰,她趁勢飛身一縱,再度躍向路邊高樓。 “燕雙澄!” 驀然間,不知何處傳來果決喚聲,聲音沉穩而又威嚴。 第十三章 玉漏銀壺且莫催 雙澄心一驚,烏木杖不慎撞落一盞花燈,紅艷火苗頃刻燃盡白絹,使得道邊路人紛紛奔散。她本想飛掠逃離,但身后疾風四起,回首一望,竟是一張碩大銀網當空落下。情急之下,雙澄飛身沖出,腕間匕首橫削,不料這銀網竟不為利刃所斷,此時后方繩索抽緊,她只覺手腳一緊,已被銀網徹底套住。 當啷一聲,匕首滑落。她亦被拽下屋脊,眼見就要重重摔落于地,自后方馳來一匹雪白駿馬,馬上之人長|槍一卷,撩著那銀網便止緩了落勢。兩旁禁衛飛身上前,手臂交錯接住了摔下的雙澄,饒是如此,她還是被震得發暈。 樓角的絹燈還在不住搖晃,曳出幽長浮動的光。 光華間,身穿銀亮甲胄的年輕人策著白馬行至她近前,手臂一揚,帶著朱色穗子的長|槍便拋給了近旁侍衛?!澳憔褪茄嚯p澄?”他眉梢微微一挑,唇角似是含著幾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