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書迷正在閱讀:市井人家(種田)、八寶妝、女尊之夫郎是綠茶花魁、賀影帝他的錦鯉小仙女[穿書]、重返男神之路、芝芝茫茫、命運終于對綠茶渣攻動手了[穿書]、皇上,您這是喜脈??!、辛二小姐重生錄、奴婢也想當主子
王洛生暗自神傷,今日沈臨和蘇晚攤子上的好生意深深的刺痛了王洛生,自己還是百無一用的書生,蘇晚和沈臨卻已經大把大把的掙起了銀子,王洛生覺得,有些窩囊,總之,就是覺得處處都不如意,似是處處都被沈臨比了下去,而之前,他已經高高在上地俯視了沈臨兩年了。 王洛生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屋子,照樣,屋子里也冷的像是冰窖,現在,母親和meimei把家里其他的事情都照料不好,更別說是給他的屋子里面生火了。 躺在床上仔細琢磨一陣,王洛生又覺得是自己太過悲觀了,怎么說,自己也是青云縣遠近聞名的秀才,沈臨就算是生意好,也不過是三教九流,和自己沒法兒比,至于說蘇晚,和云嫣比起來,更是一個是地上的土鴨子一個是天上的白天鵝。 雖然現在蘇晚那只土鴨子沒有那么土了,但是究其內里,她還是一只鴨子,比起娶一個在街頭賣吃食的婦人,顯然是娶大才女楊云嫣要風光幾十倍幾百倍。 自己也就是乍一下被他們的好生意刺激了,才生出這許多的胡思亂想來,實際上,自己和云嫣,是要比他們強千百倍的自己也是糊涂,怎么和這樣的人比起來,還為這些事情而神傷。 想到這里,王洛生心里舒坦了,看來,自己也要加緊把云嫣娶回來,把云嫣娶回來之后,這一切便都順當了,自己的好日子,就能開始了。 第二日蘇晚和沈臨又起了一個大早,照例是套著馬車帶著沈丫丫,路上還是碰到了王洛生,沈臨還是和王洛生打了一個招呼,但是王洛生卻淡淡的做了回應,態度又恢復了往日的高高在上。 沈臨也不多說什么,趕著馬車往青云縣的方向去了。 就算是王洛生很是友好,車上有女眷,沈臨也不方便捎王洛生一程。 王洛生去了學堂,讀書休息的空當,楊云悄悄過來找了王洛生,送給王洛生一個溫暖的手爐。 那手爐十分精致,外面套著一個秀芍藥的錦緞套子,里面的內膽,竟然是黃銅制成,一看就價值不菲。 楊云嫣穿著在青云縣最好的衣料鋪子里面買的流云錦衣裳,戴著的首飾也是成色上好的玉制成的。 就楊云嫣這一身上下的衣裳和首飾,怎么也得花十兩銀子。 楊云嫣的父親是這書塾的先生,這個書院是青云縣最好的書院,束脩格外的貴,先生掙的也多,并且,那些有錢人家的公子哥三節兩壽之是更是要送不少,所以書塾先生家里都富裕。 王洛生是重生而來的,自然是知道,楊云嫣家雖然富裕,但是也不至于富裕至此,之所以這般,是因為楊云嫣的父親每年考試的時候還干些買賣試題的營生,所以楊家便不乏銀子。 不過前世王洛生參加過的那些考試,都是他自己實打實的考的,并沒有用這個岳父的試題,這可是毀前途的事情,王洛生也認為以自己的才學,無需做這樣的事情。 此時楊云嫣身上的富貴讓王洛生覺得心安,原本那種失去了什么的空落落的感覺得到了彌補,王洛生知道楊云嫣有多喜歡他,就像現在,楊云嫣眼里滿是對他遮掩不住的愛意。 王洛生相貌俊朗,更兼才高八斗,是青云縣好多姑娘的里人,楊云嫣對王洛生也是實打實的喜歡,這越是喜歡,想起書生們昨日夸蘇晚的話,就讓楊云嫣覺得如鯁在喉,那個蘇晚,處處都不如自己,卻總是讓自己不舒服。 楊云嫣覺得蘇晚這風頭也不過一時,她遲早,還是要回到她本來的位置,成為一個低賤卑微的鄉下姑娘。 蘇晚和沈臨昨日已經商議好了,客人太多,而現在人手什么的的都不夠,盲目的多賣,就容易手忙腳亂也容易出錯,中午和晚上都各賣八十碗,就正好能忙的過來,人也不至于累壞。 一來到攤位上面,沒想到攤位前已經有一些人等著了,這是昨日沒有吃到麻辣燙的和昨天聽了麻辣燙的好吃的,這才一早就等在這兒了。 蘇晚實在沒有想到,這早上還會有人想要吃麻辣燙,這本該是中午和晚上的吃食才對。 不過,既然有客人,一切也都是昨日就準備好了的,也沒有不賣的道理。 反正就這一百六十碗,什么時候賣完什么時候收攤,恰今日要去看另一個攤子的位置,找打雜的伙計,還有能在另一個攤子上管事的做飯的,另外蘇晚還想看看這青云縣的院落。 這回既然在青云縣里做生意了,每日在青石村和青云縣間往返,也要耗掉一些時間。 這一眼看下去,明年是不用種地了,索性就搬出來吧,以后沈臨讀書也方便。 沈臨和蘇晚剛從馬車上下來,就開始忙活起來,在這空當,蘇晚也告訴了食客們今日賣一百六十碗,賣完就要收攤了,另外以后早上的時候不賣,中午賣八十碗,晚上賣八十碗。 早上候著的食客們都覺得自己今日真是賺了,往后要想吃,還沒這么容易吃到呢,要是中午和晚上過來,根本擠不進來。 還沒到了中午,沈臨和蘇晚就賣完了一百六十碗,于是乎果斷收攤,同時也掛出了以后的營業時間,還有中午賣八十碗晚上賣八十碗的規矩。 立這規矩,也是為了蘇晚不至于累壞了。 沈臨帶著蘇晚去看了沈臨想好的那個攤子,是在南街的盡頭,南街是賣布料胭脂水粉的街,也有幾個點心鋪子,這攤子在南街最里面的盡頭,以前不知道是賣什么的,大概是生意不好,這地方便空著了,有一個破棚子,下面有兩張長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