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書迷正在閱讀:市井人家(種田)、八寶妝、女尊之夫郎是綠茶花魁、賀影帝他的錦鯉小仙女[穿書]、重返男神之路、芝芝茫茫、命運終于對綠茶渣攻動手了[穿書]、皇上,您這是喜脈??!、辛二小姐重生錄、奴婢也想當主子
蘇晚道::嬸子我除了在這里吃住,還有一事相求,我想以后做些吃食拿到縣城里面賣,掙些花用,免不了還要用沈家的東西,像是什么鍋灶盤碗,還要用這家里是水井,更是免不了要用丫丫幫著搭把手,嬸子我這樣做能行嗎? 沈氏笑笑::什么鍋灶盤、水井都是縣城的東西,你盡管用便是,你以前就總是幫著丫丫做活,現在丫丫幫你更是天經地義,那哪里用買這么多東西做交換。 蘇晚道:“嬸子若是不收不用這些東西,我倒是不好意思用這些東西了,嬸子你就成全我罷?!?/br> 沈氏無法,只好讓蘇晚把買來的布放進了柜子里面。 蘇晚拿出給沈氏買的衣裳讓沈氏試了,果然好看。 原本沈氏身上穿的那身衣裳都是補丁,雖然干凈,但是到底顯得人窮,蘇晚給買的衣裳倒是也不是太好的料子,但是換了新衣的沈氏身上還是顯現出了幾分沈家風光時候沈氏的樣子。 給沈氏換上衣裳,蘇晚又去廚房歸置,沈丫丫也跟著蘇晚過去幫忙。 蘇晚這次去縣里買了很多做飯用的食材調料,沈丫丫和蘇晚把這些東西都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廚房里面。 然后沈丫丫去菜園子里面摘了菜,又去抱了柴火,蘇晚則是把米飯蒸到鍋里面。 然后兩個人便一起洗菜摘菜,蘇晚原本干活就利索,有了沈丫丫幫忙,干的便更快了。 蘇晚做的是紅燒排骨、火腿豆腐、上湯菜心、藕盒等幾道菜,飯香不斷飄來,沈丫丫的都流起了口水。 她已經很久沒有吃過rou了,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哥哥才會殺一只雞燉上,可是燉好了以后還要端去給爺爺奶奶大半只,她就更是吃不了多少了。 至于豬rou,沈丫丫更是一年最多只能吃一次。 rou熟了之后蘇晚趕緊夾出來五塊,讓沈丫丫好好吃個夠。 沈丫丫咽了咽口水:“我就不先吃了,等給爺爺奶奶送了之后rou就沒有多少了?!?/br> 蘇晚用手指戳了一下沈丫丫的鼻尖:“為什么要給你爺爺奶奶送???” 沈丫丫垂下了頭,聲音低落:“因為要孝順?!逼鋵嵣蜓狙疽埠懿幌矚g祖父祖母,但是有孝道這座大山壓著,若是不給爺爺奶奶送過去,哥哥便更要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了。 其實做了好吃的給長輩端上一些過去本就是孝道,不過蘇晚最是知道沈臨的祖母祖母了,她們心里只有她們的大兒子。 沈臨的父親死了之后,沈臨的祖父母拉走了沈家的糧食、牛、農具,把沈臨父親留下的地還奪去了十幾畝,美其名曰是讓這些東西代替沈臨父親盡孝。 若是光這樣也就罷了,沈臨的祖父母每年更是常來打沈臨家的秋風,更是想讓沈臨把他父親蓋的這間上好的磚瓦房讓出來給他大伯家的兒子娶媳婦用,沈臨不愿意,他們便給沈臨扣上了不孝的帽子。 總之蘇晚知道,沈臨的祖父祖母還有大伯一家,可以說也很是厚顏無恥了。 蘇晚摸了摸沈丫丫的頭:“你和你哥哥有了好吃的該給你爺爺奶奶送,那我有了好吃的東西也要給你爺爺奶奶送嗎?” 沈丫丫這才反應過來,一下子高興地跳了起來,開心道:“這是蘇晚jiejie的rou,蘇晚jiejie的飯,和我和哥哥沒有關系,和我祖父祖母,就更沒有關系了?!?/br> 隨即沈丫丫又有點兒不好意思:“蘇晚jiejie對不起,我的意思不是說這飯……” 蘇晚知道沈丫丫想說什么,沈丫丫這樣說,是下意識的把這飯當做了自家的。 蘇晚才不會因為這個和沈丫丫生氣,她深知沈丫丫的善良,就算偶有錯處,也定然不是因為故意。 她原本也給沈丫丫營造的就是一種大家要一起吃的感覺。 給沈丫丫糾正這東西是她買的只是為了讓沈丫丫反應過來這些吃食和她祖父母沒有什么關系罷了,除開祖父母,這些東西在蘇晚眼里就是屬于沈家的。 蘇晚安慰了沈丫丫,讓沈丫丫放心地吃這些rou,沈丫丫聽了蘇晚的話,才放心的吃了起來,不過沈丫丫也只吃了兩塊,她還是要和大家一起吃的。 蘇晚買來的那些東西,雖然也都不是什么值錢東西,但是到底還是會讓人覺得有些眼紅的,那些婦人回家時候有路過沈臨祖父母家的,順便進去告訴了沈臨的祖父母沈臨家今日買了好些布料、糧食和排骨,那排骨是放不住的,沈臨家今日下午一定是要做rou來吃的。 沈臨的祖父母聽了,當即便不打算做飯了。他們原本就打算吃了下午飯去沈臨家興師問罪,要不是沈臨家的飯實在太簡單難吃,他們便直接去了。 。 這兩年,沈臨家要是吃個稍微好一些的飯食,或者是得些什么東西,都會拿出一份給他們兩個送過來。 這次當然也不會例外,沈老頭和沈婆子已經坐在炕上等著了,等著沈臨將布匹和飯食送過來。 等沈臨送飯的空當,他們老兩口也正好能夠歇一歇,白天在老大家的活計,可是不輕。 第32章 32 白吃白喝 沈臨的祖父母聽說了沈臨家今天吃排骨, 當即便連飯都不打算做了,只坐在炕上嘮著閑話等著沈臨將排骨送過來。 排骨好,以前沈臨家多數都送的是雞和魚, 還沒端過排骨這么好的飯呢。 沈臨祖父的煙都抽掉四五鍋,沈臨祖母的鞋底也納起了一個,眼見都快過了吃飯的點兒, 還不見沈臨和沈丫丫把排骨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