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書迷正在閱讀:[韓娛]星星不會發光[娛樂圈]、當打工人穿成豪門假少爺、重生之璀璨反撲、為君、[綜漫]我為我的持有靈cao碎了心、劊子手與豆腐西施、論科學修仙的重要性、半是玫瑰半是火焰、吃貨偶像、玄門大天師
張懷生就知道大勢已去,雖然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親,可是如今情況是不一樣了。 原本覺得大戶人家更在乎臉面,哪怕是知道自己納了蓮妹,也會忍下來,誰知道現在的情況卻和想的不一樣。 李煦之對著這個堂女婿說道:“郴州下屬太明縣還缺一個縣丞的職位?!?/br> 剩下的就看張懷生怎么選擇了,畢竟他現在在選官,如今剛好有個空缺,而單品張懷生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弄的到這個缺的。 張懷生的心思激烈的變化著,李煦之說道:“你回去好好想一想,再給我個答復?!?/br> 這方面他不著急,著急的該是張懷生,本來按照張懷生做的事兒,就是讓他奪了功名都是可以的,只不過看在他是容姐兒的爹的份上,讓他遠遠的離開京城,有個官給他做著,他也不會再胡思亂想了。 識時務者為俊杰,相信張懷生應該知道怎么選擇。 是和他們硬扛到底,還是順勢而為。 張懷生回去后,他娘和爹都很著急,對于這門親,他們確實不想失去。 “咋樣了?那邊回來不回來?”張懷生的娘急急忙忙的問道。 張懷生搖了搖頭,他娘立刻罵道:“還說是大家閨秀呢,跟那母老虎有啥兩樣?不就是多了一個人嗎?我兒都是進士老爺,怎么就不能納妾了?說到哪里都沒有這個道理!” 張懷生的爹道:“你少說兩句,現在是說這些的時候嗎?懷生,你想咋樣?” “大伯父說有個縣丞的缺等著我。如果我同意和離,立馬就能上任去!” 這是好事兒啊,可是前提卻是要和李萱和離,孩子也不能要。 不過只是個女兒,張懷生倒是不怎么心疼,何況養個女兒,等長大了,還得給她出嫁妝,不如跟著李家那邊,既能找個門第高的婆家,也省了一副嫁妝,不管什么時候,女兒都得叫自己爹,他這也是為了女兒著想。 張家人現在是既想得到那個縣丞的職位,又不想失去了李家這么親,可問題的關鍵是,不是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想要事事都有好處,那也得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本事。 張懷生想著,如果自己不同意,那么不僅這個官當不了了,還更得罪了李家,自己如果一點兒錯也沒有,還能理直氣壯的骨頭硬一些,可是如今卻。 得罪了李家,在這京城還想繼續呆下去?這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張懷生已經下定了決心,和李氏和離了。 再怎么說,女人不比男人,男人還能娶黃花閨女,而女人,只要嫁過一回,還帶著一個孩子,也就那樣了。 他現在有官做,還有個青梅竹馬的蓮妹陪著自己,而且就快有兒子了,從哪邊選都是這種選擇。 于是張懷生做出了決定,和李萱和離。 盡管張懷生的娘不同意,事情已經成了定局,張懷生與李萱以后沒有關系了。 而張懷生也準備出任太明縣的縣丞。 他們住的院子,本來就是李萱自己的,給了他們收拾東西的時間。 張懷生的娘還想著要把這院子給霸占了,或者轉手給賣了,可惜怎么能入了她的意?張懷生不想自己的娘再做出得罪人的事兒,就抓緊了時間,讓人收拾東西。 李萱算是解脫了,拿到了和離書,以后她就帶著女兒過日子了。 她不想回到娘家住,因為自己的祖母知道自己和離后,很是生氣,直說不認自己了。而父親有跟沒有一樣。 好在她自己手頭上有嫁妝,也不愁養不活自己和女兒。 房子和錢都有,以后深居簡出,何必要過寄人籬下的生活呢? 是啊,出嫁的姑娘,再回娘家,那就是客人了,可不就是寄人籬下?她現在只想把容姐兒好好的撫養長大,別的什么都不想。 在京城,安全問題不是問題,她又不是只和容姐兒兩個人住,還有好幾房的下人呢。再則,大伯母那邊也時不時的派人過來看望自己,沒有不長眼的過來sao擾。 宮里皇后傳旨,讓李舜華進宮去。 這幾年,李舜華進宮的次數也挺多的,不算什么稀罕事兒。 特別是有什么節慶的日子,更是從來沒有少過。 太后和皇后的千秋節,都是必須去的。只是這一次非年非節的,不知道皇后讓她進宮是干什么。 因為沒有叫王氏,所以王氏也不好跟著,不過知道女兒應付這些不成問題,也不太擔心。 進了宮里,打點要周全,李舜華從來都是帶足了銀子,給人銀子還沒有什么人不高興的。 引導李舜華去皇后宮里的小太監得了銀子,狀似不在意的對李舜華說道:“娘娘今天高興,把太子爺府上的幾個皇孫也叫過來了?!?/br> “多謝公公提點?!崩钏慈A微笑著說道。 要說這皇后,最近一段時間的心思,李舜華也明白了,無非是想撮合自己和太子的兒子的婚事,別看她現在還不到歲數,可是也備不住有人打主意。 太子是皇后所生,但是太子的地位也并不是那么牢靠?;屎笞鳛橛H娘,自然是想要給自己的兒子增加籌碼,增加籌碼最方便的法子就是聯姻,把兩者的利益緊緊的聯系在一起。 李舜華的父親和舅舅都手握兵權,太子和皇后不可能忘記,只是太子的年齡比李舜華大多了,而且早早的有太子妃了,李舜華才這么大點,跟太子是不能相配了,可是太子不是有兒子嗎? 用兒子和李家聯姻,也是很不錯的辦法。 這幾年,太子和幾位皇子內斗的厲害,不是你占上風,就是我絆你一腳,大家各有勝負。 皇后作為后宮之主,更是有便利的條件,所以今天把李舜華給弄進宮來,還把太子家的孩子也叫了過來,李舜華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對于李舜華來說,太子家的幾個孩子,都是小孩子,她根本就沒有朝那邊靠的意思。 但是維持表面的平和還是能辦的到的。 到了皇后面前,拜見了皇后,得了皇后的夸獎,然后皇后就讓太子的長子陪著李舜華去御花園里逛去了。 太子的長子也是皇長孫,比李舜華大兩歲,長得還可以,只不過大概是從小就寵著,性子不怎么好,勉強陪著李舜華來到御花園,看見周圍也沒有別人,就惡狠狠的對李舜華說道:“皇祖母讓我陪著你,可是你不要得意,你個丑八怪,我是不會娶你的!我表妹比比好看多了!” 這個年齡,就知道娶或者丑美了。大概平時只有別人聽他的,現在讓他耐著性子陪自己,肯定不耐煩了。 李舜華說道:“皇長孫說的話我不明白,什么娶不娶的?某不是皇長孫聽錯了吧?!?/br> 皇長孫想到祖母和母親都跟自己說的,可是自己不小心給透露出來了,祖母他們只讓自己好好哄著這李家的丫頭,他還是無意間聽母親他們說的,可是皇長孫自幼與自己的表妹關系好著呢,兩小無猜的,感情自然就有了。 如今看這李家的丫頭怎么看怎么不順眼,可是也不能讓人知道自己已經知道了祖母他們的意思,于是就說道:“是你聽錯了,我什么時候說過那話?你可不要胡說八道,不然讓你好看,哼,既然這樣,你就自己一個人玩吧,我可不奉陪了!” 能陪著來到這邊,已經是皇長孫的極限了?,F在嘛,他可管不了那么多了。 皇長孫揚長而去,自然有人把這邊發生的事兒回稟給了皇后,皇后氣得不行,“太子妃是怎么教的孩子?簡直是胡鬧!”這個時候是發脾氣的時候嗎? 先把人哄好了,到時候憑著長安侯疼愛女兒的那個勁兒,不愁他不站在太子那邊,不過是個女人,不喜歡以后納自己喜歡的不就行了? 在成大事之前,該忍的就得忍!如果不能忍,還辦什么大事兒? 因為皇長孫這不負責任的行為,皇后為了安撫李舜華,又給了李舜華很多賞賜。 李舜華根本不在意那皇長孫說自己丑的事兒,他越是厭惡自己,自己才更是安全呢。 這種皇家,進去了就是個是非窩。得虧他那個表妹給力,自己一點兒錯也沒有,就能全身而退了。 皇長孫的表妹,自然是太子妃的娘家侄女兒了,太子妃的娘家,就是永樂侯府,當初出現霉米毒死人的事兒,還被皇上訓斥過的。 永樂侯府自然想巴著太子這邊,想要一代一代的榮耀富貴下去。 而太子妃呢,也希望自己的兒媳婦是娘家侄女兒,從小就把娘家的一個侄女兒帶到東宮,和皇長孫從小就長在一起,關系自然比別人好多了。 ☆、第52章 定親 只是現在形勢比人強,為了增加籌碼,不得不改變策略,想要讓皇長孫和李家定下親事。 只是大人們還能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可是對從小就說一不二的皇長孫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讓他虛以委蛇的哄一個不喜歡的女孩子,他辦不到,于是就成了這樣了。 皇后把怨氣都怪到了太子妃身上,覺得太子妃小家子氣,從小就把自己的內侄女兒接過來,就只想著她的娘家,可惜她的娘家是個不中用的,既然不中用,就不要什么都霸占著。 不說宮里皇后那邊怎么訓斥太子妃,就說李舜華從宮里回來,她娘王氏就把她叫了過去,問了問宮里的情況。 李舜華對自家娘也沒有什么隱瞞的,把自己在皇后宮里遇到了皇長孫,然后皇后讓皇長孫陪自己去御花園玩,接著皇長孫口出惡言直接走人了,都一一說了個清楚。 這樣的事兒,她也不必瞞著自己家里人,他們做得出,自己為什么不敢說呢? 雖然那皇后哄了自己,還給了自己很多東西,還問了自己皇長孫說了什么話,當初自己沒有把皇長孫說的告訴皇后,想當然,告訴了也沒有什么好結果。 皇后以為自己年紀小,什么都不明白,那就讓她這樣以為好了。 王氏對皇后這種拉郎配的行為很是不滿,她女兒才多大啊,就想著這一招。 而且,那皇長孫也不成樣子,無非就是出身好一點,可是行為舉止哪里像一個皇長孫該有的樣 子? 這么小的年紀,就惦記上自己的表妹了,還敢說自己的女兒丑!她女兒可以說,不僅不丑,而且很漂亮! 王氏當然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這個皇長孫,那不是把女兒朝火坑里推嗎? 只是這皇后隔段時間就要把女兒叫過去,打的真是好主意。 現在看著女兒年紀小,沒有什么避諱的,所以才敢這樣。 至于為什么皇后沒有直接下懿旨訂婚,那是因為這位皇長孫的婚事,可不是皇后一個人做得了主的,更何況,他們家也不是沒有權勢的落魄人家,宮里會連知會一聲都不,就直接下旨的。 不過鑒于皇后這么頻繁的召自己的女兒進宮,到時候說不得就有人說些話了。 王氏跟李煦之商量,兩個兒子的婚事,他們不擔心,可是女兒的婚事,怎么著也得開始cao心了,不然真的被那皇后一個瞎挑,真的配給那皇長孫,那時候事情就麻煩了。 李煦之說道:“皇后的主意不會成的,你忘了,還有太后那邊?!?/br> 太后可是打著另外的主意,想著那娘家的侄孫女說給皇長孫呢。這兩個人會打擂臺的。 王氏說道:“他們兩個人怎么打擂臺我不管,可是要把我女兒牽扯進去,我就不能不作為了,你想一想,皇后經常把舜華叫進宮里去,還讓皇長孫陪著,長此以往,難道不會從宮里傳出點消息出來?就是不傳,皇后也會安排人讓大家知道她的心思的,她這樣的心思一出,這京城里還有誰敢和咱們結親?難道真的要等太后和皇后誰爭贏了,咱們才有出路?” 這說的倒也是,只是李煦之想著女兒還太小,這么小給她定親,他還是舍不得。 但是與其攪合到皇宮里的太后和皇后,甚至是太子妃中間去,定親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可是,京城有這個膽量,跟皇后爭人的,似乎沒有幾個。哪怕不怕皇后,也得面子上過得去。 李煦之想到了舅兄西寧侯王震辰,不知道他那邊有沒有好的人選。 沒有想到的是,李煦之這邊還沒有寫信過去,西寧侯那邊也來了信,信上的內容倒是和李煦之不謀而合了。 “我兄長說的是瑯兒?”王氏問道。她還有些不敢相信,讓女兒和自己娘家的侄子定親,王氏自然是愿意的,她哥哥很喜歡舜華,又是親舅舅,嫁過去一點兒也不會受委屈。 只是,“瑯兒會不會年紀大了些?”自己的侄兒自然是好的,王瑯人聰明,長得也一表人才,能文能武。但是卻比舜華大了九歲呢。 這些年,王瑯也沒有成親,西寧侯對他也沒有辦法,“要是瑯兒自己不樂意,我們勉強也沒有什么用的?!?/br> 李煦之說道:“年紀大一些才更會心疼人,更何況,是他表妹?打九歲也不算大。每次瑯兒來京城的時候,都給舜華帶很多好玩的東西,我看他對舜華比別人要有耐心多了,”他自己的女兒,覺得配誰都能配得上,更何況,舅兄既然能寫信過來,那么肯定是已經把王瑯那邊搞定了,不然對自己的外甥女食言,那就不好了。 至于王瑯的年紀大一些,那真的沒有關系的,女兒就該找個年紀大一些的疼她呢。 “咱們琪兒比瑯兒還大一歲呢,也不算大了?!崩铎阒f道。 大兒子年紀比王瑯還要大一歲,都沒有定親成親,所以王氏倒是不在乎侄兒這個年紀還沒有成親,男孩子年紀大一些,一點兒也不著急,只是問題是,她女兒的年紀似乎小了一些,等女兒能夠嫁人了,至少得十五歲吧,還得六七年呢,過了六七年,王瑯都多大了,二十好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