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書迷正在閱讀:他知道風從哪個方向來、重生之醫品嫡女、[綜英美]王子和他的盾、[綜漫]我看上主角他爸了、我跟高冷男二結婚了[穿書]、獵戶家的小娘子、婚后交鋒之辣妻難馴、夫君他是病弱反派[穿書]、謝齊人家、喪尸幸存者
謝季禹說:“決定了?!?/br> 秦明德說:“你準備把工部交給我?” 謝季禹點點頭。 秦明德說:“我不會接手?!?/br> 謝季禹一愣。 秦明德說:“我去御史臺?!?/br> 謝季禹手一顫。 秦明德說:“你把我帶在身邊這么多年,是想教會我什么叫忍耐,什么叫變通。但我學不來,我怎么都學不來。你想教給我的東西,我學不會!” 謝季禹喊道:“明德……” 秦明德說:“我這種直脾氣的人,御史臺最適合我。你和馬御史的話我都聽到了,你選戶部不選御史臺,我選?!彼浩痤^,“如果有一天,你和姚參政同流合污、沆瀣一氣,我也不會顧念舊情!” 謝季禹苦笑說:“明德,你要想清楚?!?/br> 秦明德說:“我想得很清楚了,你也說了,三郎和陛下感情極好,你不愿意陛下走偏,我去御史臺不是更好?!彼渎暠WC,“即使是陛下做了什么荒唐事,也有人敢站出來彈劾?!?/br> 謝季禹說:“我不如你?!彼鬼蛧@,“我不如你們?!?/br> 謝季禹回到謝府,晚飯吃得有些沒滋沒味。 秦明德是他一個故交的外甥,故交離世前托他好好管束著秦明德??蛇@么多年過去,他自己的棱角被磨平了,秦明德卻依然不改初心。這樣的心性是好的,很值得贊許,但若是自己的后輩,謝季禹卻不愿他有這樣的決心。 李氏看出謝季禹心情不佳,不由問:“怎么了?” 謝季禹一頓,伸手握住李氏的手:“穎娘,你會不會覺得我很懦弱?” 李氏愣了愣,問道:“怎么會?” 謝季禹說:“因為我貪生怕死……”他微微收緊手掌,問了另一個問題,“那若是有一天我惹上了大禍,害了我們一大家人,你會不會怨我?” 李氏說:“要說不會,那當然是假的。我沒什么,但我希望三郎一直平平安安,小妹和小弟也快快活活長大??赡阋且驗樽隽吮仨毴プ龅氖隆蛘卟辉缸鲇羞`你原則的事而惹禍,什么罪我們都會和你一起擔?!彼卣f,“三郎說過,人生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且真正做到有為有不為,方是大丈夫——我的夫君若是這種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我即使心中怨你,也愿與你同悲共喜、甘苦與共?!?/br> 謝季禹說:“穎娘,我真是三生有幸才能與你、與三郎他們成為一家人。你不必憂心,事情其實并沒有壞到那種程度,”他眼眸微垂,“很多事都還可以改變,我只是做好最壞的打算而已……” 第120章 謝則安的任地在田嶺縣,地兒不大,問題卻是涼州這邊很普遍的:十地九旱、水土流失。這問題在后世其實更嚴重,但目前也已經有了端倪,謝則安把田嶺縣走了個遍,對田嶺縣的地形爛熟于心。新官上任,難免會遇到點兒麻煩,可那對謝則安而言根本不是什么問題。 謝則安赴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修渠。 修渠這種勞民傷財的事不是沒人提過,只不過最后都因為財力問題擱淺。而錢能解決的問題對謝則安而言絕對不是問題,張大義對他極為支持,好兄弟上任,張大義呼啦啦地叫來一群“投資商”,冠個名就把田嶺縣修渠的錢給湊齊了。 同時過來這里安家的還有張大義手底下的“農業合作社”,這東西是趙英在世時同意搞的,農業合作社是半官營半私營的機構。這幾年來謝則安吸納了不少專擅農事的人才,一部分圈在溫室大棚那邊搞育種,一部分分散在各地勘察農務。有正經出身的人會在司農寺那邊造冊,沒有出身的人則由張大義那邊給薪水。 農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很廣,包括掌握當年農事、育種售種、農務指導、農副產品供銷等等,最初辦起來時兩眼一抹黑,走過不少彎路,不過經過幾年的摸索,經驗已經很豐富了。 涼州這邊干旱少雨,但日光很強,謝則安叫人帶來了不少棉種和玉米種,棉花和玉米在這樣的地方長得好,一個可以填飽肚子一個可以防寒保暖,再配合花生、瓜菜、紅薯、馬鈴薯的套種,一年下來溫飽不愁。當然,棉花只能種一兩年,地越種越“薄”,棉花收成會越來越長。與油菜、小麥輪作或許還可行,不過謝則安只負責提供思路,具體到底行不行還得讓人去多試驗幾回。 謝則安從來不按理出牌,不少準備給他個下馬威的人都無從下手。等看著那批跟著謝則安過來的“城里人”,所有人都閉嘴了。自家人知自家事,這種小地方哪有人愿意過來呢?還不是沖著謝則安面子來的。 誰會嫌自己的靠山???有這么個厲害人物過來,還使什么絆子啊,趕緊跟著人家走才是正理! 謝則安把事情安排完,清閑得很,時不時下去走訪各個村落。端王與晏寧公主聊著聊著忽然想去田嶺縣看看,一起坐上馬車去了縣里。到縣衙一問,謝則安又下去了。 晏寧公主撩起車簾往外看。 正是春末夏初,涼風習習。兩旁的田壟壘得極為整齊,青青的苗兒都長出來了,一節一節地拔高。 端王說:“很多作物都是我們以前沒見過的,你這個駙馬可真是了不得,只有他敢把那些新作物變成口糧?!?/br> 新事物的出現難免會遭人非議,以前還好,謝則安基本不出面。如今可不同了,謝則安要對田嶺縣的每一件事負責。想到謝則安大刀闊斧的各項舉措,晏寧公主有些擔憂,但還是堅定地站在謝則安那邊:“涼州久旱少雨,三郎只是擔心百姓吃不飽罷了?!?/br> 端王說:“你總要勸著點,要是做成了還好,要是做不成那可麻煩了?!?/br> 晏寧公主說:“三郎自有主張?!?/br> 端王見晏寧公主態度堅定,未在多言。等馬車駛近一個村子,端王訝異地挑眉,指著村口那株大樹說:“寧兒你看,那不是三郎嗎?” 晏寧公主抬眼看去,只見謝則安在那兒逗弄小孩,懷里抱著一個,身邊圍著幾個,畫面非常溫馨。想到謝則安在家中對一雙弟妹那么好,晏寧公主神色微黯。謝則安很喜歡小孩,可她太小了,而且身體太弱,根本沒法生孩子。 端王掃見晏寧公主的神色,故意問道:“寧兒你和三郎打算什么時候要孩子?” 晏寧公主說:“皇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情況……” 端王嘆息一聲。 晏寧公主靜靜地看著正在哄小孩說話的謝則安。 端王說:“那寧兒你有沒有想過給三郎納人?” 晏寧公主一頓,轉頭看向端王。她當然想過,但謝則安不答應,趙崇昭不答應,她也不是特別想,于是沒有再提了。如今趙崇昭遠在京城,謝則安又已經忙完了,確實可以考慮這件事了。 晏寧公主還是有些猶豫:“皇兄不讓三郎再娶?!?/br> 端王勸道:“誰說讓三郎再娶了?讓人給三郎早早生個孩子,把孩子生母打發走,你將孩子帶在身邊教養,也算是你幫三郎延續血脈了?!?/br> 這樣做雖然有些殘忍,但對于皇室中人來說不算什么。晏寧公主皺著眉說:“三郎可能不愿意……” 端王笑問:“是三郎不愿意,還是寧兒你不愿意?” 晏寧公主呆了呆,苦笑說:“皇叔說話還是這么戳心?!?/br> 端王說:“你若是為難,我叫人送一批侍女給三郎。人送去后你出面收到身邊,看著得眼緣的再讓三郎給她們開臉?!?/br> 晏寧公主說:“……好?!?/br> 端王牽晏寧公主下車,去找謝則安說話。 謝則安見他們同來,笑著相邀:“正準備在這兒吃頓家常飯,晏寧你們也一起來吧?!?/br> 午飯吃完后謝則安送晏寧公主和端王回城。 一路上晏寧公主欲言又止,終究還是沒告訴謝則安和端王說好的事。 謝則安趕回縣衙,想到晏寧公主那神色,微微皺起眉。一直瞞著晏寧公主總不是辦法,端王有可能會從晏寧公主這邊下手,不得不防??! 謝則安叫戴石回去好好布置,府中有什么動靜立刻過來稟報。 第二天戴石和謝大郎一起來到縣衙,帶來了一大疊京城來信,同時也將端王和晏寧公主的打算弄清楚了:晏寧公主又打算往謝則安身邊塞人。 謝則安說:“真是麻煩啊……”他把戴石打發回去盯好端王塞進府里那批侍女,自個兒拆起信來。 首先拆的是謝季禹和李氏的信,李氏寫的無非是噓寒問暖,滿紙都是關心。謝則安先把它看完了,再拆謝季禹那封。 謝季禹的信就厚多了,信里提到朝廷的近況,只說事實,沒有任何評價,謝則安還是從那字里行間讀出了不少隱憂。趙崇昭蒙人還是有一套的,目前為止還沒鬧出大錯,只是有些不大不小的事兒已經顯露了他的脾氣。 值得慶賀的是,“報社”和“學?!钡幕I辦都步入尾聲,有謝望博把關,這兩個地方目前還很安全。暫時來說,報社可以負責輿論監督,學??梢载撠熭斔腿瞬?,它們的本職不會丟。只不過趙崇昭越來越倚重姚鼎言,秦老太師那邊被逼急以后,做出了不少極不理智的事,反倒把更多人推向了姚鼎言那邊,比如顧騁已經旗幟鮮明地在報紙上發表支持新法的言論,成為了打響“紙上論戰”第一炮的人。 最后謝季禹提到,他去了戶部,而秦明德進了御史臺。 謝則安眉頭一跳。 以謝季禹的脾氣,肯定不會主動去戶部??磥砘鹨呀洘街x家身上了…… 謝則安把京城大部分來信回完,才拆開最后一封。那是從宮里送來的,一看就知道是趙崇昭的手筆。謝則安拆開一看,發現趙崇昭明明只是說點蹴鞠社的小問題,卻洋洋灑灑寫了三大頁,仿佛生怕說不清楚一樣。想到秋闈前結識的“蔡陽”,謝則安目光微頓。 這個“蔡陽”有點問題,不過腦筋靈活,做事有分寸,比之以前那些上趕著往趙崇昭身邊湊的人倒是好多了。 只不過這個“蔡陽”的事還是要查清楚才行。 謝則安給留守京城的蕓娘寫了封信,讓她派人去“蔡陽”那邊一趟。 謝則安把趙崇昭的信也回了,才看到謝大郎一直抱著手臂站在一邊看著。謝則安笑嘆:“大郎,這總這么神出鬼沒會嚇著人的?!?/br> 謝大郎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謝則安說:“我遠離京城,也不知是對是錯?!?/br> 謝大郎頓了頓,學著謝則安安慰弟妹時的模樣伸手拍了拍謝則安的腦袋,然后把謝則安抱進懷里。 謝則安:“……” 另一邊,趙崇昭派來的信使拿到了謝則安和晏寧公主的來信,快馬加鞭地往回趕。 不到七天,信使已回到京城,帶著回信入宮。趙崇昭非常滿意,賞了信使不少賞錢,又問起涼州那邊的情況。 信使一一答完,最后才猶猶豫豫地把端王給謝則安送侍女的事說了出來。 趙崇昭聽完后火冒三丈,當下寫了另一封信讓人送去涼州,信里都是氣急敗壞的訓斥內容。 等趙崇昭冷靜下來,很快又后悔了,派人快馬追回信,重新找信使仔細盤問。確定謝則安極少回府,連那些侍女的面都沒見過之后,再次寫了封信給晏寧公主,中心意思很明確:趙英剛駕崩不久,這么急著給三郎找人是想害死三郎嗎? 趙崇昭握筆的手還是氣得直發抖,但語氣卻盡可能地和緩,沒有透露半點火氣。 過了許久,他在后面補了句:“蹴鞠社那邊的事兒解決了,替我告訴三郎一聲?!睂懲晁滔铝私o謝則安另寫一封信的沖動,封好口叫人把信送出去。 第121章 晏寧公主收到趙崇昭的來信時,猛地一激靈,發現了許多自己不曾注意的事。她并沒有忘記趙英駕崩不久,但她常年掙扎在生死邊緣,對生離死別都看得極淡,心中雖傷心,卻也很快振作起來。因而在聽到端王的提議后,她并沒有拒絕,非常干脆地答應下來。 她會忽略謝則安的身份有多敏感,端王怎么可能會忽略? 難道閑云野鶴當久了,端王連這點避諱都忘記了? 換了別人可能會相信這種說辭,晏寧公主怎么會信! 晏寧公主觀察了幾天,將戴石的動作盡收眼底。戴石對端王送來的侍女十分警惕,根本不讓她們有機會接近謝則安房間和書房,甚至連內院都進得少。 這表明謝則安對端王早有防備。 晏寧公主攤開趙崇昭的信又看了一遍。 趙崇昭明明遠在京城,卻能知悉端王送侍女的事,端王送人上門的時機不可謂不巧。想到自己曾經因為這件事和趙崇昭爭執了幾次,晏寧公主心頭發寒。如果端王是故意的,那這就是一石三鳥之計,一能往謝府這邊安插眼線,二能置謝則安于不忠不孝之地,三能離間謝則安與趙崇昭的關系! 趙崇昭知道這件事會怎么想謝則安? 晏寧公主心頭氣悶,當晚竟病倒了。楊老跟著謝則安一起過來,見晏寧公主情況不妙,當下就給晏寧公主急救。 戴石原本要遣人去通知謝則安,晏寧公主卻突然轉醒,阻止了他。 楊老見晏寧公主神志清醒了,心中稍安,給晏寧公主寫了藥方叫人去按新藥方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