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就在這時,高平郡王做了一件震驚建業群臣的事——高平郡王提劍步入郢州赤丘鎮軍的軍營,連著殺了七個兵士。 建業有傳言說高平郡王瘋了,又有傳言說高平郡王是因為被荀元鈞、荀永隆的冤魂索命所以瘋了,冤魂作祟,讓他誤把兵士當作了荀元鈞和荀永隆。 高平郡王沒瘋。 荀靖之提劍跑去軍營殺人,和荀元鈞、荀永隆沒有任何關系。荀靖之不可能僅僅因為荀元鈞和荀永隆就瘋了。他是經歷過乾佑九年那場浩劫的人。 乾佑九年,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奉玄失去了除了“奉玄”這個名字以外所有可以失去的所有東西,堂庭山不再是他的安心之處,堂庭山變成了一場血劫的發生地,他失去了自己的師姐、自己的朋友,失去了師叔、師姑和師父,失去了雪竇古琴,失去了寶象琵琶、鳴鸞琵琶…… 奉玄后來連“奉玄”這個名字都沒留住,他不修道了,以后也不需要“奉玄”這個道名了。 他又叫荀靖之了。 建業人人皆知荀靖之有三“不得”一“不許”:高平郡王荀靖之聞不得rou味,看不得艷紅的梅花,聽不得別人說他的好友第五岐死了。高平郡王荀靖之不許別人姓第五。 高平郡王荀靖之不許別人姓第五這件事發生在明夷元年。明夷元年,也就是乾佑九年,許朝在南方重新建朝,高平郡王籠居在建業雞鳴山上的清玄觀里,安靜養病,不見一切外人。 陛下的朝中有一位鴻臚寺錄事,名叫第五儋,出自鶴儀第五家旁支簡河房第五家,聽說高平郡王一直在找第五家主支的第五岐,與第五岐是生死摯交,心想自己也姓第五,于是對其他官員夸下???,說自己能見高平郡王。 第五儋向清玄觀送去拜帖,在拜帖上特意寫了“第五”這個姓,希望高平郡王顧念舊情,能讓他借第五家的關系獲得提拔。沒想到荀靖之看見“第五”這個姓,沒見第五儋,燒了拜帖,淡淡說了句:“我不認識他,他不許姓第五?!?/br> 第五儋慘淡而歸,淪為了建業的笑柄。因為第五儋的關系,高平郡王不許人姓第五這件事也漸漸流傳開了。陛下聽說這件事后,特意見了第五儋一面,替外甥賠罪——第五儋得見天顏,還被陛下好言安撫了幾句,又驚又喜。第五儋為了表示對陛下的尊敬,從此不姓“第五”了,改姓了“第”,成了第儋。 高平郡王似乎不好相處。有人說郡王修道,當然心冷。 不過再心冷,也不該隨意殺人。 高平郡王殺了七個兵士,消息傳到建業,群臣恐懼。陛下的老師、被稱為“錄公”的太傅盧鴻烈奏請陛下處理高平郡王的事情。陛下剛下詔召荀靖之還京,荀靖之已經到建業了,荀靖之到建業領罪來了。 荀靖之再也沒有什么所謂的“三不得”了,他承認第五岐死了。五年了,他終于肯承認第五岐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在赤丘殺死的一個士兵,原名叫周敦平。 一些名字,他冷不丁地想起時,覺得仿佛是上輩子聽過的名字,李道訓是誰、長什么樣子——他快記不清了。陳觀復、菩娘、李延齡……有時他很好奇,他真的見過這些人嗎?前塵真如一場夢境。 不過“周敦平”這個名字和李道訓這樣的名字不一樣。他一度完全忘記了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從沒出現在他的回憶里。直到乾佑九年,他又聽說了這個名字。 周敦平。 曾經向他和第五岐射暗箭的周敦平。 認出第五岐不是皇孫、害死了第五岐的周敦平。 冤家路窄。 荀靖之在赤丘查案的時候,查到了周敦平,在看到他的那一刻,奉玄就認出了他。 周敦平對荀靖之說:“你好啊。咱們終于又見面了,我早就想到會有這么一天?!敝芏仄秸f你找第五岐嗎,當年也有人找第五岐,是個女人,暗中跟著從盧州來的軍隊,想要動手,他想投靠軍隊,為了表示誠意,就把那個女人殺了,她的功夫很好,用兩把刀,割傷了他的臉——為了表示敬意,他沒有把她的尸體留給尸群,而是把她的尸體推到黃河喂王八了。 周敦平說死了,都死了。他說他認出了第五岐,在第五岐心口刺了一劍。第五岐手里只有一把冰一樣的劍,那劍沾到血瞬間就碎開了,他根本無力反擊。 周敦平說第五岐被尸群啃咬著吃了,連骨頭都沒剩下。 周敦平對荀靖之說有本事你也刺我一劍,有本事你就復仇??!你要復幾個人的仇——那女人你認不認識,她的仇你復不復?有本事你就復仇。 荀靖之捅了他六劍。師姐,一劍、一劍、又一劍,這六劍是為周敦平侮辱師姐報仇。他不信周敦平的話,他不信! 周敦平大喊痛快,他到死都在嘲笑荀靖之——笑他和第五岐有緣無份,笑他無論怎么折磨自己也不會再見到第五岐了。 周敦平拿出了證據,他手里攥著一顆他從第五岐身上搶來的多伽羅木佛珠,他一直將這顆佛珠帶在自己身上。在死前一刻,他哈哈獰笑著,似乎絲毫感受不到渾身的疼痛,他要荀靖之看了一眼那顆佛珠,一仰頭把佛珠吞了下去。 他要死,但是他要在死前用盡方法嘲笑荀靖之、惡心荀靖之——只有這樣,他才能稍稍消解自己對荀靖之和第五岐的恨。他恨他們勝過自己、搶了自己本該在宣德立下的功勛,恨他們害自己丟了官,恨他們害他在大亂里無法出人頭地、此后只能夾著尾巴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