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節
雄姿英發勉強算得上,談笑間克敵千里其實是夸張了,但是這樣的話聽起來讓司馬十七郎心里說不出的歡快,他起身坐到了王妃身邊,一手攬住王妃的肩,一手拿起自己的酒杯送到了盧八娘的唇邊,喂她喝了半杯,然后將剩下的半杯一飲而盡,笑問:“你們兩兄妹都是視富貴如浮云啊?!?/br> 其實哪里有視富貴如浮云的人呢?盧八娘斜睨了一眼司馬十七郎,“不過當今皇后的位置還真不在我們兄妹的眼里!” 司馬十七郎看著自己的王妃,冬日家居的打扮非常簡單,蜜色的小襖,寶藍撒花裙子,烏油油的頭發用一支紅玉雕成的鳳凰發簪綰起,素著一張臉沒施一點的粉黛,倒越發顯得膚白如玉,眉目如畫。 三十多歲的王妃美艷依舊,比美艷更令他著迷的是她不凡的氣度,就算脫下翟衣換上布裙,她也一樣的高貴,隨著年紀的增加,她身上越來越透出溫潤、寬和、大度的風范。就是剛飲了幾杯酒,兩頰染了些□□,眼睛也水潤起來,卻仍不失端莊。 司馬十七郎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若是王妃做皇后,一定比任何人都適合!” 是啊,從成親起內院的事自己就沒cao過心,兒子們個個養得好;先前的董氏被王妃教得那樣懂事溫順,后來薛氏的缺陷一點也沒有傳出去;家里的下人井井有條,廚房、針線、采買、灑掃、針線等各執其事…… 其實淮北王府的事情并不少,表面看王府的人比起皇宮要少得多,但是淮北王府屬官也都在王府內生活,而且自己和王妃的護衛也都歸王妃管理日常雜事,所以其實比皇宮里的事情還要多。 單說廚房一項,正泰殿旁的一處專門供應王府外院上千人的伙食,每日定時供應飯食四次,白日里三次正餐子時為值班的人加一次宵夜,再有晝夜提供茶水、點心,又要承辦正泰殿的午餐和宴會,不但干凈整潔,菜品、口味均屬上佳,還從沒出過一點岔子。 至于內院的幾處小廚房,每一處都各有千秋,雍和殿里的最擅長海鮮,學堂小廚房的點心做得最好,就是給下人的廚房里也有所長,那里的大rou包子聞名平北城,王府的屬官都喜歡買了帶回家給家人吃,去晚了還會買不到。 其它的方面自然也如此,司馬十七郎雖然對具體細節了解不多,但他從自己在王府內適意的生活中能感覺到這背后付出的心力。想到在打理好王府的同時依舊掌控著青山城和吳郡義郡,他不免更加佩服王妃,這么多事沒見她忙亂過,從來都是氣定神閑。 當然自己也不差,從帶著幾千募兵空手到了淮北,到現在成了一地之霸主,不敢說與古往今來的賢者比肩,但在當世確可以傲視群雄了,皇上比起自己無論文韜武略都差得多了! “自己若是做了皇上,一定能比他強得多!”這個想法一進入司馬十七郎的頭腦中,他被自己嚇呆了,這是大逆不道??!他馬上將之屏棄,可是幾乎立即,他又重新思索起來,自己若是想取之代之,還真不是難事。 從淮河以北到黃河以南廣袤的土地如今欣欣向榮,比起江南的朝廷實力完勝,東南的吳郡義郡,西部的益州也可以算是自己的屬地,加上王妃的水軍,已經對朝廷形成了四面包圍,從軍事角度看滅掉朝廷用不了幾個月。 當然,這是絕不可能的!司馬十七郎的思路回到了正軌,年幼時開蒙讀書,青年時立志修身,中年有所成就,他自詡品德高尚,雄才大略,足以令天下士人歸心,百姓俯首,決不可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只是似乎心里很有不甘之意。 盧八娘感覺到司馬十七郎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越來越深遠,笑問道:“想什么呢?” “噢,我在想天氣暖和后我就出兵北上,不能讓魏繼續在北方坐大了?!?/br> 在淮北專注于東南時,魏已經將秦滅了,一統黃河之北,形成了北方最強大的國家,淮北軍與魏的一戰不可避免。 “聽綠袖說池梁最近一直在北邊練兵,我就知道你要北征了?!北R八娘再次勸道:“拓跋鮮卑現在兵強馬壯,我們不如避其鋒芒,等幾年后看看形勢再北上?!?/br> “這一戰是勢在必行的,趁著魏國還沒有在大秦之故國站穩腳,正是我們出兵的時機?!彼抉R十七郎已經下定了決心,根本不會改變,“再者,魏國這些年吸收了大量的漢人、雜胡,國力強大得非???。他們一直在窺伺著淮北,我們不主動出戰,魏國也會南下,那時拒敵于淮北還不如現在北上呢?!?/br> “而且,眼下朝中形勢平穩,益州、吳郡、義郡歸附,淮北實力大增,正可一鼓作氣打下黃河北岸!” 盧八娘明白他是對的,但是卻少不了憂心,“胡人兇悍,一定要做足準備?!?/br> “我知道?!彼抉R十七郎又殷勤地將酒送到盧八娘唇邊,“這次出征我想帶著旭兒?!彼⌒牡卣f了后,擔心地看著王妃,怕她會反對。 原以為王妃一定會不愿意,甚至會傷心,但是盧八娘并沒有,她只是靜默了一小會兒又如常了。旭兒過了年十四歲,做為世子,他已經開始參與政務了,隨父北征于他是必然的。 換而言之,北渡黃河應該是淮北最大也是最后一場戰爭了,是旭兒得到他父王教導的最好機會,也是他將來統率淮北軍最堅定的基石。司馬十七郎要帶著兒子出征,正是為兒子做的最好最長遠的規劃,做為母親,盧八娘能夠做的選擇就是贊成,盡管她確實不情愿,“我會給你們準備行裝的?!?/br> 兒子第一次上戰場,父親的心與母親是一樣的,司馬十七郎完全懂得王妃的感覺,他握住了盧八娘的手,“放心吧,我會看好旭兒的,保證把兒子平安地給你帶回來?!?/br> 聽了這樣的保證,盧八娘苦笑了一下,得到吳郡和義郡的興奮已經差不多消失殆盡了。比起丈夫和兒子,她寧愿不要那么多的土地,而是一家人安穩地生活在一起。 可是,時代并沒有給她這種可能,當然她當初也選擇了過這種經歷大風大浪,體味波瀾壯闊的一生,她唯有繼續下去,因為希望就在眼前了。 作者有話要說:真是對不起,也不知自己為什么會弄錯,今天發文前感覺不對,明明寫的章節怎么就沒了呢,然后發現與網的上章節對不上了。不知給大家帶來多少的不便,深深地抱歉! 沒看到上一章說明的,可以重新補看194章。 第198章 比雄才暗蔑視南朝 展大略擬 過了年,司馬十七郎就帶著長子進了軍營。四月中旬的一個早晨,淮北軍乘著數百只大船在晨霧的掩護下渡過了黃河。經過平叛鍛煉的青山軍整休后也派出五萬人隨同淮北王出征。 這一次,淮北王并沒有兵分兩路,而是集中了力量有如一把尖刀插入北方,魏與吳地的叛軍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他對北上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重視。 盧八娘是知道知道魏在歷史上的威名的,孟白也再三提醒過她,所以她把這一次征戰默認為淮北軍北渡后最艱難的一仗,拿出了手中最大的一張王牌,果斷地將大青山中最精銳的兩個火器營派給了司馬十七郎。 火器是北征中最為顯眼的武器,但是現在不能只靠它最初出現時對人心的恫嚇了,而是實實在在的極強悍的殺傷力。 不過作為超脫本時代的先進技術,它在成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諸多技術難關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比如點火,盧八娘所了解的一扣板機就可以使用的方法根本不知如何實現,現在是靠真正地點燃火藥才能發射。這樣又帶來了更多的困難,火種的保存和火藥的保存及二者平時必須隔離,應用時又必須合作。 還有鐵銅的質量問題,一不小心就會炸膛的炮管是會對自己人產生同樣大的傷害。 越 是高級復雜的器物,正確合理使用時越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專業型人才,這其實是更困難的一點。 這兩個火器營中最普通的士兵至少也在學堂中讀過兩年書,又在新成立的軍校中學習過一年以上,對于火器的原理和使用非常精通,最關鍵的是他們對自己的忠誠無可比擬。如果能夠再培養幾年,只靠他們,盧八娘有信心在任何強敵的進攻下保住青山城。這些人是青山城的寶貝,哪怕有一個人的損失,她也會心疼不已,現在她只能心里滴著血把他們送了出去。 贏得這一戰,淮北就和平了,最少也會在北方維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平安,這也是支持盧八娘和淮北民眾的精神支柱。 大戰從一開始就緊緊地扣住了人們的心弦。 淮北軍僅一半人渡過黃河上岸時,鮮卑人就發現了他們,雙方的第一仗就是黃河北岸展開了。司馬十七郎以車陣為前鋒,靠著□□和利箭硬是在河岸邊打出一塊平地掩護渡河的軍士們,然后集結鐵騎與對方進行了真正的對決。 淮北軍與魏軍有很多共同性,都是身經百戰,都所向披糜多年,但單兵作戰能力、戰馬的優劣、將領的指揮才干等各方面,又各有千秋??偟膩碚f,淮北軍武器好,整體配合高超,魏軍單兵作戰能力強,黃河北岸又是他們的地盤,棋逢對手,雙方全力拼殺。 戰爭是殘酷的,尤其是這種幾近于rou搏戰的時候,火器根本用不上,甚至陣形也會被沖亂,狹路相逢勇者勝,大家比的就是堅定的意志,這也是司馬十七郎與盧八娘在出征前最擔心的事情。 登岸足足打了五天,淮北軍的部隊陸續從大船上下來投入戰斗,而魏國方面也源源不斷地派來援兵,雙方拼死爭奪著黃河北岸這一帶狹長的土地?;幢避娨习?,而鮮卑人要將他們趕回大河里。 最后,在淮北軍一浪高過一浪的猛烈沖擊下,還殘留有部落制度的魏軍中有人撤退了,他們想保全自己部落的勢力,但只是有了第一個,幾乎是立刻,各部魏軍扔下數量巨大的死傷軍士打馬狂奔,魏軍全部潰敗。 淮北軍挺過了第一關,當然他們的損失同樣巨大,只這五天,就有過萬人傷亡,直接用船將他們送回了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