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
兩軍陣前,那么多精兵良將,整個大梁新生代的名將幾乎都聚集在這一戰里,這幫混蛋玩意非得什么事都來帥帳請示一下嗎? 這種時候,陛下居然一點也沒考慮他在炮火喧天里拽著四境主帥連哭帶鬧地偷情有什么不對。 玄鷹飛奔進來:“大帥,西洋軍見勢不對,正準備溜了!沈將軍用海烏賊截住了敵軍主艦,何將軍問大批玄鷹何時出動?” 顧昀輕輕抹了一下自己的嘴角:“再等一等,等他們主艦放出殺手锏的時候?!?/br> 玄鷹忙應了一聲,轉身呼嘯而去。 剩下兩人頗為尷尬地對視一眼,長庚心跳還沒平復下來,無奈極了,只好半酸不苦地笑了一下。 他半扶半抱地將顧昀放到了榻上,拉過毯子蓋好,從懷中取出顧昀寄給他的一小截衣料,又從荷包里摸出針線——線的顏色都是和那塊青色布衣搭配好的,可見是有備而來。他拉過顧昀的一帶,仔細一翻,果然一端被人簡單粗暴地撤下了一個邊,線頭亂飛,顯得格外破爛。 長庚無奈道:“大帥每天就穿著這種破衣爛衫四處亂晃嗎?” “不是,”顧昀瞇著眼睛仔細辨認著他的唇語,低聲笑道,“今天碰巧穿了這件,大概是做夢的時候心有靈犀,知道今天有陛下親自來給臣縫衣服?!?/br> 長庚手上的動作一頓,然而不等他抬眼看顧昀的表情,一只手就落在了他臉上,手指溫柔地順著他的下頜往耳根的方向滑過去:“苦不苦?” 長庚飛快地眨了一下眼,感覺方才那場痛苦太激烈,眼眶今天可能要決堤,那人說了三個字就又差點把他的眼淚榨出來:“你疼不疼?” 他以為顧昀不會回答,誰知顧昀沉默了片刻之后,竟然坦然道:“疼得厲害,經常會睡不著覺?!?/br> 長庚手一顫,被針扎了一下。 顧昀又道:“沒有看見你哭的時候疼,我能做一輩子噩夢?!?/br> 長庚:“……” 他從小就分不出顧昀哪句是漫不經心的真心話,哪句是在一本正經地哄他,于是只好一概當真了聽,整個人都被他三言兩語泡軟了。 顧昀:“烏爾骨去了不少對吧?陳姑娘把你照顧的不錯——這場仗不會出意外的,敵軍這回傾巢出動開進我們的埋伏圈,一旦入斛,就會有大批海烏賊針對他們的主艦,那主艦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危機時機動性跟不上,西洋教皇被逼到極致,就會……” 他話沒說完,就被一陣地動山搖的轟鳴打斷,顧昀雖然聽不特別清楚,但是感覺到了床榻的震動,顧昀不慌不忙地笑了一下,靜靜地等了足有一刻地工夫,那陣震顫才逐漸平息,他這才補上自己的話:“就會把他那主艦烏龜殼下藏的重炮全搬出來,想要強行突破。西洋主艦上攜帶了大批的紫流金和彈藥,然而臨陣時很少露出真容,我們從很多角度分析了很久,猜測一來是因為消耗不起,二來是因為主艦一旦投入戰斗,立刻就無法兼顧依附于它的整個海蛟戰艦隊——” 玄鷹落了下來,呈上了第三封戰報:“大帥,西洋逐漸確實有那個問題,沈將軍已經趁亂包抄過去了,方才混亂中西洋水軍失序,近半數沉沒!玄鷹已經準備追擊……” 他話沒說完,一聲近乎震耳欲聾的鷹唳劃過長天而至,那是數萬只天空殺手迎風舉翼的聲音。 顧昀轉向長庚:“陛下,您想去看看……我軍是怎么收復江南的嗎?” 當他條分縷析地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就仿佛不是一個只能躺在病榻上的傷患,又成了那個獨闖魏王叛軍、力壓西南諸匪,平西定北、落子江南的大將軍。 長庚正色回道:“我大將軍一言九鼎,戰無不勝?!?/br> 兩江駐地居然有一艘防御級別很高的紅頭鳶,長庚扶著顧昀上去,紅頭鳶自帥帳往上緩緩升起,垂下的千里眼能將整個戰場盡收眼底——碧海生濤,鐵艦如蛟,橫行入海,八方煙火—— 西洋海軍負隅頑抗了兩個多時辰,終于無以為繼,千瘡百孔的主艦卷起七零八落的戰艦倉皇往東瀛海的方向奔逃. 三路大梁水軍狂追不舍,無視“大梁水軍打不了遠海戰”的流言蜚語,整整一宿,悍然闖入東瀛海域。 撐完全場的顧昀微笑起來。 東瀛,是最后一站。 西洋軍邊撤退邊向東瀛人連發了四道請求支援信,全部石沉大海,而就在他們被窮追不舍的大梁水軍追入東瀛海域之后,西洋人驚愕地發現一隊整肅的東瀛海蛟戰艦擋在了面前——那些海蛟還是當年他們帶來給這些倭寇的! 雙方迅速彼此逼近,西洋軍旗語打得快要翻進水里,然而“友軍”毫無反應,只傳來一聲嘶啞悠長的號令—— 所有的東瀛戰艦炮口對準了昔日鼎力扶植的盟友。 “轟”—— 海上生出一輪血紅的落日,似乎是一個亂世塵埃落定的尾聲。 顧昀在遠海爆出的火花中輕輕地笑了起來,他全程撐了下來,身體實在有點透支,疲憊得仿佛倒頭就能睡過去,長庚卻忽然俯下/身,扳過他的下巴,問道:“你說有一個私愿,上一封信寫不下了,下次再告訴我,是什么?” 顧昀笑了起來。 長庚不依不饒道:“到底是什么?” 顧昀拉過他,附在他耳邊,低聲道:“給你……一生到老?!?/br> 長庚狠狠地抽了一口氣,半晌才緩過來:“這是你說的,大將軍一言九鼎……” 顧昀接道:“戰無不勝?!?/br> 隆安十年,三月初四,從彼此試探、決戰到最后東瀛人臨陣倒戈,整整打了一天一宿,盤踞整個東海數年的西洋水軍潰不成軍。 顧昀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新皇強行帶回京城休養。 十六天后,鐵軌線正式連通,縱貫南北的大命脈落成,大批的鋼甲火機紫流金得以在第一時間南下,兩江駐軍迅速建立水上基地,陸軍由沈易擔總調度,橫掃占據南半個江山的西洋駐軍。 沒有了強大水軍與國內支援的西洋駐軍好像被秋風席卷的落葉,脆弱的戰線崩得一潰千里,陸地戰爭僅僅持續了兩個月,當年五月初,西洋聯軍就正式投降,大批俘虜被扣留在大梁國內,包括教皇本人。 圣地礙于顏面,不得不派人交涉議和,以一紙賠款協議告終,一手交人一手交錢。 至此,南半江山陰云散盡,年復年年,江南又會飄出新種的桂花香味。 據說風燭殘年的教皇在返回故土的半路上就死了,不知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暗殺——然而已經都不重要了。 曾經的雁親王李旻正式登基即位,擬于次年改元為“太始”。 登基伊始,新皇便下旨令先帝之子女不必搬出宮,不改立儲君,不收軍權,玄鐵虎符依然在顧昀手中,與他坐鎮京城、隨時調配四境的權力,同時,昔日的玄鐵三部打散后編入各地駐軍,在狼煙中成長起來的一批悍勇之將接過先人遺訓,駐守四方。 太始帝在位一十八年,始終以“代皇帝”自居,親自頒發了一系列憲令,從自己這位“代皇帝”限制到文武百官乃至于天下黔首,是套一視同仁的權責范制,以便時時自省。 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推開上千年的沉疴與迷霧,緩緩而行。 一個時代的落幕,總是另一個時代的起點。 ——完結—— =================================== 本書由新鮮中文網txt論壇為您整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