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雖有不解,四人仍奉命行事。 銅舟行到安全距離,眾人回首遙望,連同魯川四人在內,再次陷入呆滯。 廢墟上方,李攸揮袖放出山河卷。 短胖幼龍盤旋而起,得知李攸用意,立刻口中噴氣,以示不滿。 竟讓山河卷挖洞,簡直是開玩笑,堅決不干! “不必你動手?!?/br> 李攸輕笑,接連祭出兩道靈力,拋出六枚蝎血金丹。 “還請幾位幫忙?!?/br> 話音未落,卷中飛出三道彩光,分別卷走兩枚金丹,剎那深入地底,消失無蹤。 幼龍氣悶,早知有這么大好處,他定不會拒絕,損顏面也認了。 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萬金難買早知道。 在他噴氣時,三道彩光已深入地下,尋獲一處古建筑群,合力推開塵土,鑿開巖層。 “尊者,下方確有古城?!?/br> 聽器靈傳音,李攸飛身落下。 綠洲中,碧玉樹彎起嘴角,瞥一眼柳木,護住一座行宮就得意?他不只護住行宮,另外還有一座古城! 柳木扭頭,眼圈發紅,握緊雙拳,小可不同他一般見識! 古城深埋已久,正壓住一處靈石礦脈。千年前,玄四之所以能成功張開法陣,藏起行宮,與兩者均脫不開關系。 城墻與城中建筑皆保存完好,拂去塵土碎石頭,能清晰看到各種花紋,色彩斑斕,形態靈動。 辨認不出來歷,李攸只能求助鯨王,“北冥,你可認得這些?” “有些印象?!彼{色光球跳躍,鯨王道,“應是源自荒古先民。推測時間,很可能是夏朝先祖?!?/br> 李攸訝然,人皇的祖先? “為何驚訝?”鯨王飛到李攸肩頭,道,“以整座靈石礦脈為地基,手筆之大,分神以上方可為之?!?/br> “為何推定是夏祖?” “荒獸從不建城?!宾L王道,“我記憶中的人族大能,多喜劈山水洞府,唯有夏祖熱衷建城?!?/br> 推測倒也合理。 李攸點頭,手指擦過墻壁,沒有任何記憶浮現?;蛟S這座古城的歷史太久,久到三代人皇均無半分印象。 確定古城保存完好,下有靈石礦脈,自不能輕易讓與他人。 李攸意定,祭出七柄玉劍。 七劍器靈現身,各自站定方位,劍身浮起靈光。 玄樓觀一戰,李攸碾壓劍山,粉碎護山大陣,七劍雖未出戰,卻是機緣巧合,融合護山大陣靈光,掌握其中精髓。 “開!” 器靈同時結印,環繞古城亮起七座小型法陣。 “起!” 七座法陣浮起虛影,飛向古城中心,交匯疊加,形成一道光柱。器靈再捏法訣,又有七座小型法陣亮起,繼而凝成第二道光柱。 幾次三番,結成七道光柱,對應北斗七星方位,形成一座護城大陣。 七柄玉劍飛入光中,以自身作為陣眼。城下靈氣不比洞天福地,供應七劍器靈卻是綽綽有余。 “蒙尊者看重,我等必竭盡全力守護此地。未得尊者許可,不容他人踏足半步!” “有勞諸位?!?/br> 李攸頷首,器靈化成虛影,光柱逐漸暗淡,終歸虛無。 看著煥然一新的城池,李攸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城主印?!本G松以靈力傳音,提醒李攸,“還有出入城門的令牌?!?/br> “對!” 李攸擊掌,劈手斬落一塊黑巖,削薄打磨,制成四枚小印,十余令牌。隨后祭出方磚,煉化成一枚方方正正的印章,四面流動篆紋。 “魯川?!?/br> 召回銅舟,李攸取出十面令牌,交給魯氏兄弟和山虎石豹,令其駐留此地。余下人等,皆交給魯川安排,是留在城內,還是返回千刃山,皆隨其意。 “遵命!” 四人抱拳,齊聲應諾。 隨后,李攸耗費三日,教授給魯川一套功法。待四人可順利運轉法力,結成戰陣,便要暫別此地。 臨行前,看到光禿禿的城門,興致突起,祭出一柄匕首,以靈力催動,重重刻下“石城”二字。 最后一筆落下,護城大陣驟亮。 城墻增高百米,墻體如附上一層精鋼。金丹修士之下,休想破開半塊城磚。 “城內四坊,你四人各領一處?!崩钬〕鏊姆叫∮?,道,“暫不設內城,有商人工匠來此,如何安置,爾等可自行商議決斷?!?/br> “是!” “另外,可與塔拓送信?!崩钬?,“此處距草原雖遠,以塔拓之能,行走應是無礙。五國將起大亂,爾等可互相照應?!?/br> “遵命!” 李攸斷言五國生亂,魯川等沒有半分懷疑。 深居山中,不代表消息閉塞。齊國、燕國已有亂象,據聞周室也不太平,大亂是早晚的事。 李攸取得綠松同意,移栽城內一根松枝。如此,城中之事,他均可第一時間掌握。遇魯川等人處理不了的麻煩,也可借松枝催動劍陣,加以解決。 安排好一切,李攸飛身回到綠洲,洞天福地緩慢飄離城頭,隱入云中。 “恭送尊者!” 以魯川四人為首,眾人在城下恭送。 回城后發現,移栽的松枝長高數米,其下多出四個方匣,內中俱藏有法器,最低也是金丹境界。 “謝尊者賜寶!” 法器為李攸所賜,四人刻意放到此處,當眾開啟。此舉只為讓他人明白,忠心跟隨尊者,總能獲得機緣。無法得成大道,也將福蔭后代子孫。 白云山 趙氏老祖苦候六日,方得面見山主。 換做平時,他早拂袖而去。堂堂分神境界,豈容這般輕慢。但在現下,有求于對方,只能放低姿態。 “山主已臨茶室?!币幻滓峦庸Ь吹?,“尊駕請隨我來?!?/br> 練氣修為,面對分神大能卻能不卑不亢。 人界第一山門,絕非浪得虛名。 ☆、第六十一章 將趙氏老祖引到一處竹林前,白衣童子停下腳步,從袖中取出一枚竹牌,以法力催動符文。 “去!” 童子輕喝,祭出竹牌。 竹葉輕搖,翠竹化出萬千道綠光,自動向兩側分開。 待光芒散去,林中現出一條羊腸小道,碎石鋪就,曲徑通幽。 收回竹牌,白衣童子躬身側立,不再前行。 兩息之后,林中傳來踢踏腳步聲,一頭形大如牛,渾身披覆鱗甲,額頭生有獨角的靈獸沿石路行出,停在兩人面前。 靈獸俯身,背上躍下一名青衣童子,十一、二歲年紀,已是筑基修為。未語先笑,觀之可親。 “見過趙道祖?!?/br> 見禮之后,青衣童子取出一枚靈石,交給白衣童子,“你且退下?!?/br> 后者躬身揖禮,退出竹林。 “趙道祖這邊請?!?/br> 童子輕敲牛角,靈獸悶吼數聲,小路不斷拓寬。 行到盡頭,綠意漸漸消散,竹林無蹤,眼前竟是成片桃花林。 清風拂面,甜香沁脾,粉白飛散,仿似下了一場桃花雨,美景醉人。 行在林中,趙氏老祖神凝氣海,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先有竹木曲徑,后現桃林花雨,若無童子引路,縱然困不他,定會帶來不小麻煩。 百年未踏足白云山,不想竟多出這樣一座法陣。 靈獸似極不喜此地,悶吼數聲,生怕花瓣沾身,邁開四蹄,飛速穿林而過。 童子安坐獸背,取出牧笛,吹出悅耳清音。 御風飛在林中,趙氏老祖與童子保持五步距離。既不過近,亦未太遠,警惕始終未消。 穿過桃林,眼前又是一片竹林。 “請?!?/br> 靈獸留在林邊,臥下酣睡。青衣童子斂袖垂眸,為趙氏老祖引路。 風過竹林,竹葉沙沙作響。 小雨落下,滑過竹節,留下斑斑點點,如湘妃滴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