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袁璐還照著當地的習俗準備了一百個紅雞蛋,讓高三帶著到鎮上去發了。 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易縣還有花燈可看,連帶著晚上關城門的宵禁時間都晚了兩個時辰。 為了讓孩子們高興,袁璐就主動跟高斐提了讓他帶著三個孩子去縣城玩。 泓哥兒這樣平時老成的孩子聽完眼睛都亮了亮,更別提澈哥兒這種小皮猴了。只是兩人都有些怕他們的爹,就眼巴巴地盯著袁璐看。 汐姐兒看弟弟們興致高,怕叔叔不同意,就趕緊說:“叔叔帶著弟弟們去吧,我留在家里陪祖母?!?/br> 高斐還沒說話,老太太就搶著開口道:“都不用陪我,我就跟花mama兩個人在院子里乘風涼嘮嘮嗑,你們誰也別在家煩我?!比缓笥洲D頭對袁璐道,“鄉下地方沒那么多規矩,你也跟著去玩玩。省的幾個小的在外頭無法無天的?!?/br> 高斐聽他們這一套套說話,又是無奈又是想笑,這都什么啊,他可沒說不答應??!怎么話里都覺得他那么不通人情似的。 這天用過夕食,除了老太太不愿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外,一家子都去了縣城看花燈。 易縣地方不大,人倒是挺多。尤其是一年到頭也就沒幾樣消遣,這天大街上多的是一家大小一定出來玩的。 泓哥兒和汐姐兒一人站在袁璐的一邊,雖然也對縣城里的東西十分感興趣,但最多也就是四處張望下,并不會亂走,再看澈哥兒就跟個活泥鰍似的,在各個攤位里鉆來鉆去。 袁璐剛開始也是跟著他擔驚受怕,就怕人多把他給擠散了,后來聽高斐說四周跟了七八個暗衛,這才放下心來。 街上路人摩肩接踵,袁璐已經連著幾次被人擦著手臂過去了。 尤其是越接近河邊放花燈的地方,就更是擁擠起來。要不是為了孩子們她咬著牙往里擠,她早就被擠到人潮背后去了。后來還是高斐實在看不過眼,將她拉到自己身前,他張開手臂將她和孩子擁在里頭,用手臂去格擋其他人了。 花燈和河燈都不過爾爾,但或許是因為好不容易才能看上一眼,周圍又都是興致盎然的路人,別說三個孩子,就是袁璐都看的津津有味。 只是苦了高斐,手臂抬了半個多時辰,中間背上腰上就別提挨了多少下了。堂堂成國公,長這么大還真是第一次跟這么多百姓擠在一起。但低頭便能看到袁璐帶著盈盈笑意的側臉和感受到孩子們歡呼雀躍的興奮,他便又都覺得一切都值當了。 看過花燈和河燈以后,漸漸地街上的人也變少了。 高斐等人便往城外走去,孩子們玩的興起,袁璐也心情好,一路上跟他說說笑笑的,還沒覺得呢,就回到了農舍。 一直到這天入睡前,袁璐洗完澡和三個孩子躺到一張炕上,澈哥兒還在高興地喋喋不休。泓哥兒和汐姐兒也會時不時地插上兩句。 屋里時不時就傳來笑聲,高斐再外頭站了會兒,便也不自覺地跟著笑起來。 同慶七年八月十六,同慶帝舉行祭天之后,帶領三十萬大軍前往邊關。十一月,同慶帝率軍北進至斡難河。斡難河為成吉思汗的發跡之地,是蒙古人心目中的圣地。兩軍于斡難河激戰數日,明軍擊潰韃靼中軍主力。同慶帝大悅,乘勝追擊,誓要活捉韃靼可汗。韃靼可汗只帶著幾名貼身侍衛,倉皇西逃。 那時候袁璐這里已經籌備著換了新的農舍,外頭看著再普通不過,里頭布置也簡單,但用的東西卻都是耐用又舒適的,也總算讓人有了家的感覺。 泓哥兒和澈哥兒去了易縣一個趙姓家族的族學上課,聽聞這家在太丨祖爺時也算北方大族,只是當年戰亂的時候,嫡系都沒能活下來,老一輩的人就帶著旁支遷走了。 在這期間,高斐經常外出,從最早的十天出去三四天,到后來變成一個月回來待幾天。 袁璐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又是在忙什么,只是他不說,她便不問。 時至臘月,邊關苦寒,大耀軍隊中多有不耐寒得病的。韃靼可汗趁機糾結舊部,來了一次魚死網破的反撲。敵寡我眾之際,大耀雖有人數優勢,卻士氣低落,幾次被偷襲后更是上了元氣,就連同慶帝都被感染風寒,養了多時也不見好。 高斐越發忙碌,連他臘月里的生辰都沒能回來和家里人一起過。 而就在年根底下,同慶帝下了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回了京城,恢復了高斐征北副將的職位,讓他連夜再領十萬大軍前去支援。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圣旨是一路下到了易縣,來的是太子身邊的貼身太監孫德。 孫德是太子的心腹,當然門清太子妃娘娘和成國公夫人的關系。宮里那么多人,太子就讓他來了,可見對他的委重和信任。 孫德連車都沒乘,出了京城就一路快馬加鞭,路上跑死了三匹馬終于在第八天到了易縣。 知縣之前就聽說京城要有人來,已經早早地候在城門口。 兩人下車拱手見禮,各自寒暄幾句,知縣就想請他去縣衙坐坐。 孫德揚了揚手里明黃色的卷軸,“小的公務在身,不知成國公現在何處?” 知縣卻并不知道他的來意,此時聽他問成國公,一時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何事。成國公回到易縣也有好幾個月了,他也摸清了他根本沒進城的事實,幾次三餐親自登門,卻都沒擋了回來。此時孫德讓他帶路,他就能過去看看這成國公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 這二人一路到了郊外的農莊,孫德一路上還沒反應過來呢,就看到知縣給他指了一個破農莊。 當然,這農莊若是放到易縣附近,那是方圓百里都不見得有比這更好更大的了。 可孫德眼里的那都是京城那些深宅大院,想想堂堂一國國公就住在這樣的地方,差點驚掉他的下巴。 隨從進去通報以后,沒多久就有人來開了門。 其實早在他們出城的時候,高斐就已經收到了風聲,早早地把身邊的暗衛都支開了,就留了兩個貼身跟著伺候的。 此時門剛敲了兩下,在門內等候多時的高三就把門開了。 孫德朝他拱手笑道:“圣上有旨,還請大哥通傳一聲?!?/br> 高斐拱手還禮,足下一點就進了屋。腳下功夫漂亮地讓人想喝彩。 沒一會兒高斐就出來了,后頭跟著攙著老太太的袁璐。兩個哥兒上學去了,家里就汐姐兒一個,還有就是幾個丫鬟婆子。 一家子人實在太少,身上衣服雖然都看著暖和,卻也不是多好的料子,孫德臉上沒顯,心里是真的覺得這成國公如今的日子過得太苦了。 一通寒暄之后,孫德就把邊關前線傳來的圣旨給頒了。 高斐不動聲色地接了旨,袁璐錯身上前,往孫德手里塞了一個鼓鼓囊囊的荷包。 孫德真是覺得這荷包再燙手不過了,瞧瞧這家子現在這樣,他也不好意思拿,就推拒起來。 袁璐笑道:“公公一路風塵仆仆也是辛苦,這就是請大伙兒喝頓茶。公公不收,可就是看不起我們這家子了?!?/br> 孫德忙道“不敢”,這才把東西收下。 圣旨是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太子看了連夜蓋的玉璽。 孫德也不敢耽擱,連口茶都沒顧得上進門喝,就說在外等著高斐。 當然也不會說的真的就讓人干等著,袁璐還是讓他和知縣都進了門,讓人給他們上了茶,這才進屋去幫著高斐收拾行裝。 高斐的東西其實早就收拾妥當,北邊有他的人,皇帝的八百里加急一出來,就有人給他報了信。加上這圣旨又繞圈子地進京城給加蓋了玉璽,他可以說是早就心中有數。 幾天前高斐就給袁璐透了口信,說要出遠門,短則數月,多則一年。 袁璐雖然吃驚,卻也不至于失措,心里也猜到若是此番成行,大概高斐是要隨軍出征。 若是擱從前還在成國公府的時候,袁璐能變著花樣地讓人準備東西給高斐??煞叛郜F在,她想法有余,動手能力卻不足,家里的人手后來雖然還添置了幾個,但平時干些粗活還好,精細的活計卻是做不來的。于是她想了又想,最后只是給他納了一雙鞋。 邊關苦寒,最要重保暖。此時大部分的穿的就是棉鞋棉靴,而高斐這樣的練武之人,卻是不會穿這些笨重的鞋履的。 袁璐想給他做雙牛皮的,但是古代牛是耕田的最主要勞動力,家家戶戶都看重的很,誰也不會沒事殺牛。說來也是運氣好,正好澈哥兒回來說他同學家里病死了一頭牛,他們一家子都特別傷心,可能這個年都過不好了。 袁璐就讓人去按著市價把死牛買了。鄉下人厚道,病死的牛也不能吃,他們就只收了一小半的錢。這才有了一整張牛皮。 時間緊任務重,袁璐和花mama兩個人熬了兩夜,眼睛都熬紅了,才做出了兩雙牛皮靴。 主要還是花mama做的,她就負責繪樣子和縫制牛皮。只是這種皮靴是按照了現代袁璐看過的那種新軍靴的樣子來做的,沒人做過,她倆前頭也是一邊摸索一邊硬著頭皮往下做,也不知道廢了多少料子。 她將皮靴從箱籠里拿出來給高斐的時候,高斐正坐在桌旁氣定神閑地喝著熱茶,看到她手里的東西,他掀了眼皮看了看,復又垂下了眼。 袁璐頓時就來了氣,她又是買牛皮又是畫樣子打下手、幾個晚上沒睡安穩,這人看到就這反應?! 她氣鼓鼓地把皮靴往他包裹上一扔,扭頭就走。 高斐也知道她是真的是來氣了,也不逗她了,當即放下茶盞拉住了她,“我知道是你熬夜做的。是你的心血,我怎能不看在眼里,其實心里感動著呢?!?/br> 袁璐心里又羞又惱,惱的是他故意逗她,羞的是挺簡單的一件事怎么到他嘴里就變了味兒了?!且他還抓著她的手腕,手心guntang,燙的她不知如何是好。 高斐見她羞紅了臉,粉面嬌顏,十分好看,終于忍不住將她拉到懷里。 袁璐一驚,下意識地就要掙扎,卻高斐在她頭頂道:“別動,讓我抱一會兒,我馬上就要走了?!?/br> 邊關前線,刀劍無眼,說到底還是拿命博前程的事。袁璐便也沒有推開他,放松了身子任他抱了會兒。 嬌妻軟玉溫香,高斐從沒像這一刻一般懼戰。但也只是猶豫了片刻功夫,片刻之后,他就提了包袱和她做好的皮靴,頭也不回地出門去了。 這是他的家,卻也是他的國。 高斐走的迅速,孫德來的時候是日薄西山之時,走是天還沒黑透。 老太太拄著拐杖送他到門口,叮囑的話還沒說出口,眼淚就已經流了下來。 高斐端端正正地給她磕了三個頭,這才上馬走了。 寒風蕭瑟,高斐在馬上繃直了身子,雙腿一夾馬,手抓轡頭,那白馬便隨著他扭過了半邊身子。他深深地回看了她們一眼,最終卻什么都沒說,馬鞭一揚便轉身縱馬而去。 袁璐陪著老太太一直站到再也看不見高斐的身影,這才把她勸進了屋。 晚上泓哥兒和澈哥兒高高興興地下了學回來,袁璐將他們招到身前說了這件事。 泓哥兒低下了眼睛沒說什么,澈哥兒是轉頭就嗒嗒嗒跑到馬棚里去了,看到他爹騎的那匹馬不在,他才又跑回了屋。 “娘,爹說我這次考好了就給我養個小馬駒的。他什么時候回來???”澈哥兒特別委屈地問。馬上就要過年了,他們要停課大半個月,先生說這兩天就要考試了呢。 袁璐被他問地不禁眼睛酸了酸,她攏著兩個孩子搖了搖,輕聲道:“等春天到了,你們爹就回來了呢?!?/br> 這是在安撫孩子,還是說給自己聽,她也不清楚了,打仗的事誰說得準,然而在倆孩子面前,她是萬萬不能露出半點愁色的,在這個時候,她反而堅強了起來。 也是,都經歷過多少事了,何況,不堅強又能如何,生死有命,總不能反過來讓孩子擔心自己。 聽到娘親的話,澈哥兒松了囗氣,泓哥兒卻是抿緊了嘴,小臉顯出了與年齡不符的剛毅之色。 因為高斐臨危受命、領兵出征這件事,家里這個年就過的格外冷清。 好在鄉下年味也更重,他們這家子在這里住了沒多久,卻也有幾家來往的人家。都是平時袁璐跟他們采買東西或雇過他們干過活的,年節前便都拿了些雞蛋臘rou什么的送來了。 袁璐收了禮,卻不知道該回什么。這些禮還真是比從前那些金器珠寶什么的更讓人為難。最后也只是回了些她讓人在縣城里買的糕點,雖不算失禮,卻也沒有那些來送禮的的人那么有心意。 不過鄉下人心眼實在,也沒人計較那么多,何況見過袁璐的人都知道,她模樣好看的跟從畫里出來似的,一看那做派和氣度就知道不是凡人,能跟他們這樣的普通人家走動已經是給他們長了面子的。 人口簡單后,張羅的事情也沒那么多了。袁璐就一人給裁了一身新衣裳,飯桌上多擺了幾道雞鴨魚rou,再有就是她和三個孩子一起貼了春聯,放了鞭炮,這年一下子就給過完了。 元宵節前,高斐的第一封家書送達,信里報了平安,總算讓人安心了點。 泓哥兒和澈哥兒從搬到鄉下后就開始瘋狂地竄個子,尤其是澈哥兒,從前臉上雖然rou嘟嘟的,身上卻是個骨架子,眼下卻已經長了一身的軟rou,摸起來就跟個rou包子似的。 泓哥兒則是出去早上和他弟弟一起跟著高三打拳,晚上有時還會自己多練上一會兒。身上是再也不見半點軟rou了,看著就是個習武的小大人。這可把袁璐心疼得不行,雖說過完年就六歲了,可說起來才五歲半呢。哪有小孩子這么嚴苛地對待自己的。 汐姐兒沒有學上,每天就跟著袁璐學庶務。袁璐剛開始還覺得對她有所虧欠,想著還是得想辦法給她找找個女先生。不過汐姐兒自己是覺得跟著這嬸嬸比上課有趣多了,學的東西雖然散,卻也是日后能用到的。將來她肯定也是要像嬸嬸這樣掌管中饋的,若是身邊沒有可用之人,她在不通庶務,可真真讓人蒙了眼,這是袁璐萬萬不愿意看到的,於是便遂了她的意愿。 袁璐其實也是半做半學,家里買房子買地都是高三出面,但其中的門道她卻也得自己慢慢摸索。從前身邊都是她娘給她挑選的得用之人,她只要動動嘴,多的是能把事情辦好的人?,F在事事需要她親力親為了,她才覺出其中的不易來。 袁老爹和陳氏一在陪都落好腳,就讓人給袁璐捎了信。此后更是每隔五日就來一封。 袁璐看著信中的點點滴滴,知道爹娘初到異地雖也有遭到朝中舊敵的為難,但他們伉儷情深,互相扶持,最終還是將府尹的位子給穩穩地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