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袁玲笑道:“我粗手粗腳的,meimei不嫌棄就好?!?/br> 陳氏自然十分樂意看到她們這副姐妹融洽的場景,留著袁玲多說了好一會兒話。 等到袁玲走了,袁璐就跟她娘說:“三jiejie倒跟她姨娘不同,性子安靜又得體?!?/br> 陳氏笑著罵她:“虧你還算喜歡人家呢,一個翡翠鐲子都舍不得給。她若看見了心里怎么想?” “不會吧,一個鐲子而已,難道三jiejie還會在乎這個?我就是覺得這跟嫁妝里的一套頭面配套,不想拆了而已?!痹凑f著又嘟囔了句,“自家人哪用得著給這么重的禮啊?!?/br> 陳氏又好氣又好笑,她是覺得沒什么,可玲姐兒也是她看著長大的,心眼不是個大的,指不定怎么想呢,“我怎么養了你這么個眼皮子淺的?!?/br> 袁璐攔下她娘的手抓在手里,“哎呀,我這不是東西少嗎?我妝奩里就那么兩套體面的東西?!?/br> 她這么一說,陳氏還真思考起這個問題了。過去因為她的璐姐兒戴不了那些個東西,因此也就放了幾套東西壓著,比起吃穿住行來說,還真是沒花什么心思。 她心里也愧疚呢,誰家閨女沒有個十來套頭面呢。于是就喊了丫鬟搬了自己的妝奩來,讓袁璐選。 袁璐平時打扮都十分清爽簡單,戴頭面的機會并不多,剛剛也不過是順嘴撒個嬌罷了。不過現在她娘連妝奩都搬出來了,她也就不客氣地開了看著。 她娘妝奩里的東西出奇的多,有幾件藍寶和紅寶的東西,更是千金難得。 袁璐東翻翻西翻翻,眼睛都要被閃花了。 陳氏看她興致勃勃的樣子,也不說什么,只唇邊含笑地望著她。 袁璐翻看完一遍就坐回她娘的身邊了。 陳氏看她額頭都冒了汗,拿了帕子給她擦了擦:“看到喜歡的了嗎?” 袁璐努了努嘴笑道:“都喜歡,我連盒子抬回去?!?/br> 陳氏抬手就捶了她一下,“沒個正形的?!?/br> 袁璐笑著想躲:“娘親的東西都好的不得了,我眼睛都挑花了??粗己?,這叫我怎么選?” 陳氏就自己去看了下,挑了兩件樣式時興的藍寶給她,“這藍寶也不知道你壓不壓得住。娘這里的東西都有些舊了,等下個月我叫人重新做一批送到你那里去?!?/br> 袁璐搖手:“我嫁妝里就有首飾鋪子,只是我平日里不愛擺弄這些罷了。我平時就在家里跟老太太和孩子們說說話,哪里戴的到這些?!?/br> 陳氏聽了叮囑道:“你日后還要出門交際,這些東西當然是越早備下越好?!?/br> “恩,我回去就著人去辦。娘就不用擔心我了?!?/br> “哪兒能不擔心呢,哪有當娘的不擔心兒女呢?” 陳氏的一兒三女,兒子就在跟前,三個女兒一個進了宮門她也夠不著了,一個沒了,最后剩下袁璐就更叫人擔心了。 袁璐看著她娘的眼睛,認真地道:“娘,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我現在過的挺好的,老太太現在對我也好多了?!?/br> 陳氏攏了攏她鬢邊的碎頭發,滿心滿眼都是她的璐姐兒。 說了半天的話,袁璐又想到了小侄子。 陳氏就讓人把霖哥兒抱來給她瞧,嫂子吳氏也一起來了。 她現在看見這小姑子也是一等一的親熱,拉著她的手問她的情況。 幾個人說了好一會兒的話,袁璐突然想到她把重要的事給忘了,就提起要給府里的孩子請先生的事情。 陳氏聽了就說:“我早前給泓哥兒留意過,是你爹的門生后輩,現在已中了舉人。本來已經是當官的,但近來朝廷無缺可補,要到明年八月考會試。但他年紀有些大了,這兩年鉆研得也少了,你爹說可能考不上貢生?!?/br> 袁璐便道:“舉人出身,日后肯定還是能當官得,來給孩子開蒙是不是大材小用了些?!?/br> 陳氏解釋道:“他家里清苦,又有老母臥病在床。偏偏人又有傲骨,不肯接受饋贈,反而是自己在外打工。給我們這樣的人家當先生也不算辱沒了他?!?/br> 袁璐便點頭道:“這個好,既然是爹娘選的,人肯定是好的。就是不知道這八個月會不會短了些?!?/br> 她是覺得老師再好,經常換肯定不好,最好是能長時間帶著的,師生間彼此熟悉。 陳氏耐心地跟她解釋說:“開蒙開的好,日后學起來就平順了。且既然是你爹的意思,你就先不用cao這么多心了?!?/br> 袁璐把她娘話里的意思過了一遍,大概是那個舉人得罪了什么人,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可能入朝了? 說完這個,袁璐又想到澈哥兒昨天說的要找個能翻墻爬樹的先生的話,說給她娘和嫂子聽,把她倆笑的不行。 陳氏一邊笑一邊說:“兩個哥兒既然是武將之子,學一些拳腳也是好的,別的不說,起碼能強身健體。你們府里能人多,就用不到我推薦了?!?/br> 袁璐突然想到了什么,說:“兩個哥兒既然定好了,我還想問問娘親有沒有女先生的人選?我們府里還有個小姑娘,才六歲大,就被拘著讀《女戒》,性格也有些內向?!?/br> 陳氏身邊這樣的人是真沒留意,三個女兒都是她親自教養的。 吳氏聽了便道:“我娘家還有個妹子琴棋書畫都十分擅長,連詩詞都會寫,在鄉里都是有名的才女?!?/br> 袁璐卻不太想要,汐姐兒已經夠內向了,再讓她學作詩賦詞學的多愁善感,這性子可就真拗不回來了。個性決定命運! “不用這樣的,我只是想尋一個能給她講講規矩和人情世故的。才女用在這里才真是可惜了?!?/br> 吳氏只覺得這小姑子眼光還真是高,這都入不了她的眼了,那得什么樣的大家才能教得了? 陳氏想了想,問:“你院子里不是有個史mama?她是宮里出來的,你問問她看,最好能找一個過去在宮里待過的,也不要只教她一個,你同姐兒一起學?!?/br> 袁璐便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我都這么大了,還和六歲的小女孩一起……” 陳氏橫了她一眼:“你睜眼才幾天?要學的東西多了去了?!?/br> 袁璐就乖乖地閉了嘴。 ☆、第26章 姑姑 第二十六章 袁璐回去以后就想著要給兩個哥兒選個武先生。 正好高三求見,袁璐便讓他進了來。 原來高三說的是府里的守衛的已經按照她之前的想法都布置好了,前頭他們在外面尋找老姨娘當掉的玉佩的時候,對外的借口就是家里遭了賊?,F在加強一下戒備也是理所當然。 高三聽他說完了一些改變和調動,就問她:“咱們府里有沒有能教人功夫的先生?不用功夫特別高的,但要耐心,會教人。我想讓兩個哥兒跟著學學?!?/br> 高三想了想道:“府里都是會拳腳的人,但是能教兩位小少爺的一時卻想不起來?!?/br> 袁璐知道這人選必須仔細聊天,習武不比學文,那是會有損傷的,如果不找個妥當人,那就是拿兩個孩子的身子開玩笑了。 因是兩個少爺的事,高三也沒有推辭什么,就說要回去跟管家高大商量個人選出來。 而至于要給汐姐兒選個女先生的事,袁璐問了史mama,史mama說確實有許多老宮女老嬤嬤被放了出來,她也認識有京城的。袁璐便讓她著人傳話去問問有沒有愿意的。 沒兩天,陳氏給袁璐推薦的那個先生就來了。 袁璐直接讓人把他引到老太太院子里,自己也跟著去了。 先生姓蔣,三十歲不到的樣子,京城人士,家住城郊,是同慶三年的舉人。 老太太看蔣先生文質彬彬,又沒有那些酸腐的文人氣,之前也聽小袁氏稟報過,說是袁首輔舉薦的門生,當然是十分滿意。 袁璐看他進退得宜,談吐接物無不得體,當然也覺得很好。 老太太就把兩個哥兒喊了來,讓他們拜見先生。 古時人的先生跟現代很不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你一天課那這輩子你都得敬著的。 泓哥兒帶著弟弟規規矩矩的給蔣先生行過禮,問起了兩個哥兒平日都學到哪里。 泓哥兒道:“《千字文》已經開了個頭,能照著寫幾張大字?!闭f著還給蔣先生背上了一段。 蔣先生點點頭,又去看澈哥兒。 澈哥兒滿臉通紅,一雙小手緊張地抓著衣擺。他可什么都不會啊,這可怎么辦?! 袁璐看在眼里,就上去幫他解圍道:“澈哥兒年紀小些,還是貪玩的年紀。身子也不太好,所以還沒碰書本呢?!?/br> 這話說的也不假,當年她二jiejie生澈哥兒的時候是突然發動的,生的異常艱難,她二jiejie就那么去了。澈哥兒因為是早產兒,身子比同齡孩子單薄不少。要不然當初他也不會故意在里面穿上好幾層衣服,就為了同他哥哥一樣顯得壯壯的了。 蔣先生又點了點頭,也沒說什么。 見過兩個孩子,蔣先生跟老太太說定了開課的日子,就定在來年正月十六,過完元宵節的隔天。 而束脩方面,老太太顯然是不清楚的。 袁璐感受到老太太在看她,就對蔣先生道:“束脩一年一個孩子給一百兩,攏共兩百兩,您看可以么?” 這時候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于現代六百元人民幣。這一年就是十二萬的工錢可不低了。而且這只是束脩,逢年過年還會有節禮。 蔣先生當然也沒有不同意的理兒。這明面上的錢當然是越少越好,讀書人沒有不怕被阿堵物會了氣節和名聲的。 不過袁璐看他也不是那種目空一切、不切實際的人,想來也許是早年就在外謀生的原因,這先生倒是接地氣的很。 蔣先生走后,趁著兩個孩子都在,袁璐就把想讓他們習武的事跟老太太提了提。 兩個孩子聽了這個,眼睛不約而同地都亮了。 老太太也覺得好,畢竟成國公府是武將起家的,但是想到兩個那么丁點的孩子,老太太又覺得不放心,別回頭摔著傷著了。 澈哥兒見祖母不同意,眼淚一下子就冒出來,眼淚汪汪地拉了拉他娘的裙擺。 袁璐看他這樣,也心軟了,“這武先生當然還從咱們府里選,選出來再給您過目。您要是再不放心,以后他們練的時候我就親自過去看著?!?/br> 老太太又把她這細胳膊細腿地打量了一遍,“你身子也弱,能跟著他們一起鬧?” 袁璐拍著胸脯保證:“這多走動走動,才能強身健體哩。您就放心吧?!?/br> 老太太于是也沒那么堅決了,就說先讓她選出了人來看。 終于讓老太太松了口,袁璐這心里反而更加沉重了。給汐姐兒找個女先生吧,把自個兒搭進去要跟著一起學不算,這兩個哥兒要習武,她還得用這紙扎的身子陪著。 唉,這叫什么事兒。 史mama辦事是個利落的,五六天的功夫就物色了好幾個人。 袁璐讓她就找進府里見過了。這些人里面太古板的,太嚴厲的,年紀太大的都沒要。最后選了一個不足三十歲的老宮女。這個老宮女姓王,是二十五歲那年被放出來的。她心氣高,不愿將就,一直沒有婚配。 她在宮里年頭雖不算長,卻做到過司言,只是后來得罪了人,又被貶了。這司言看著不起眼,也在尚宮的領導下,沒有什么實權,但凡令節外命婦朝賀中宮,司言是負責傳旨的。這個職位的重要性可窺一斑。 而且這位王姑姑出自書香世家,父親也是考過舉人的,不料后來忽然生了變故,爹娘橫死,她不愿被叔伯左右自己的婚事才進宮到了宮女。 袁璐聽了史mama的介紹,又親自見過了人,見那個王姑姑清秀白凈,知書識禮,話語間更是透露著一股自信,自強的勁兒,便也覺得很不錯。 不過袁璐也挺意外的,王姑姑這樣氣度的人,倒真是不像看中了那點銀子而上趕著的人。想來應該也有什么緣故。 王姑姑的月錢當然要比蔣先生低,袁璐就算給她一百兩一年。 王姑姑對這些倒并不是很在意,只提個要求,希望搬到國公府里來住。她從宮里出來后,那些叔伯兄弟就上趕著給她選婿,實在讓她不勝其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