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就在他們租房的屋頂大棚里,幾乎把所有的空間都利用上了,一部分種菜,一部分種糧食。 現在他爸媽雖然沒有出去工作大,但是他們在家里打理這些東西,換成市價折算,跟他們夫妻兩個出去工作賺的差不多。 吃的實在太貴了。 現在有這個紅三號生長液,立刻就用上了。 而且這個生長液價格不貴,只是限量,他有錢也沒法買太多。 快的話,45天就能收獲了。 拿到手的第一時間他們就用上了,天天跑去看。 他父母都是農民出身,每天看著水里的紅薯長勢,有說不完的話。 “真的長的很快!” “蘇教授真厲害,要是在古代,那是功在千秋,肯定會被封爵,世代相傳?!?/br> 張彭笑著回了一句:“是啊,現在也不差啊,一連串的頭銜,什么院士什么的,很厲害?!?/br> 他爸唏噓:“應當的、應當的,如果幾十年前有這種東西,你太爺爺太姥姥就不會餓死了?!?/br> 那個時候餓啊,餓的人受不了,但是沒有什么可以入口的東西了。 現在因為這滅世一般的災難,他一直提心吊膽,惶恐因為吃的死很多人,現在好了,就這么一塊地方,他在空中種了四排,以紅薯的產量,可以解決他們一家六口一年大約一半的口糧,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足夠了。 張彭:“不會死很多人的,這么多厲害的人呢,我之前看新聞,還有的國家在做什么人造大陸,到時候就算真的土地不夠了,人類也能活下去的?!?/br> 說到這里,他爸笑了:“我這把年紀也活夠了,但是孩子還小呢,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br> 一天天的看著紅薯的長大,好像過的沒多久,實際上也不久,第一波使用了生長液的人收獲,然后新聞發布會上,豆二號實驗通過,正在準備相關的手續,之后就是上市了。 使用了豆二號生長液后,土豆的生長期限變成了30天內! 這個時候,之前因為紅三號生長液和華國扯皮的國家再也忍不住了,派出了友好交流科研隊伍過來友好協商。 華國也沒有一直把著不放開的意思,到時候別的國家沒有吃的,就他們有,那是要出大亂子的。 但是該合作的合作,該拿到手的利益,也不能放過。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 = v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花開無聲 20瓶;蘇則 10瓶;庭庭 5瓶;(づ ̄ 3 ̄)づ 第118章 天災巨變 對國外的交流團,網上的人一個個對他們的目的門清。 “你們猜,他們是不是為了生長液來的?” “樓上廢話,當然是,剛公布了豆二號的消息,就說要來交流,誰不知道啊?!?/br> “之前也有交流團,這回來的顯然是為了生長液?!?/br> “蘇大佬牛逼!我就喜歡看我們有,他們沒有,然后想要主動湊過來的樣子?!?/br> “雖然但是,蘇大佬我是十分佩服的,我家里就在用著紅三號,但是……蘇大佬是不是個取名廢?紅三號、豆二號,這也太隨便了,是不是來個青菜的就叫菜n號?” “ 樓上說的好有道理,我也覺得取名廢?!?/br> “我覺得挺好的,簡單易懂又好記?!?/br> “就憑著它的功效,別說叫紅三號豆二號了,就算叫侍我都沒問題?!?/br> “名字沒關系,功效才是王道,大家有沒有去看追蹤報道?蘇大佬她研發的是三個系列,現在兩個系列面市了,還有一個說不定也很快了?!?/br> “期待!” 很快。 多個國家組成的交流團就來到了目離市。 有的是乘坐飛機來的,只要足夠的小心,況且針對這種異常的天氣,他們也有努力,努力的成果就是飛機這種交通工具可以使用了。 有的國家他們的科學家出行是坐船,到了陸地之后再用其他的交通工要說起方便程度來,當然沒有災難之前來的方便,那個時候基本上飛機飛一趟就可以了。 這交流會,蘇蕎初知道,她的任務是在他們談好了條件之后,把一些資料共享出去。 在這之前他們就真的是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蘇蕎初被許多人包圍了,但她同時也解決了不少問題,就是被她問問題的人,有些驚奇。 因為她問的不是一個方向,比方說今天問的是化學方面,明天問的是生物方面,大后天問的是機械化方面。 這引起了諸多猜測。 蘇蕎初問的問題是她覺得有疑惑的,這些問題實在不能說是淺顯易懂,能夠問出來,然后彼此交流,就說明是有底子在。 那這涉及到的行業就很恐怖了。 就跟高三生除了語數英三科之外,政治、地理、歷史、生物、化學、物理六門副科全都滿分,這是學神才能做到的事。 宋知山幾乎一直跟在蘇蕎初的身邊,她跟別人交流他聽不懂,但是意思還是知道的,也有人從他這里打聽蘇蕎初下一個項目是什么,他對此都表示沉默,因為就連自己也不知道她下一個主力項目是什么。 她開展的課題……挺多的。 這次交流會的級別很高,各國都開了直播,蘇蕎初的名字和照片傳遍了整個地球。 這種生長液實在是及時雨。 一直在下雨,陸地面積縮小,大部分作物這天氣也不適合種植,這樣子人類的口糧哪里來? 如果不是有之前的儲備在,早就大亂了。 室內種植大展其道。 用水培技術,加生長液來加速生長,這樣往立體的方向去做,可以最大程度的節省空間,甚至因為只要控制好了溫度和濕度,在船上也可以種植。 那么在湖泊河流等方面可以嗎?繼續研究下去,誰也說不準。 而且三十天的時間,就算現在口糧吃完了,也能用海魚頂住,等到三十天之后就有糧食了。 只要有希望,許多人就會克制自己,不讓自己變成失去理智的野獸。 不得不說,這一公布極大的緩解了大家的情緒,本身因為這個天氣,他們北半球的人看不到太陽,很容易被影響的抑郁,現在這個好消息就相當于一枚強心針,給他們注入了力量。 本來是北半球下雨不斷,加上兩極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然后南半球干旱烈日,海平面上升,現在他們那邊旱的更厲害了,不過因為海水淡化,以及長途水管運輸,情況也得到了緩解。 有些受不了的人,會在兩個部分來回。 在這里的雨天受夠了,就去南半球烤太陽,要是不想再看到烈日了,就去北半球看雨天。 這個時候,距離災難的開端已經過去一年了,而災難的開端被普遍認為是那顆隕石的掉落,它掉落在太平洋,有國家去打撈出來,在這些隕石上面暫時并沒有發現什么特殊的物質,無法斷定是不是巧合。 災難開始不久,就開始下暴雨,這么長時間的雨水下來,造成的災難是恐怖的,大陸的民眾一直在往內遷,之前那里是很多人世代居住的平原,現在都變成了水國,搬遷和救援工作從未停止。 搬遷不用說,不走就會被海水淹沒,需要把他們撤離到內陸,而救援就是總有些人掉隊了,或者是因為各種突發狀況遺留在原地,來不及離開。 看著那些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建造的城市被泡在了水里,看到的人都十分心痛,只是再痛也沒有辦法。 而他們搬遷到了內陸以后往往會住安置房,但安置房不是免費的,只是第一個月免費,讓他們適應,然后就需要每月按時交房租,而且他們也沒有免費的物資下發,必須要去找工作。 只有孤兒和老人會有補貼。 他們需要自力更生,出去找工作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的,口糧是他們的一道坎。 安置房內本來就狹窄,現在生長液面世之后,小小空間更是被利用到了極致。 水培技術太簡單了,簡單到他們沒有其他的條件,在家里面弄一些面盆,然后再用架子把秧苗架起來都能種植。 只要等三十天,就能收獲。 安置房的走廊、陽臺、過道等一切空隙都被擺滿了這種作物。 如果有三十個面盆,那樣他們就能交替收獲,一個月的糧食就不用愁了。 林德勵在第一回 看到新聞的時候,知道蘇蕎初研究出了紅三號生長液,一時受不住這個刺激,暈了過去,因為從這個時間點來看,蘇蕎初是在還未離婚之前就發明了安全氣囊,但是她把這些掛在蘇濤的名下,這樣子就不是夫妻共同財產,他一點好處都分不了。 那可是安全氣囊??! 東西產量上來之后,只要是有條件的人,誰不買一個防身? 攜帶便利,價格便宜,他身上就有一個。 第二回 ,豆二號的新聞一出來,他堅強的挺住了,上次他借口說太累了暈了過去,這回沒做手術,再在用這個理由就不合適了。 他只能強控制自己臉上的表情,不要露出來太多自己的情緒,哪怕心內簡直要發狂。 蘇蕎初能夠載入人類史冊。 她縮短了作物生長時間,改進了種植方法,它的畝產量比起原來并沒有下降,而且還上漲了。 這樣的功績她不入史冊的話,誰還有多少人有這個資格? 本來他也可以享受到這個福利,但是他自己親手毀掉了。 他們兩個再也沒有轉圜的余地。 他從醫院好不容易忍到了工作結束,回去的時候爸媽已經睡了,韓晴抱著兒子在客廳里看著電視,等他回來,看到他,韓晴露出笑容:“你回來了?!?/br> 林德勵脫下鞋子,換上便拖,聲音很冷淡,“嗯?!?/br> 韓晴:“小志他一直叫著要爸爸,到現在還沒睡?!彼龖牙锏男∧泻⒗ьD的不行了,但還堅持著不睡覺,眼巴巴的看著林德勵。 林德勵敷衍的摸了摸他的頭發:“去睡吧?!?/br> 一個兒子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前途重要? 看到他毫不留戀的離開,進了房間,韓晴臉上的笑容僵住了,心里十分不好受。 最近他們家都不看新聞了。 就是不想再看到那個名字。 只是不看,不代表就能掩耳盜鈴。 這段時間,家里的氣氛一直很僵硬。 她也好久沒有看到他笑了,她心疼的摸了摸兒子的臉蛋:“小志,見到爸爸了,爸爸忙,他工作回來很累了,我們不打擾他了,去睡覺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