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樹大分根。 他雖然還沒去,下面的子孫已經長成了,趁著他還在,把這個家分了,免得傷了和氣,以后就各奔前程了。 上學是不用交束脩了,但是要寫字,也是要買紙筆的。 他一說分家,三個兒子都驚了:“爹,這怎么行?” “老人在不分家?!?/br> “這樣別人還以為我們家不孝?!?/br> “不行……” 莫石柱又敲了敲桌子:“安靜,聽我說!” 他摸索了一下自己的袖口:“這件事我不是沖動提起的,我已經琢磨一段時間了,你們年紀都不小了,以前是我給你們掙嚼用,以后小輩就靠你們了?!?/br> “分家這事你們不用再說,我已經決定了,我只希望你們記住,你們是親兄弟,以后分家了也是兄弟,要守望互助?!?/br> “分家了每戶都能有一個名額,按照通知,可以免費上一年,一年后看成績決定是否留下來,目前也只是在府城及周邊實施,哪怕這個學堂只能開一年,咱們也不能錯過這個機會?!?/br> “不會有人說閑話的,我已經跟你們叔伯商量過了,我們都是這個意思,不能因為這個耽誤了孩子?!?/br> “等過了年,咱們就利落的把家分了?!?/br> 三個兒子面面相覷,越聽越說不出什么拒絕的話。 不分家,他們就只能出一個人,分了家,他們可以出三個人。 就跟爹說的那樣,要是以后這個學堂不辦了呢,血虧??! 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家這個年都有些心不在焉。 年剛過,管理戶籍的里正就忙碌起來了,他要幫著許多戶家里有適齡孩子的人家寫分家文書。 上學的孩子要求年齡在八歲至十五歲。 這個跨度很大。 大部分人家都有適齡的孩子。 家里的情況還過得去的,都愿意花點錢,給孩子置辦一份筆墨,送去學一年。 而今年的年景好,大部分勤快肯干的人家收貨都還過得去。 他們要買的東西不用多好,只要能用就行。 等到報名時間一到,匯報上去的人數意料之中的多。 蘇蕎初看了人數,按照之前的計劃繼續實施。 開學堂,她提供地方屋舍,桌椅,還有聘請老師。 一個老師管二三十人。 這些學生又按照年齡段大致分大中小班。 這些老師從哪里來? 從落第的童生、秀才中來。 大部分沒考上秀才的童生手頭都很拮據,而考上了秀才的沒有開私塾補貼家用也沒有那么多錢財支撐他們繼續考下去。 當然,有家世支持的除外。 蘇蕎初除了給錢之外,還給這些去當老師的提供蘇茂初當初科考的一些書籍筆記。 這就把那些不為銀子煩惱的人也吸引住了。 聘期一年,十日一休,每年還有兩個長假。 干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是不是很早,哈哈哈 第64章 原配在朝堂 在學堂門口排起了長隊,這些都是適齡的孩童,而在邊上還有許多不放心的家長,他們也跟著過來了。 他們不放心,畢竟是第一天上學,能抽出時間的都會有個大人過來。 周揚是個秀才,他今年已經四十五了。 他是上一屆院試考中的秀才,得到功名的時間不長,還是以到車尾的名次考中的,如果不是運氣好,落第才正常。 他對自己有自知之明,他沒有繼續考下去的本事,就不繼續了,每一次科考都很費錢。 沒有那個天賦的話,不應該浪費下去。 他不如把錢節省下來,留著給他兒子科考用。 以他兒子的實力,他下一次參加院試有比較大的可能考過,跟他不一樣,兒子還年輕,他中了秀才后可以再嘗試去考舉人。 所以,他為了月銀,還有知府大人提供的書籍經驗,前來應聘,最后被分配到了這里,負責這個學堂。 在他的手底下,還有三個童生。 童生就是只過了縣試和府試的,院試沒過,這個實力教正經科考的學子有問題,但是按照知府大人給他們的教案,教他們常用字,還有簡單的算術綽綽有余。 他們這里是四個班,現在先粗略的按照年齡分班,然后等一個月后,再根據他們的學習進度再分一次班。 周揚他看著下面來報名的孩子,這些就是這個學堂的學生了,加起來一百多人,代表著一百多戶人家。 分到他手底下的是年齡比較大的那一撥孩子,十三到十五歲。 大部分學生身上的衣服都帶著補丁,樣子也是瘦瘦小小,臉色蠟黃,家境不太好。 如果不是這次知府大人的仁政,他們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學堂。 他自己家的情況稍好一些,算是小地主,但也好的有限,不然他也不會為了節省路費放棄嘗試一下秋闈,他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么。 “今天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先做個簡單的了解,我是你們的夫子,我姓周?!?/br> “從最左邊的這位開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br> 坐在右邊第一個的王光明一臉呆滯,他只是進門太晚,然后又因為身高,才坐了這個位置的,只是現在不允許他發呆,他迅速的站了起來,結結巴巴的開口,“我、我是王光明,今年十四歲?!?/br> 他滿臉通紅,故作淡定的坐下,都不敢去看其他人臉上什么表情,就怕從他們臉上的笑意看到了自己的失態。 太、太丟臉了,他居然結巴了! 幸好沒有人笑他,夫子也沒什么不喜的反應。 直到他聽著下一位的自我介紹,安心了。 大家都這樣。 周揚:“王光明,好,下一個?!?/br> “我是趙四松,今、今年十三歲?!?/br> “趙四松,坐下,下一位……” 一個一個的簡單的說了兩句自己的姓名和年紀,整個班自我介紹完了。 周揚在臺上一塊非常平整的木板上寫起了字,“我也不多說什么,這個機會來之不易,不要浪費了知府大人的好意,大家之前應該都沒有什么基礎,我們先從自己的姓名開始學起,背幾段百家姓?!?/br> “第一個介紹的人姓王,咱們班上有五個姓王的,大家來記一下,這個字,就是王,你們先不要動用紙筆,先在你們的桌子上用手比劃,或許你們也可以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面先練,可以節省一點筆墨?!?/br> 如果是正經科舉的,一筆字十分重要,但是這些人情況不一樣。 能寫的工整就好了,大部分人要考慮紙筆的價格。 這可不便宜。 能省則省。 凡是姓王的,聽到他這樣說,臉上都更加專注幾分。 不是姓王的也打起了精神。 一個一個的都學的很認真的就算不是自己的姓氏,也可能是他們娘親、奶奶、嬸子等等的姓氏。 周揚選擇的切入點跟他們切實相關,回去之后跟家里人也能說的上來。 過了一段時間,有鈴聲響起。 周揚:“大家先休息一會兒?!?/br> 他也要去喝口水。 …… 今天一天,周揚教了他們每個人的姓氏,百家姓前四句,還有每個學生的姓名。 王光明就收到了夫子給他寫的三個字,上面寫著王光明。 “你們今天的功課是背下前四句,學會寫你們的名字,明天我會檢查,也會choucha背誦,好了,回去吧?!?/br> 這些學生沒有書本,只能靠死記硬背,所以周揚教的少,萬事開頭難。 王光明走出課堂,心里還在默念:“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br> 他姓王。 娘姓陳。 奶奶姓孫。 他慢慢的走回家,走到路上,看到了溪邊的細沙,靈光一閃,他過去捧了一把細沙。 回到家里,意料之中的,娘和奶奶在家里面等著他回來。 娘一把將他抱進懷里,“兒,今日學堂一切順利嗎?” 王光明不好意思的掙脫開來,“娘,我都大了,你別這樣?!?/br> 他娘豎起眉毛,“你再大也是我兒子,快說,你在學堂怎么樣?” 奶奶也急急的走過來,“夫子好相處嗎,他教你們什么了,你有沒有調皮?” 這時候他爺爺和爹也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