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節
書迷正在閱讀:趕不走的戲精富二代[全息]、無雙女匪:夫君扛回家、網王之青春盛宴、蜜桃戀愛時(H)、帝后的開放式婚姻、豪門重生之黑暗千金、那些年,我們遇見的渣渣、禁止惹火、若星消失在世界盡頭(自愛)、全校都在圍觀我們談戀愛
說話的是同樣是翰林院一個官員,四十來歲,長年不得志,當年也是躊躇滿志,可惜入朝二十年官位都沒挪動一下,莫子歸是新科狀元,很快接手比他重要的職務,沒有資歷,莫子歸憑什么騎在他頭上!還不是靠了裙帶關系,meimei犧牲色相,嫁給了少將軍淳于諳。 面對刁難,莫子歸云淡風輕一笑,笑意卻沒到達眼底,他沒有做出任何解釋,只是反問了一句,“邱大人,何解?” 朝堂之上,竟然被挑釁,邱大人面色鐵青,有些拉不下臉來,一個新科狀元就如此囂張,可了得?可是莫子歸是皇上看中的人,聽說還是白家小姐乘龍快婿的人選,他又不好說什么,只得忍氣吞聲。 莫子歸懶得和這些人浪費口水,他站在原地,接到眾人疑惑的眼神,并不忙亂,如松如竹,面色淡然。 耶律楚陽是一個心軟重感情之人,可別忘記他也是一個皇上。任何上位者都不希望有人脫離自己的掌控,特別是手下的官員,若是他表現的太過圓滑,定有拉幫結派的嫌疑。 如今這種清高的模樣,耶律楚陽不但不會反感,相反的,會更放心,就好比尹大人,作為左都御史,經常上書彈劾百官,幾乎官員們都會對他恨得牙根癢癢,抓到小辮子群起而攻之,但是尹大人的官位始終坐得穩穩的,因為他深受皇上信任,就連弘德帝那么偏心眼的皇上都明白這個道理。 如莫子歸所想,耶律楚陽的確面上帶了笑意,他對著邱大人說道,“邱愛卿,這事是你誤會了,莫夫人給皇后寫過書信,提及此事,因為是第一年試驗,也保不準成功的幾率,這幾天北地秋收,也快有新消息傳過來?!?/br> “皇上,臣不敢?!?/br> 邱大人連連擺手,臉色越發的通紅,心里更是恨莫子歸,這種事情他一定知曉,偏要隱瞞,害得自己在早朝丟了個大臉。 莫子歸無所謂,耶律楚陽的做法表面上是解釋,實則在拉仇恨,足可見人心,百官太團結不行,必須講究制衡,劃分兩派,斗來斗去,皇上在龍椅上看戲,見哪方勢頭太旺盛,打壓一番。 皇權統治也就是這么回事,莫子歸看透了一切,看透了人心,對這種小把戲不屑一顧。前段從北地急匆匆歸來,是在處理鬼羅剎內部紛爭,有流言散播稱耶律楚陽不是耶律家的血脈,若是這樣,鬼羅剎沒有必要為一個外人做牛做馬,這件事影響不下,而且當年白皇后如何偷人,和宮中侍衛偷情也說得煞有其事。 這是陰謀,也是一個圈套,耶律楚仁的把戲。一個逃亡中的皇子,所作所為能影響到鬼羅剎內部,確實是個人物,木蘭曾經在耶律楚仁手下做探子,也對他多有贊賞,甚至是懼怕。 可惜了,如果耶律楚仁比較正常,不殘暴,鬼羅剎會選擇支持他上位,以他的能力,或許現在大秦早已經收入囊中。不過也沒什么可惜的,大周需要一個心思正的人做皇上,而不是殘暴置萬民于水火之人。 泗水城和溧水城全部納入大周版圖,耶律楚陽十分興奮,這個時候有官員傳來了好消息,白若塵和水零黎夫婦在南邊也有大作為,先后出訪了十余個小國,威逼利誘,終于和這十幾國君主達成共識,以后每三年來朝賀一次,年年向大周進貢,以大周為首。 溧水城被占領的消息,很快就會傳到南邊去,相信那個時候,原本采取觀望姿態的小國也能在其中做個選擇,目前來看,如果大秦沒有殺手锏,很難有反攻的機會。 淳于諳的城北大軍還是選擇駐扎在泗水城,這樣進可攻,退可守,是個極佳的位置。青璃離開溧水城之前,去城郊的小院看了看尼瑪,留下一些她在知府后宅順來的生活用品,有米面,桌椅板凳,油燈燭臺,還有一口盛水的大缸,花布棉花和炭盆。 為了裝這些東西,青璃專門雇了一輛牛車,一路上顛簸著。 尼瑪最近在照顧老乞丐,老乞丐有吃有喝,不用住在破廟里,身子也好了,白日里在院子曬太陽,和尼瑪講講曾經的故事,尼瑪很喜歡聽,無論是村里的家長里短還是雞毛蒜皮,這和她原來生活的地方完全不同。 青璃到了小院的時候,尼瑪正在院子里洗衣裳,見到她進門,連手上的水都來不及擦,急匆匆地站起身,“卓瑪,你還好嗎?我聽說大周占領了溧水城,知府也死了,我就想著你一定會沒事!” “我去知府后衙找你,可是上面貼了封條,大周的士兵不讓我進去!” 尼瑪很是激動,一口氣說了好多,這才上前抓住青璃的手臂,上下打量,“你沒事吧?是不是?” 尼瑪的手上濕漉漉的,把青璃的袖子都弄濕了,可是青璃卻沒有一點嫌棄的情緒,她的臉上燦爛如花,安慰道,“放心吧,你看看,我給你帶來的東西!” 青璃解釋說,知府后衙被大周士兵查抄,但是對她們這些人還可以,每個人可以挑選幾樣東西,她就選了一些得用的,送給尼瑪。 天馬上就冷了,車上有棉被之物,還有木炭,米面,就算尼瑪食量大,也夠一段時間的生活。過不幾天就到了中秋,青璃從空間里搬出幾條臘rou,一小筐子的野雞蛋,一些好存放的土豆,紅薯,蘿卜等蔬菜,統統帶過來。 車上還有幾只空間里捉的雞崽,讓尼瑪和老乞丐養著,等到了冬天過年的時候,剛好可以宰殺吃rou。 尼瑪還是個勤快人,最近一段日子沒有上街道等著人搶親,有了屋舍,有了親人,她這種心思也就淡了。 院子里被收拾得整潔,屋舍明亮,窗戶上的高麗紙換了新的,外面的墻皮涂抹了一層白灰,尼瑪力氣大會做一些木工活計,用木板在院子里搭了一個曬衣用的架子。 墻角,薛蓉買回來做裝飾菊花開的正好,一個市井人家的小院,處處是溫馨。 尼瑪沒有去看東西,第一時間打量了青璃,她焦急地詢問那天之后發生了什么事,臉色愧疚,她會覺得都是自己帶來的麻煩,如果那天不在街道上拿荷包,也就不會被官差盯上。 “這個不怪你,你可不能這么想?!?/br> 青璃調皮一笑,拉著尼瑪和車夫一起卸下東西,片刻之后,小院的角落被堆放得滿滿登登,尼瑪以為青璃要和她一起生活,興高采烈,忙著把東西歸位。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雖然才相處了幾天而已,可是青璃卻有一種不舍。尼瑪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子,比不得她的姐妹們,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她總是被這個腦子一根弦的尼瑪感動。 淳于諳得知青璃喜歡漸變色的皮草,接手溧水城后第一件事,帶著她到鋪子里去閑逛,彼時青璃穿著一身火紅色的衣裙,早就摒棄了異族女子的裝扮,她受到的是女王一般的接待。 身邊站著個高位的男子,是她的夫君,她的身份再次轉換,從一個卑賤的異族女,變成了北地人人敬仰的少將軍夫人。掌柜伙計端茶送水,笑臉相迎,直言不要銀錢,只要少夫人光臨就是他們莫大的榮幸,可是他們怎么知道,她曾經來過。 青璃不怪別人,捧高踩低是最普遍的社會現象,從古至今,人們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劣根性,這并不能說誰對誰錯,只是再一次讓她知曉權勢的好處。 老乞丐從屋子里慢慢悠悠的出來,原本垂垂老矣的模樣,這幾天也調整過來一些,塌陷的雙頰有了rou,對青璃到來格外開懷,話比往常還要多。 雖然兒女不孝,把他趕出家門,過了一段時間的苦日子,可老天有眼,讓他在臨終前感受到溫暖,以后長眠地下,也不怕沒有燒紙的人。 簡單的小院,樸實無華的人,這是青璃以后不會再擁有的生活,人到了這個地位之后,總得繼續往高處走,只是偶爾轉身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也會失去一些什么。 三人在一起喝茶聊天,茶葉是鄰居送來的粗茶,和街道邊上一文錢一碗還免費續水的一樣,喝到嘴里都是茶葉沫子,青璃卻覺得這先苦后有茶香的味道正是預示著人生某個階段。 這可能是最近最后一次相聚,青璃出去了一趟,回來采買了一些油鹽,足夠兩個人用上好長時間,她從空間里抓了一條大魚,用拿出幾包海里的干貨,做了一個魚rou餡料的餛飩,湯就用紫菜,撒點細細的蔥花,尼瑪吃了小半盆,意猶未盡。 歡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黃昏將至,青璃到了告別的時刻,尼瑪不相信她就這么離開,哭喪著臉,拉著她的手,希望能挽留她。 “尼瑪,以后我還會來看你的,我們打勾勾?!?/br> 不遠處,淳于諳在一顆樹下靜靜地等待,青璃知曉他已經來了好久,要接她回家。 “卓瑪,希望你能早日成親,下次見面,你能不戴面紗的回來?!?/br> 尼瑪送出美好的祝福,此刻夕陽西下,火紅色的朝霞一片一片,太陽在發揮它落山前的最后余韻。尼瑪和老乞丐站在原地,不時地揮手,一直到青璃的身影,消失在這個狹窄弄堂深處,他們仍舊不愿意離開。 “舍不得的話,以后來就是?!?/br> 淳于諳感受到自家娘子的情緒有些低落,他用手輕輕地拍拍她后背,安慰了一句。 前兩天拿下溧水城,薛謙和夏荷爆發史上最激烈的爭吵,薛謙已經投靠了城北大軍,不過仍舊不接受夏荷的做法,二人激動有些不理智,彼此不再說話。 今天一早,大秦京都傳來消息之后,薛謙得知大秦皇上滿門抄斬的旨意,驚得一身冷汗,他真的沒想到,宇文鯤一面之詞就可以只手遮天,事實證明,愚蠢的那個人是他,多虧天兒找回來,而他也投誠,不然的話,什么都沒做就要見了閻王,真真冤枉死! 于是薛謙雖然覺得夏荷不太信任他,暗中算計,卻也能理解她的意圖,主動求和,雖然二人還是不冷不熱,卻有冰釋的意味在里面。 因為淳于諳率領城北大軍占領溧水城,青璃的身份也在薛家得到了曝光,最驚訝的不是夏家姐妹,是薛蓉,想想就后怕,她自己竟然罵過少夫人是下賤的異族女子,多虧青璃大度,不然她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走之前,青璃見了薛蓉一面,懷有身孕那件事,就當她不知道,會保密,也希望薛蓉以后能找到一個好男子,不在被所謂的愛蒙蔽雙眼。 不出所料,戰事結束之后,那將士又回過頭找薛蓉,被薛蓉冷冷地拒絕,孩子已經不在了,兩個人更是沒有了聯系的紐帶,往事,就當做是一場夢境吧。 用了一天的時間回到平陽城,總是有恍若隔世之感。文氏好幾日沒見到青璃,自然有很多話說,府上一切正常,丫鬟婆子各司其職,也沒有她cao心的地方,不過青璃不在,沒了說話之人,覺得日子有些無聊。 “娘,我這不是回來了吧,您看我在溧水城帶過來的皮毛,這種漸變色,咱們平陽可沒有?!?/br> 青璃說著,讓婆子抬上來一個大箱子,里面是和淳于諳一起采買的各式皮毛,只要青璃的眼睛在一種款式上停留超過三秒,淳于諳立刻對著掌柜點頭示意。有時候青璃覺得款式挺丑,是她走神了。 “不錯,這染色工藝復雜?!?/br> 文氏用手摸著上面的皮毛,溫和地笑道,“小璃啊,以前在京都,這個時節還熱著,在北地不同,我聽說有些老人受不得寒,早早穿上了薄棉衣?!?/br> 八月十五中秋節還沒有到,白日氣溫很高,到了晚上,又無比寒涼,就是這樣的節氣。而且現在北地已經秋收,家家后院種上了過冬要吃的大白菜。 去年中秋節,青璃剛回到北地,她給了淳于諳一個驚喜,與城北大軍在沙場上歡度,如今有是一年,過得真快,她已經成了淳于諳的夫人,名副其實的少夫人,而婆婆文氏也留在了北地,該如何慶祝,現在她心里沒譜。 “過不了幾天,就得冷了,下人的棉衣是不是也要采買出來?” 開府不久,也沒有針線上人,青璃的衣衫都是于嬤嬤和麥芽在做,府上下人春秋的衣衫比較簡單,都是丫鬟婆子領了布料自己縫制,而棉衣比較繁瑣,府上事忙,下人們騰不出來工夫。 文氏隨口問了一句,都說北地嚴寒,冷得刺骨,滴水成冰,自家的棉衣必須做得厚實一些,她不愿意薄待下人。 “娘,正要和您說呢,我準備找一家繡房接活兒,明兒就請人上門來量體裁衣,每個人發兩套?!?/br> 這次家里下人的棉衣也做了改動,尤其是車夫,門房等經常出門走動的下人,手肘,腿的關節部位縫上皮子,省著寒風鉆進去,而平日在后宅走動的丫鬟婆子,在手肘出縫制一圈,可以防水。 另外,棉衣采取現代的樣式,一左一右用皮毛做兩個口袋,方便放一些小東西,這樣簡單好看,去年青璃有一件這樣的棉衣,看過的都紛紛效仿。 “以前總是聽諳兒說北地多冷,今年就留在這邊過年了,大不了就貓冬,不出門?!?/br> 文氏想象了一下冬日里下大雪的日子,眼里浮上一抹欣喜之色,能在有生之年,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感受從來沒有過的氣候,對她來說真的是一種嘗試。 用不了一個月,平陽就要下小雪了,天冷的就是那么快。趁著現在不太忙,青璃吩咐仙草和石榴把一直閑置的暖閣收拾出來,等冬天天冷,坐在炕上,上面放著一個小炕桌吃酒,吃茶點,最是舒服不過。 離開府上幾天,實則也堆積下來一些瑣事,丫鬟婆子不敢打擾文氏,一直壓著。等青璃回來,眾人松一口氣,如找到了主心骨,各個鋪子的掌柜紛紛送來賬本,一時間,府上人來人往。 平陽附近的莊子已經收獲完畢,雖然其他地方減產嚴重,但是自家的新糧種得到了豐收,是其他糧種豐收最鼎盛時期一倍多,這個數字是驚人的!在北地引起不小的震動。 一些有錢人家的大老爺們喜歡跟風,口碑也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后什么流言都有,還有讀書人推崇,稱此米為“神仙米”,吃后可以產生不老,不然為何糧食減產,神仙米卻豐收,這定是得到上天的庇護。 很短的時間,神仙米的價格一路飆漲,翻了幾番不止,青璃賺了個盆滿缽滿,這是她沒有想到的,天地良心,把新糧種起名為神仙米面的那位,真的不是她請來的托兒。 除此之外,莫家族里的生意,因為神仙米的推廣,走上了正軌,族里現在不缺銀子,行事也越發大手筆,族中子弟學習的學堂又請來了幾個學問好,人品不錯的書生,請他們住到莫家村,還有德高望重,醫德良好的郎中,也在晚年選擇在莫家村養老。 族里有銀子,給每家每戶的房屋進行改造,原來的茅廁被改成了青璃發明的沖水形,干凈衛生,每家每戶還增加了淋浴間,這樣夏日里從田間地頭回來,也不用滿身汗,站在院子里洗漱。 族里越過越好,凝聚力增強,現在一提莫家村,那是高不可攀的,就算是小官的女兒,也未必就能嫁的進去,人家莫家重視的不是地位,而是閨女的品性。 府上的事務多半都是賬本,采買等,青璃扔給于嬤嬤和麥芽,這二人始終對青璃扔下她們去溧水城耿耿于懷,麥冬倒是沒表露出什么不滿。 “小姐,您去了那么多天,沒有消息,我們只能在客棧里?!?/br> 麥芽噘嘴,想去軍營和少將軍打聽,誰也不敢,后來于嬤嬤鼓起勇氣,身先士卒,去大營沒見到少將軍,看到了方侍衛。 方侍衛正在馬鵬給馬刷毛,一邊刷,嘴里還在念念有詞,于嬤嬤打招呼,方侍衛翻了個白眼,也不搭理,問什么都不回答,眼里只有那匹馬,后來于嬤嬤總結,方侍衛魔怔了。 “不是給了你們任務,找一家適合開鋪子的酒館,找到了沒有?” 青璃著急回來,從泗水城沒有停留,她離開這么多天,怕文氏等得著急,若非淳于諳提醒,她都快把丫鬟婆子忘在腦后。 “找到了幾處,現在泗水城歸了大周,很多人逃離,所以鋪子挺便宜的?!?/br> 說起鋪子,麥芽不再抱怨,她知曉自家小姐這么做還是為了城北大軍,而她是虎子哥的未來娘子,也應該出力,對找合適的鋪子,麥芽不怕麻煩,格外熱衷。 “在主街就有一家酒樓,可以改成酒館,不過奴婢認為地點不用選那么好?!?/br> 酒館在主街,總給人一種很違和的感覺,若是一直走高端路線還可以。而且酒館要開到很晚,最好找一塊比較繁華的地方,主街到了晚膳后就沒人會去那邊了。 麥芽又指出幾個地點,依次說了理由,青璃點點頭,能考慮到這些,很是全面,好好培養一下,也是個可造之材。 王三胖子的釀酒技術超級高,又到了八月里,正是釀制金桂酒的最好時候,青璃打算抽空去釀酒作坊看看。 午時,太陽直射,又和火烤的一般,青璃喝了一杯果酒,坐在偏廳里休息,于嬤嬤和麥芽二人追著青璃,想聽溧水城的經歷,青璃囧了囧,這種事,說出去不是被人嘲笑么。 “小姐,溧水城真的那么繁華嗎?” “對啊,聽說百姓很溫和,也不曉得是不是真的?!?/br> 于嬤嬤問了一句,麥芽立刻接話,她可不相信大秦蠻人會溫和,那種民族,骨子里流淌著野蠻殘暴的血液。 “那里人確實比較不錯?!?/br> 雖然遭受過冷遇,但青璃對溧水城的百姓評價很高。這個城池曾經是大周和大秦主要貿易往來之地。很多大周商人為了穩固關系,遷到溧水城,兩國通婚,慢慢地,溧水城百姓就被大周百姓的思維同化,討厭戰爭。 青璃沒有多提百姓們,重點說了異族女子的生活,于嬤嬤和麥芽很快入迷,手上的核桃只吃了一半,立刻停下來,豎起耳朵,聚精會神。 “搶親,這是什么奇怪的習俗??!” “就是,及笄就被趕出家門,做爹娘的咋能放心呢!” 二人聽后,發表自己的看法,于嬤嬤更是拍大腿,從來沒遇見過如此奇怪的人群,若是炎炎夏日,用頭巾遮面,捂得嚴實,不會透不過氣嗎。 盡管被人不理解,可是就是有那么一個奇特的民族,有著自己的習俗和信仰,外人無法理解,也沒有資格評論好壞,應該給與的,只能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