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節
書迷正在閱讀:趕不走的戲精富二代[全息]、無雙女匪:夫君扛回家、網王之青春盛宴、蜜桃戀愛時(H)、帝后的開放式婚姻、豪門重生之黑暗千金、那些年,我們遇見的渣渣、禁止惹火、若星消失在世界盡頭(自愛)、全校都在圍觀我們談戀愛
季韻得到了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正在街頭幫人寫書信,青璃留下的銀錢,他沒有用,而是存在錢莊,妥善保管起來,他要留著,等以后meimei季悠回來,買一套院子,給meimei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平時里吃用花不了什么銀子,幾本以前一直喜歡的孤本被他抵押在當鋪里,那些死物,如今對他來說,已經不需要了,從高高在上的知府公子淪落到替人擺攤寫書信的窮苦書生,落差太大,當然也得到了一些人的嘲諷,但是他內心平靜,日子過得踏實而快樂,因為師兄莫子歸在家貧的時候也曾經替人寫過書信,替酒樓寫菜譜賺得銀錢。 鳳陽大街小巷很熱鬧,有人問起新科狀元是何人?很簡單,淳于少將軍知道吧,是狀元莫子歸的妹婿,眾人的眼球集中在莫家身上,一時間,風頭無二。 村里慶祝的形式不同,族人開心,互相道喜,漢子們要求族長開祠堂,于是在五月初二這天早晨,祭拜了莫家的祖先,祈福保佑莫家重現輝煌,族人吃飽穿暖,揚眉吐氣,成為人上人。 五月初二,村里亂糟糟的,一連接待了好幾位北地的大人物,其中就有已經正式轉正成為鳳陽知府的師爺,從一個幕后人一躍成為四品知府,這簡直是祖墳冒了青煙,若不是季知府得罪了青璃,犯下忌諱,他這輩子也沒有出頭之日,可以說,這么一頂官位的烏紗帽,是青璃送的。 對于莫家,師爺一如既往的恭謹,他可不傻,能不能繼續往上爬,還不是人家莫家小姐一句話的事,他不敢猖狂,必須好好干,顯示出自己的本事,將來莫家小姐美言幾句,讓他在新皇那邊留下個好印象,還愁沒有升遷的機會么。 鳳陽城新上任的知府大人都來了,一些商戶們頓時坐不住,尤其是鳳陽成里那些鄉紳,曾經和季知府交好過,始終看不起莫家的出身,一個莊戶人家爬這么高,他們也抱著井水不犯河水的心思,現在得知新知府都這么客氣,趕緊備上重禮,跟在知府大人屁股后面來送禮,倒不是尋求什么照顧,不被記恨就好。 禮物都是金銀之物,爹莫如湖并不主張收下,不過到手的錢財怎么還能退回去,誰家嫌棄銀子多?青璃找了一個借口,巧立名目,借用大哥中狀元這件事,舉行了一個為城北大營士兵的募捐儀式。 在村里地頭間巡邏的士兵們激動得差點掉下眼淚,少夫人真是什么時候也不會忘記那些戰場上的兄弟們,他們真是不知道說什么好,只能默默對著單子整理財物,心中發誓,定要守護好今年的新糧種。 青璃的想法是,禮物收下,以后就有了人情往來,萬一人家有事相求,又備下重禮,不答應有些不地道,這樣把銀兩作為城北大軍的軍需,等于賣了一個人情,那些送禮之人也得了個好名聲。送禮的鄉紳富戶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青璃家的小院子成了菜市場,接待不了這么多人,族中還要忙著準備端午的瑣事,最后逼得青璃沒有辦法,就在村頭用油氈布搭上了一個茶棚,擺放一些桌椅板凳,族人輪流接待,有來往之人,記錄下禮物,送上茶葉喜餅作為回禮。 回禮絕對不算輕,茶葉空間里多的很,送的是最好的白茶,喜餅是村里婦人按照京都流行做出的蛋撻,杏仁條,在北地有銀子也沒地方買去,尤其是茶葉,那都是京都達官貴人才喝得起的,這些鄉紳們感嘆著,有人在朝中就是不一樣,他們這些人富是富,離“貴”字上,差得太遠。 若是有女子過來,青璃也會送上一些香粉香露,都是空間里釀制出來的精華,其中一個精明的婦人立刻發現了商機,找到青璃說項,想在鳳陽城里開一個胭脂水粉的鋪子,青璃負責供貨,每次都是錢貨交易。 族中鋪子不少,族里婦人們都在家里這邊忙活,自家還不具備開胭脂水粉的條件,這也是青璃遲遲沒有下手的原因,既然有人愿意合作,她考慮一下,點頭答應,適當提出幾個要求。這些貨物不可能是隨時有,每次提供數量她說的算,并且價錢上不會低。 婦人表示,價錢上沒有問題,一切好商量,這些成里大戶人家夫人們也到了中年,為了保養自己,那真是什么都舍得,就是怕被趕下堂,想留住老爺心,她又訴苦說了一些女子的不易。 這個世道,男子普遍貪慕花色,青璃接觸的人,似乎都是這個時代的奇葩,新皇耶律楚陽頂住壓力,三番五次的拒絕選妃,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政務上,剩下僅有的時間還要陪陪白太后,皇后阮冉冉和小皇子,無心美色。 家里忙碌,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晚上青璃休息的時候,跑到空間里,這幾天帶著淳于兩兄弟習武,每天要在山上跑來跑去,她自己體力都受不住,晚上要在空間吃點東西補補,去溫泉池子泡會,馬上入睡補眠。 進了五月里,都是好天氣,五月初三,一大早陽光明媚,青璃從空間出來,已經到了辰時,家里人知道她太累,也沒有打擾,說話都是刻意壓低聲音。 外面的陽光刺眼,透過高麗紙和出透亮的窗紗,照射到內室的桌子上,留下一條亮色的光帶,青璃打著呵欠,挑選了一件藕色的衣裙,這種顏色非常適合夏初,清新。 “小姐,您醒了?” 于嬤嬤打扮得整齊,頭發也梳理得一絲不茍,上面擦著一層頭油定型,臉上笑瞇瞇地,“孫家二位老爺帶著家人都來了,念蘋念香小姐還吵著要見您呢!” 算算日子,孫家應該到了,大早上到莫家村,應該是趕了夜路,青璃點點頭,接過麥芽遞過來的布巾洗漱,隨口問道,“那么人呢?” “去您大伯家了啊,那邊地方寬敞?!?/br> 青璃家里只有一個小院落并幾間屋子,在村里人家中都不算寬裕的,后來家里有了銀錢也曾經想翻蓋大宅院,選了幾處地基都不太滿意,家里在鎮上,鳳陽城里都有房產,平日在村里日子不多,住得開,也就沒折騰。 “恩,裝點干果糕餅,一會兒帶大伯家去?!?/br> 青璃打算去偏廳用早膳,發現淳于兩兄弟也在,昨夜睡得晚,二人是第一次起來遲了,聽說未來大嫂青璃也剛剛起身,就等了一會兒。 “正好一起吃飯?!?/br> 自己吃無趣,青璃巴不得有人陪伴,而且兩兄弟能吃,吃的香甜,一臉滿足感,讓人覺得,面前的幾樣農家菜就是世間最美味的珍饈一樣。 于嬤嬤做的涼皮,為了怕兄弟倆吃不飽,準備了一碟子花卷,還配著鎮上鋪子賣的小食,油豆皮,魚豆腐,還有青璃這邊提供的海參條,三人風卷殘云,吃得絲毫不剩。 早膳之后,崔奶奶留下看家,青璃帶著兩兄弟去大伯家,剛到門口,就被一個人撞了個滿懷,念蘋哈哈大笑,對著青璃上下其手,“撓癢癢,撓癢癢!” “女俠饒命??!” 青璃配合地左躲右閃,和念蘋鬧在一處,直到二人氣喘吁吁,念蘋這才反應過來旁邊有陌生人,她正了正臉色,好奇地問,“雙胞胎?” “恩,淳于少將軍的弟弟?!?/br> 青璃這么說覺得有些客套,又補充了一句,“也是我弟弟?!?/br> 淳于兄弟不認生,很快就叫了一句jiejie,念蘋頓時心花怒放,把自己當成主人一般,領著二人進了偏廳,留下青璃一個人在原地搖頭。 孫家一家到來,家里熱熱鬧鬧,連在床上一直養胎的大堂嫂付彩云也從床上下來,幫著一起待客,家里人多,吵鬧著,反倒讓大堂嫂的心情好了起來。 青璃抱著二堂哥家的妞妞,和眾人圍在一起說話,自從大周士兵渡河之后,平陽的百姓們也跟著松了一口氣,最近天氣不錯,那些大戶人家的老爺夫人心情好,總是全家出動來鋪子里面逛,生意不錯。 青璃走之后,家里的海產店就拜托孫文孫武常去看看,從開業火爆之后,過了一段平淡時期,最近幾天趕上端午,慢慢地又有了上漲的趨勢,京都那邊送來信,第二批貨物已經在路上,約莫這幾天就能送過來,富順一直在那邊看著。 有富順,青璃就放下心來,她相信富順的辦事能力,要不了幾天,她回平陽,到時候根據現在的情況,做一個小調整,現在王三胖子那個滑頭還沒有對釀酒的事情給出答復,青璃也不問,她相信端午那人絕對會上門。 “我是聽說,端午族里有安排,要請戲班子和說書人,在平陽我自己很無聊的,可算有點熱鬧了?!?/br> 孫家剛到平陽,也沒有什么親朋,青璃在的時候,念蘋還能找到人說話,二人一起逛街,挑選一些小玩意,最近只有她自己,每天帶著矮冬瓜念香,兩個人閑著,在后院種了一些花草,想把家里弄成沐陽小院的模樣。 “恩,你來了就多住幾天,在這邊陪陪我吧?!?/br> 莫青菊邀請念蘋,她自己在村里一樣無聊,可能是因為及笄之后,有了少女心事,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知道對人怎么說起,她和青璃不一樣,青璃已經定親,說好了人家,而且淳于家地位很高,不必有什么煩惱。她就不同,四嬸來信想讓她到京都去,她想去,又舍不得爹娘兄嫂,非常矛盾。 關于堂姐莫青菊的親事,四嬸在信上不是第一次提起了,四嬸的意思,家里的幾個姐妹,除了莫青黛還在小鳳縣鎮上,莫青薔嫁到了京都,將來青璃也一樣,不如讓莫青菊也嫁過去,以后姐妹們也好有個伴。 “是啊,還是村里好,糕餅好吃,我來了就不想走?!?/br> 大伯家在后院挖了一個池塘,里面養魚,種了荷花,這個時候正好長了花骨朵,荷花這幾天就快開了,院子里花花草草,也沒有牲畜,干凈整潔,一旁全部都是甜瓜秧子,念蘋聽說在北地也能吃到甜瓜,差點留下口水。 晚膳,青璃一家在大伯家用的,家里崔奶奶醬了一大塊野豬rou,切成薄片,給男人們下酒,還有去年剩下的花生,顆顆飽滿,沒有生芽,大伯娘煮了一大盆五香花生,還不到晚膳,眾人你抓一把,我抓一把,很快吃光。 聽說家里來了客人,莫六叔上門送了一壇子金桂酒,家里雖然不多,但是他想著以后和王家成為親家,這酒怎么也不會少了他的,就格外地大方。 有了好酒好菜,最高興的莫過于青璃大伯莫如江,和小孩子一樣,去了庫房好幾次,每次去都拿一個小酒盅藏在袖兜,大伯娘早發現了大伯鬼鬼祟祟的行蹤,沒有拆穿而已,喝酒之后,身上有酒氣,那臉紅得和猴屁股一樣,誰看不出來啊,還以為自己瞞天過海,大伯沾沾自喜。 金桂酒醇香柔和,后勁極大,晚膳大伯再次喝多了,就要踩上桌子,最后被孫文孫武兄弟拉下來,送回房,剩下的人坐在偏廳閑聊。 這次進了莫家村之后,孫氏兄弟覺得大不一樣,傳說之中新糧種已經長得老高,一路上路過莊稼地,普通糧種才長出小苗來,看來若是沒有大意外,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 “是啊,這不你大哥天天下地盯著呢,前幾天還來了幾個外村不省心的?!?/br> 大伯娘嘆了一口氣,以前莫家村是周邊幾個村子最窮的,一提莫家村,他村的閨女都不愿意嫁過來。如今突然發達了,家中有人在朝做大官,還有狀元郎,族中有銀子,有族田,族人安居樂業,不用為一些生活瑣事擔憂,發生了巨大變化。 那些村里的人就得了紅眼病,總想來找麻煩,明著不敢,就想暗地里下手。李家村的人下手太早,被抓了個正著,這下鬧大了,引來城北大軍過來巡邏,其他村人歇了心思,但是每次見到莫家族人,也會合起來擠兌幾句。 “唉,這也正常,咱們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成?!?/br> 錦娘跟著附和幾句,莫家雖然富裕了,也是靠青璃家幫襯,這才有了今天,銀子都是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積攢下來的,又沒有做jian商,賺那黑心銀子,只要守住本心,無愧于心就好。 “是啊,誰沒點煩惱呢,大方向不能出錯?!?/br> 婦人們圍在一起,說起平陽城流行的衣裳款式,劉氏馬上加入進去,平時看娘對衣裳首飾沒有過多要求,穿著樸素,對這些倒是知道得不少。 念蘋念香得知淳于兄弟會武功,能上房頂,一臉興奮,鬧著要二人上房頂跑一圈,特地把自己的香包舉高,大力一甩,扔到房頂,讓兄弟倆去撿,這種無聊的游戲也能玩得樂此不疲。 天色慢慢地暗下去,青璃帶著淳于雙胞胎告別眾人,施展輕功上山,又到了練功的時間,她在山上設置很多陷阱很障礙,考驗兄弟二人的靈敏程度,過兩天回到平陽,現在訓練不能耽擱,有頭有尾。 兄弟二人測試,青璃自己一個人坐在樹杈,從空間找出玉笛,慢慢吹湊出一首江南小調,曲調優美,起伏不大,她想到在京都莊子上,和好姐妹們一起在池塘泛舟采蓮,對月飲酒的那段快樂時光。 何時才能回到京都?或許要一兩年,或許很快,一直都沒得到文氏的消息,青璃心里惦記,那是她未來的婆婆,沒有在眼前,還不知道人現在到底如何了,是不是很嚴重,或許四嬸也不那么清楚,這次信中并沒有提起。 淳于諳在前線賣命,需要人手,雙胞胎兄弟下山,第一件事不是回京都,而是來到北地,她現在非常矛盾,若是一直隱瞞,總是覺得過意不去,萬一有什么意外,母子不能見到最后一面…… 青璃越想越多,每次涉及到家人,她就會失去原有的果斷。還是太渴望親情了吧,自私的希望所有人都不要離開她,可是人長大,未來出嫁,會離開莫家村這片凈土,爹娘說,她在京都的世界會更加廣闊。 夜已深,淳于越和淳于恭終于在陷阱中掙脫,汗水浸濕了衣衫,這不是普通的訓練,讓他們領悟一些道理,有時候表面上平靜,很可能隱藏的就是極大的漩渦,一旦掉進去,就會萬劫不復,在戰場上也是一樣,不能盲目自大,到了何時也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青璃教給他們的并不是如何當一名好士兵,而是如何做一名將領。 做好士兵,只要聽從指揮,作戰兇猛,而作為一名將領,站在高處,每一個決定都關系到士兵們的生死,二人在心里下了決心,一定要更努力,將來成為大哥淳于諳的左膀右臂,做淳于家的驕傲。 ------題外話------ 二更到,016章昨天被我發到了卷二,自己又沒權限,求了編輯幫忙修改,已經移動過來了 下章,劇情該有變化了,之前劇透什么來的,你們懂的,嘿嘿 ☆、第018章 文氏到來 夜深人靜,青璃在空間里收獲整理一番,把糧食放進庫房,對著只有一半的糧庫發呆??臻g里雖然收獲多,周期短,可是城北大營三十萬將士,每天都要吃飯的,每次到平陽之后,滿滿的糧庫立刻下去一半。 現在地里還沒收成,全靠空間里的存糧支援,為了節約銀子,青璃都在空間之內補給,而且她還要留下一部分以防萬一,現在看著年景不錯,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發生災害,得留后手。 庫房的角落,散著幾個布袋,里面有紅豆,綠豆,還有一些玫瑰花醬,她突然想起來,這是去年五月初五,在京都四叔府邸上過節,家里人準備的,剩余的,青璃隨手丟到庫房里,這一轉眼,就是一年了。 回到北地也有一年的時間,這一年和京都生活大不一樣,有溫情,有苦澀,也有困惑,好在一家人一起走過來,平陽局勢也正在好轉,一切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記得去年端午前不久,是一個下雨天,文氏上門提親,并且送給她護國將軍府上給媳婦的家傳信物,她正式和淳于諳有了名分,水到渠成,當時她并沒有糾結太久,似乎心底早就認定他。 迷迷糊糊,青璃睡了一覺。 五月初四,天剛蒙蒙亮,院子里傳來劈柴的聲音。青璃穿好衣衫,從空間里出來,支起窗戶一看,淳于兄弟已經穿戴整齊,正在院子里,手起刀落,柴火粗細大小剛剛好,滾落在地,淳于恭負責撿起來,放到柳條編的筐子里。 這些天,除昨天太疲累起晚之外,兄弟倆一直堅持早起,家里的柴火很多,他們仍舊每天早上做活,順便打掃院子,給崔奶奶減輕不少負擔。 崔奶奶做菜,晚上會給兄弟二人留點小灶,怕他們深夜練功回來餓肚子,得知兄弟倆要在端午之后去城北大營參軍,崔奶奶很是舍不得。 清晨,青璃家的灶間上冒著炊煙,院子里有一種炊煙的味道。昨夜下了一會兒小雨,早上院子里地面略濕,花草上點綴了露水,翠綠欲滴,讓她的心情好了不少。 人越長大,越喜歡悲傷春秋,感嘆時光流逝,青璃這種沒心沒肺的人,慢慢地也變得矯情起來,她有時候真的忘記自己的年齡,也不會把自己當成十三歲少女對待。 “璃jiejie,崔奶奶去做早飯了,有你喜歡的紅棗小米粥?!?/br> 家里人不太喜歡偏甜的口味,每次小米粥只有青璃,于嬤嬤和麥芽才喝,爹莫如湖娘劉氏更喜歡麻辣口或者是咸口,青璃有時候跟著他們的口味走,早上吃花卷加皮蛋瘦rou粥。 “那太好了?!?/br> 青璃打開門,讓室內外空氣流動。春末夏初是莫家村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節,不冷不熱,早上在村子里的小路走一圈,呼吸新鮮空氣,格外的舒服。 于嬤嬤麥芽去灶間打了熱水,見自家小姐起來早,二人訕訕地,在北地不像京都,小姐不重視規矩,她們也就不在乎了,每天睡到自然醒,活計不多,過的那叫一個舒坦。 “小姐,奴婢又起來晚了?!?/br> 麥芽臉色紅紅的,愧疚地低下頭,她一旦睡不醒基本上誰叫也不會起來,這點以前在京都干娘不只一次提出過,她雖然曉得,卻也沒辦法。 于嬤嬤臉色倒是自然,她比往日殷勤一些,拉著青璃坐在梳妝臺,給青璃梳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發髻。 這款蝴蝶髻是于嬤嬤自己研究出來的,下面烏發垂著,在后腦的位置,用頭發編成蝴蝶的樣式,插上五彩寶石的釵環,樣式簡單卻又有一種少女韻味,再配上青璃月牙色的千水裙,奪人目光。 “于嬤嬤,今兒是怎么了,干嘛要這么正式?!?/br> 平日里,青璃怎么簡單怎么打扮,已經習慣了,在村里都是族人,沒必要那么奢華,只要過得去,整潔,干凈,不邋遢就好。 看著銅鏡中的自己,面色如三月里的桃花,瓷白色的肌膚,眉目如畫,她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明媚。 “小姐,馬上端午節,萬一少將軍從平陽過來呢?” 關外打仗,這種可能性極低,不過于嬤嬤心里還帶著點期盼,如果少將軍突然來了,看到自家小姐如同仙女一般,一定會更加死心塌地,任何女子也入不了他的眼。 只有小姐好,她才能跟著好。于嬤嬤人老成精,對這點很看重,雖說知道少將軍的為人,她也不放心,心底始終保留防備之心,當初季盼接近自家小姐的目的,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 “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性?!?/br> 雖然這么說,還是沒阻礙青璃的好心情,自己打扮得美麗,看著賞心悅目,平日她都是在空間里臭美,在村里,刻意保持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