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不要以為,吃里扒外,是一件容易事?!惫鬏p聲細語道。 跪著的人看著小廝把那已經被打的不成人型的小二的嘴封上,再拖著那幾個人來到水池邊扔下去。他們就看著被綁著的人在清澈見底的水池子底掙扎,那恐懼的神情深深的印在了他們腦海里。 “別人家的承諾,都別信。不要以為做出了這種事,還真的有誰能保得住你們,知道么?”水玨環視了一圈跪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的人,“本宮這些日子在江南呆著,哥哥又太忙,看來是對京城里人疏于管教了。好在本宮已經回來了,以后會多給你們提個醒的?!?/br> 水池子里漸漸沒了聲息,而院子里也鴉雀無聲。 “姑娘看著了嗎?背主是沒有好下場的?!眳菋邒邔Π侵T縫偷看的林黛玉小聲道。 林黛玉氣一短,嚇暈了過去。 .................................. 這 公主的流言沒傳兩天,就被壓了下去。人們疑問道,長興公主體弱,是整個京城都知道的事。這長興公主自回京之后沒多久,就再次病倒,每日都可以看見御醫的馬 車來往瑞親王府,就是傳流言的那一日,御醫都去了瑞親王府。這病著的公主,怎么可能大晚上去什么酒樓?都知道瑞親王對長興公主愛護有加,怎么可能不顧長興 公主的身體把人帶出來? 再說了,若是瑞親王帶出來的,那瑞親王身邊怎么可能沒個侍衛小廝,就算馮紫英喝醉了沖撞到門口,也會被侍 衛小廝攔下來吧。這王府的令牌一出,給馮紫英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往里面闖,怎么也不可能沖撞的到公主。若是公主自己出來的,就更不可能,別說瑞親王府當天 還召了御醫,長興公主拖著病體怎么獨自跑出去。就說王府邊上的人看著瑞親王回府的,瑞親王在府里,怎么也不可能讓長興公主獨自出去。 而沖撞了公主這么大的事,馮將軍府上也一點動靜都沒有,甚至連個賠罪都沒,更不符合常理。 于是民眾們紛紛傳言,這到底是誰這么大的膽子,空口編排公主的聲譽。都知道公主除了體弱之外,溫婉賢淑,被皇帝多次稱贊,寵愛有加,為當朝皇女中唯一未大婚而封公主的。誰這么惡毒? 后來又有傳言,普通老百姓自然不可能有膽子亂傳公主的壞話,甚至亂傳馮將軍府上的壞話都不可能。要知道沖撞公主,馮紫英可是會被問罪的。而馮紫英是馮將軍獨子,這簡直是害馮將軍全家。所以嘛……呵呵,不可說不可說。 水靖在留言差不多壓下來之后,就給馮將軍遞了消息,兩個人一起跑到朝堂上哭。一個哭自己meimei聲譽受損自己不活了,一個哭有人想害死自己兒子不活了,一個王爺一個老將軍,把朝堂弄得跟靈堂似的,哭的一個比一個大聲,把滿朝文武官員弄得哭笑不得。 不過這計謀確實是粗暴又惡毒。若不是民眾們沒被煽動,公主的聲譽真的受了影響,瑞親王這么愛護meimei,肯定會遷怒馮紫英。到時候瑞親王一脈,說不得就會和馮將軍那一脈中立勛貴掐起來。這朝堂,就擾的更亂了。 只是這朝堂中的事,居然牽扯到一個和朝堂之事毫無關系的羸弱公主,實在是令人齒冷。 雖說天家無親情,但長興公主何其無辜,她的善良朝臣也都有所耳聞,都知道她為了修復兄長們的關系的所作所為。某些人不但不領情,反而陷害于她。雖說這聲譽對于受寵的公主而言,真不算什么。但是好歹是個女兒家,總會被惡心到。 皇 帝怎么會不知道這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水靖帶水玨出去吃飯的事,提前知會過。遇到馮紫英的事,第二天水靖進宮的時候就把這個當笑話說給皇帝聽了,還笑道馮將 軍府御下不嚴,連獨子都被算計,這下肯定好長一段時間睡不著覺。結果沒多久就有流言傳開。還好水靖處理得當,水玨又向來名聲好,才沒被算計了去。 皇帝看著跪在朝堂上涕泗橫流的馮將軍和自家四兒子,那火氣是蹭蹭蹭的往上冒。 真是反了天了!先是明目張膽的和宮女傳曖昧的事,又是算計長興和中立派,真當自己死了嗎? 皇帝本想等著兩個兒子斗的兩敗俱傷再出手,他自詡為仁慈的父皇和仁慈的皇帝,不想親自出手收拾那群混賬。但現在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無論是科舉案還是甄家貪污案,都不再壓了,責令刑部嚴加處理。 而 那個對外面消息一無所知,從入宮開始就在偏遠宮殿當女吏的賈元春,則被皇帝隨意賜給了一個正準備外放的小官為妻,遠遠的打發走了。說起來,皇帝也是仁慈 了。若是其他宮女,就直接打死了算了。但已逝的賈老國公對皇帝有救駕之恩,賈母又和太后有些交情。再加上皇帝知道,這事純粹是自己兩個兒子惹出來的,賈府 純粹被牽連。若是因為自己兒子的蠢事賜死一個勛貴的女兒,不就顯得自己太涼???所以在水靖的勸說下,皇帝打消了直接讓賈元春暴斃的想法,改為將賈元春賜 婚。 一個宮女被兩個王爺看上這種事,也只敢在最上面的一群人中流傳,其他人是不知道的。而且這種事,也沒有點名道姓。所以迎娶賈 元春的官員,并不知道這件事,對皇帝賜婚的宮女,只當做是對自己的賞識,所以對賈元春倒挺尊重。再加上官員外放,若不是朝中有人,基本上再難入京,所以他 最終也不知道自家妻子有這么個香艷故事。 而賈元春也是個能干人,居然不惜自污,把自己好端端的嫡女身份,說成是良妾所生,記在主 母名下的嫡女。主母因不喜自己,竟不顧自家臉面,把自己送進宮里當宮女。還好皇帝顧及賈家臉面,才讓她在宮中擔任女吏。兒女不說父母之過,但夫妻連心,自 己還是把娘家的事告訴了夫君,不然主母貪得無厭,說不得就會找著名目問夫君指手畫腳。 賈元春知道,自己那夫君也是庶出的,曾經受 夠了主母的虐待,所以不會嫌棄自己的身份。再說了,嫡女和記在主母名下的嫡女,其實差別不是特別大。自己又是以宮中女吏的身份賜婚,不明白其中緣由的夫君 絕對會因為皇恩而對自己高看一眼,所以稍稍自污也沒關系。她只怕再和賈府有所關聯,毀了她拼了命才得來的脫離泥潭的機會。 在宮中打磨這么久,賈元春的心智城府自然深厚。那官員果然不但沒有看不起賈元春,反而因自己以往的經歷對賈元春感同身受,夫妻兩感情深厚許多。后來見賈元春雖說和娘家不和,卻和江南林御史家多有書信往來,知道賈元春還有個姑姑撐腰,對賈元春就更加好了。 而賈元春本身容貌不錯,氣質談吐又是國公府繁盛的時候教養出來的,自然不差,手段在宮中養的也十分厲害,很快就拿捏住后院和她夫君的心,沒多久就有了身孕,誕下一兒子,過的很是不錯。 .................................. “這人的日子啊,都是自己過出來的?!彼k讓紅玉替她整理賈元春的書信,慵懶道,“賈元春可是對賈府恨之入骨了吧。你說賈家這么做,到底有什么意思?” 紅玉小聲道:“或許是真以為能攀上某個王爺?誰知道呢?!?/br> 水玨微笑不語。 這 賈元春也是被榮國公府千嬌百寵出來的嫡小姐。只是女兒家再得寵,都比不上兒子。為了那個含玉而生的弟弟,將當時僅十三歲的女兒狠心送進宮中當宮女。從尊貴 的小姐變成伺候人的宮女,也虧賈元春能熬得住??删退氵@樣,賈府還不放過賈元春。一個宮女,雖說只是傳出單被一個宮妃看中,有意指給某王爺的消息,倒也算 福氣。但是不止一個看中,還傳出了生辰八字,那就是笑話了。一個女人惹來兩個兒子爭奪,還是宮女,又不是戲曲小說,皇帝怎么可能不發怒?之前忍著,是想看 看這件事到底有誰參與罷了。 雖說皇帝并未查出賈府在其中的關系,又覺得這么坑女兒的事不可能是賈府做的。但賈元春深知家中人性情,再加上自己呆在宮中這么多年都沒鬧出什么,突然生辰八字被傳開,只可能是家中人透露。賈元春還不知道自己母親打的什么主意?這愚蠢至極的主意,是要她的命啊。 賈 元春不是坐以待斃的人,她借著自己宮女身份的便利,再加上這么多年都被忽視,偷偷收集了些宮中陰私的消息。也算是天無絕人之路,賈元春漫無目的的收集消 息,居然真的讓她得到了一個足夠駭人的證據。想著橫豎都是一死,賈元春決定最后搏一把,便拿著那證據向瑞親王投誠,居然真的得了一條生路。 賈元春的聰明也被水玨所賞識,再加上賈元春之后無所依靠,除了依附自己,沒有其他安身立命的法子,畢竟女人出嫁之后也是需要靠山的。所以水玨便和水靖商量之后,鼓動皇帝將其嫁給一個有才干的外放魯地官員,算是在地方上又安插了一顆棋子。 賈元春也不負所托,傳來了不少消息,這就是后話了。 水靖本來只是對賈元春冒死送出來的東西很滿意,所以舉手之勞幫了賈元春一把。沒想到賈元春后來給了他這么大個驚喜,再加上賈敏的事,讓水靖不得不正視這些后院女人的強大,也對自家后院更多了一分警惕。 不過他對自己meimei卻是另一個極端,覺得自己meimei太能干了,就算不能領差事,都能這么給力的幫助自己,實在是太棒了。于是,水靖把越來越多的事跟水玨商量,并把和外面傳遞消息的渠道都給了水玨,自己專心致志處理手上的政事和京城中的事,倒是弄得水玨哭笑不得。 這哥哥真是太放心自己了,讓自己壓力蠻大的。水玨想著。于是水玨在處理事情上,就更放開了些。 .................................. 話說甄家這次,真是再次吃了啞巴虧。 算計馮紫英的事,還真是甄家干的。因著勇親王是在戰場上鍍過金的,所以武將的勛貴們有多數都站在勇親王這邊,而馮家和甄家有往來,勇親王本以為馮家也是站在他那一方的,沒想到馮唐居然想要中立,本就惹惱了勇親王。 而 水玨在江南弄得甄家灰頭土臉,雖然甄家自己理虧在先,但他們不敢跟皇帝告狀,總是會跟勇親王和甄貴妃說的。甄貴妃這些年在水玨那里吃了不少虧,本就對水玨 恨之入骨?,F在看著水玨居然還在甄家撒起野了,心中更是憤恨,便想了一箭雙雕之計。如果計謀成功,既污了水玨的聲譽,又能讓瑞親王和馮唐交惡。到時候馮唐 被瑞親王針對,為了保住唯一的兒子,也不得不求助于勇親王。 之所以沒想讓馮唐直接和太子交惡,是因為勇親王和太子斗的正厲害,若是直接陷害,立刻就能看出來。而瑞親王一直游走于奪嫡之外,勇親王和甄貴妃想著,估計沒人會想著自己會把瑞親王和長興公主算計進去。 因著太子在后宮沒人,所以甄貴妃對長興公主的惡感是最大的,即使瑞親王目前還沒表現出對皇位的爭奪。甄貴妃惡毒的想著,那水玨不是病怏怏的嗎?最好是聽了流言,直接氣死算了。 水靖偶爾帶著水玨去春滿樓散心的事,甄貴妃等人早就打探清楚了,所以一直在等機會。他們想著只要馮紫英這么一鬧,無論見沒見到人,反正也沒人親眼看著不是?只要流言傳開,白的也能說成黑的。 只 是他們哪知道,水靖居然那么沉得住氣,沒有和馮家掐開。而那流言也很快被撲滅,反而讓人同情長興公主不說,居然隱隱約約有燒到自己的跡象。不過甄貴妃和勇 親王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很快就把污水潑給太子,說太子對這個繼后嫡子嫡女不滿。馮家那吃里扒外的下人,看著似乎也很太子府上沾親帶故。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皇帝被惹惱后,直接太子勇親王各打五十大板。甄家雖然后來沒被怎么大的處理,當貶官罰錢什么的,還是令人灰頭土臉。 當然,太子那邊更慘。只要牽扯到科舉,都是大事。所以太子黨那邊,是直接有人被流放了。 自此,朝中終于安穩了些?;实坌牢康南胫?,這兩個兒子,終于消停了。 ☆、第48章 朝中真的安穩了嗎?當然不是。這兩人倒是沒有在朝堂上對掐了,但是地方上仍舊掐的厲害。特別是江南,太子和勇親王的人馬都折損了,現在都急著重新 派人馬去整合江南的官場。偏偏林如海是個硬茬子,好不容易看著官場上的蛀蟲被打掉了,他認為的清理江南官場的機會終于來了,哪會給人面子? 皇帝重用林如海,本就是看重他那份御史的強硬性格。林如海不會管之后會遭到什么報復,他只會考慮能給國家、江南的民眾帶來什么好處。所以林如海是個好官。 “只 可惜林御史是個好官,但太好的官一般都沒有好下場的?!彼k掩上賈敏寄來的書信嘆息道。賈敏的書信是夾著給林黛玉的書信中寄來的。賈敏已經和在山東的賈元 春連上線,雖說賈元春的丈夫只是一個知府,但地方上一個知府,已經能夠知道那里大部分情況了。魯州和江南是學子最為密集的地方,魯州甚至是圣人故里,那里 的書香世家最多,圣德皇后一脈被罷官后,多閑居在魯州。 水玨看了賈敏的書信,不同于賈敏的急躁和悲哀,水玨是挺佩服林如海這個人 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這種一心為公、又有能力的好官撐著,這個國家就凄慘了。只可惜,林如海生不逢時。若是他碰巧在當今皇帝盛年之時為官,那么他這個好 官一定會仕途大好,并且皇帝也一定會看重他、保護他和他的家人。畢竟圣明的君主都知道好官難得。人家都一心為公了,投桃報李,當皇帝的總要讓這些真正為國 為君的臣子過得舒坦些。這也能讓更多人去當一個好官。 只可惜,皇帝現在老了,注意力已經不在如何打下一片清明政治,而是維持他的 好名聲,聽更多的人為他歌功頌德。雖然他仍舊算是個明君,也知道把林如海這種好官派到江南這么重要的地方。但是林如海得罪了那么多人,特別是他疼愛的兩個 兒子,皇帝到時候保不保他,就說不準了。 而且,就算皇帝想保林如海,估計也有心無力。一朝天子一朝臣,林如海在皇位更替之時如此不知變通,待新天子登基,不清算他就算心胸寬廣了。 林如海知道嗎?他當然知道。但是一個正直的人,是真的把自己的安慰、把家人的安慰拋到腦后的。再說了,他想著就算新君登基容不下他,大不了致仕就成。他林如海能考上探花,林如海的兒子不可能連個進士都考不上。后代的前程,讓后代自己打拼就好。 而 賈敏則是和林如海相反的一個人,她更加著眼于自己的小家,所以林如海這一番行為,讓她天天心驚膽戰,把內院梳理了一遍又一遍,深怕又發生之前那種事,讓皇 子把對林如海的怒氣發泄到無辜的孩子身上。賈敏也越來越急切的期盼著瑞親王繼承大統。林如海已經把太子和勇親王得罪的夠嗆,這兩撥人馬此次被清算,都是林 如海經手,秉公處理。太子和勇親王的人馬在林如海那折損不知幾許??上攵?,無論是太子還是勇親王,都對林如海恨之入骨。 林如海還想著太子或者勇親王會禍不及家人,大不了自己辭官就好。賈敏可沒沒這么樂觀。太子她不知道,但甄家就曾經對自己寶貝兒子下手。 也只有瑞親王登基,才有林家的一線生機。 所 以賈敏是越發殷勤了,不但打探江南官場的消息,還頻繁的聯系其他官員的夫人,暗暗拉攏。女人才懂女人的心思。女人眼光更狹隘一些,性格更自私一些,對孩子 也更寵溺一些。若能給后代更好更輕松的未來,她們很少愿意讓后代去走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這是這個時代的女人所受教育的局限。 但 就是這種局限,方便了賈敏對其他夫人的拉攏。江南官場在清算,一些實權官員無論自愿與否,都和太子、勇親王結了仇。他們不是不想站隊,只是遠離京城,瑞親 王又向來低調,想站隊都沒用。賈敏就遞了一根橄欖枝來,許多官員就悄悄的搭上了賈敏這根線。因為是采用的夫人外交,連林如海自身都沒有察覺。 而 賈敏不但拉攏中立官員,還悄悄分化已經站隊的官員。江南繁華,寵妾滅妻的就算不多,但夫妻關系多恩愛的,那肯定是極少。再加上江南流行美人外交,那些個官 員寵愛的美人,大多就是某個派系送的,還擔負著聯絡的重任。很多正室夫人不得不擔心,若真是那些狐媚子支持的王爺上了位,家中還有沒有自己的位置? 賈 敏就定準了拉攏那些家中地位已經十分低下的正室夫人。她們已經對家庭完全失望,若是自家支持的王爺登基,估計日子會更難過。而對立的王爺登基,估計全家都 不好過。想來想去,也只有兩邊不結仇的瑞親王比較合適。有兒子的就想著瑞親王上位之后兒子的前途有保障,說不準還會讓那寵妾滅妻的老不死直接讓位;沒兒子 的就想著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我的投誠肯定能保你一個清閑官職,到時候遣散了狐媚子,說不準自己還能得個一兒半女頤養天年。 還是那句話,能當上官夫人的大多不是蠢人,她們自己心中都有自己一把小算盤,只是男人們大多忽視女人們的作用,不會想著提防她們而已。賈敏給了她們一個可以把握的機會,她們比墻頭草的男人更加忠誠。 若失敗了,反正夫人外交又很隱蔽,瑞親王又低調,外面的人看不太出來女人的站隊,再說了,自己本身處境就不好,也不會更差了;若成功了,自己就真的翻身當家做主,再也不用擔心狐媚子了。 能有這么個機會,女人們都很高興很積極。 賈敏拉攏了這么多夫人,幾乎在江南官場連成了一片網,這個連水玨都為之咋舌。 真的是不要小看了女人的力量。為了兒女,她們確實是什么都做得出來。 水靖一邊欣喜,一邊也再次警惕,暗告自己千萬別小看女人。外面官員的女人尚且為了子女能孤注一擲,后宮中那些女人,可不是更加蹦跶的厲害。而官員后院這群女人,以后也能交給水玨管理,水靖自是放心。而后宮總不能還交給meimei管吧?希望這次的王妃是個能管得住家的。 水 玨倒是不擔心。她詳細的查了那個差不多已經定下來的準嫂子的事。在那么險惡的環境中,還能活的不錯,連叔母想敗壞她的名聲,也最多是說她規矩學的人木了而 已。雖說到現在都沒訂婚,但她叔母也沒把她直接扔給哪個聲名狼藉的紈绔子弟??梢娺@人心機手段都是不錯的,只是看能不能為之所用而已。 這種小事,水玨自然會幫哥哥解決了。 .................................. 練武歸來的林黛玉端端正正的坐在小繡墩上,捏著毛筆臨摹著她娘賈敏的書信——估計這事,連賈敏都想不到。 水 玨的教育很簡單粗暴,她就讓林黛玉跟在她身邊看著她處事,并且專門著手整理賈敏傳遞過來的消息。這一是讓林黛玉學著長點心眼,二也是讓林黛玉看看,為了她 和她弟弟的安危和未來,賈敏付出了多少。水玨不擔心林黛玉看了自己母親的心機城府,就厭惡上自己的母親。若是這樣,她也懶得再管這人了。若是她能體會賈敏 一顆拳拳愛女之心,就會更加謹言慎行,并且絕對不會背叛水玨和瑞親王府。 若是她出了什么事,賈敏的心血豈不是白費了? 人啊,總要看著別人的犧牲,才知道自己現在所擁有的究竟有多么可貴,也就不會傷春悲秋,思鄉成疾了。 林黛玉看著母親如此辛苦,心里也憋了一口氣,把思念父母的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硬是要學出個樣子,不再讓母親如此辛苦。 而林黛玉還在嬤嬤的建議下,頻繁的給自己還剛啟蒙的弟弟寫信并寄些小東西。因著弟弟多病,林黛玉只在去京城之前和身體勉強康復的弟弟有過短暫的相處,若說多深厚的感情,實在是談不上。但嬤嬤說了,以后林黛玉的靠山,還是在這個弟弟身上,所以感情絕對不能生分了。 書信往來其實是一件很便利的事,多少感情,都是從書信來的。距離產生美,不在跟前晃悠,還能避免許多摩擦沖突,在記憶中,只剩下書信上的情感。就像林黛玉對弟弟的回憶,漸漸只停留在信紙上那個活潑聰慧的小孩,而之前對母親重視弟弟而忽視自己的心酸,就慢慢淡去了。 林黛玉的弟弟也一樣。在他心目中的jiejie,是為了家人而討好長興公主,早早離開家中父母兄弟的好jiejie;是信中聰慧才情無雙堅強自立的奇女子。那印象,被距離和書信漸漸美化,只留下一片想念之情。 水玨看著,覺得林黛玉這伴讀還不錯,可以從寵物上升到徒弟了。 ☆、第49章 太子和勇親王被各打五十大板,這朝中的局勢終于安穩了下來,水玨也終于可以“病愈”了。 終于沒有那么多煩心事,皇帝一高興,就把瑞親王的親事定了下來,挑的是襲了一等伯的寧武將軍陳裕侄女,陳凝安。這消息一出來,朝中人士皆有些看不懂了。 這陳凝安確實是身份高貴。她父親陳義是陳裕的兄長,那寧武將軍的職位原本是陳義的。陳義善打仗,勞苦功高,以戰功封一等伯。陳義的夫人乃是書香門第,雖說在圣德皇后一族被打壓的時候被外放,但家族底蘊仍在。 在陳凝安十三歲的時候,父親陳義戰死,母親和哥哥在前往扶靈途中遭遇意外?;实垠w恤陳義以身殉國的大義,在陳老夫人的請求下,破例讓其弟陳裕不降等的襲了一等伯并封寧武將軍。 陳義生前是忠誠的太子黨,而陳義的夫人的家族是圣德皇后一脈,但陳裕的夫人和甄家沾親帶故。所以這陳凝安代表什么派系,還真不好說?;实圻x這么個人,再結合瑞親王隱隱露出的游離于奪嫡漩渦之外的跡象,倒也是合適。 只 是陳凝安雖說父母是戰死的時候已經十三歲,后來又有老夫人教導,算不上“喪母長女”一類,但陳家在陳凝安守孝之后就一直往外傳著陳凝安太注重規矩,如同個 木頭人似的的傳言,而陳老太太年老體弱不能出外交際,陳裕夫人雖常把陳凝安帶出來,但并沒有為其說親的意思,導致陳凝安如今二十二歲,也沒有個著落。 雖說外人看著陳凝安確實是嚴肅古板了些,但這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問題在于陳裕一家這個主事的長輩不給陳凝安說親,其他人也不好貿貿然找上門來。從這一點,就知道陳裕一家對陳凝安的態度。 其他人不知道陳裕一家怎么想的,非要弄出個苛刻孤女的名聲出來。不過他家沒嫡女,陳裕夫人估計就只顧自己痛快了。 對 比起來,有類似遭遇的史家就會做人的多。外人可不知道那些個孤女在家里過的如何,但至少在外面要做足面子。史家孤女史湘云雖說年歲尚小,但已經被史家夫人 帶出來好幾次,對外也都說的是史湘云的好話。且不說嫁個侄女會賠多少嫁妝,但人家父母總給其留下不少東西,而人嫁好了對自家也有助益。相比之下,陳家就做 的太過分了些。史家的爵位好歹是世襲的,雖說史家老大去世后爵位落在史家老二頭上,那也是本應如此。陳家的爵位卻是陳義自己掙得的,在陳義家絕戶之后,本 應被皇帝收回,是皇帝念在陳義精忠報國的忠義上,才惠及家人。因此陳裕理應對陳義感恩戴德,對陳義唯一的孤女好好對待才是。 只是陳家的事,別人也只能說說而已,誰也管不了。本以為那孤女就這么蹉跎了。誰知道時來運轉,估計皇帝還是記著陳義的功勞,居然將陳義之女指給了風頭正盛的瑞親王為妻。 京城稍稍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之前取的那個甄王妃是沒有記在皇家族譜上,連正式的親王妃誥命都沒有,算不著瑞親王原配的。那陳凝安嫁進來,就是正兒八經的瑞親王原配正妻,并不是繼室。 京城中人在笑話陳裕一家竹籃打水一場空,人家陳凝安仍舊嫁了個好夫婿的同時,也感慨瑞親王娶了這么個妻子,可是對他一點助力都沒有。 就說嫁妝,陳義家的財產已經被陳裕侵吞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陳家會不會因為出了個親王妃,讓陳凝安的嫁妝至少在明面上好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