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沒落的道觀
國土龍脈,是我這輩子從未接觸過的神秘之物。 縱觀24條龍脈,唯獨昆侖山最為神秘。 無論是茅山還是龍虎山,兩個門派都沒有昆侖山龍脈恢宏。 昆侖山不僅僅是龍脈之首,更是道教發源之地。 知秋一葉選擇破壞昆侖山龍脈,難不成和他自身門派有關系? 可吳漢良卻告訴我,知秋一葉本就是邪師。 這其中,到底誰在說假話,還得去到昆侖山才知道。 現在,道教所有高層人士,這其中有風水師、道士、陰陽先生……都前往昆侖山。 認識的人,陌生的人。都會在此刻相見。 事關昆侖山門派,所以我也通知燕北堂去往一探究竟。 昆侖山,早已被開發成旅游勝地。 當然,能讓游客進入參觀的。那是正常的地方。 封閉場所,隱藏各種未解之謎,非普通人,不得入內。 昆侖山并不是一個山峰,而是一個山脈,全長約25公里,平均海拔55-6米,西窄東寬??偯娣e達5多萬平方公里。 這里,出現過各種傳說。 地獄之門、杜麗巴石蝶、野人、西王母……和風水有著重大的關聯。 海拔五千多米,常年處于冷溫度之中。 我在粵州穿短袖,來到這兒還得穿羽絨服。 在人來人往的游客中,并沒看到同道中人。 或許是因為我穿著比較普通,也沒人跟我打招呼。 半小時后,我收到燕北堂的消息,他抵達了山腳的景區入口處。 燕北堂獨自一人來到此地,不過他隨身攜帶軒轅神劍。 我很納悶,管制刀具應該不讓帶上飛機的,燕北堂是怎么逃得過安檢? 眾所皆知機場的安檢最嚴格,就連皮帶都要檢查,何況是這么明顯的寶劍。 燕北堂笑著跟我說:“你真以為我這個燕赤霞后人是擺設用的嗎?自從你幫我建立起道觀后,我的身份在道教也有一席之位。只要有關系,別說劍了,就連槍都能給你帶?!?/br> “厲害!” 我對著燕北堂豎起大拇指。 道教這么大的組織,動用關系正常不過。 不過想了想,父親在道教也有立足之地,不知道我王麒麟本人有沒有資格坐上父親的位置。 燕北堂帶著軒轅劍,對付一些應急事情。 “現在我們該去哪?”燕北堂問道。 “暫時還不清楚,我也很迷茫。都說道教高層人士都聚集在這兒,但周圍都是游客,并沒有見到所謂的道友?!蔽一卮鸬?。 看了看時間,現在是中午一點多。 這個地方太陽也很猛烈。但并不同其他省份的太陽,稍有不慎,會被曬暈,重則死亡。 “各位旅客,昆侖山整修暫且關閉,不再迎客,請各位旅客離開昆侖山,明日再游玩!” 廣播傳來疏散游客的聲音。 看來,昆侖山已經做足了措施。 為了避免無辜人員受傷,以及怕被游客見到一些不科學的事情,昆侖山景區提前疏散游客。 也就是說,我沒來錯這個地方。 一個穿迷彩服的男人走到我面前。我以為他要驅趕我和燕北堂,結果開口卻跟我打招呼。 “請問是王麒麟先生和燕北堂掌門嗎?” 我和燕北堂互相對視一眼,沒想到他竟然認識我倆。 看來,已經有人提前打招呼,知道我會來這兒。 也許是吳漢良也不一定。 吳漢良是風水協會的副會長,怎么說也是有點權力的,在道教也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 迷彩服男人告訴我,等游客全都離開后,他們會放行通往山頂的路。 已經有不少道教人士趕往那。 一切皆有安排。 等待大半小時,游客全都走光,我和燕北堂朝著昆侖山山頂走去。 路上,我經過了最聞名的“地獄之門”! 此地上有閃電。下有暗河,至今為止,地質學家還未完全探索出昆侖山的所有秘密。 1983年,牧場的一群馬,貪吃鮮草,進入死亡谷。 牧民剛接此任,深感責任重大,便險進人谷地尋馬。 幾天后。馬群出現了,人卻沒有回來后來在一個小山見到他的尸休,慘不忍賭,衣服破碎,光著雙腳,怒目圓睜,嘴巴張大,獵槍還坦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 就在這起慘禍發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質隊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襲擊。 同年7月,外面正是酷熱難當的時候,死亡谷附近卻突然下起了暴風雪。一聲雷吼伴隨著暴風雪突如其來。炊事員當場暈倒過去。 根據炊事員回憶,他當時一聽到雷響,頓時感到全身麻木,兩眼發黑。接著就喪失了意識。 第二天隊員們出外工作時,驚詫地發現原來的黃土已變成黑土,如同灰燼,動植物已全部被“擊斃”。 道教前輩說昆侖山是鬼神所在之地。凡人入內必定遭到反噬。 若不是我的目的是山頂,我肯定要去一趟死亡之谷一探究竟。 山、風、水、氣。 這是風水師最感興趣的。 有朝一日,我王麒麟以一人之力破解死亡之谷的風水奧秘。 繼續往上走,海拔越來越高。 燕北堂有些喘氣,但我并沒有這種情況出現,畢竟經常動刀動槍,體力這方面年輕人還是占據優勢。 如果把昆侖山分開的話,那就是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死亡之谷。 第二部分:沒落的道觀。 第三部分:山頂火山口,龍脈心臟之處。 現在,我抵達了第二部分的位置。 所謂的沒落道觀,首先此地沒有掌門,也沒有道教弟子。 外人都認為,這是昆侖山門派的道觀,實際上并不是。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 玄陽胡真人與金丹子張理清道長二人,于昆侖山脈尋找傳說中的“萬神之鄉”。 兩位前輩于孔家嘴附近見周圍群山圍攏,地勢形如蓮花。玄妙異常。于花蕊之上建道觀乃絕妙之地也,于是發動開始自家門派弟子修建“昆侖道觀”。 1916年修建。 193年完工。 道觀修成一進五院,前后八卦規式的、坐北朝南的昆侖萬神宮。 前后依次修建的有觀外牌坊一座,上書藍堂金字昆侖山三字。 山門樓兩層三間,正中懸掛藍堂金字豎匾一楨,上書萬神宮三字。 山門樓前,東西兩側豎立頂端為斗方形,高約三丈三尺圍桿各一根;第二院。正北建有前后潑水,前后出檐、前后開門的觀音殿,東西兩側建土木結構的平房各三間。 第三院正北為太極殿,東西兩各建神客殿、待神殿各一座和上一間,下三間的鐘鼓樓各一座。 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兩側建單腹腰式的八仙觀殿和七貞祖殿各三間。 第五院正北為玉皇閣。 此建筑群除平房為土木結構外,各殿宇均為磚木結構,雕梁畫棟,十分雄宏。 然而,在十年動亂中它變為一片廢墟。 1998年,道教再次修建昆侖道觀,可惜今非昔比,不能和當年的宏偉道觀相提并論,最多只能用來做旅游景點供人參觀。 《河圖》記載:“昆侖山北地轉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萬里,地下有四柱,廣十萬里,地有三千六百軸,犬牙相舉”。 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都有自己的鬼斧神工之作。 只可惜舊時代過于混亂,一切美好都被摧毀。 出于一個道教弟子的身份,所謂見人要叫人,見觀要拜神。 我走進昆侖道觀,里面屹立兩尊道士的神像。 正是當年開創昆侖道觀的玄陽胡真人和張理清道長。 第二部分,已經有不少道教弟子在道觀中進進出出,他們和我一樣,都得拜一拜兩位前輩。 “王麒麟!” 有人喊出我的名字。 回頭一看,一個身穿紅色道袍的老頭,站在我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