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李治聽后自然心焦如焚,奈何底下還坐著幾個個心腹大臣許敬宗等人,又不好明言貴妃那廂要生了,朕得趕去捧場啊……只好如坐針氈地等啊等,直至這幾個心腹極有顏色地迅速將公事一稟完,都匆匆告退,這才叫李治得了閑,火急火燎地打頭沖了出去。 王福來得力,早早地就吩咐抬御輦的小子在跟前候著,見李治這般急性,也面似比急他所急一般,一路使勁兒吼著內侍“快,快點兒!”。 饒是李治再急趕慢趕地,等他到了萬壽殿,也已是日漸西落,殘陽如血。 就在他和心腹大臣辦公的時候,孫茗這邊已經很順利地產下來,所以在他踏進萬壽殿,見宮人都聚在產房外,就不由自主地邁上前去,一近身,就聽到嘹亮的啼哭聲傳來。 孫茗的三胎回回都生得順當,并未給她遭什么罪,如今這小子出生得更快,她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就已叫他給滑了出來。 所以李治也不防她生得這樣快、這樣省力,一時也愣了,待宮人都自動給他讓了道,他在有些云里霧里地抬腳邁進去。 孫茗一直都嫌棄生了孩子,產房總是若有若無地殘留一些味道,一面就讓花蕊為她悄悄距她床榻更遠些的窗臺漏個逢,一面又讓宮人打理完產房,就叫花枝給產房熏上香,總算叫李治進來的時候,空氣也清新了些…… 產房內室隔著一道漆木屏風,李治一繞過屏風,兩人隔著三丈就遙遙地見了面,視線一膠,一旁的花枝就領著穩婆退了出去。 之前生孩子這般辛苦,就是有萬種委屈,此時見了李治,卻是奇跡般地治愈了,見他一臉溫情,柔腸萬千地看過來,她面上的少許疲憊也被一掃而空。 李治回過神,幾步朝她走去,踱到床榻邊,才低頭瞧向她懷里剛剛有些昏昏欲睡尚在襁褓中的嬰孩。 孫茗在他靠近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往枕下縮,剛才攢的力氣似乎也耗盡了一般,渾身就顯得懶洋洋地,一邊看著身邊的剛出生還皺巴巴紅通通的嬰孩:“這小子還在肚子里的時候就皮得緊,如今更是急著出來,我也沒想到竟會這樣快?!?/br> 這倒是真的,那頭花蕊才通過王福來通報給李治,這邊孫茗已經順利地生了,從她進產房起到孩子的出生,也不過將近兩個時辰罷了…… 說到這里,孫茗看向李治:“果然如九郎所說的,這番竟真是個兒子?!?/br> 李治顯然很歡喜,見她疲累,就伸手接過兒子抱了抱,一邊看著她:“我這番是早有預料的,連名字都起好了,單字一個徽,李徽。悲風徽行軌,傾云結流藹,徽,善也,小名就叫阿善吧?!?/br> 伍兒李賢,小字阿宜,六兒李徽,小字阿善……怎么聽都比李治的小名是動物要來得好些,孫茗笑瞇瞇地應了。 之前雖然耗費了力氣,已經有些筋疲力盡,但她仍是強撐著精神與李治說了幾句,現在立時就顯得幾分沒精打采,眼皮子也有些耷拉下來。 李治見狀,讓乳娘進來,將阿善帶下去喂,他自己就幫著孫茗換了更舒服的姿勢躺下:“你先休息,我還有公務要批,再晚些喚你用膳?!?/br> 孫茗在臨盆前夕剛剛用了碗rou粥,此時并不覺得餓,但卻也沒什么精力駁他,只泱泱地點頭,一闔了眼就入了眠。 李治起身就將花枝喚到近處:“你且留在這里看著,有事即刻回稟?!?/br> 即便他不提,花枝也心中有數,此時一點頭,就見李治又向床榻上已經睡得人事不知的孫茗瞧了瞧,這才慢條斯理地往外踱步出去。 他出去也沒再去瞧阿善,雖然這是他心中求來的兒子,作為一個帝皇,兒子自然是越多越好,這點他也并不能免俗,所以分外期待孫茗所出的兒子來。但見兒子出生了,他反倒失了先頭的期待,竟更疼愛自己的閨女。 所以一出屋子,早早地候在院子里坐在秋千架上的阿寶阿福見了,兩人一同小跑地朝他來,然后又是一左一右地抱住他的腿。 阿寶阿福知道阿娘生小弟弟,哄著阿宜去午晌,又讓花信跟著不許他出屋子,自己倆姐妹就靜靜地坐在秋千架上等,也不晃著玩,顯得木木登登的,此時見了李治方才顯出孩童的靈動來。 阿寶抬頭就是淚眼迷蒙的模樣:“阿娘生小弟弟,jiejie們都不許我進去瞧?!?/br> 她所指的都是孫茗身邊的大宮女花枝花蕊她們,尋常在萬壽殿,這幾個最親近的宮人說話便最后力道,就是阿寶阿福也不在她們面前頤指氣使。 李治將阿寶一把抱起來,又低頭瞧阿福也抬頭,一臉委屈樣地問:“阿娘呢?” 李治另一手又將阿福也抱了起來,雖然有些沉,但只是些許片刻于他來說卻并未顯得吃力,含笑與她們道:“你們阿娘累了,讓她休息會兒,再晚些讓你們進去喚她用膳,好不好?” 阿福頓時一掃面上的憂慮:“那我與阿娘一同用膳?!?/br> 阿寶聽后,也急忙接腔道:“我也是!”話剛落,面上一猶豫,于是一臉天真地朝李治舔笑:“可是,我可不可先吃幾塊透花籽?” ☆、第123章 壹佰貳拾叁 就在孫茗悠游自得地坐月子的期間,立政殿卻格外地不平靜。 李治一直在詳查關于高陽巫術之事,哪料順藤摸瓜,竟叫他查出王皇后的母親柳氏牽涉其中。 魏國夫人柳氏不光信巫蠱之術,還帶著入宮與王皇后商討,往來進出全無避忌,李治對皇后的寬仁大度,竟然給了別人一個鉆空子的可乘之機! 總之,不論王皇后有無牽扯,高陽卻是已經將皇后拉到一個陣營,這卻非他所能容忍的。 王皇后……他一再給她機會,顧她臉面,沒想到,她到底還是傷了他們夫妻情分…… 李治直接在柳氏仍在立政殿的時候,讓王福來直接帶人上門,令王皇后禁足,將柳氏帶走關押,順道著長孫無忌徹查,又將立政殿上下一干人等一一區離,逐個問話。 他又考慮到長孫無忌總是不能叫他放心,畢竟表象上來看,他還是站在皇后那一邊的,于是就令李愔協助,其實是幫他盯著。 李愔氏李恪的同胞兄弟,李治當然并不全信他,且李愔與李恪不同,更像個紈绔子,好游獵玩樂,恣意任性,但他唯一的好處就是與長孫無忌不對付。為君之道在于掌握平衡,他并不需要自己親自上陣,只要叫他們自己相互監督相互忌憚,他便達到了他的目的。 其實,這種巫蠱之術向來不過是以訛傳訛,當真有沒有用處,誰都說不清。但宮闈忌諱,這就是犯了大忌! 長孫無忌也并非無能,他只知道與高陽公主有關,至于有何關聯,他此刻哪里查得出來?又因身份,也不能招高陽公主前來問話,于是,此案也就成了無頭之案…… 這正如李治所料,于是下令柳氏門籍不許入宮,又乘此良機罷黜了柳奭中書令之職,等于斷去王皇后的三頭六臂,令她無法再興風作浪,更是以此給了高陽一個警告。 可以說,李治的做法,直接激起了高陽公主這一方與長孫無忌面對面的較量。 房遺直連夜入宮奏請,見了李治當先磕頭,只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了他門下不易,其實是見了李治的手段,忽然怕起李治日后與他清算他弟弟弟媳的糊涂之事。 高陽一直以來都眼高于頂,更是對房府上下皆有失禮,房遺直當然害怕因高陽獲罪,最好的辦法便是舍了他們這一房,以全房玄齡嫡系一脈得以延續。 恐怕房玄齡做夢都沒想到,李世民下嫁公主,為他房府擇一佳婦,竟會在某一日因此而有可能斷了香火…… 房遺直是哭得可憐又令人可嘆,李治也念他忠君,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如今你襲了爵位,高陽即使嘴上不說,心里定然不痛快,日后若要與你為難,也定是瞧上了你的家業?!?/br> 房遺直漸漸止了聲,聽李治一一與他分析,竟是不自覺地咽了咽了口水…… 哪怕后世會有這樣的說法,但其實以高陽的高傲,壓根不屑房家這點子家業。但只要他說是,皇帝說是,那日后已經獲罪的高陽公主還如何平反? 于是,房遺直聽了李治的話,越發失魂落魄的樣子回去了。 李治見他果然聽話,心里就微微放了心…… 房遺直不說,房遺愛尚公主,房遺則娶了荊王李元景的女兒,房遺義還是谷州刺史。而房玄齡的女兒又是韓王李元嘉的王妃,又有一女嫁給萊州刺史兼萊州港造船使鄭仁愷。所以房府滿門個個都是攀龍附鳳,地位顯赫,在李治眼下并非不能容忍,只是在他手握大權之前,這些在他眼里都是隱患。 在唐朝,王侯是可以掌握兵權的,相當于諸侯了,而所謂的王爺也是稱霸一方的諸侯。李治自己尚且受到多方壓制,即便他再寬厚,又怎么能放心放任他們如此? 所以他定要想盡辦法削弱王侯的勢力,削減王爺的權利,歸權于中央…… 高陽錯就錯在,他們倆夫妻與荊王李元景,還有薛萬徹等手握兵權的人走得太近了!她并非有其他大錯,錯就錯在驕滋過度惹禍上身! 李治手縛到后背,悠閑地行到門口,見王福來躬身候在一邊,笑道:“走,去萬壽殿?!?/br> 此時,立政殿孤立無援的王皇后再無當時李忠被立為太子那時候的意氣風發。 原本湊在她身邊的徐婕妤早就見勢不妙,自閉了門,不再來立政殿了,如此一來,王皇后身邊竟是無人可用,再沒有人能為她粗謀劃側了。 她心中惶惶不可終日,就是想與圣人爭辯,可萬般緣由也要李治肯給她這個機會呀…… 這時,她想到了被她拋之一旁,許久未再想起的武媚娘。 對,武媚娘聰明絕頂,但凡她的主意,從來都算無遺策!如此一想,她就讓人將武媚娘喚來。 武媚娘許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王皇后此刻才忽然意識到,她這個皇后之位竟是這樣地不穩固,寵辱皆系李治于一身……可她,可她并未做錯什么,緣何李治竟是這樣對她? 越是驚慌失措,她想得就越多,仿佛已經見到自己身處冷宮,郁郁而死的場景。 在武媚娘進了正殿的時候,看到的就是王皇后此刻這番惶恐的模樣。 武媚娘的心智比王皇后要強韌太多了,她吃過的苦受過的罪,她的青云之志,全是王皇后想象都不能夠的。 此時,她心里就在嗤笑,這個皇后竟然把眼前大好的局面,生生地給磋磨到了現在這個進退維谷的地步…… 王皇后也瞧見武媚娘進來,她似乎忘了兩人之前的嫌隙,一臉親親熱熱地將武媚娘招至身旁,一副噓寒問暖的模樣:“媚娘你瞧著瘦了,可是底下有人怠慢了你?” 武媚娘的確更瘦了些,顯得眼睛更大,眼神更明亮。 她聞言,也是一臉親熱溫和的回道:“多虧了娘娘的厚愛,媚娘才得以入宮侍奉,實在慚愧,不能為娘娘分憂?!?/br> 武媚娘說得極為誠懇,叫王皇后頓消疑慮,心中暗自慶幸起來,面上就笑得更真誠了:“媚娘不必妄自菲薄,我如今還要仰仗你才是?!?/br> 身邊有個武媚娘,于此刻的王皇后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如今她再不敢奢望母族的榮光、再不敢奢求圣人的寵愛,只要她皇后之位固若金湯,只要她的忠兒不會罷黜…… 武媚娘安撫了王皇后,見王皇后心滿意足地讓她退下,面上揚起一絲笑意來,心中的*卻如烈火,越來越盛…… 如今再叫她站到王皇后這邊與李治對著干,顯然沒有好處! 她若是想在如今的帝皇面前引起注意,進而有機會立足于太極宮中,勢必要站到李治的陣營,只消她力助李治,日后的前程還有的瞧! 這個王皇后,性格比起蕭淑妃來的確更加溫良,但她著實也沒什么過人之處。 她的才能別說比不上她武媚娘,就是比起揚長避短的蕭淑妃來都要略遜一籌,哼,連眼前的局勢都瞧不清,她能堪什么大用? 要說她賢良淑德,可她又與蕭淑妃、孫貴妃爭風吃醋,全無身為皇后的氣度。要是一如長孫皇后,任憑圣人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他愛寵誰就任他寵誰,他愿意跟誰好就任憑他跟他誰好,何苦機關算盡呢? 一個精于算計卻技不如人,勾心斗角又容不得別人得寵的皇后,叫李治如何瞧得上?便是她武媚娘,都沒見過這樣蠢的皇后! 武媚娘邊走邊想,面上的笑容是越來越深…… 王皇后伎倆不甚高明,又才智不足,德cao不全,結果枉為一番算計……她從感業寺將大她許多的武媚娘接入宮中爭寵,簡直就是唯恐天下不亂,昏招頻出,偏她自己好無所覺。 可以說,她最后的結局,都是她自己所作,別人,哪怕是武媚娘,也不過是順勢而為。 而尚且不知道已經開始算計她的武媚娘如今如何謀劃,王皇后心下一松,讓文秀去將李忠叫來。 圣人她是不敢再想了,如今李忠是她唯一的指望…… ☆、第124章 壹佰貳拾肆 就在李治因長孫無忌再不能挖到更有用的信息的時候,忽然武媚娘走到了他的面前。 武媚娘是帶著王皇后的殷殷期許而來,但王皇后死都沒有想到,武媚娘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將她更進一步推入深淵。 李治得知武媚娘有話要說,只當她為王皇后開脫而來,所以極不耐煩地想將人打發了,結果鬼使神差地一召見,武媚娘竟是為了舉報王皇后與其母魏國夫人柳氏挾媚道蠱之事,實在大為出乎他的意料! 武媚娘被王皇后接入宮中,不僅拿她當作智囊,也是想用她迷惑李治,所以一直以來待她不能不說很好,即便后來見她不中用了,也沒苛責過她,如今她“大義滅親”著實讓李治的心頓感十分微妙。 武媚娘一舉報王皇后,就察覺到李治不悅的神情,立時將話峰一收,面上便期期艾艾起來:“我多蒙皇后娘娘厚愛,雖然心中有愧,但不能不顧及圣人的江山社稷。待日后事了,我再到皇后娘娘跟前負荊請罪,如此,也算全了我們姐妹情誼一場……” 她一身石青色的襦裙裝,一頭松松一捥的垂髻,一張略微憔悴的絕美容貌,顯得幾分可憐之態,就算一開始李治因她舉報了王皇后而心生不喜,此時也不禁暗道她不過是一個弱女子,他又何須與她一般見識,于是也順著她的話道:“這是皇后自己的過錯,與你并無干系,你無需自責?!?/br> 王皇后到底是否被冤枉所致,其實李治并不需要結論……武媚娘便是看出這一點,堅定地與李治表了忠心,才是她的長久之路。 武媚娘見李治為她開脫,愁容上現出了一絲感動來:“雖然圣人這樣說,但媚娘不能不顧及皇后娘娘,還請圣人準許媚娘繼續侍奉皇后娘娘?!?/br> 她說得一臉誠懇,讓人聽之感動,說著說著,便要給李治跪下來…… 李治見她也是一腔真心,仿佛真拂了她的意思,就有些不顧人文道義。但武媚娘已經因為他而和王皇后撕破了臉,李治倒真有些不忍心給她找難堪了,于是道:“皇后那里你不必再去,你先下去用膳,好好休息一番,我再想想如何為你安頓?!?/br> 李治見她滿臉的疲憊不似做偽,就喚了王福來進來,打算帶她下去一番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