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等李治回來陪她一同用膳的時候,還特意把太常寺的大樂署的人給喚來揍了宮廷樂。 把阿寶阿福帶在身邊,只是這兩只給喂了稠粥,里邊還加了碎rou沫。此時聽到音樂,阿寶開心地揮了揮手臂,然后又坐著讓花信喂飯,阿福倒是側耳聽著,眼睛不錯地朝來聲的方向去看。 一家子用了膳,看了阿寶吃得滿嘴都是,孫茗就拿帕子在給她擦了擦,又順道給阿福也擦了擦,得了阿福甜甜一聲“阿娘”的叫喚。 把閨女交給花信看著,又不放心地叫花蕊也一同看顧,她才攙著李治一同往庭院里走。 今天雪天早就過了,天氣卻沒有絲毫轉暖的跡象,但也并不太冷。 兩人身上都是著了厚重的斗篷,就是在宮燈柔和的光鮮下,都透出一絲熱鬧和暖意來。 李治與她緩緩行著,一邊回憶道:“如果在民間,還能交友賞春,辦個探春宴。如今卻是不能了?!?/br> 想想也是,他如今已是九五之尊,再沒有當初還是儲君時候的那么容易與人打成一片了。當時他還是太子的時候,與同樣年輕的才子們說話都如同普通的友人,現在怕是不能夠了。 孫茗只好依言寬慰他:“人原本就是各司其職,如今你是位高權重,可以辦國宴,可以施與他人庇蔭,這就比尋常人強了不知道多少?!?/br> 李治聽后失笑,再想想她說的總有那么幾分道理,這才道:“所以孤家寡人,說得就是我這般?!?/br> 聽后止了步,勾著他頸間,把他臉往下壓,倆人一對視,孫茗就道:“不論如何,不是還有我,還有阿寶阿福,還有腹中皇兒與九郎一起?!?/br> 李治聽得大為感動…… 他年紀更輕的時候,雖然也喜歡美人,但不過是愛那艷麗的皮,但自從與孫茗這樣貼心,反倒覺得庸脂俗粉普通皆不能入眼,就是再見了從前萬般寵愛的珍兒,也總是失了些味道。 現在孫茗這樣駐在他心頭上,在這樣良宵佳節里,在身后嚶嚶唱聲中,心中一番火熱,只覺得無比熨帖。 兩人朝著院子里彈奏著這個時代獨有的奢靡的樂譜,李治低頭看著她婉轉柔媚的臉,雙手緊緊拉著她的…… ☆、第69章 陸拾玖 紀王李慎,是李世民的第十一個兒子,與如今的圣人同年。 李慎自幼早慧,且好學,得太宗皇帝和韋貴妃的萬般寵愛,實是在嬌寵中成長。尤其中宮皇后早逝,他的身份更是水漲船高起來。 但他從小就知道,前頭有兩個哥哥乃中宮所出,無論如何,他的庇蔭不過全來自父皇罷了,所以從來沒有肖想過任何不屬于他的東西。 直至貞觀十七年,隨著廢太子與魏王被廢、被貶,冷眼看著李恪跳出來收買民心…… 即使才齠年如他也知道,定是不能成事的。 彼時,父皇正值壯年,就是不猜忌他,長孫無忌也不會放著魏王不去拉一把,卻叫他拔了頭籌。 阿娘一生地位顯赫,站得高,也看得分明,扭頭就交代他千萬與李治交好。 其實根本不消她說,他與李治從小玩在一起,除了年紀相近,身份相當以外,當然也有因為李治是儲君的弟弟,是父皇最為寵愛的兒子之一。 最后不過是,易了儲,太子換了李治做罷了。 但再一想,這卻是……更好了! 他定會如河間獻王那般既不卷入爭權奪勢,又能全身而退,帶著阿娘一起…… 于是從此以后,他對李治也就更真誠了。 如今,圣人繼位,一切歸于平靜。 到了永徽元年,正月里,李恪竟然回到長安…… 這幾日年節連日下來,李恪幾次邀他飲宴,推脫數次,實在推脫不開,這才拉著李貞一同赴宴。 無論他如何看待李恪的,但要說他為人確實還真心不錯,與人相交皆是真心實意,毫無參上半點虛假,總是這樣恰到好處。 宴席偶然間是識得吳王妃的胞妹蕭氏三娘…… 蕭婒自席上第一眼見了李慎確實驚訝。之前她急于反對吳王與阿姐促成親事,不過是堵著一口氣,何況當時也根本沒有瞧清楚這個紀王。 如今打了個照面,那清俊的容貌,不凡的氣度,確實絲毫沒有輸給圣人…… 但紀王呢? 李慎壓根就沒把蕭三娘放在心上,尤其李恪越是極力促成,他越不能接受。 紀王妃雖出身于鮮卑,父輩不過尚書庫部,算不得多有身份,且又體弱,常年臥病在床。只是無論如何,他也沒有想過考慮續弦這回事!別說如今王妃尚且好好地,就是病逝,他也決計不能與李恪成為連襟。 他們只當李治仁弱,只可惜,廢太子的事情仍然歷歷在目,竟是都忘了…… 然后散宴之后,李慎就入宮求見,與李治商談了許久。 李治對于李慎有兄弟之宜,自然信任幾分。 數年來,兄弟幾個時常一同讀書,一同圍獵,又湊在一處說話,哥幾個什么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哪怕起先聽他說起來龍去脈還有兩份疑慮,但深想一下,也就疑慮盡消了。作為大唐的帝皇,被李世民親自挑選的儲君,他這份氣量還是有的! 所以對于李慎請求出藩一事,幾經考慮,最后還是點頭同意了。 雖然李慎沒有說出口,但李治知道他定是極希望能帶著韋貴妃隨行。 曾幾何時,他也為這些前朝妃嬪的去留所慮,直到孫茗與他的一席話,才叫他豁然開朗。何況,兄弟又從前時起支持他,他也并非沒有度量地去猜忌。 于是年后,李治任命李慎為左衛大將軍,又敕封韋貴妃為紀國太妃,令她隨紀王出藩。 想想也不能有所偏頗,又大加封賞,也任命李貞為左衛大將軍,敕封燕德妃為越過太妃,隨越王前往封地。 之后還封楊妃為趙國太妃……依次皆有不同程度的封賞。 李治肯如此爽快地放李慎與李貞回封地,一來是對他們的信重,二來,也因為他政治越來越得心應手,兵權也逐漸掌握到了手里,手中的權柄也逐漸日盛。 自然行事上也更加自信了! …… 時間轉瞬即逝,天氣也日漸轉暖。 在孫茗捂著肚子在萬壽殿中養胎的時候,不知不覺到了五月間。 孫茗這一胎也不知道因何,竟是安靜地很。因比著前一胎的動靜,導致她心中著實不安穩,就隔三差五地著人喊了太醫令過來請脈。 總之到目前為止,這肚子還是安穩的,她也就逐漸放了心。反而心里還自嘲著,許是之前那胎兩個丫頭鬧得動靜太大了,導致她這胎就一反常態地靜悄悄的了。 宮闈之中妃嬪并不設太多,但僅有的又同樣俱是祈承君恩的,就是孫貴妃如今懷著身孕,圣人夜里也一直在萬壽殿就寢,早就引得眾人怨氣。尋常人還罷了,王皇后原本就身世不凡,如今又貴為皇后,怎肯這般屈就…… 就是長孫無忌也不知從哪聽說了來,為此還尋了由頭阻了李治出行,為此事說道。 長孫無忌也是仗著自己有功,又是李治的舅舅,在此前舅甥關系一直融洽,這也有因為當時李治還需要多出仰仗他之故。但如今,兩人早就與當初境況大為不同。 李治現在掌權未久,如今最煩便是有人說教,聽完長孫無忌所言,卻也沒按他的意思行事。何況,他自認矜矜業業地為國為民,夜里在萬壽殿也做不得什么,無非就是批閱奏章,籌劃軍事。 別看他現在已是位高權重,可除了要加強軍事上對突厥的管制,還要準備攻打車鼻部。應該說,他現在根本無暇顧及后宮,只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兵權、軍事和前景上了…… 原本就已是忙里偷閑得去萬壽殿看看閨女,看看孫氏,順道松快松快,在被長孫無忌說教后,反而是提著那口氣下不來,就更要與他反著干了。 于是入了夜,照樣往萬壽殿去了。 他與往常那樣,提著一筐奏疏進了屋子,還沒歇下喘口氣,孫茗已經扶著腰走近,坐到他身邊,為他倒了茶。 李治看著她六個多月的肚子,走起來看著穩當,看在他眼里卻怕得很,一湊近就伸著手臂去托那肚子,一邊還道:“慢著些……怎么走路也不讓人扶著?!?/br> 一落座下來,孫茗就笑起來:“你也太小心了些,又不是沒生過,我自然當心?!?/br> 時隔幾個月,李治就親眼看著她肚子跟吹氣球似地鼓起來,就是再經歷一回,以他眼光來看仍是擔驚受怕的,所以她時時叫太醫令來看是對的,對此他只有點頭的份,還帶頭叫人去太醫署取各種安胎藥補藥,鬧得太醫令都對他們倆沒法子。 見李治一臉無奈,又極不贊同的神情,她隨手拿了封祭禮的單子出來,問道:“太宗皇帝忌日的一切事宜,還要九郎你來定奪。這封是今晨皇后娘娘遣人送來,叫我與你說說?!?/br> 對此,孫茗無限地懷疑,王皇后定是有意而為之。雖然知道李治夜夜在她這邊,但祭祀一事并不完全是家事,也算得上是國禮,她遣人直接詢問李治即可,何必往她這邊走一遭,特意道上這些? 李治并不知道女子間的彎彎繞繞,哪怕他國事上心再細,也很少去顧忌王皇后心中所想。所以自然而然地接了過來,也不及細看就丟擲一邊,還與她道了句:“我先去瞧了阿寶和阿福再細說,這個我明日再回皇后,本來這種事叫她全權負責就好了,何至于走上這一趟?!?/br> 說罷,就起了身,也不等孫茗說話,就急急往屋子外去。 如今阿寶阿福一歲多點的小人,不僅會走會跳,叫起人來也伶俐。李治就很愛逗著她們說話喊人,所以每日必去瞧上一瞧,不然心里是一整天地不痛快。 孫茗坐在原處嘆笑,只道閨女在李治眼里分量這樣重,就是她都退避一射之地了。 半個時辰將過,李治就一臉溫暖的笑意回來,繞過屏風,看到跪坐在案前的孫茗已將手中的奏疏整理,在昏黃的燭光下,又是靜謐又是問詢,頓時心下又是一暖…… 一邊走上前,一邊口中卻是埋怨:“又這樣坐著!你這樣大的肚子,還是乖乖去休息,這里都有我?!?/br> 被他攙起身,坐到一邊的寬椅上,上邊還加了厚墊子,坐下來一點都不硌人。又抬頭朝他道:“不過一會兒,又不礙事的。原還想與你說,正巧你來了?!闭f著,舉起了手中的折子:“我也是差點忘了,看到這封奏疏才想起來,端午即到,依例還要舉行國宴,還有封賞也別忘了?!?/br> 李治失笑:“便是這點事情?我一早就都安排妥當了,這些不過小事。我想得是,打算讓高侃壓境突厥,帶余部收復了,就叫他回長安續職?!?/br> 高侃回來,就即刻可以與孫芝定親了……這確實是件好事! 看著她臉頓時揚起笑靨,李治又道了句:“待再過些時日,我予孫英和李詞賜婚,也叫你了卻心頭大事?!?/br> 孫茗立時就被他逗笑了。若說她心里真高興,最為高興的無非是他將她的話都聽在耳朵里,時時記在了心里。 李治便是這樣一個人,對你好的時候,就是千好萬好,叫你不知道怎么說。心細的時候,就是頭發絲兒這樣大小的事都記在心里。 然后一個回床榻休息,一個又任命地伏案忙于公事。 熱鬧的端午過去之后,宮中現在唯一大事,就是祭太宗皇帝大行周年日。 祭拜太宗設于皇家寺廟感業寺內,為這莊大典,王皇后頗費了些時日安排。 無論李治如何不待見她,但她作為皇后立身的根本,就是做好分內之事。不說為皇帝分憂,至少也做到讓人無話可說。所以,她做得就更用心了些。 對于李治同皇后上感業寺拜祭一事,孫茗心里總是說不出地壓抑。 她自然是不會忘記,太宗的武才人就在感業寺內常伴青燈古佛……若與史上無偏差的話,許是會被李治接入皇宮。 可是……她與李治相處的這兩年里,看著他從溫潤的太子,到如今頗具威嚴的帝皇,實在看不出來他會行這樣的事來。 就算她不說對李治內心牢牢把握,至少也算頗為了解他這個人了。 所以現在雖然知道他或許會遇上武氏,或許會發生什么難以預料的事情,她卻是沒有辦法阻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發生? 李治……他當真會嗎? ☆、第70章 柒拾 近幾日來,孫茗夜里常常失眠,日間又時有胸悶,或是沒來由地心跳加速。 作為枕邊人,李治是第一個發現異常的。 在她初次懷孕的時候,孕期反應最為明顯,只是如今懷的這第二胎,卻是首次見她這樣心神不寧。 這夜如同往常,兩人一塊躺下,為了方便她睡夢間翻身,兩人中間還隔著道距離。盡管如此,還是叫李治聽到了動靜,隨即也沒理會她的反對,連夜招來了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