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如果高陽公主偷情這件事是真的,孫茗反而就不同情她了:“太子這話,我可不同意……雖然三從四德都是說給烈婦聽的,但我仍是覺得,女子(她其實是想說任何人,但是在太子面前不敢)應該從一而終,既然嫁了房遺愛,倆人既沒和離,也沒喪偶,如何能與人為(女干)?即便喪偶了,難道不該給前夫一個體面,竟能做出這種齷齪?” 在唐朝,夫妻是可以和離的。唐朝出現的和離制度,算是一個很大的創舉,最先出現在《唐律》。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當時,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如今孫茗見李治提起這件事,故意說上這一茬話,無非是想在李治心里留個印象,“女子是不應該水性楊花的”。歷史上,李治不光寵愛武氏,連帶武氏的jiejie和侄女也一并寵幸,一家子*…… 如果李治以后真的行事這樣出格,她真是……真是要自請“求冷落”了…… 而李治聽了此番話,很是動容,看著孫茗問:“阿吟當真是這樣想的?” 事實上,孫茗說的這番話確實有幾分真心的。但不論男人也好,女人也罷,都應該潔身自好。唐代風氣開放,實則逐漸有糜爛之象,不顧人倫。養面首,蓄孌童,在貴族眼里或許還是風流韻事,實則在后世看來,都是有傷風化的。 如此,孫茗也是認真地看著李治:“世間萬字,唯情字難言,若是輕易就能見異思遷,談得上感情否?” 李治有些意動,還沒說上話,孫茗就低著頭抓著他的手心:“反正,我是只想跟殿下待一塊兒的,別人都不要……殿下在哪里,我就在那里?!?/br> 李治頓時哭笑不得,捏了捏她的下巴:“難道阿吟還有別的誰可想?” …… 第二天,李治就遣了人,將孫茗的東西簡單收一收,就帶著一眾婢女仆役搬到隔壁院子了。 ☆、第23章 貳拾參 不知不覺中,到了四月間。孫茗因為屋子要修葺,被李治著人給搬家到隔壁院子住了。但先不說比原先住的還要小,就是各處擺設用具,都是不習慣的。 也不獨她,太子來了兩回,也是各種不習慣,后來幾天就住到書房去了。 這日李治回來,一臉的欣喜,直接就去尋孫茗。 孫茗見這人,才兩日未見,一見就是這副神情,莫非有好事不成? 果不其然,李治一進屋子,把人都轟出去,然后摟著孫茗坐到貴妃椅:“可記得我答應你為你尋來好馬?” 孫茗點頭,就問道:“可是青驄馬?” 李治先是搖頭,然后又是得意地笑起來:“大宛國進貢幾匹西域良駒,其中一匹名叫紫骍,我一眼就為你相中了?!?/br> “比青驄馬還好?” “便是青驄也比不上?!闭f話間,呷了口茶,又說:“明日正好空閑,我帶你去蒲城圍獵,正好試試那匹馬?!?/br> 等到第二天卯時,孫茗就直接被李治給挖起來了。 其實等李治叫醒她的時候,底下已經把事情都備妥了。也是看她睡得熟,平日里也起得晚,這才最后趕緊的時候將她弄醒。 花枝花蕊的手腳快,拿那早就備妥的胡服為她穿戴。因是要去騎獵,所穿的是緊腰胡裝,葡萄飄帶,足蹬石榴色的小皮靴?;ㄈ镌贋樗蠆y,敷粉、描眉、涂胭脂。 打扮妥當后,那是楚腰纖細,一副朱唇赭頰,原本看著還有些清瘦,每日被李治好吃好喝地供著,被束腰一掐,上邊就如飽滿的桃子,看得李治兩眼都瞪直了…… 在唐朝狩獵本來就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唐太宗青年時代就是戎馬生涯,繼位后仍是樂此不疲,所以唐代無論官職高低,都爭相效仿。這原本除了娛樂健身之外,也是有深刻的戰略意義,“圍獵不忘備武”,所以其實也相當于有政治內涵的。 今日的京師長安,艷陽高照。 因路途有百里,孫茗是乘著車輦去的,花枝花蕊也帶在身側,在車輦服侍。由于最近李治時常賞茶下來,花枝特意去學了煮茶,親掌握了火候的,當然一應事務也都帶著。 孫茗自己也在前陣子叫廚子做上了蝦餃,當然水晶蝦餃難度太高,還蘇不出來。今天也一并叫人備上了。 李治是在外頭騎馬的。這回,李治是獨帶了她來…… 還沒到日中,就已經到了蒲城的堯山。 堯山水草肥美,朝南還有一處鹵陽湖,碧波蕩漾。堯山位于北面,是座石制孤山,北坡平緩,南坡陡峭,山上古柏森森,泉水淙淙。 當地人都傳說,遠古時期的堯帝在治理洪水的時候,曾經來過這里,立于此山規劃治水,洪水退去后,人們就稱它為堯山。 李治叫停后,騎著馬迎到孫茗的身邊,在車輦外喚她。 花蕊將車簾一揭,先跳下去,還沒來得及將孫茗扶下馬車,李治就先將人連拉帶抱地把人摟到身前,與他共乘一騎。 其實孫茗起先還有些不好意思,但觀底下侍婢們和那兩排整齊的侍衛都眼觀鼻地朝前看,根本無人敢往他們身上瞄,就安下了心。 令人在此處安頓,他自己只帶了幾騎就往鹵陽湖去。 今天是天空作美,好像知道李治要出巡似的。 孫茗被李治摟在身前,騎得實際上并不快,就是感覺有點顛……等近了湖邊,李治先自己一躍而下,又抱著孫茗下馬來。將馬韁丟給伸手的侍衛,就拉著孫茗走,也不許人跟著。 蔚藍的湖面,波光粼粼。李治拉著她漫步走,兩人一時無言,氣氛卻很好。孫茗是覺得李治內心總有些浪漫的情懷…… 李治時不時地低頭看向她,風和日麗的柔光下,目下美人面容更白皙,安然淺笑,露出兩邊梨渦來,顯得更可愛。 扶她坐在一處巖石,袖中取出一支嫩紅的野杜鵑,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摘的,就見他將花枝一掐,一雙多情目就落在她的臉上,等她回神,花就斜插在她束起的發髻上。 李治望著她笑,她還沒上話,就聽遠處輕騎蹄飛的聲音。兩人一同望向不遠處。 來人是幾騎身著男裝胡服的女子,老遠就聽到幾聲輕盈的笑聲,看見李治和孫茗,她們各自就招呼起來。 幾個女子下了馬,在原地侯著,唯有兩個看起來身份更高一些女子走近,李治已經背手等著她們了。 “太子殿下竟也在此狩獵?”打頭的年輕婦人年紀最長,不過二十四五光景,看了眼孫茗就捂嘴笑道:“哦?!還有美人相伴?!?/br> 她身邊的女子看起來更年輕一些,面容秀美,雖著男裝,卻不見英氣,見了李治笑著問候:“殿下,是我與孟姜聽聞你今日狩獵,所以一并過來尋熱鬧罷了?!?/br> 見了她,李治笑得稍微入了心一些,就為孫茗介紹這兩人。年紀稍輕的女子是城陽公主,是長孫皇后的女兒,李治的同母meimei,很得太宗夫婦的疼愛,與李治年紀相近,關系也好。一開始下嫁給杜如晦次子杜荷,但因杜荷參與李承乾謀反一事,后來就被太宗另選河東薛氏的衛尉卿薛懷昱之子薛瓘為妻(是后來太平公主的婆婆,她兒子就是薛紹)。 另個,被她稱呼孟姜的是臨川公主(生母韋貴妃),孟姜為她表字。臨川公主自幼聰慧,能書善文,還在年幼時,太宗皇帝李世民就對她的才情另眼相看,還特地為此培養。 臨川公主的駙馬都尉是范陽周氏的周道務,祖上可上述自周天子,出生名門,頗有來歷。當然士族都很低調,所以名聲不顯,但得太宗信任。 兩位公主現在都住在內城王府里,相互關系并不是最親近的,只因常有宴會娛樂,大家一同取樂而已。 李治問城陽:“今日你們只有女眷,豈不是多有不便?” 城陽笑答:“哪里就只有我們了,后面還有不少青年才俊,殿下待會兒狩獵可別被比下去了?!背顷栍中χ驅O茗,很自來熟地喚道:“阿吟今日也上馬跑跑,我們女子一處玩耍?!?/br> 城陽實際上是知道孫茗的,孫茗祖父原對她前夫杜府都是有恩的,就算她已經另嫁,但對孫茗還是很有好感的,怕她落單,就多有照拂之意。 臨川也笑道:“很是。我們女子也沒有不如郎君的地方,實在該將他們統統比下去?!?/br> 孫茗詫異地看了一眼,沒想到還遇上個女權主義者…… 城陽還看著她笑,她也回她們道:“馬我都還沒摸到呢,也就隨便跑跑,哪里就能比上了?!?/br> 城陽公主一聽,就扭頭取笑起李治來:“殿下好重的心機,竟是把人成日地關著,莫非是我們阿吟賽馬跑過你不成?” 李治招架不住,苦笑:“真是好大的冤枉……” 引得兩位公主發笑。 幾個人說話間,已經與其他人碰上了,不多時,又來好多人,其中以薛元超和韋思謙為首的才子,更是眾星捧月。 早有仆役將閑亭休整,又設有高臺,布置案幾等物。 幾乎都是郎君們一處吃酒,娘子們又落座一處。孫茗是被城陽公主帶著坐在一塊兒的。 底下有侍婢們烹茶,為娘子們斟上。兩位公主的侍婢心就更巧了,叫了好些人,在臺子面上鋪了鮮艷的花兒。 原本好好的狩獵,怎么竟是成了茶花會…… 一眾娘子也以兩位公主馬首是瞻,也不知道是哪些人家的貴女,都是一溜兒的男裝胡服打扮,間或一人湊趣:“待會兒他們都去圍獵,咱們可以打會兒擊鞠?!?/br> 擊鞠實際上就是馬球,是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將球打入門框的玩法。關于馬球的起源,其實是沒有定論的。但人們普遍認為是自己創造的(說法太多,不可考)。擊鞠一詞最早出現在三國曹植的《名都篇》中,還贊揚了擊鞠之人如火純青的技藝…… 得了幾人附和,兩位公主自然也點頭,又添了彩頭。臨川公主道:“那就分兩隊,我和城陽一人一隊,你們自行決定追隨,贏了就讓薛振贈詩一首,何如?” 薛振就是薛元超,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是出了名的才子。 此時唐代風氣開放,即使在座的眾娘子幾乎都是婦人,但沒有嚴格的大防。所以臨川公主一提,就一呼百應,連郎君那邊都是滿座起哄起來。 “就這么辦!”李治也是興致昂然,對薛元超道:“薛郎君善文辭,可不能隨便敷衍了事?!?/br> …… 午后將過,四十余騎已經備妥,前面數騎為先導,一人持旗,數騎并列。后面隨行隊伍,以李治為首,以他為中心的都是那些年輕才俊,余者跟在后邊隨侍。 一聽李治發號施令,眾騎同時起步,一時間,馬蹄聲碎,嘶鳴聲起。 留下的娘子們,以兩位公主為首,往堯山北頗的平緩處去。早有仆役布置了簡單地擊鞠場,銅鑼和臺柱也備上了。 為防有意外發生,這里也留下了侍衛,臨川公主有吩咐左右侍中,尋太醫過來跟隨。 雖然這個體育項目盛行,但是歷來事故也容易發生。原本這個提議也是偶然間想到,所以也沒有帶上隨行太醫。 孫茗是被城陽公主拉到身后去的,城陽交代:“你還沒練過這個,待會兒跟在我后面就好,萬萬不可隨意接球?!?/br> 身為初學者,孫茗是知道厲害關系的,說起來,她自己也是微有怯意…… ☆、第24章 貳拾肆 孫茗還沒見著太子殿下要贈她的那匹大宛良駒呢,就被迫要參加馬球比賽,真心想要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其實,那種名駒性子烈,也不適合打馬球用,所以知道孫茗被兩位公主拉著去打馬球后,李治也沒提他打算送的那匹馬,但他圍獵之前,把王福來并著幾個貼身侍衛給留下來照看了。 時人女子都喜歡行馬玩鬧,李治并不打算約束孫茗,索性也就由她去了。 由于太宗皇帝倡導馬球,所以此項運動在軍中將士、王公貴族乃至文人中都深受歡迎。唐代馬球場與馬球規則也有一套嚴格的規定。 因此番公主提議,所以在本處設定的馬球場并沒有嚴格規范,不過地方選的好,沒有草叢,地面也沒有吭哇不平。也早有侍著講地面石塊都掃除掉,另設兩邊的單球門。馬用的也是專門培養的溫順馬匹,馬尾系上了結。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公主各有十人,并無專門的隊服,也來不及時間趕制,所以只好另下面的人呈上紅色白色布條,系在馬脖處及人員的左手臂處。 孫茗被引著,上了匹棗色母馬,跟在城陽公主身后。她純粹是來湊人數的……打馬球原本就要二十余人,這里的娘子們加起來也就十余人。臨川公主更是不拘小節,連幾個貼身侍婢也叫到馬上湊分子。 以進球門數量為準,不能擊馬、襲人。有中人站銅鑼前等候,見進球就擊一下。 賽事一開始,城陽和臨川公主為各隊首位,爭搶第一球。 臨川公主顯然是個中好手,眼力比城陽寬泛,球剛落地,球槌已迎上去,強了球就拍馬趕向對方球門。 城陽見之,也尾隨而上,見機就要搶球,兩下都沒搶到。孫茗跟在她后面,就跟沒機會碰到球了。倒是城陽這隊有個娘子,球技尚可,見了臨川公主攜一眾隊友往她們球門而來,也帶著左右上前攔阻,但到底勢單力薄,且臨川的兩個侍婢球技純熟,阻開擋在前面的娘子,就令臨川將球擊入對方球門。 臨川公主先入一球,漲了氣勢,勢不可擋地又從城陽身邊切過,沒多久,又進一球。 臨川公主身后婢女和娘子們也跟著起哄,就朝城陽大笑:“阿姐這里承讓了~” 城陽公主并不見惱意,眼看向一邊,忽然笑起來:“孟姜不必高興太早,待會兒就有你好看的!” 卻原來不遠處有一騎,很快走近,臨川一看,也笑道:“原來是尋了個高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