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 本圖書(色色lin)為您整理制作 作品僅供讀者預覽,請在下載24小時內刪除,不得用作商業用途; ●━━━━━━━━━━━━━━━━━━━━━━━━━━━━● 在唐朝的寵妃生活 作者:情書 文案: 入宮給太子當小妾,這是妥妥的宮斗的路線啊…… 哪知,太子竟然是李治……前有王皇后,后有武則天…… 不管了,先霸著人再說~~~~~~~~ 本文傻甜白,會蝴蝶掉武后篡位,武媚娘粉請慎入。另外本文雖然以歷史為背景,但所涉及人物和事情僅為作者個人觀點,請勿考據,謝謝! 內容標簽:穿越時空 甜文 主角:孫茗、李治 ┃ 配角:武媚娘、蕭淑妃、王皇后 ☆、第1章 壹 日中灼熱,在唐都長安,太子府。 孫茗自床榻幽幽轉醒,早有兩旁侍婢持盆端水,侍立在一邊,等待傳喚。 花枝花蕊二婢是孫茗從娘家帶來的,從小近身服侍,自然更親密些,所以也唯有此二人得以跪坐床榻邊等。見孫茗自己揭了被子,露了一截玉臂,就一人為孫茗執床幃,一人舉了薄衫為她遮掩。 二婢將孫茗扶起,行至寢殿另一側,靠南窗口邊的金絲楠木梳妝臺,見孫茗混不似很清醒的模樣,自傳喚起身后兩排侍婢依次為她梳洗。 夏日炎熱,孫茗這一覺醒來,略帶燥意,幸好睡時有人為她打扇,不然這樣的酷暑還真是睡不著覺。 這古時宮殿房屋也有這樣的好處,打造得空曠,房梁又高,坐堂屋里,冬暖夏涼……孫茗所居住的太子東宮的一處偏殿,其實相較于其他宮殿來說,已經算很小了,但對孫茗來說,這樣一個大于三百平的房間,住得實在是頂好了。更兼,此時唐朝風氣開放,裝修設計都偏向浪漫,打扮裝束更愛艷麗,所以,盡管只是小小偏殿,但自有妙處。 孫茗著睡袍,被花枝花蕊扶著走向梳妝臺,外罩件薄衫迤地,寸的她身形纖細又修長。 直到跪坐下來,還沒完全醒神,等漱口凈面后,花蕊就上前跪在身后,為她梳發,花枝則返榻側整理,又開了半邊窗子散散。 花蕊知道孫茗今日不耐煩熱暑,所以只挽了個松松發髻,也不著假發了,用了兩支整對的羊脂白玉簪子,又簪了兩朵粉中透白的杜鵑。 “娘娘,庭院里的花開的好,早上丫頭們就摘了些來,這兩朵顏色好,是婢子親選的?!被ㄈ镄宰痈_朗些,話也會說,偶爾撒個嬌,孫茗還真就喜歡這樣的直性子。 “昨日我看三色堇開得也挺漂亮?!睂O茗取了枚簪子,撥了撥梳妝臺上剩下的幾朵杜鵑。 唐朝人愛美,愛美人,美人更愛美得物事,除卻裝點門面的服裝首飾,這種天然的花也喜歡別在身上,所以,大多用花簪在發髻上,或者手捧兩支花,都算是裝飾了。 孫茗所居住的別殿也有個小庭院,夏日里也開了幾個種類的花,只是今日白日里又太熱,她是不去逛的,只閑在自己的寢殿。 “太子卯時(約古代5點~7點,也就日出時間)離去,還吩咐了小廚房為娘娘備下水晶蝦餃、魚片粥,娘娘待會用些?!边@些事,無需孫茗提及,身邊自有人為她打探?;ㄈ镆步柚釆y,告訴她太子起床離開的時間罷了。 從前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被廢,立了李治為太子后,每日早朝唐太宗李世民都把李治帶在身邊,學習他日常如何處理政務。 相比后來的明朝清朝,唐朝風氣更開放,禮儀姿態更賞心悅目,重要的是,公事上更人性化。如明朝上早朝時間為早上5點,那大臣就要在3但到達午門等候,等到5點鐘聲響起時,宮門才開啟。但唐朝上朝時間為7點到8點之間。再如,明朝上朝,朝臣是結結實實地跪著,但在唐朝,大家都是跪坐著(唐朝沒有椅子,平常都是跪坐)。 話又回到這里,花蕊說得水晶蝦餃是孫茗蘇出來的,因她實在是饞得慌,令底下小廚子為她這個點子是用盡了法子的,誰叫她得寵呢。 是的,孫茗自入東宮起,寵愛早超過了前面比她入得更早的蕭良娣。 此番還要從數月前說起。 孫茗是陜州刺史孫伏伽的孫女,算起來也是高門大戶,官宦人家的女兒。 孫伏伽在隋朝就已入官,在當時只做地方小上的小吏,后唐朝伍德5年,科舉甲榜第一的狀元及第,在玄武門之變后被賜男爵,食邑安樂,后官拜大理寺卿,直至現在的陜州刺史。 原孫茗也當是如一般的官宦千金,待到及笄后,選了良人嫁了,當年,孫府上下無人會想到,孫茗會嫁進東宮,成為東宮太子良娣。 孫伏伽與蔡國公杜如晦是至交好友,在杜如晦染病過逝后,孫伏伽對杜家子孫多有照拂,然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當時魏王李泰府中擔任長史,拜工部尚書,擁戴李泰與前太子李承乾的爭奪太子之位。 原本杜楚客是要被處死的,這是多虧了孫伏伽等人的周旋,最后雖則免死,但罷為庶人。 這倒也無事,但免不了李世民日后的清算。 雖然孫伏伽從未在太子之位上有明顯的傾向,但實在因他與蔡國公府交往過甚,所以孫府上下無不憂心。 孫茗的父親是孫伏伽的長子,名孫清(字清之),官拜鴻臚寺少卿,只是正七品的小官。 孫清也因此事惶惶不可終日,直到有一日,上峰為他引薦的順州刺史陳仲方(陳叔達的孫子)為他出了個主意…… 孫清此人雖不如其父那般絕頂聰敏,但美姿儀,妻子秦氏也是出了名的美貌,所以他二人最為寵愛的嫡長女孫茗那是方圓百里無人不知的美人。 彼時,晉王李治已被封為太子。 東宮太子已有妻妾,王妃出自太原王氏,是陳州刺史王仁祐的女兒,在李治封為太子的時候,她就被立為太子妃,父就進封為魏國公。 但素聞太子妃并不得太子寵愛,在東宮,不知太子妃,只知蕭良娣。 蕭良娣是去歲被選進東宮,封為良娣。傳言她漂亮且聰慧,一入東宮,深得太子的歡心,所以也從不把太子妃放在眼里,可見有多得寵了。 陳仲方為孫清出的主意,就是乘著現在蕭良娣有孕在身,東宮無其他人可得太子的寵,將他那美貌的女兒送進去,若討了太子的寵,那日后平步青云尚且還遠,但眼下,太子至少也可消了疑慮。畢竟……圣上已經老了…… 孫清心里最怕的,果然還是太子的秋后算賬! 回了孫府,孫清把事一說,一開始并不得支持,尤其其妻秦氏。秦氏主持中饋多年,知道女兒家的苦,女兒嫁入一般人家,只是享福便罷,但東宮豈是好去處?何況只是妾室。 但孫清將厲害一說,就連孫伏伽也不免同意,何況秦氏?孫府一旦不好,哪里還有她女兒孫茗的容身之處? 再說孫茗,自然是百般不愿意。 前太子李承乾沒了下場,有多少人被砍頭和流放,她沒見過圣上,也不知道圣上還有多少年頭,哪知道現在的太子是個什么下場! 這樣一想,原就柔弱的身子也就日漸病弱了下來。 誰都不知道,孫茗這病來勢洶洶,結果一縷芳魂飄逝,被現在的孫茗給頂替了進來…… 這孫茗早已看清厲害關系,知道孫清是鐵了心的把她送進東宮,也知道事無更改,只好被送進了東宮。 孫茗遇事而安,只當多活了一生。見事已至此,不若痛快地活。幸而是在唐朝,如果是清朝,女子裹腳、大門不出的,活了還不如不活! 有陳仲方周旋,孫茗很快被選入宮,直接送進東宮,好歹祖父也是從三品的地方最高執行官,初一入東宮就被封為良娣。 孫茗也是碰上好時候,如果在蕭良娣最得寵的時候,她還未必能分到太子的幾分歡心,但現在,最受寵的蕭良娣正是孕中,且頭胎更是謹慎,所以幾乎連寢殿都不出,成日地養胎中。而太子妃,從來都不得太子喜歡,只是個透明人。至于其他侍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入宮前,她就已經算計清楚了,乘著好時候,還是要想法子籠絡住太子才好。 太子李治在李世民逝世后就是帝王了,屆時,宮中美貌女子更多,哪里還有別的好出路? 孫茗是知道些李治后來如何寵愛武則天,如何廢掉王王后和蕭淑妃(就是現在的蕭良娣)的,既然入了東宮已是鐵板釘釘的事,與其日后被武則天打壓甚至謀害,還不如爭上一爭? 所以,打定主意的孫茗,在閨房養病中,就讓母親秦氏為她尋來兩個原是宮中的宮女,教她宮中的規矩和忌諱。而秦氏為了女兒,也自當盡心盡力,預備出嫁的行頭。 因是直接入宮,又不像正正經經地出嫁,所以備不了多少嫁妝。每每一想到此事,秦氏暗中涕淚,只好更多地備些金銀財物。身在皇宮,多的是捧高踩低的,她只憂慮女兒過得苦不苦。 在入宮前一天,孫茗的jiejiemeimei們都來看望送別,到明日清晨,就有宮中來接,到時反倒不好正經地辭別。 其實,府上對孫茗多有不舍,即使從小嫉妒她的兩個meimei,到了此時也不免為她傷心,最后反而是孫茗對她們勸慰。有道是隨遇而安,何苦多慮?不如快快樂樂地活。 孫伏伽從頭到尾都未有露面。他只知道孫女犧牲良多,只要看到孫茗那張輕快的少女面容,他只覺得錐心,只好從其他地方彌補。 到最后,孫茗都不知道,她的幾大箱子里,有多少古玩字畫是出自祖父孫伏伽的…… ☆、第2章 貳 入宮當日,正當歲末。 日子挑的是良辰吉日,雖在冬日里,但這日正好天晴,倒添了些喜慶。 孫茗是被轎子直接抬進東宮的,雖然只是小小良娣,三兩分臉面還是有的,一樣的喜服喜帕,寢殿也張貼喜字、燈燭,總之一應俱全。只是家中父母嘆息的是,不能著正紅色,不是正經嫁人為妻…… 就算東宮良娣入宮,作為太子的李治依然正常在辰時上朝。反正也不是娶妻,只是個妾室罷了。 今日早朝一畢,李治仍是跟著李世民處理政務,直到午時,被李世民特許回東宮用膳,午后也放了他假,好歹今日也算添個喜事。 李治剛踏出勤政殿,紀王李慎就匆匆而來。 李治現作為太子,雖自持身份,但對兄弟也是擺足了姿態的,至少在李世民眼里,他還是兄友弟恭,孝順且良善的。 李慎是李治的弟弟,年紀只比他小幾個月,是韋貴妃所出。韋貴妃雖然為人既囂且傲,但兒子卻有些宅心仁厚,又與李治交好。 這番兩人一照面,李慎就勾著李治的手臂擠眉弄眼地道:“還沒恭賀殿下大喜?!?/br> 李治被李慎弄得沒法子,知道他故意拿他取樂,也沒真心著惱,只是低聲斥他:“什么大喜不大喜的,這話也可亂說?” 李慎因母親地位崇高,打小就是被慣養的性子,想說就說,想做就做,胡來慣了,全沒個顧忌。拿桃花眼一掃,見李治雖然這樣訓他,卻沒動真氣,笑得曖昧起來:“知道殿下新得的美妾,自然是要恭喜的?!?/br> 話落,李慎知道不能真令李治氣惱了,就拜別:“我還有事尋父皇,晚些再來吃殿下喜酒?!?/br> 被李慎這一打岔,李治倒卸下政務的心思,轉而想到陳仲方向他賣好的事來。 陳仲方是陳玄德的兒子,陳叔達的孫子。在貞觀十七年,發生太子謀反的事后,別說皇子,連肱骨大臣都紛紛落馬。陳叔達早前過逝了,子孫倒是沒有沒有涉及。 這個陳仲方卻也有意思,之前沒參與此事,現在向他投誠,倒也不懼他這個太子萬一地位不保? 送個美人只是姿態,李治看中的,無非是他的心,是否是可用之人。何況,孫茗的祖父還是個從三品的陜州刺史,一并拉攏,對他來說,只有助益。光靠太子妃背后的太原王氏的世家大族,只會令他受制于人…… 所以,雖然前面陳仲方好似給孫清出了個絕妙的主意,又為他周旋,無疑也是為他自己所慮,在太子還沒上位之前,趕緊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