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直到現在房子都竣工了,楊鐵柱才陪著林青婉過來瞅瞅。 房子整體的構造跟林青婉想的大致差不多。 前面的院子很大,正臉是一排三間的正房,靠左側是一溜三間大瓦房,里面砌的有炕是可以住人的。右側也是三間瓦房,分別是灶房、雜物房,還有一間是洗澡的屋子。院子里有牲口棚子和放騾子車的位置,還有一口井。 院子的地面是用青石板鋪成,這是當初蓋房子的時候陸叔建議的。他心想院墻都花了大價錢,里面的屋子蓋得也不差,總不能院子里的地面還是土面,就建議了楊鐵柱買些青石板來鋪院子。 剛好林青婉正在苦惱這里沒有水泥地,一下雨沾水什么的在家里院子里都是一腳泥。又聽楊鐵柱傳達青石板并不貴,便把院子里都鋪了青石板。 進去正房,正中一間是堂屋,這個堂屋設計不像落峽村普遍那樣都是一溜炕,而是正經人家那樣的設計,正中的位置是一個很簡易的太師壁,壁上可以掛中堂畫還有對聯什么的,也可以放祖宗牌位,不過他們現在還沒有到那一步。連中堂畫都沒有買,空著等到時候一起去購置。 中堂畫下方是一張條幾,幾案前是一張大八仙方桌,略低于長條案面,兩邊各放一把圈椅。下首處兩邊,每側各有四把圈椅。這些家具都是崔木匠這些日子趕出來的,聽楊鐵柱說,木工要不了多久也可以完工了。 右手邊的西間是做的明間設計,中間沒有隔斷,而是完全敞開式的,里面放了一張大八仙圓桌,窗邊放著條幾,以后上面會放些擺設之類的,墻上也會掛些裝飾用的畫,只是現在還空著。 東間那邊就是落峽村一貫的風格了,沿著墻有一溜炕,挨著墻一側的是兩把圈椅并一張小幾,窗子下面是一條高幾,上面沒有擺放什么東西。 炕上有炕柜、炕桌,林青婉邊看邊摸了摸家具。崔木匠的手藝確實不錯,家具上面還給她雕了一些吉祥的花紋。 家具都是原木色的,崔木匠本來說想上漆,林青婉沒讓,只讓楊鐵柱跟他說保持木頭的原色即好,所以崔木匠只在家具上面漆了幾層清漆??瓷先?,既樸素又清雅,反正林青婉覺得比什么紅漆要好看的多。 木料嚴實緊密,什么材質林青婉也不認識,顏色很自然的呈現出一種說不上來的紅褐色。 西間那邊靠最邊上還有一個簡易的穿堂,從那里可以通到后面去。穿堂上有一扇門,如果從外面關上,是看不出這里還可以過人的。 到了后面,一入眼就是一個不大的庭院。說是庭院其實很簡陋,就是一個用青石板鋪成的小院子。左側是東廂房,右側是西廂房,東西廂房都是各兩間屋。其中西廂有一間是個小灶房,比前面那個灶房要小一些,但是里面灶臺,柜子都是很齊全的。另外三間都是可以住人的屋,里面砌的有炕,有炕柜,衣柜。 對著正臉的一溜三間屋子是正房,正中墻壁下面有一張條幾,墻壁上面還是準備掛裝飾用的畫或者繡品啥的。林青婉則是想繡一副大的繡圖掛上面,只是現在估計沒空,未來一年估計也沒空,只能預計先買一副畫掛上充數。 堂屋正中放了一張八仙圓桌,平時可以用來吃飯。東間是睡的屋子,里面有炕有專門做出來放衣服的柜子,挨著窗邊下面則是林青婉的梳妝臺,梳妝臺旁邊有個高幾,上面以后預備放花瓶啥的。 西間則是林青婉預備當起居室用的,臨窗邊砌了一溜炕,靠墻邊則是放了一張高幾兩張圈椅,還有一邊空著的位置林青婉準備放自己的繡架。 為了以后洗澡方便,前后兩間東間里,林青婉都專門隔了一個小房間出來做洗澡房用,里面有灶,有浴桶。 現在這里的條件也就這樣,能做到如此已經是極為難得的了。 屋里的窗戶都還沒有做,古代不像現代窗戶都是不銹鋼或者鋁合金制作了,買回來直接安上就好,這里都是需要木匠一點點做出來。 此時崔木匠就在和兒子兩人做窗戶,窗戶是木格花窗。林青婉湊近看了下,花紋很漂亮。她真心很感嘆古代工匠們的手藝居然如此的精湛,一個窗戶就可以做的如此美觀。 看完以后,林青婉又去了后院。后院當初她要求的是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連接著前面,從東廂旁邊一個小門一穿就過去了。這里有菜園子,有水井,還有養雞的雞圈,養豬的豬圈。好吧,這些暫時沒功夫養,留待以后再說。 還有兩顆棗子樹,據楊鐵柱說這樹是他從別處移過來的,不過今年結棗子是不用想了,估計還要等個一兩年。 另一部分則是她和楊鐵柱計劃中的小作坊。小作坊占地頗廣,外面有大片空地做晾曬臘味鮮之用,旁邊蓋了一溜三間房,其中兩間是懸掛臘味鮮用,另外一間則是加工房。院中有水井,有停騾子車的牲口棚。從這邊也有到前面屋子的小門,楊鐵柱為了送貨進出方便,專門在院墻上多開了一扇門,出去就是一條小道,可以直接從小道繞出村子。 后院這兩部分用一人多高的墻隔開,不過中間都有互通的小門。 林青婉還專門去看了茅廁,如她所設計那樣,整個茅廁以青磚砌成,中間有個小池子,小池子呈斜坡狀,后面直通糞池。糞池上面以青石板覆蓋,掏糞池的時候掀開就可以了。茅廁不光后院有一個,小作坊那里也有一個,糞池相同為一個,也是為了上廁所的時候能夠方便一些。 一路參觀完,林青婉臉上笑容增添了不少??傮w來說,這房子建的很合她心意,雖說有些四不像,但是一切為了自己需求為主,是一個很漂亮的農家小院兒。 逛了這么半天,她也累了。楊鐵柱跟崔木匠交代了兩句,就扶著她回去了。 回家的一路上,林青婉興致勃勃的和楊鐵柱商量家里要添些什么東西。楊鐵柱一邊笑著應道,然后一邊把媳婦說的東西記在心里。 ******* 泥瓦班子是先給楊鐵柱他們蓋得房子,等二房這邊差不多快完工,又去了三房那邊。 不過三房那邊簡單,沒有林青婉要求那么復雜,所以蓋得很快。等林青婉這邊木工活計做好后,他們那邊房子也蓋好了。 三房要求的家具沒有林青婉要求的那么細致,不過也是找的崔木匠做的,姚氏來這邊看過,也說崔木匠手藝好。 泥瓦班子還有木匠師傅活計做完,楊鐵柱四處檢查了一下,就把銀子全部付清楚了。房子加家具一共花了一百多兩銀子,這還是沒有加院墻的錢,加了院墻差不多一百六十兩銀子。 手里的銀子去了一大半還多,楊鐵柱和林青婉都覺得rou疼不已。但是房子家具都讓他們十分滿意,也就沒有rou疼到哪兒去。 其中光屋里的家具和桌椅柜子,還有門窗之類的,就付給了崔木匠30多兩。不過楊鐵柱也是認知木料的,常在大山里面轉怎么可能不懂木料,他知道崔木匠給他們家用的都是好木料,也沒有覺得這銀子花的不值。 崔木匠和兒子兩人悶不吭聲就賺了往年一兩年賺的銀子,兩人都覺得這段時間辛苦值了。不過他們也沒有跟家里人說,而是偷著樂。不是因為別的,只因為楊鐵柱他們專門交代過這些事情不要往外面說。 因為崔木匠做家具的時候,都是邊做邊等著晾干通風的,而且刷的是清漆。所以完工后整體再晾一個月就可以住人了。加之林青婉沒有多久就要生產,她和楊鐵柱商量著等她生產之前就搬進去。 期間這一個多月中,大家的心情都是滿懷激動。三房那里也早就完工的,準備到時候和二房一起搬家。 準備搬進去之前,楊鐵柱提前幾天就把屋里的炕全部燒上了,每天燒一遍,一個起烘干作用,二也可以去去濕氣。 屋里的一些擺設,楊鐵柱也買了不少。他也不懂這個,就挑了些媳婦嘴里好看的、看起來順眼又不貴的字畫買了些。雖說他現在已經識字了,但是也沒有什么品味啥的,感覺掛屋里看著順眼就可以了。 床上的鋪蓋還有簾子一些需要針線的活計,林青婉大著肚子沒辦法做,只能去鎮上買現成的。找的是‘錦繡坊’的蘇掌柜,蘇掌柜還指望著林青婉多在這里賣幾幅雙面繡呢,不但用料幫他們挑的全是質地好又不貴的料子,還請了手底下的繡娘幫忙做了鋪蓋簾子之類的。 結賬的時候,只結了材料錢,手工費蘇掌柜沒要,說是賀喜林青婉入宅之喜。入宅也就是搬家、喬遷、遷徙之意。 家里的鍋碗瓢盆的是楊鐵柱置辦的,又買了整整一套,這套放在前院大灶房里使用,現在家里用的這些則是放在后面小灶房里。 ☆、第82章、83章 楊鐵柱大肆置辦家什的時候,三房兩口子也開始置辦了。他們家家什少的可憐,連灶上用的東西都沒有。分家以后,吃飯都是在二房這里吃的。 姚氏想的也開,說好不容易搬回新屋,東西總是要置辦齊全的,總不能睡著新屋蓋破被褥吧。 三房兩口子平時也儉省的厲害,做臘味鮮生意以后,也賺了不少銀錢,卻從來沒舍得給家里添置過什么。頂多就是給楊鐵根還有兩個小妞妞添了兩件衣裳,姚氏自己都沒有舍得做。 給楊鐵根添衣裳,是因為楊鐵根平時要出門送貨,穿的不好太掉形象。兩個妞妞則是從小衣裳都少的可憐,不是撿楊大妞的穿,就是大人的衣裳改小了給兩娃娃穿。林青婉給過姚氏幾塊尺頭讓她給兩個女娃做衣裳,姚氏自己出于補償心理,也咬牙給兩女娃買了尺頭做衣裳,所以兩個妞妞現在比她們爹好,從里到外都是新的。 為了這次搬新屋,姚氏也難得大方一次。放開手腳買了不少棉布棉花回來,準備給家里都添上新的鋪蓋。因為怕拿回來招眼,她就讓男人買了東西放到新屋,直接在那邊做好了。 等新房子那里全部置辦好,林青婉他們就準備搬家了。三房這兩天也是收拾的熱火朝天的,準備和他們一起搬。 但是他們搬走了,空的房子怎么辦? 林青婉的意思是不便宜別人,里面放點雜物一鎖扔那里吧。以后要是大房還有四房想用,也可以,拿銀子來買。 楊鐵柱對媳婦說的一向是舉雙手贊同,三房兩口子對那些人也沒什么好感,便準備跟著二房一起把屋子鎖了扔那里。 兩家商量好,就要準備搬家了。 入宅的前一日是需要舉行儀式祭拜神明的,至于是怎么祭拜,這些都是楊鐵柱和楊鐵根兩兄弟cao持的。 作為孕婦的林青婉,是不需要cao心這些事情的。 ******** 第二日,黃歷宜入宅移徙。 早上一大早,兩家人就起來開始忙活了。 其實有孕婦的家里是不適合動土搬家入宅的,唯恐驚了胎神。不過落峽村并不講究這個,只是入宅的時候孕婦不宜到場,所以林青婉一大早就去楊氏家老實呆著。 楊氏一家早早牽著騾子車來幫楊鐵柱兩兄弟搬家,等人都到了,就在院子門口放了一掛鞭。 入宅是要有順序的,要先搬日常生活用品,也就是俗稱的吃飯的家伙什。 糧食,用桶裝八分滿,因為生活好,楊鐵柱裝的大白米。米桶內置一個小紅封,里面放了九枚銅錢,寓意有錢并九字在古代寓意無窮盡,也就是以后錢很多的意思。水,用水桶裝七分滿的水。碗筷,鍋碗瓢盆擇幾樣先拿,以雙數為宜。畚箕,掃帚一對,上面要綁紅布,還有要入家宅的自家人一些個人衣衫之類的。 二房和三房搬家同時進行,各自拿了自家吃飯的家伙什去了新房子。 直到這時候,楊家其他人才覺得不對。一看二房三房的舉動,這是要搬家的節奏呀。楊家其他人平時都不和二房三房人說話,站在旁邊看了半天,直到楊鐵柱兩兄弟回來搬第二趟的時候,才遣臉皮向來厚的王氏上來問了。 因為家里有孕婦,楊鐵柱每拿一樣東西,就用新掃帚掃一掃。忙得那是熱火朝天,根本無暇理會王氏。 王氏只好又過去楊氏身邊,楊氏一邊指揮著大家幫忙搬東西,一邊抽空跟王氏說了一句,是呀,這是要入新宅,楊鐵柱和楊鐵根兩兄弟準備搬出去住,房子都蓋好了。 這一下真是晴天霹靂,不光王氏呆了,旁邊所有楊家人都呆了。 這才多久啊,二房三房準備搬家他們不知道也就算了,這下連房子都蓋好了。在哪兒蓋著?為什么他們不知道? 話說,別人為什么要告訴你們呢?! 楊家人都想上前問問,但是別人都一副‘我很忙不要跟我說話’的樣子,他們也無從問起。 更何況,自己兒子要搬家,房子都蓋好了,當爹娘兄弟嫂子弟妹的都不知道,不是有點太過失職了嗎? 而且楊氏一家這么大張旗鼓的來,也引來了不少好奇的村民。都聽說楊家老二老三要搬家了,據說房子都蓋好了,所以旁邊站了很多人看熱鬧。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楊家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上前去問。 因為有騾子車運東西,再加上兩家沒有什么東西可搬,新房子那邊都準備齊全了,就是一些衣裳鋪蓋什么的雜物,直接一趟就把兩家東西搬完了。 往那邊運的時候,旁邊跟了很多看熱鬧的村民。 一直到了那個才蓋得新房子那里,大家才知道原來這房子是楊家老二蓋的。 “好啊,楊鐵柱,你小子藏得深啊,這啥時候蓋了這么大的房子?!?/br> “就是,一直知道這里在蓋房,不知道誰家的,沒想到是你蓋的……” 楊鐵柱呵呵傻笑,說自己太忙了,實在沒功夫管這攤子,就請了一個泥瓦班子過來幫忙蓋的。 那邊楊鐵根也在往屋里拿東西,大家這才知道這邊這個大點的院子是楊鐵柱的,那邊小點的那個是楊老三家的,兩兄弟同時蓋了新房。 圍觀的人都是直咂嘴,說這兩人好本事,才分家沒多久就蓋起了大瓦房。 楊鐵柱那邊院墻看起來都氣派,里面肯定更氣派。楊家老三房子蓋得沒有老二這邊看著好,但是在落峽村來說,也是很好的房子了。 楊鐵柱開了門,往里面拿東西,楊氏一家分著給兄弟倆幫忙。 院門一打開,看熱鬧的村民就跟著順了進去,大部分都涌進了楊鐵柱家。落峽村誰家蓋新房是要請同村人參觀的,所以村民們也沒有客氣。 進去一看,房子蓋得真好,比起里正家也不差了。里正家的房子是全落峽村最好的,所以村民都拿里正家來作比較。這些村民都沒有什么文化的,識字的很少,也就只能說個好。要是換著現代,估計就會有人冒出兩句高端大氣上檔次什么的了。 院子很大,地上鋪的是青石板。落峽村里人哪舍得用青石板鋪地面,別說院子里了,連屋里都舍不得。只有那些家里蓋了大瓦房的,才舍得用些青磚把屋里也鋪了,看起來比較講究體面。 所以進了院子,就把很多村民鎮住了。 還有左側一溜三間大瓦房,右側的灶房雜物房牲口棚子等,也都是青磚砌的。村民又進了正屋,一進去就被堂屋的擺設鎮住了,地上也是一水的青石板地面,只是這地面似乎比院子里要處理的好一些,顏色看起來也素多了。 這是官家老爺家才這么擺設吧,看正臉那墻(簡易版太師壁)還有這么多好看的椅子(圈椅和花幾),還有那桌子…… 村民一邊參觀一邊直咂嘴,估計今天晚上回去睡覺大家都睡不好了。 “鐵柱,你這屋子看起來真大氣……” “這得花多少銀子啊……” “楊老二,你發財了……” “比起里正家也不差啊……”對于里正,大家還是滿尊重的,就算比里正家好,也不能說出來。 村民一個個議論紛紛,爭相不斷的問著楊鐵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