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節
當然落峽村很多村民都是把細糧換粗糧吃的,然后把稅子一交,一年的口糧一留,其實也不剩下多少了。 換念一想,把地佃出去,每年收6層的租子,也就是200多斤的樣子。把稅子一交,還能剩個百十斤的樣子。然后把時間空出來干別的,一年下來林青婉不相信弄不到那少少的三四兩銀子。 當然這種想法對于一直靠種田為生農民是很不好理解的,因為他們一直沒有那個意識。包括楊鐵根和姚氏幫著林青婉做些臘味鮮拿些分紅,也只以為是農閑的時候才會做了貼補家里進項,根本沒有那種靠做小生意養家糊口的念頭。 林青婉給他們用很通俗的說法解釋了一遍,兩人不由都沉思了。楊鐵柱在一旁也沉思起來,不過他每次幫家里種地也就是跟著楊老爺子一起種習慣了,在他想來哪怕是不種地他也能養活婉婉,差別就是自己平時勤快些多上山弄些東西回來。 既然婉婉現在不想種地,那就不種吧。二十四孝好老公楊鐵柱可是從來媳婦兒說啥就是啥的。 姚氏想了一會兒后,率先開口,“相公,我覺得二嫂說的很有道理,有那些時間哪怕不種地,你去鎮上做工一年也不止那幾兩銀子?!?/br> 楊鐵根去鎮上做工當苦力,一個月到頭怎么也能弄個一兩銀子左右,當然人是會累一些的。 楊鐵根當然也會算這個帳,只是二嫂的說法顛覆了他以往所有的思想理論,讓他有一些無所適從起來。 農民不種地,那還是農民嗎? 林青婉也沒打算能一下把三房兩口子的思想扭轉過來,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她也不能替三房做決定。 不過她還是把她的打算還有對楊鐵柱傷的顧慮說了一遍,還有對臘味鮮生意的一些考慮,并對三房兩口子說了只要他們還能跟著她干臘味鮮這個生意,分紅照舊一分都不會少的。 三房兩口子回屋考慮去了,林青婉又窩回炕上。 “媳婦兒,我發現你真聰明,我以前怎么沒想到這里呢?”楊鐵柱兩眼發光的看著自己的俏媳婦兒。 林青婉得意的笑兩下,“你沒發現的還多呢!” 這種換算思想是每個現代人都必備的,只能說這里的人思想還是太呆板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停的勞作,只能換來很微薄的生存必備。 其實有時候換個思想換個理念,也許生活就會給你帶來另外的驚喜。 第71章 楊鐵根很快就想通了,他決定試一試,哪怕沒有二嫂的臘味鮮,他想憑他的辛勞這一年下來也能賺些銀錢到手的。 種地當然也可以溫飽,但是也沒有別的其他太大的出息,就這兩畝地,交了稅子留下口糧,給楊老爺子每年一石的奉養,剩下的連湊那一兩銀子都不夠,他還是要出門打零工來貼補,還不如直接就出去打零工,人雖說辛苦些,但是錢也多些。 楊鐵根跟林青婉說了以后,就開始考慮著把地佃給誰。不了解的人家不敢佃,怕到時候碰到拖租子的更加麻煩。 楊氏知道他們的打算后,給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楊氏的地是一直佃給別人種的,這次夏大成落魄回鄉,就想把地收回來自己種。楊氏年前就跟那戶佃她家地的人家說了,別人雖說很無奈,但畢竟都是一個村的,人家家里也有困難,也是能理解的。 只是這戶人家家里窮,人口卻多,自家只有四畝薄田每年的產出根本不夠家里人口嚼用,這些年一直是種楊氏家的地的,這下楊氏把地收回來,這戶人家立馬陷入了困頓。 楊氏也非常愧疚,但是再怎么愧疚也要把自家日子先顧好再說,剛好楊鐵柱和楊鐵根兩兄弟想把手里這幾畝地佃出去,那就直接佃給那戶人家得了。 這戶人家楊氏打交道很多年,彼此也都非常了解。這家人實誠每年收了糧食就過來交租子,從來不帶拖欠的。 這樣兩下一湊剛剛好,那戶人家不用擔心生計,林青婉他們也找到了佃戶。 林青婉楊鐵柱還有三房兩口子和那戶人家簽了佃地的文書后,就把地交給別人種了。接下來就是考慮自家生計的事了。 其實林青婉勸三房兩口子也不是沒把握的,自從過了年后蕭條的那些日子,鎮上的幾家酒樓生意就好了起來,臘味鮮的銷量也慢慢恢復過來。 當然,臘味鮮之所以叫臘味鮮就是因為它是臘月天冷的時候做出來的,林青婉這段時間的冥思苦想,也想到上輩子那些賣鹵菜的店里都是可以買到香腸的,一年四季都有,也就是說香腸這種東西并不只是臘月冬天可以做來賣,其他時候也是可以的。 只是不是冬日臘月做出來的臘味鮮口感也許不夠好,味道不醇正,但是多在味道上下下功夫,應該可以彌補了。 當然保鮮也是一個方面,夏天的時候這種東西是不經放的,也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像現在這樣一做就是幾百斤放那里慢慢賣了,而是要隨做隨賣。到時候人肯定很辛苦,只是種地不也很辛苦嗎,也是大夏天里,一滴汗水摔兩瓣的在地里刨食。都是辛苦,肯定要選擇賺錢多一些的。 想好了這些,林青婉就定下心來。除了養胎以外,就是三五不時搗鼓些其他的味道出來試吃。 她甚至想好了,這個臘味鮮可以向別的地方推廣,例如附近幾個小鎮上,或者是淮河縣,又或是更遠。只是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她現在大著肚子,這些事情也就是只能交給楊鐵根還有養好胳膊后的楊鐵柱做了。對于楊鐵根,林青婉還是有些不能放心的,他雖然比以前靈活了不少,但是還是口舌笨拙。她男人倒是不錯,應該可以勝任這種類似于業務推廣的任務…… 林青婉心里想著,手里摸了一下肚子露出笑容。 ******** 楊鐵柱感覺時間差不多了,就去鎮上把肩膀上的繃帶拆了。 拆了以后,果不其然像林青婉想的那樣一動就齜牙咧嘴??磥磉€是要活動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以往的。 林青婉就著自己很微薄的一些醫學知識,告訴楊鐵柱復健要慢慢來,不能一下子就往狠處整,慢慢活動自己的胳膊肌rou筋骨,讓它慢慢反應過來。 楊鐵柱也聽話,雖說不懂媳婦兒為什么懂得這么多,但還是很聽話的每天慢慢鍛煉著自己的胳膊肩膀。 犁完地,楊老爺子已經開始到地里去播種了,楊鐵栓反抗偷跑都沒用,現在家里沒有壯勞力,也就只有這兩人可以下地干活了。 何氏雖然古怪不可理喻,但是還是心疼自己的老頭子的,看到這段時間老頭子累得厲害,便把王氏也趕到地里做活去。 王氏幾番反抗都沒用,吵也吵過鬧也鬧過,鬧狠了何氏就威脅要把她休回去,王氏只得悻悻的跟著去地里。 不過林青婉想,王氏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她還會不停的跳著出幺蛾子,何氏頭疼的地方還在以后,只是這跟她又有什么關系呢? …… 自從天漸漸回暖,太陽的溫暖就籠罩了大地。每日外面日頭好的時候,林青婉就會搬把椅子到外面坐著曬曬太陽,順便也瞧了不少好戲。 為了坐著舒服,她還專門去了崔木匠那里定了一把搖椅。 當時林青婉專門問了崔木匠一下,誰知道搖椅這東西這里有,只是落峽村里不常見,崔木匠還是會做的。 本來預計蘇一把的林青婉,只好摸摸鼻子回來了。 搖椅做出來以后,林青婉就愛上了這個東西。自己親手縫制了一個厚實的棉墊子鋪在上面,每逢太陽好的時候就讓楊鐵柱幫她搬出去,她坐在外面曬會兒太陽。 楊鐵柱雖說另一只胳膊還不能用,但是他力氣大,一只手就可以把搖椅拎出去。 像此時,林青婉就坐在自家門口,躺在搖椅上曬太陽,楊鐵柱怕她想喝水不方便,還專門弄了一只小桌子回來放在一旁,上面放著水壺水杯還有一些零嘴什么的。 王氏剛被何氏收拾了一頓,整個人都灰頭土臉不少。扭身一看林青婉那悠閑勁兒,頓時怒火沖心頭。趁著何氏還沒進正房門,她決定挑唆兩下。 “哎喲,二弟妹你這日子過得悠閑呀。人家都忙著地里種地去了,就你家最閑。自己閑也就算了,帶著老三兩口子一起閑。怎么?以后都準備去喝西北風去的呀?你們喝西北風不要緊,每年可別少了爹娘的奉養?!?/br> 看著何氏眼神瞄過來,王氏討好的問一聲,“你說是吧,娘?” 何氏眼睛掃到林青婉身上,也覺得她那個樣子礙眼極了,老臉拉了下來。 “老二媳婦,你家男人呢?” 林青婉瞇著眼睛,被太陽曬得懶洋洋的。 “你說相公呀,在屋里呢?!闭f著,她又摸了一塊糖,放在嘴里慢慢舔著吃。 王氏看到林青婉悠閑的樣子還有她身邊的零嘴,眼氣死了。 “二弟妹你這日子過得美呀,零嘴敞開了吃??礃幼蛹依锏你y錢寬裕的很呀?!?/br> “謝謝大嫂的夸獎,怎么說我也有了身子,我家相公說了,苦了誰都不能苦了肚里的娃兒?!绷智嗤褚荒槦o辜的樣子,看起來著實氣人。 “這村里這么多有身子的婦人,也沒像人你天天這么舒服,這么大的人了還吃零嘴?!?/br> 怎么?你眼氣呀?!“我家鐵柱心疼我!”林青婉慢悠悠的說道。 眼氣死你! 楊鐵柱聽到動靜出來了,看了何氏一眼,估計也聽到剛才那些話了,不過他沒有說話。 “老二,你們這地也不忙著種,成天窩在屋里,以后想喝西北風呀?”何氏板著臉,訓斥道,“你喝西北風沒關系,每年的奉養一顆糧食都不能少!” 原來何氏問他家男人的意思再這兒! 林青婉懶洋洋的瞇瞇眼睛,沒有說話,看她家男人怎么回答。 楊鐵柱實在懶得和何氏說話,但是不回答也不好,只能僵著聲音道:“我和我媳婦兒去喝西北風也不會少了給您的奉養,你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br> 楊鐵柱說話的口氣有些不好,何氏的臉更黑了。 林青婉有些不耐煩這兩人打擾她的曬太陽,開口對楊鐵柱說道:“相公,我不想曬太陽了,你幫我把東西收進去吧?!?/br> 說完,就墊著肚子進屋去了。 楊鐵柱怕剛才大嫂氣到媳婦兒了,也懶得再跟何氏王氏兩人掰扯,拎著林青婉的寶貝搖椅跟著就走了進去。他力氣大,偌大一把椅子拎在他手里就跟玩兒似的。 拎進去以后,又轉身把那只放零嘴的小桌子一手掂了進屋。期間也沒有理會何氏和王氏兩人,把兩人氣得不輕。 林青婉進屋以后就脫鞋上了炕,以往楊鐵柱呆的位置現在是她的專屬寶座。給背后塞了一只靠枕倚著,就指揮著楊鐵柱把她的針線笸籮拿了過來。 現在林青婉指揮楊鐵柱指揮得可歡實了,知道他胳膊沒有大礙,就等著康健過來就可以恢復,她就變著方折騰他。關鍵楊鐵柱也喜歡被她折騰,林青婉看出來后,本來沒事的也要指示他這兒弄一下那兒弄一下。她知道他在炕上窩了幾個月,現在想表現一下,便遂了他的心愿。 針線笸籮里放的是林青婉做的小嬰兒的衣服,楊鐵柱本來不讓她做針線的,架不住她各種舉例說明,說這個婦人懷孕也是自己做小孩子衣服的那個也是,楊鐵柱只要由著她。 “媳婦兒,你又來做小娃娃衣服的?”楊鐵柱忙完以后,就坐在炕沿挨著自己媳婦兒。 “對呀,不趁著現在還方便做做,等肚子再大一點就坐不住了?!绷智嗤襁吇卮?,邊拿起針線開始做上次快做完的小衣裳。 小娃娃的衣裳很小,只有巴掌大。林青婉估摸了一下,等她生的時候差不多7、8月左右,那個時候天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不過小娃娃的衣裳肯定是要準備齊全的,便小衣裳小棉衣做了一大堆。 現在手里有錢,林青婉也舍得,這些小娃娃里面穿的衣裳都是買的上好的棉布做的。棉布買回來以后,先使勁搓洗了一次,晾干以后再拿來做。這樣搓洗以后的布軟面,也不會刮傷小娃娃嬌嫩的皮膚。 這些都是楊氏告訴她的,為此,林青婉縫制的時候專門把邊縫在了外頭。 林青婉的手速很快,本來上次就做的差不多要收尾沒做了,沒一會兒,一件小衣服就做出來了。 楊鐵柱拿過來看看,對著自己大手比了比,看到那跟自己手差不多大的小衣裳,面色囧囧的。有次他看了林青婉做的小娃娃衣裳,跟自己媳婦兒說這么小的衣裳是不夠穿的。被林青婉一通好笑加嘲笑,說小孩子生下來很小,就是要穿這么小的。 鬧過那一次笑話后,楊鐵柱每次看到林青婉手里做的小衣裳,就覺得有一種滑稽感。 “你今天練字沒?別杵在這里看我做針線,去把昨天那幾個字再復習復習去?!绷智嗤窨礂铊F柱 作者有話要說:一臉閑得很無聊的樣子,忍不住開口說道。 是的,楊鐵柱現在識字了。 當然,他現在識的字也不多,都是前段時間兩人天天在屋里‘養豬’,林青婉閑的沒事教他的。原主林青婉是識字的,吟詩作對不行,但是簡單的識字還是可以的。林青婉繼承了原主的記憶,所以對這些繁體字也是手到擒來。 林青婉早就有了要教楊鐵柱識字的想法,不用他考什么秀才啥的,只要識字認字就可以了。她還打著讓楊鐵柱以后出去做‘業務推廣’工作的主意,不識字那里能行?所以這些日子,瞅著有空了,林青婉就會教楊鐵柱識字,每天也不多認,十個就可以了。 為此,林青婉還找了木匠做了一塊上了紅漆的木板子,讓楊鐵柱拿了木炭在上面練習寫字。 從小到大在學校面對的都是黑板和粉筆字,對于這種用來初學者練習寫字簡易黑板,林青婉還是很快就可以想出來的。 楊鐵柱聽完媳婦說的話后,就乖乖拿出那塊不大的‘簡易黑板’放在桌子上,摸出一支前段炭燒過的木棍子,老老實實寫著媳婦兒昨天教他的那幾個字。 林青婉坐在炕上繼續縫著小衣裳,眼角的余光瞄到自己男人老老實實用一只手寫字的笨拙樣子,忍不住捂嘴笑了。 此時,日光甚好,歲月靜好。 ☆、第72章、7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