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
可三太太生的就不一樣了,雖是嫡出,可卻是庶出一房的。且靠著太姨娘轉圜,訂的還是個嫡出的。 要被壞了名聲,人家未必還愿意結親,再尋個好的,也難了。最終也免不得跟庶族通婚,嫁到外地里去。便是外處的世家,能尋的,也是不得寵的庶出,一輩子前程難料。 三太太一邊哭訴,一遍暗自里怨恨太姨娘。 雖她也是庶出,可卻也是世家出身,嫁進門來竟然被一個姨娘拿捏著,日日請著安,拿她作筏子滿足自己當太夫人的心思。 可想著自己嫁的不過是個庶子,偏偏庶子對太姨娘言聽計從,威逼著自己盡孝道不說,自己也有把柄落在她手上。 這些年下來,真真把人當婆婆待了,還不敢聲張出去,反過來如今女兒都要被一個老姨娘坑了去。 簡直就是沒了天理。 可便是這樣,為著自己一房的好處,三太太也只得打落了牙混血吞,得求著太姨娘拿出個章程來。 太姨娘在府中靠著老國公爺,隱隱的連掌家的二房都壓了一頭,又哪知有一日竟被一個溫宥娘給威脅了。 她確是打算要溫氏六房不識抬舉就算壞了溫宥娘的名聲,也得讓溫宥娘嫁到別處去??蓻]想到竟是被溫宥娘察覺了她的意圖,反將了自己一軍。 肅武侯府二房如今被禁足,是不可能放出什么來的。只要外面有半點關于溫宥娘的謠言,就能確定是哪家透出的信兒。 太姨娘愛惜自己親孫女兒,何況又是二房的長女,名聲半點都差不得。溫宥娘這威脅,竟是威脅到了實處。 不過太姨娘是不肯認輸的性子,肅武侯府二房不行了,總還有其他人的。 將京中文武官員中里的人選過濾了一遍,太姨娘又選了幾個人選出來,讓三太太去游說。 雖說溫宥娘只說了謠言之事,然而再讓人去上門提親,要被查到三房頭上,自己女兒的名聲依然可能會被敗。因有孟世子站在溫宥娘那一邊,要真從內里算計,卻是比從外面算計要容易得多。這個險,她不敢冒。 三太太對太姨娘這番做派十分反感,壯著膽子駁道:“不過是個庶族罷了,姨娘也太放在心里了些。就算是進了府,只消給世子尋個厲害的主母,她能蹦達到哪去?何況便是世子喜歡,難道國公爺還能真讓他把人娶進門?知道她厲害,咱們又何必跟她面對面對上?” 太姨娘盯著三太太一聲冷哼,就將三太太壯著的膽子給哼沒了,只跪在地上什么都不敢再說。 “蠢貨。世家、庶族,不過是個身份罷了!等王家的人到了之后,還怕她沒有身份嫁不進國公府里來!”太姨娘捏著手里的信紙,咬著牙怒道。 要單單一個溫宥娘,她又怕什么,何至于出手對付。只老國公爺那一關,溫宥娘就過不了。 她顧慮的是孟世子的外家王家。 當年謝氏之后,王家因家主繼承人隨之而去,便遠離了朝堂,舉族去了閩州。 可便是王氏去了閩州,家族中除了閩州刺史之外無人出仕,那也是僅次于謝氏的氏族。要王氏有人登高一呼,大隆至少有一半氏族會相應。 更別說王氏是孟世子的外家,要外家要再聯姻,以王氏女郎的教養,恐怕只有比溫宥娘更厲害的。何況還帶著背景,京中無人敢小覷。老國公爺自然更會偏向。 就算如京中大多世家猜測王氏遠離朝堂,不會再與京中世家結親??商e一下溫宥娘的身份又有何難? 有了身份的溫宥娘嫁進國公府,當了世子夫人之職,就是塊難啃的骨頭。 太姨娘想了想,覺得只這樣也并不夠,卻是又想出了一個陰毒招數來。 “當初溫仇兩家之事,溫宥娘在里面出的什么招,恐怕他們兩家還不知曉?!碧棠镎f到這,笑得森寒。 要溫家老爺與仇府伯爺知曉當初害了兩府之事后面有溫宥娘作推手會怎樣?可算得上是兩府家破人亡了。 也許就用不著她再出手,溫宥娘就不會有個好下場。 ☆、第125章 王真人進京 當初謝明珠利用紅姨娘弄死了仇氏,又害得溫家大爺被革除功名流放。 如今傳出里面有溫宥娘作推手,因爆出那一支簽文,讓得朝中文武官咬著案子不放,才得了最后的結局。仇府二房的恨意似乎是尋到了一個轉嫁的點。 仇府二爺雙眼瞪得冒出了血絲,只沙啞著嗓子道:“父親!就有那賤種在里面出手!不然meimei與妹夫也不會出事!” 仇氏與溫家大爺沒出事,仇府后面的那些事情又哪會發生。也不過是因看著仇府名聲臭了,都來落井下石了。 仇府二爺被奪了世子之位后,又因生母重罪,如今自己連帶著子孫已然成了廢物,日日恨不得吃人的rou喝人的血,尋著要發泄。 如今得到溫宥娘在里面插手的信息,真恨不的此時就將人殺了,以謝心頭之恨。 只可惜仇伯爺想的卻是要比仇府二爺的要深,聽了仇府二爺的話,只冷笑著道:“別人說,你就信了?就算簽文之事是真的,你殺了她又如何?還怕身上的罪不夠深?” 如今也不過是五代內不得科舉,橫豎勛貴之家科舉也無大用,要從軍從頭再來,振興尚還有機會??扇羰菤⑷吮徊榱顺鰜?,仇府才是真的垮了。 就是仇伯爺如今知曉為何當初舉朝泰半官員咬著溫家大爺謀害張氏的案子,蓋因溫宥娘那支簽的緣故,也沒傻到現在對溫宥娘怎樣。 仇氏之死,也不過謝氏的報復。便是沒有溫宥娘那支簽文,謝氏也不可能放過仇府。何況如今才傳出來這事兒,處處透著古怪。 “你又是從哪聽得的消息?”仇伯爺沉吟道。 仇府二爺因這一年的連續打擊,如今只在京中處處酗酒,得到的消息自然也是從酒樓勾欄里來的。 仇伯爺一聽這,心中就已明白,“不過是有人想要對付她,要尋人當槍使。你就巴巴的信了!竟是如此蠢鈍!” 一支簽文,就要定一個人的罪,何不荒唐! 最終,仇伯爺卻是讓仇府二爺在三日后離京,前去北面從軍,好再闖出一個前程出來,好過幾年后,又帶攜下一輩。 至于溫宥娘,既然有人有對付她,仇伯爺自然也樂得作壁上觀,卻是沒蠢到被人利用的地步。 如今的仇府,卻是經不得半點折騰了。 而得到了這消息的京中溫府,卻是悄無聲息。 溫家老爺在當初舉朝咬著自家官司不放之時,就已經開始懷疑自家是不是得罪了人。這一查下去,最終還是查出了緣由。 不過是因溫宥娘抽的一支簽,那些人就覺得溫府是妨礙了,因此見謝清輝對付溫府,便跟著落井下石。 可簽文這種東西,溫老夫人信,每隔幾個月便要去求一支來,只要求著好的,又有哪一回沒說出去過? 要說是溫宥娘故意的,溫家老爺心中也有些不信。怎么看,也都不過是自家倒霉,被仇氏所帶累罷了。 要當初溫家大爺沒有娶仇氏,又哪會被謝氏的報復所波及。 所以,便是簽文之事曝了出來,不論是仇府還是京中溫府,都不曾對溫宥娘做出什么來。 就溫長慧從身邊的嬤嬤嘴里知道這事兒,竟也說不出什么話來。 要說仇氏之死,溫家大爺的流放,她是恨的??稍俸匏彩浅赡耆说乃季S,被現代思維所束縛,恩怨分明。 溫宥娘就算是用那一支簽文害了溫家又怎樣? 當初自己父親為了母親害死溫宥娘生母是事實,那么多年對溫宥娘姐弟不聞不問不曾盡到父親當盡的責任是事實。自己外祖母多次謀害溫宥娘姐弟也是事實,謀害仇府的大外祖一家也無可抵賴。 不過都是報應罷了。就算心中再恨,再痛,溫長慧也知道禮義廉恥,知道做了壞事兒也就別僥幸想要一輩子人不知。 除此之外,這是溫長慧第一次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權力博弈。 只不過一支簽文,竟然也能引出這么大的波動。兩個家族的衰落,竟是這般的容易。 這世上終究不只有一個聰明人,國公府太姨娘的打算,就此觸礁。 就是讓三太太再去尋人上溫氏六房所在的莊子提親,三太太顧忌著自己女兒的名聲,暗地里也是不愿意積極的,不過拖著時日。 一直到王氏的一位長輩到了京城。 來京城的王氏子,乃一位出家為道的姑奶奶。 在到京郊之外后,卻是沒有進城,反而是到了溫宥娘的莊子上求宿。 六太夫人向來不信神佛,不論是佛家還是道家。然而在助人為樂之上,卻是不看身份的。 有道姑求宿,一身富貴,且又只身一人帶著一個不足十歲的小道姑。毫無任何威脅感,六太夫人念著溫家老夫人是信這些的,倒是將人請了進莊子。 溫老夫人得知有道姑上門,自是高興不已,帶著人去了六太夫人的上房,將道姑請到了自己院子里。 又叫嬌姨娘替道姑打掃好房間,好住上一段時間。 等溫宥娘得知的時候,嬌姨娘已經把一切都打理妥當,才讓身邊的丫鬟去告知了她一聲。 六太夫人不信神佛,溫宥娘就更加不信了。然而由于跟溫老夫人干封建迷信多了,倒有些興趣。 因此得知溫老夫人院子里來了一個從遠處來的道姑,便粗粗打理了一番后后去見了人。 其實也是不放心溫老夫人,擔心溫老夫人被人騙了錢財去。 等溫宥娘見了那道姑,卻是一下子沒話說來。 一般的道姑,不過著素服,戴素帽,手拿一柄拂塵,腳踏黑布鞋。又哪是眼前這位真人的模樣? 頭上頂著紫玉冠,身著繡金銀絲符文邊的道袍,腳上穿的鞋腳尖上更是墜著碩大的東珠。一看就是大道觀中,觀主級別的人。 別說真人那不俗的五官臉上與淡然的神態,當是出身世家且身份高貴。 “見過真人?!被剡^神來溫宥娘忙行了個禮。 溫老夫人見溫宥娘之前看人都呆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就暗自里得意面上帶笑道:“宥娘來啦?今日咱們可是見著神仙了!” 溫老夫人一輩子想法簡單,誰對她好她就對誰好。撿了銀子是自己運道好,不會想是不是有人丟的。見著了一看就身份不俗的真人也不會覺得人家前來有其目的,只會覺得是溫氏祖上有靈得天降神仙。 但溫宥娘恰恰相反,便是跟這真人打了招呼,腦子里也快速著轉圈。 雖京郊外的那道觀,溫宥娘一年舍的銀子也不少,然而說那道觀里的幾位真人便是年紀在這位之上,那一身的裝束也比不得這一位。 也就那道觀多年難得一見的觀主,與這真人有得一拼。只那位觀主,也年過五十,常年閉關,甚少見外客。溫宥娘也不過年幼時,隨溫老夫人去進香時走丟哪一回遠遠得過一見,記憶深刻。 這一位真人打扮,卻只帶了一個小道童,就這一塵不染的著裝,腳下布鞋也甚少沾塵,也當是有車儀跟著,在莊子前下的車方對。 然而嬌姨娘身邊的丫鬟卻說只有這一大一小前來投宿。 這里面也算是疑點重重。 只溫宥娘先打量了這女真人一番,女真人卻也在打量溫宥娘。 因在莊子上,并不用見外客,溫宥娘便是及笄了,打扮得也十分素凈。 今日頭上只插了一根碧玉簪,耳朵上掛著一對珍珠墜子。因天氣漸冷,披著一張紅狐貍皮的披風。披風里面的外套是粉色繡花短棉襖,下身套的是繡著同花樣及膝下半長襦裙,里面套著青布棉褲。腳上穿著的也是針線房前幾日才納好的棉鞋,鞋面上只繡了一朵牡丹,并未綴珠。 看起來也不過是一般人家的小娘子,穿著打扮不如世家勛貴那般精致,衣著一類也不過算得上是富裕之家。 整個人唯一精致的地方只在于臉。溫宥娘的臉,就是不裝扮也看得出今后會長成何種模樣。 說以后傾國傾城過分夸張,然而明艷驚人當是少不了。 溫老夫人止不住的在邊上跟溫宥娘炫耀,“這位真人可是來自閩州,乃三清觀的觀主。號云寧?!?/br> 一聽到閩州,溫宥娘似乎知道眼前這位真人的來處了。 當是孟世子從閩州請來的外家,只是為何來的是位真人,而不是王氏本家的人,卻是要問了孟世子才知曉。 那女真人也打量完溫宥娘,只淡然而視,隨后道:“溫家姑娘有禮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