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
早先姜姒就跟問道子約好了時間,不過因為姜府最近事情比較多,一直沒能來得及。 現在聽見姜媚報來的消息,姜姒就能確信自己的推測應該不假了。 許姨娘還有個孿生的meimei,還記得她們剛剛回府的時候,許姨娘便與姜莫等人一道,去明覺寺給小許姑娘上香??山s在小瑤池會時候的明覺寺外面,看見姜莫與許姨娘林中行茍合之事,叫人作嘔。 □□,甚是駭人聽聞,再混賬也是讀過書出來的,知道什么叫禮義廉恥,姜莫不至于昏到這個地步。 而唯一的可能就是,許姨娘并非真正的許姨娘。 當年投井死了的那個,應該才是真正的許姨娘,如今這個許姨娘是她孿生meimei,該稱之為“小許姨娘”才對。 至于姜嫵,要么就是知道了小許姨娘與姜莫茍合之事,要么就是知道了大許姨娘與小許姨娘早已經換過的事,也或許是兩件事都清楚。所以她上一世才能在姜莫掌家之后,直接壓過了那時候風華正茂的姜媚,成了從姜姒娘家選去的續弦。除此之外,姜嫵黑心賣掉姜家,也是一個要緊原因。 一系列的因素疊加起來,才有了如今,才有了前世。 只是現在…… 姜姒笑了一聲,道:“聽說老爺子要回來了,明日天一放晴,咱們便去拜拜祖母?!?/br> 上一世,姜姒沒怎么見到老爺子的面。 印象中,姜閣老因為兒子們分家的事情,多年甩手不管事,但是本身乃是極為有權勢的人。 姜姒現在處境如此困頓,只是因為少一個靠山,而自己還沒有更大的能力,姜荀還要接近四年才能高中,而在此之前,她似乎只能依靠傅臣??筛党肌?/br> 她終究心里有疙瘩,如今還要接受他的種種幫助,讓姜姒心里格外難受。 只要老爺子一回來,姜姒便準備去見,一旦能得到這一位老爺子的喜歡,什么事都解決了。 對老爺子,姜姒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一旦有了新的靠山,她便準備與傅臣了斷開。 因為她忽然發現了一個疑點:若傅臣真有心放她一馬,落了她的胎之后,在規矩森嚴的寧南侯府里,姜嫵這樣的人,到底是怎么將一杯毒酒送到她面前的?若沒傅臣的默許,可能嗎? 只怕是,姜嫵毒死了姜姒,傅臣就能以此為借口,再除掉姜嫵。 由此一來,曾經威名赫赫支持著太子的姜家,就這樣徹徹底底地消失了個干干凈凈。 她想起了被砸碎的茶盞,而她這一世,決不愿再成為他冷血之下的犧牲品。 第四十一章 吞金 問道子如今是皇上加封過的國師,哄得皇帝老兒團團轉,不過皇帝也并沒有要求國師如何如何,問道子該去道觀還是去道觀,偶爾招搖撞騙也是尋常事。畢竟皇帝還是很清楚,問道子封國師,完全是因為他研制出的火藥,以及其為戰事的種種作用。 大晉朝惠和帝說精明也精明,說他糊涂吧,也有些叫人不明白。 拿姜姒這件事來說,哪里有在公主在場的情況下,還給姜姒做面子的? 皇帝也不知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姜姒是有些擔心自個兒,不過在見到問道子的時候,她并沒有表現出來。 闔府上下哪里想到尊貴的國師竟然會來這里,都規規矩矩出來迎接,連老太太都不敢怠慢。 府門外排著幾輛馬車,姜姒遠遠一看,卻是有些詫異。 若是問道子自己來,何必擺這樣大的排場? 問道子倒是看上去淡定,與眾人寒暄一番便進來了,姜源也在府門口迎接,也覺得今天這事情似乎不尋常。 今日問道子穿著一身青灰色的道袍,與尋常道士沒有兩樣,不過頭頂著國師的光環,即便他是地里一塊灰泥,也能被眾人看出花來。 問道子聽著姜源恭維自己,原也想擺擺自己的體面,可一想到姜姒也在,頓時所有的膽氣都了無影蹤。 “姜大人真是客氣了,四姑娘乃是至福之人,因此老道我才來這里走一遭,略坐一坐,一會兒還要請四姑娘去宮里坐坐呢?!?/br> 宮里? 姜姒有些愣住,她心電急轉,霎時一沉。 原本今日問道子該是她請來辦許姨娘的事的,這人竟還帶了別的差事? 問道子也是心頭無語,他意識到這里面應該有一個局,不過他腦子不夠用,也就順著主子們的意思辦事了。 但愿不要出什么事的好。 姜姒還給他吩咐過任務,所以才被姜源等人迎進門,問道子就大大地夸贊了姜府宅中的風水和布局,說是府里若是這樣的大布局,應該能綿延百年,喜得姜源眉開眼笑,就連老太太都慈眉善目起來。 只是在經過花園旁邊一道溪水時,問道子便停住了腳步:“這府里怎么有這一條溪?” “這溪水通到后面的蓮池之中,沒溪水,那蓮池之中可都是死水?!?/br> 當初姜家大宅可是專門請風水先生來看過的,能出什么問題? 姜源原本不擔心,前面問道子又說了那么多的好話,早已經讓他的心放下去過大半,現在竟然轉了話鋒? “國師大人,這莫非有什么不妥之處?” “原也不是沒什么不妥之處,不過這溪水與井水乃是相沖的,一個是外來的溪水,過了這一道閘引入府來,卻不知從哪里流出去?您想啊,一個是外水,一個是內水,直來直去,只在蓮池之中停留一會兒,有什么福氣都給你沖走了。況內水清,外水濁,若是府里打井的位置不注意,便是犯了煞?!?/br> 問道子也是胡扯瞎掰的能人,他連五行道術都還沒拿出來,姜源就已經將信將疑起來。 姜源道:“那這府里打井,可有什么要緊處?不知國師大人,能否移步……” 來都來了,自然能了。 只是架子還要端,問道子只道:“姜大人既然有意,不嫌貧道多嘴,那貧道便去看上一看?!?/br> 于是,問道子順著溪水一路走去,后面的人也都跟著。